对称性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wi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规律和物理过程中存在着和谐的对称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来源于物质世界存在某种
  对称性,使得物理理论也具有相应的对称性,从而使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
  理规律中。世界上的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对称性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和过程都存在或产生
  它的对应方面。
  事物的对称性被人们的思维所反映,成为人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
  方法。狄拉克在解狄拉克方程时,出现了“负能态”的解,他坚信自然界是对称的,提出了
  一个大胆预言:存在着一个与电子质量相等而电性相反的“负能粒子”——正电子,后来被
  安德逊用实验证实。正电子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反粒子,后来相继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
  反中微子、反介子等一系列反粒子,2010年11月20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
  家成功制
  造出多个反氢原子,这是氢原子的反物质,具有里程碑意义。库仑由万有引力距离平方反比关
  系联想电荷与电荷之间的力与距离的平方也成反比关系,法拉第由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
  应(电生磁)联想到磁也能产生电,从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些都是对称性思维在科学
  研究领域的应用中取得的成就,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对称性思维,培养学生
  运用对称性去解决问题。
  正电荷与负电荷、磁体的N极与S极、粒子与反粒子等都是物质存在形式的对称性。中学物
  理更多的是过程中的对称性,如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简谐运动,等量异种和
  同种点电荷在空间形成的电场,光的反射定射,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可产生
  电场,变化的电场可产生磁场)。
  有些物理问题,按照常规思路来分析思考,过程比较复杂,甚至不易解决。但是。如果
  运用对称性思维方法,剖析问题的物理实质,可以避免繁锁的推理,抓住问题的突破口,问
  题就易于解决了。本文就对称法在中学物理中一些应用作一些分析。
  1 力学中的对称
  例1 将一个小球以初速度v0=20 m/s竖直上抛,忽略空气阻力,(g=10 m/s
  2)求:
  (1)多长时间到达最高点?
  (2)从最高点回到抛出点用多长时间?
  (3)回到抛出点时速度?
  分析 t=[SX(]v0[]g[SX)]=[SX(]20[]10[SX)]=2 s。
  经过2 s到达最高点,由竖直上抛运动的时间对称性和速度大小的对称性,物体回到抛出
  点时间与上升的时间相同,仍然是2 s,回到抛出点时速度大小也是20 m/s,方向竖直
  向下。
  2 电场中的对称
  例2 如图2所示,均匀带电球壳所带电量为q,求球壳内部的场强。
  分析 过P点作两个顶角很小的对顶圆锥面,在球壳上截出两个近似圆形的小
  球壳面A、B(可看成点电荷),由几何相似形,可得出A、B的面积和它们到P点的距离的平方成
  正比,而球面A、B所带电量与面积成正比,而球面A、B所带电量与面积成正比,故有:
  [SX(]qA[]qB[SX)]=[SX(]r2A[]r2B[SX)]。
  根据库仑定律,可知点电荷qA、qB在P点处产生的场强是互相抵消的。用同样的方法,结
  合对称性,可知均匀带电壳内部的场强处处为0。
  由对称性和矢量叠加原理,球壳外部任意点P(如图3所示)的场强为:
  Ep=[SX(]kQ[]r2[SX)],
  式中r为OP的距离,Q为球壳的带电量。
  在研究球体外部的场强时,可把均匀带电球壳看成是电量集中在球心处的点电荷,而与
  带电体本身的半径无关。
  3 磁场中的对称
  例3 如图4所示,空间分布着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左侧匀强电场的场
  强大小
  为E、方向水平向右,电场宽度为L;中间区域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
  面向外;右侧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
  、不计重力的带正电的粒子从电场的左边缘的O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穿过中间磁场区域进入
  右侧磁场区域后,又回到O点,然后重复上述运动过程。
  求:(1)中间磁场区域的宽度d;
  (2)带电粒子从O点开始运动到第一次回到O点的所用时间t。 
  分析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由动能定理,可得:
  qEL=[SX(]1[]2[SX)]mv2.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得
  Bqv=m[SX(]v2[]R[SX)],
  由以上两式,可得
  R=[SX(]1[]B[SX)][KF(][SX(]2mEL[]q[SX)][KF)]。
  中间磁场和右边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对称性,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如
  图5所示也具有对称性,粒子在两磁场区运动半径相同,如图5所示,三段圆弧的圆心组成的
  三角形ΔO1O2O3是等边三角形,其边长为2R。所以中间磁场区域的宽度为
  d=Rsin60°=[SX(]1[]2B[SX)][KF(][SX(]6mEL[]q[SX)][KF)]。
  (2)由对称性,粒子从O点进入左边电场和从中间磁场回到左边电场并回到O点时间相等,
  则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总时间是
  t1=[SX(]2v[]a[SX)]=[SX(]2mv[]qE[SX)]=2[KF(][SX(]2mL[]qE[SX)][KF)],
  由对称性,粒子在中间磁场中运动时间
  t2=[SX(]T[]3[SX)]=[SX(]2πm[]3qB[SX)],
  在右侧磁场中运动时间
  t3=[SX(]5[]6[SX)]T=[SX(]5πm[]3qB[SX)],
  则粒子第一次回到O点的所用时间为
  t=t1 t2 t3=2[KF(][SX(]2mL[]qE[SX)][KF)] [SX(]7πm[]3qB[SX)]。
  物理中的对称性在各版块几乎均存在,以上仅举几个例题,其他较深入运用还
  需要
  教学实践中慢慢领悟和体会,利用对称性方法分析和解答有关物理问题,往往可以避免复杂
  的数学推导,一下子抓住问题的本质,使分析思路变得清晰,解决问题的过程变得简捷。
  对称性在每年的高考命题中都有所渗透和体现,体现了考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和客观的猜想推
  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和美学素质。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思想,教师要在平
  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对称性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
其他文献
电学实验一直是高考物理实验的热点问题,而有关电学实验器材的选取和电路设计又恰  恰是学生的难点,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在熟练掌握滑动变阻器和电表的连接和使用的前提  下,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合适的电路。  1 深刻认识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通过改变其电阻来达到改变用电器电压和电流的目的。 滑动变阻器在  电路中有两种接法——分压式和限流式,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是分压式接法,图2
在求解中学物理最值问题上,有时会遇到复杂的数学运算,这些问题往往通过解析法比较困  难,本文利用MATLAB实现数值解,这为解决有些问题提供新的方法。虽然MATLAB对中学生来  说不易掌握,但它强大的数值计算、数据分析和图形处理功能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物理规律。在这计算机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学物理教师也要不断更新知识,来帮助他们提高  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服务。  1 问题展
类比法是通过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相同点和相似点,并以此为根据  把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类对象的有关知识和结论,推移到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上,从而推论出  它们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结论的一种逻辑推理和研究方法。而“知识迁移”是现代教育心  理  学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种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唯物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知识迁移正因为如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