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干部”的烦恼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xwork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天花板”官员对应的另一群体
  观察引言
  2009年12月上期《人民论坛》杂志推出了特别策划《官员“天花板”困局》,引起各界热烈讨论,尤其是在党政官员群体中。不少官员向本刊反映,对许多基层干部而言,能够触碰到仕途“天花板”或许还是一种幸运,他们更多的人只能在“地板”上原地踏步,一辈子都是“科员”,可谓是名符其实的“地板干部”。“地板干部”大多默默无闻,但他们却是直接与公众打交道的主要群体,撑起了社会发展的基石,他们的生存状态和诉求更加值得关注。
  
  在“天花板”干部被广泛关注的同时,与其相对应的另一群体——“地板干部”却被忽略甚至是被误读。有位基层官员向《人民论坛》诉苦道,“‘天花板’太高了,我们是‘地板干部’,长期在基层工作,难有晋升机会,权力不大,压力不小。”
  近期,记者在河北某县级市调研时了解到,该市核定的乡科级领导职数为407人,仅占公务员总数的10.55%,与乡科级以下非领导干部比为1:8.1。像一个金字塔,处在塔尖的就是那么几个人,大部分工作人员很有可能在科员位置上退休。中央国家机关的 “衙门口大”,很多官员即使职务上不去,退休时还可以解决副局级待遇。可广大在基层工作的公务员的境遇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僧多粥少”。领导的位置少,级别也上不去。
  
  “地板干部”的烦恼:长期甚至终生都在“原地踏步”,权力不大,压力不小
  
  长期甚至终生都在“原地踏步”。一位刚刚被提拔为副镇长的同志告诉人民论坛记者:“我从办事员干起,已经干了30多年了。”“晋升道路狭窄,现在想到县里工作,主要是靠公务员内部的考试。在基层,处理的是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光凭考试,那我们肯定不行。”一位40多岁的乡财政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工作压力大常常被领导忽略或被公众“误读”,受着“夹板气”,也是基层干部们反映最多的一个方面。一位镇政府干事对记者说:“现在老百姓普遍存在着对基层干部的不信任,认为中央的政策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基层的执行上,是我们‘念歪了经’。”
  记者联系采访了河北、山东、河南和海南四地的20位“地板干部”,他们说,责任大,权力小,是让他们最头疼的事。“现在我们这个地区发展的压力很大,一级压一级,我们在基层压力最大。可是现在的财政体制有些不合理,我们地方的财政资金不足,‘小马拉大车’。”河南的一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招商引资的任务年年下达,市里给县里定指标,县里就给我们定指标。任务要完成,收的钱上交,可财政划拨给地方的太少。在县里我们镇经济发展水平算是最好的,收入过亿,可财政留在镇里的只有区区几百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每次都是等米下锅。”
  “权力小、责任大,压力不小。”这是接受采访的“地板干部”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权责不对称是当前乡镇工作压力大的最重要原因。村子里实行村民自治,镇上党政机关人员是县里任命,事业机关工作人员由县里的主管部门管理。乡镇几乎没有人事权。加之,一方面合乡并镇的推行,基层政权管辖的范围扩大了,事务增多了,另一方面是工作人员愈来越少,“现在基层矛盾不少,各种纠纷越来越多。我们感觉工作量很大,人手明显不够。”一位同志如是说。
  
  尊重“地板”,把握基层
  
  正因为身处“地板”,所以才能“接地气”。“地板”干部位卑权小,可地位却极端重要。一言一行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人就是党和政府的“名片”。 一个地方的人气高不高、旺不旺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工作者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上,一个政府能不能得民心、负责任、有效率就体现在每一个公职人员的日常琐碎的工作中。他们心里有牢骚,有怨气,难免会带到工作中去。要么消极怠惰,要么吹吹拍拍,更有甚者将怨气撒到群众头上,直接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被很多“地板干部”的事迹感动。一位在基层工作20几年的老同志说:“你问我对仕途有什么想法,我实话给你说,我就想着,工作能轻松点,有点时间陪女儿。我家在城里,来镇上工作二十几年了。每天还是来回跑。刚来时女儿还没上幼儿园,现在大学都快毕业了。其实我们这些人都是当地人,你工作干得不好,乡亲们也会指指点点。工作很累。过不了什么假期的。”
  “你说我是‘地板’官员,我想说的是做个‘地板’官员没什么,我们缺乏的是‘成就感’。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官再大也就是到县里当个局长、副县长,我们还是想干点实际工作,主要是现在责任无限大,权力很有限。克服了这一点,我愿意做个快乐的‘地板干部’。”一位“地板干部”直抒胸臆。
  专家指出,一些干部因为“天花板”、“地板”而烦恼,都是因为干部的眼界没有打开,天天盼着“往高处走”,向上看是“天花板”,向下看是“地板”。当然心生烦恼、满腹牢骚。说白了,还是“官本位”的思想在作怪。
  要突破困局,首先要打破禁锢、走出牢笼。小平同志一生“三起三落”,他经受的挫折要是在一般干部看来,就不是什么“天花板”和“地板”了,而是万丈深渊了。同小平同志比,这些什么“困局”、“烦恼”不值一提。
  
  破除官本位,从制度上为“地板干部”创造舞台
  
  “地板干部”中不乏埋头苦干者,不乏淡泊名利者,不乏“老实人”,更不乏“想干事”、“能成事”的人,他们“惟事不惟官”的态度是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价值观、高尚的人生观的体现。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干部,我们党执政的根基才坚如磐石。
  为此,从制度上给广大“地板干部”以希望,对锻造一支真心为民、能上能下的精干的干部队伍有重要意义。
  基层本就是锻炼干部的大课堂,也是披沙拣金的大熔炉。八七会议后,当瞿秋白要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做机关工作时,毛泽东坦然相告:“我不愿跟你们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交绿林朋友’”。从此有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
  干部是比出来,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看出来的。当前,一方面,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出台了从基层选拔干部的规定,另一方面,乡镇改革的探索也在前进,不少省份进行了“扩权强镇”的试点,目标就在于按照权责统一、提高效能的要求,做实乡镇这一级国家政权。从制度上为“地板干部”创造舞台。
  持续升温的“公务员热”,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研究生,怀着热切的希望进入公务员队伍,他们中绝大部分也要从“地板”干起。他们有想法,有闯劲,能不能经受“地板”的考验还不好说。给“地板干部”希望,就是给即将进入基层的和渴望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希望,就是为他们安心扎根基层、艰苦创业鼓劲加油,就是为我们党永葆青春提供动力。
其他文献
科学发展,县为基础;社会和谐,县为根本;县域稳则国家稳,县域强则国家强。  县域怎样发展才算科学,该用哪些指标进行评价?研究解决这一课题意义重大。人民论坛2009年6月组织发起“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大型课题调研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担任课题组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等100位著名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中共中央
期刊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发展循环经济,走一条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发展之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准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把甘肃省整体列为全国唯一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区。这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肯定,体现了国务院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殷切期
期刊
2004年年底,甘肃省政府委托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价。这次对政府绩效评价的权利,首次掌握在民营企业手中。由于甘肃省这项“专门非政府组织发起对政府绩效的评价”在全国尚属首例,因此,这种第三方评价政府工作的活动被外界称为“兰州实验”或“甘肃模式”。  做法:在对甘肃省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选择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将能够反映政府工作业绩的市场主体纳入评价主体范围。为了给非
期刊
2003年,“首都之窗”将“群众评价政府工作部门”的页面挂在首页,让群众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这是首届群众网上评议政府工作部门的活动。之后,各地纷纷效仿。2010年,辽宁省正式启动群众网上评议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活动。  做法:群众可以在由辽宁省纪检监察、纠风和政务公开部门联合主办的民心网上,对接触过的政府部门、服务行业及医院和学校进行评价并发表意见。所有满意和不满意的评议在确认为有效信息后
期刊
一切艺术,无论何种形式何种体态,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也是该时代的精神思考。这种思考不仅是个人和社会的,也是人类精神的弘扬,同时,也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思想积累和精神记忆。  文化,是思想的交流,也是灵魂的感应。传递文化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文字。文化的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主要是文字的交流。书法是文字(汉字)的特殊艺术形式,不同程度地承担着文化交流的一面,并有其不可替代性。书法的交流与文化和文字的交流一样,不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初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讲话,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为上饶市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确定“十二五”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清醒认识薄弱环节,着力强化支撑环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薄弱处下手。上饶的经济主要薄弱点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
期刊
阅读提示  近期,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市三地的“西门庆故里”争夺战被广泛关注,而地方政府红头文件推销当地烟酒等产品、零地价招商引资等新闻事件也不断见诸报端,展现了地方竞争的火热程度。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推进,地方竞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官员对此是如何认识的?我们该如何看待?针对以上公众关注的问题,人民论坛杂志做了关于“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总人数达4931人,分为两
期刊
1999年10月珠海市正式启动“万人评政府”活动,现场接受市民的监督和评议,之后珠海连续大规模地开展这种评价政府的活动,形成了“珠海模式”。  做法:将本级人民政府所辖的所有职能部门作为评价对象,评议主体是社会各界人士;在操作上,主要是网上评议和发放问卷两种方式;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各部门和单位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  特点:受评主体面大,群众参与广泛  指标: “党风廉政”、“执法形象”、“服务态度
期刊
一位同志曾经跟我说过,某省的一位领导干部在省委党校进修一段时间之后,竟然不知道《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为何物!我跟很多人都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基本常识,特别是对于党政干部来说,没有理由不懂得这些!你不懂这些基本常识,信口开河,张口就错!     战争经历深刻地影响了我,使我后来兴致勃勃地读马列、毛泽东的著作,也比较容易接受他们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现在有人一提起理论学习就头
期刊
不同的官员,  对待竞争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升迁是官员的基本动力,官员晋升竞争也不可避免。但并不是所有的干部都热衷于晋升竞争。一般来说,对于一些年轻干部,处于“迈台阶”阶段,为了升迁,肯定会不顾一切地竞争。但是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升迁机会少的官员,竞争的动力则会大大减弱,而可能更多地考虑如何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山西省某市副市长    靠竞争升迁的官员,  远优于靠关系上位的庸官  通过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