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9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既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语文味”体现出语文教师的个性,有“语文味”的课堂洋溢着一种语言文字独有的迷人氛围,体现着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语文课堂若能充满语文味,便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而强烈的兴趣,使师生双方在课堂上得以默契,得到共同的发展。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呢?现以教学中的片段实录为例加以阐述。
  [案例]
  ……
  生:中国相对来说比较人性化,国外相对来比较理性化,所以外国人很多想法,都和中国不一样。他是写在战国时期,现代的中国人对传统的思想都是很敏感的,不是有句叫“孝字当先”吗?他会有子子孙孙这样一种想法,子子孙孙也会努力地帮他开垦……也不是开垦……
  师:完成他的事业。
  生:完成他的想法。或者说,他死了,子孙完成他的遗愿,也都是感觉很符合常理的。
  师:很符合中国人的常理,请坐。
  其实从文章写作的角度,特别有趣的,这篇文章其他都写得非常简洁,唯独在某个地方,它反复强调,其实那段话,缩减成一句话就够了,怎么说?
  (众沉默)
  师:“而山不加增”,前面怎么说?一句话就够了。
  生:子孙无穷匮。
  师:“子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一句话就够了,但是它要绕、绕、绕,它在强调,强调什么习惯?我们都喜欢儿孙满堂。中国人注重血缘,这个很重要。谁来补充?
  生:我来补充,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要团结。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家一起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愚公的成功始于团结,中国人十分推崇团结。
  师:非常好,我们一直到现在还在强调集体主义,对吧?团队精神。还有没有同学要发表意见?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里,愚公是个老人,是最重要的。
  师:这怎么样?为什么说他是老人,就最重要?
  生:因为他“年且九十”,比较老呀,中国有道德的人,都是老人。老子、孔子……
  (众笑)
  师:胡子一大把。
  生:所以他的语言,说出来的话,比较有权威性。
  师:他一说话,下面子孙有没有人表示反对意见的,都同意了?
  生:刚才提到,中国是“老人崇拜”的,连武侠小说的顶尖高手,都是老年人。老人都去移这两座山,更有教育意义,因为人家都知道,人老了,力气也没有了,连小孩都不如的。所以他用老人,在人一生中最弱的时期去移山的话,可以显出他志向的远大。
  师:就像鲁迅在《希望》里面曾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在我老的时候,回忆起以前的往事,那苍白的颜色,就像内心里把生活孤立起来……”,那个时候,大家也都知道,鲁迅的主张并不是得到很多人的赞同。
  这更让我想到,三毛在她丈夫刚刚去世的时候,她心里是非常孤寂的,但她始终有一个美好的愿望,相信有一天,在天空里会看到她丈夫的影子。所以说,她始终选择活下去。所以,请不要忘记鲁迅说的那句话,──“希望之为虚妄,正与绝望相同”。(众鼓掌)
  愚公这个话题,还可以继续引发我们的思考和讨论,大家课后,再花点时间去想一想,好吗?下课!
  [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受到师生浸润其中的浓浓的语文味。咀嚼玩味,你会发现这感觉源自教师的教学语言……
  一、评价性语言:鼓励学生正确的认知
  在这个课堂教学片段中,教师有三处正面的评价性语言,“很符合中国人的常理,请坐。”“非常好”等,还有多次评价,“根据这位同学的说法,愚公移山下面可以加个破折号,一个副标题,愚公移山——一个老人是梦想”, “胡子一大把”等不是泛泛而评,指向性非常明确。这分明是教师在利用评价性的语言指导学生品味语言!
  更何况,“愚公移山——一个老人是梦想”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形式本身就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示范。
  语文味由此而来!
  二、补白性语言:激发学生情感的体验
  教师引用鲁迅在《希望》里面的一段话,三毛选择活下去的语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补白。此处的补白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丰满了教学内容,激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更有文学味,更趋厚实感。
  语文和情感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性永远是语文最撩动人心的地方。然而,相较于现代文而言,文言文教学中的情感性可能是隐性的。本案例中,这些立足于文本的情感的原点就在教师巧妙适时的补白性语言中被捕捉、放大、呈现,直抵学生心灵最深处的!
  案例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有针对性的发掘语言的生长点、情感的附着点、思维的发散点,更充分地预设,就一定能实现“语文味”充盈的课堂。
其他文献
作文的本质是生命的倾诉与表达。唐代诗人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告诉我们“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而我们平日为学作文而作文,耗时多。然总不见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最关键的是作文的源泉不够。  根据课文的要求,吸取前人的经验,我对 “学用结合,探究创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进行了探索,笔者就自己如何将写作与阅读结合,写作与生
期刊
一堂语文课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对学生加强美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不再是老师口若悬河的讲,满黑板的板书,而更多的加入现代技术,运用多媒体来优化教学,来优化我们的教学,让语文课不再是枯燥的课。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电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已经完全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这是一种集文本、图片、声音、
期刊
语文教学中,作文占据着半壁江山,作文是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训练,。但普遍语文教师觉得初中作文教学难教,学生觉得难写。  针对初中作文教学“难”的问题,在这里我仅就五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的认识和做法  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并不十分重视作文教学,认为作文主要是看字数、版面。只要学生字数够了、版面清晰美观就够了,所以许多教师在语文教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旨归,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败。然而,如何才能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一年多来,我校致力于作文教学的探究,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收获甚丰。笔者认为体验性作文教学,是引领学生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也是让学生乐写、爱写的良药。  一、体验性作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中学生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和阅读实践,每当老师布
期刊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在人们的认知活动和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而轻情感的渗透、感情的交流,再加上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造成学生的“感情饥饿”。 这样的教学现状,深深地困扰着中学的语文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理念,压抑了学生的情感,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这样的现实,就
期刊
放假前,学生要去了我的QQ号,告诉我他们建了个班级QQ群。前几天,我去群里看了看,不禁大吃一惊,QQ个人空间里的妙笔生花;QQ聊天时的妙语连连,他们,真的是我的那些提起作文就头痛的弟子们么?可见,他们都有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可是他们就是害怕写作文,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静心反思,我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有一个原因值得注意,这就是学生存有心理误区。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先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期刊
由于中考语文试卷中,涉及课本上的原题实在少之又少,因而有些学生就感慨语文课上不上一个样,甚至部分语文教师也失去了以往讲课的动力,不知道该讲些什么。我认为,初中语文教材大部分是文学作品,语文课堂的教学应该不仅仅是学懂字词,了解篇章结构,更是丰富情感的宣泄,审美意蕴的挖掘,思想的交流,对生活的感受。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从理解字词到体会渗透于句中的丰富情感,进而品味整部作品的审美意蕴。培养学生分析、理解
期刊
诗词曲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言简意丰,音韵或婉转或铿锵,情感或缠绵或豪迈。如今,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而语文教学具有传承文化的重要职责。  一、当前语文教育者对新课标的一些误读  在当前执行的语文新课
期刊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尚不丰盛,认知程度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程度。若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答复,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寻找了一些能打动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感受动手的快乐、强化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期刊
有这样一句名言: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这句名言充分说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言非常重要,它总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贯穿整个课堂。精妙的评价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然而,如何去创新农村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评价语言呢?  一、评价语应简明、准确、得体  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