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德育中奖励策略的有效运用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62r5134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德育渗透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奖励策略是幼儿园德育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然而在幼儿园德育实践中,部分教师对于奖励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偏差,致使幼儿园德育效果不太理想。由此,部分研究者在论文中反复强调奖励策略的负面效应,批判教师滥用奖励,导致许多教师在奖励运用方面存在许多困惑。应该说,奖励策略是一种中性的德育方法,其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不能一概而论。本文从奖励的界定入手,重点探讨奖励策略的有效运用对幼儿园德育的重要意义,并对教师如何有效运用奖励策略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述,以期为幼儿园教师顺利开展德育工作、有效提升幼儿道德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1 奖励概念的界定及其分类
  研究者对于奖励的界定有多种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界定,是指施于行为之后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的事物,侧重的是奖励的象征物;另一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解释,是指对个人或集体正确、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或表扬,侧重奖励的过程,强调奖励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德育方法。教育研究者比较认可后者对奖励的解释。檀传宝认为奖励是德育众多具体方法中的一种,指通过一种积极的强化方式来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教育方法,意味着对学生的正确认识和行为的肯定或较高评价。笔者则将奖励界定为在幼儿园德育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积极道德行为表现(与不道德行为相对)进行表扬与肯定的方法。认知学派认为奖励可以分为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并强调内在奖励的作用。行为主义者则认为奖励可以分为物质类奖励和非物质类奖励。物质类奖励包括奖品、奖状和额外获得的自由时间等。非物质类奖励包括得到教师的注意、表扬和鼓励等。以上是根据奖励象征物的形式来划分奖励的类型。而从奖励的实施性质看,奖励包括控制型奖励和信息提供型奖励,前者指向奖励幼儿的道德行为过程,后者偏重奖励幼儿的道德行为结果。
  2 幼儿园德育中有效运用奖励的意义
  2.1 从德育的本质特性来看,奖励是开展幼儿园德育必需的方法,具有必要性。刘铁芳认为,道德教化直接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形态,调节生命的肉身形态与价值形态的冲突,谋求个体生命的内在和谐,谋求个体在世界之中的合理、幸福生活。檀传宝也认为,德育应回归对人生的关照,精神性或价值性是道德生活与教育的本质,而精神性的核心是精神家园或终极价值的不可或缺性。因此,从本质意义上说,德育是要教人尚善崇美,帮助人获取幸福感,德育的过程应该是和谐、舒适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个体德性的完满。每一个教育过程都少不了对教育对象的评价。来自权威者的评价能让受教育者明白自身的水平和处境,帮助受教育者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对受教育者作肯定或否定评价,这在教育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不可否认,奖励能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没有任何赞扬、肯定,充斥着否定、惩罚的德育活动无法培养出诚心向真、向善、向美的真德性。因此,奖励对幼儿园德育来说是必要的。
  2.2 从奖励的效用来看,奖励的运用可以强化幼儿的积极道德行为,具有有效性。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往往重复能够得到奖励的行为,避免重复要付出代价和受到惩罚的行为。奖励确实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一旦教师对幼儿的积极道德行为及时给予恰当的奖励,即强化,幼儿就能获得自信和愉悦感,从而不断重复和保持这些道德行为。这种现象在幼儿园并不少见。
  根据操作学习理论的观点,人们在不期待即时报酬的条件下也会表现出亲社会行为,这是因为先前的奖赏已经使相应的行为得到内部强化。也就是说,也许幼儿之前的道德行为是建立在追求奖励的动机之上,但是奖励同时也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机生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最后幼儿会因为道德行为本身的愉悦感与满足感而持续这种行为,进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力。因此,奖励具有强化促进的力量,可以有效强化幼儿的积极道德行为。
  2.3 从幼儿园德育对象——幼儿的年龄特点看,奖励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适宜性。对幼儿的道德教育不能光靠口头说教,还需要一些切实可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效方法。根据发展心理学研究成果,学前儿童年龄尚小,其理解能力差,抽象思维发展水平低,难以对自身行为进行判别和反思。有研究指出,学前儿童基本处于道德判断的“无律”和“他律”阶段。幼儿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成人的评价和干预,需要以成人的评价作为参照。另外,幼儿虽然思维尚未发展成熟,但是可塑性强,模仿力强。成人的赞许和肯定是幼儿的社会性需要之一。奖励对于幼儿具有积极意义。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受到教师奖励的行为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而幼儿良好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模仿的可能性。
  总体而言,奖励作为一种德育方法,对于幼儿园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因为在理解和运用奖励上的一时偏差,导致幼儿园教师对奖励产生偏见,甚至对奖励敬而远之,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奖励策略本身不存在不妥之处,关键要看教师能否合理有效地运用奖励策略,提升幼儿园德育质量。
  3 在幼儿园德育中有效运用奖励的策略
  综观檀传宝、郑三元、莫源秋、周小宋等人的研究,结合自身对幼儿园德育实践的所见与所思,笔者认为,实施有效德育的前提是幼儿园教师必须将幼儿视为独特的、有自身独立人格和自尊的个体,充分尊重每一个幼儿。在此基础上,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德育实践中运用奖励时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3.1 奖励频次得当。有的教师在德育中滥用奖励,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有奖,上课坐得端正有奖,游戏时不跟同伴打闹有奖……有些教师尤其喜欢频繁使用事先许诺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幼儿,如“你不跟小朋友抢玩具,老师就奖你一朵小红花”,“你要是能吃完一碗饭,不浪费粮食,老师就表扬你”,“你不哭了,老师就奖你自由活动”……这种对奖励的滥用容易产生“德西效应”,一是导致奖励变得微不足道,对幼儿失去原有的吸引力;二是使幼儿对奖励产生依赖心理,被奖励所左右,甚至把得到奖励看成是学习的目的,产生对奖赏物的关注与贪求,一切以奖励为目的,丧失内部动机。
  3.2 要做到奖励频次得当,必须把握奖励的时机。如果幼儿没有内在行为动机,或者内在动机不强,教师不得不从外部激励幼儿,推动幼儿道德行为的产生和保持,这时采用奖励是必要的。但如果幼儿已经认可道德行为本身,已经具有内部动机,此时就没有必要奖励幼儿,以免弄巧成拙,不仅不能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反而会削弱幼儿的内在动机。
其他文献
【摘 要】 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要组织和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首先班主任要确立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其次是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再次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最后应当培养优秀的集体和优良的班风。  【关键词】 班主任 班集体 组织 培养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
期刊
【摘 要】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成功的导入会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为一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本文着重从设疑导思、创设情境、直观启示、歌曲导入、图像激趣、故事诱导、游戏导入、视频导入等方面介绍了品德课导入的八种方法。  【关键词】 品德 导入 理念    导课是一堂课的开始,是引
期刊
【摘 要】 在高职开设社交礼仪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日常交往的基本礼仪规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笔者根据近年来教授“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提炼出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的“四结合”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事实证明在《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运用该实践教学模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期刊
在思品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以课本为主源,又不能受课本知识的禁锢,要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提高教学质量。  1 引导学生创造生活  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如在教学《我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图文比例、问题探究方面显得更加合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参与主动学习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
期刊
【摘 要】 高校团委学生会作为一个先进的学生组织,必须坚持以“从学生中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高校学生干部必须具备为同学,为老师,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和精神,树立“服务他人,锻炼自己”的服务意识,才能推动团委学生会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真正在服务中成长,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提高。  【关键词】 学生干部 服务意识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一种燃烧自我的信念,有一颗全心全意为广大同
期刊
不久前的一次教学讲座,让我学到了一个新的名词:生态课堂。刚听到“生态”一词,我立马想到了时下流行的原生态音乐。所谓原生态音乐,其实就是原汁原味的,来自乡野民间的草根音乐。照此理解,生态课堂是不就是“返朴归真、原汁原味”的课堂?按我的理解,这种“返朴归真”就是回归课本,引领学生自己去感悟,从而有所心得。更确切地说,就是让学生阅读文本后有话要说,有内容想写,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期刊
在高中阶段,函数是在实际中应用最多的内容之一,它是反映现实生活和其它学科规律的基本的数学模型。能在情境中识别函数是很重要的本领,识别函数除了数学概念清晰之外,主要依赖对实际问题的领悟,对其它学科的认识。识别数学模型、发现内在规律是一个基本的数学能力。我们曾做过这样的调查,在地质学方面的论文中,会出现大量的数学的公式、概念等等,地质学并不是用数学多的学科。  数学应用进入中学,有几个重要作用。通过应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品德》教学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其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突显思想品德课程特殊的育人功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期刊
【摘 要】 运动训练由“量”的管理到“质”的控制是训练科学化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在这个转化过程中,鉴于对运动训练基础、规律和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的不同在理论和实践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其中一些属于对训练质量的认识程度问题,而也有一些是对训练质量的曲解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这些错误的观点和认识非但没有给运动训练带来质的飞跃,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运动训练的发展。  【关键词】 训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