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中学师德建设的思考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高尚的师德是树立形象的基本条件。塑灵魂还需灵魂美,正品德更需品德高。师德建设作为普通中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乃至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我国普通中学师德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年来,由于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普通中学师德建设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要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以期通过对普通中学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一步促进普通中学师德建设。
  
  一、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在普通中学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根本保证
  加强师德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前提。普通中学教师师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质量,而且对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远的影响。加强师德建设也是基础教育提升内涵,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和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普通中学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打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而且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关键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教师的素质如何,关键在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动力,是提高普通中学师资水平的关键,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决定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普通中学教师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现实迫切要求我们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形成良好教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风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基础要素的综合体现,反映了教师集体的精神风貌与工作风貌,是教师整体素质的体现。其中,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良好教风形成和发扬的基础和核心。教风对教学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是联系学风和校风的纽带,教风对学风和校风有很大的影响。师德的状况如何,不仅反映出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而且影响学风、校风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以良好的教风来促进良好的学风。
  
  二、当前我国普通中学师德建设中存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普通中学中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但当前在师德教风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书育人意识淡化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核心之一。目前,由于普通中学的生源素质较差,少数教师育人意识淡薄,没能正确处理“传道”与“解惑”的关系,认为自己职责就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培养则是领导和思教处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教学中,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有的对学生不能严格要求,疏于管理,监督不力。
  (二)为人师表意识弱化
  教师肩负着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的任务。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风貌。普通中学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但普通中学的学生本身行为习惯就很差,有的甚至是“顽固不化”,这样长此以往,导致教师无成就感,一些教师师表意识就开始淡薄,对自己要求不严,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和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有的不遵守教学规范,带头违反教学纪律,上课迟到、提前下课或随意调课;有的上课自由散漫,接听手机;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仪表不整,举止不雅;极个别教师物欲膨胀,以教谋私,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
  (三)敬业奉献精神缺失
  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也是师德的核心。而普通中学的教师收入普遍较低,这样,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下,部分教师过多地看重个人利益,不重视教学工作。有的热衷于社会兼职和营利活动,消极应付本职工作;有的教师不思进取,缺乏敬业奉献精神,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无心钻研教学,备课不认真,教案无新意;有的教师治学不严,上课、监考、课外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不认真。
  (四)学术道德诚信失范。
  诚信是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普通中学教师的道德底线。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严谨自律是普通中学教师优良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才可为“范”。现在的师资队伍建设过多看重学历、学位、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忽略教风、师德建设,因此有极少数教师缺乏求实的科学精神,急功近利,学术浮躁,甚至违背诚信和学术道德,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学术成果。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普通中学对师德建设重视不够,制度不够健全。上述问题虽然只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但却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校声誉等都会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和改进普通中学师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我们要从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根据国家教育法规的要求,切实做好师德建设工作。
  (一)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与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有计划地开展普通中学师德培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和规范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在搞好培训的同时,还要重视教师的自我教育,引导教师加强自律,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以育人为中心,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二)优化师德建设环境,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人文环境和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教师严谨治学、求真务实,有利于教师致力于教书育人的工作,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普通中学应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师德建设环境:
  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团结进取的优良校风、昂扬向上的校园气氛、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和鲜明正确的舆论氛围,对师德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培育和弘扬文化精神。要大力表彰先进,树立师德典型,充分发挥“榜样”在教师师德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3、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切实解决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让教师安心工作,乐于奉献,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
  (三)加强师德工作的制度建设,完善引导、评价、监督与激励机制
  根据《教师法》等法规的规定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制定学校师德建设工作条例以及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明确教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各普通中学应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师德评价与监督体系,帮助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正确引导师德行为,促进师德建设。进一步完善师德的激励与奖惩机制,教师的师德培训情况以及师德的评价结果应作为教师教学法、科研工作以及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与教师聘用、评优、职务职称晋级、人事分配等直接挂钩。
  (四)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优化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
  普通中学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工作的首位,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一规划,使其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要完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或工作机构,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师德建设工作。主要领导要亲手抓师德建设,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要充分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团队组织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把师德建设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师德建设是普通中学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我们要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照教学工作,加强建设。要认真总结、挖掘和宣传师德建设的典型经验和亮点,营造有利于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力度,建设一支具有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的优秀教师队伍,以师德带动教风,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校风,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下,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要求师生转变教学观念,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主要依据,而新教材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它更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之间互动的工具,与原教材相比更有利于学生的自学,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构建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终身的学习模式。  在新内容、新体系、新要求的
期刊
摘 要:教育交往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其基本特征与实施模式决定了它能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和良好心理环境。文章阐述了教育交往的三个基本特征。  关键词:交往;教育交往;    人有着社会存在和自我存在二重性,这决定了在教育活动中的人,必须首先通过交往活动在自身的双重存在状态之间建立联系,然后才能作为主体的“人”来发展自我,建构自我。[1](p20)教育交往首先是一种存在的生存方式。弗罗姆
期刊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
期刊
数学交流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形等方式进行有关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相互表述和解释的过程。数学交流既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也是对数学教与学的一种要求。它是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和学习所必备的一种素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做好数学交流十分重要,笔者就自己教学工作中做好数学交流的点滴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建立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    良好的数学环境是数学交流的保证
期刊
摘 要: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是优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倡导 自主 感悟 思想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思想已逐渐被学生接受,然而新课程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高中物理课中,把原来验证性的实验多数改为探究性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变为探究力,质量,加速度三者关系,由原来的验证动量守恒,变为寻求碰撞中不变量等等。  这些都明确提示,要加强
期刊
“没有美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新课标》的明确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全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知、体、美、劳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培养审美意识    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充分利用教材从中掘教材美的因素,教材应作为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材料的依据,别林斯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
期刊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品德教育,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品德教育
期刊
多媒体,是电脑多媒体技术的简称,它之所以对教育领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而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如幻灯、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它是其它媒体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就是指将声音、图像、动画、手写等各种记录介质和记录方式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工作。如果我们能适度地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优化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打造出充满科技气息的物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同时也要求小学低年级就要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会写字800—1000个。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自我识字的能力,增强识字的效果,一直都困扰着我
期刊
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而作文评估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小学生从不会写到写的较好,从缺乏感知到自信创作,要求老师在评估方式上要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有针对性地积极使用激励式评估方法,有目标地指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写作技巧和更浓的写作兴趣。    一、激励式评估具有应用针对性和引导性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出卖于你,但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把生命奉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