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v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美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新课标》的明确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全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知、体、美、劳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培养审美意识
  
  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充分利用教材从中掘教材美的因素,教材应作为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材料的依据,别林斯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充满真情。同样,我们的教材中也处处充满着美。
  美学家朱光潜说:“美感起源于形象直觉。”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是抽象思维。”学生的心灵是纯洁,同样,他们的眼光也是纯洁的,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纯洁的心灵去感受美。
  如学习《中国石拱桥》,我们不仅要受到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而且我们同样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我国桥梁建筑艺术的高超。学习《听潮》,从大海的沉呤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恬静、和平、愉悦的静态美;从大海的发怒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排山倒海、万马奔腾的雄壮美。而《背影》通过站台送别,表现父子情深,给我们展示的是人性美。朱自清的《春》给我们描绘了美丽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这展示的是自然美。
  我们要充分挖掘材料,善于发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趣
  
  创设情境,首先要抓好朗读环节。有感情的朗读不但可以有助于把握教学内容,而且也能正确表情达意,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词时,老师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学生就能领会到作品所蕴涵的感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批判,对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自信和歌颂;学习杜甫的《石壕吏》通过朗诵“老妪”哀婉的哭诉,就能感受到作者对饱受战乱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具有最佳的学习情感。从而达到情景交融。
  美具有鲜明的情感性,情感性又是美的一个鲜明特征。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扣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激起他们的审美情趣。
  创设情境,还需要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凭借表象进行想象、联想、可将书面语言文字在头脑中还原成作者所描述或记忆的客观事物或接近的事物,让人产生如见其人如视其物如临其境的郊果,调动阅读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如《天上的街市》中:“远远的街灯明了,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借助想象和联想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入神奇美好的星星世界,去感受作者对新生活的热切向往。
  
  三、实践探索,培养审美习惯
  
  学生平时习惯于在课堂上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来感受美,认识美。同时老师更应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感受美,发现美,让学生既能感受到课本上的祖国大好河山和英雄人物的壮美,还应培养学生去感受生活中一草一木,普通人的平凡美。有生命的事物是美的,没生命的事物也是美的。我们需要一颗纯洁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我们还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我们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习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这体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师的一言一行,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可作为教育的载体,一张名人画像会激发学生的志向,一句至理名言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祖国的大好河山能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决心,一部书,一部电影也能使学生获得心灵的慰藉。同样一篇习作,一个劳技作品,甚至一句绝妙好辞,一个奇思妙想也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快和满足。学生的这一切美的获得,都将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来源于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审美情趣的培养。
  当然,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习惯三者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这决定了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习惯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渐渗透的过程。在教学中这三者的培养也并不能孤立或者分阶段进行,或是点滴积累。美的具体性和情感性决定了在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去联想和想象以丰富审美对象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也因人而异。这决定了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习惯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渐渗透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当前网络教学的环境下势在必行,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使用有待充实和加强。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 教学现代化 网络环境法 网络教学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校园网络在各级学校的广泛建立,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目前各中小学都已拥有了自己的校园网甚至区域性的教育专有网络。虽然互联网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技术层面上的支持,但是很多学校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学
期刊
摘 要:利用无线网络,再配有无线网卡的便携式计算机,人们就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在学校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地建立虚拟教室和教研活动。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 校区之间的联网 家庭无线办公    全国中小学正在实施的“校校通”工程则因其市场巨大、影响深远,成为教育行业内网络建设的重中之重。“校校通”不仅强调校园内部网络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实现校校之间的网络连接和信息共享,体现出“校校通”工程资源通、
期刊
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为了谋生、为了抵抗野兽的侵袭和获取食物,产生了相互交往、相互帮助的关系,这样就产生和劳动相联系的游戏。如“打猎”、“捕鱼”等。由此可见,劳动既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游戏产生的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戏成为一种全面发展教育的体育手段,亦为文化娱乐之一。游戏以一定的形式反映人类社会的劳动、军事、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活动。  现在
期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选入宋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将文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注释为把宝鼎看着铁锅,把美玉看着石头,把黄金看着泥块,把珍珠看着石子;但对该句的语法结构未作解释。广大语文教师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谬种流传,莫衷一是,有必要讨论个水落石出。笔者对此也有些个人思考,求教于同仁。  现在,流行的几种见解值得商榷。  一是认为“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分别都是名词的意
期刊
摘 要:实验教学在农村小学开展滞后,中外教育的现状和结果说明,实验教学势在必行。试验教学的尝试证明,试验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是高。  关键词:实验,兴趣,实验能力,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已提出并实施多年,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在我国农村小学几乎是凤毛麟角,课堂仍是教师的专利。而美国基础教育课堂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注重能力。课堂上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下,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要求师生转变教学观念,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主要依据,而新教材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它更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之间互动的工具,与原教材相比更有利于学生的自学,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构建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终身的学习模式。  在新内容、新体系、新要求的
期刊
摘 要:教育交往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其基本特征与实施模式决定了它能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和良好心理环境。文章阐述了教育交往的三个基本特征。  关键词:交往;教育交往;    人有着社会存在和自我存在二重性,这决定了在教育活动中的人,必须首先通过交往活动在自身的双重存在状态之间建立联系,然后才能作为主体的“人”来发展自我,建构自我。[1](p20)教育交往首先是一种存在的生存方式。弗罗姆
期刊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
期刊
数学交流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形等方式进行有关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相互表述和解释的过程。数学交流既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也是对数学教与学的一种要求。它是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和学习所必备的一种素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做好数学交流十分重要,笔者就自己教学工作中做好数学交流的点滴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建立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    良好的数学环境是数学交流的保证
期刊
摘 要: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是优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倡导 自主 感悟 思想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思想已逐渐被学生接受,然而新课程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高中物理课中,把原来验证性的实验多数改为探究性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变为探究力,质量,加速度三者关系,由原来的验证动量守恒,变为寻求碰撞中不变量等等。  这些都明确提示,要加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