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恐惧”:基于教师专业心理维度的审视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16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教学恐惧;教学勇气;专业自信;推门听课
  一、问题的提出:“教学恐惧”为哪般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提出了这样一种核心观点:很多教师的教学常常处于一种“心灵失落”的状态,优秀的教学源自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教师应该找回自己失落的心灵,重新鼓起“教学勇气”,以此融入到自己的专业生活中。书中谈到:
  “如果一项工作是我们内心真正想做的,尽管连日辛劳,困难重重,我们仍然乐此不疲,甚至这些艰难的日子最终也会使我的生活充实快乐,因为这是我真正倾心的工作,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好帮助我成长。
  “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呐喊。
  “那些内心世界长期被忽视的教师,拼命想得到我们对其心声的倾听……其实,只要我们稍微给自己内心声音一些注意和尊重,它就会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回应。
  “我们要关照教师内心,使其不会僵化,对深层的自我待之如友,培养一种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的意识。
  “除了等待,我们还有另一种选择:我们可以找回对改变工作和生活的内部力量的信念。”
  帕尔默论述的实质,在于强调“心灵才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树立“教学勇气”,重建“专业信念”,教师才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专业幸福。 在我看来,其实质可以归结为一种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心理品质”。古希腊有句名谚:“没有心灵去支使,纵有知识又何用?”所以,仅从外部世界、一般层面去改善教师心理状态远远不够,还必须同时从挖掘、激发教师的内部潜能入手,增强其作为“专业工作者”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心理”真正趋向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书中与“教学勇气”相对的一个词语是“教学恐惧”,帕尔默谈到:“我虽然教了三十多年学,至今仍感到恐惧无处不在。走进教室,恐惧在那里;我问个问题,而我的学生像石头一样保持沉默——恐惧在那里;每当我感到似乎失控,诸如给难题难住,出现非理性冲突,或上课时因为我自己不得要领而把学生弄糊涂,恐惧又在那里。当一节上得糟糕的课出现一个顺利结局时,在它结束很长时间内我还恐惧——恐惧我不仅是一个水平低的教师,还是一个糟糕的人……据我的经验,学生也是害怕的:害怕失败,害怕不懂,害怕被拖进他满想回避的问题中,害怕暴露他们的无知或者他们的偏见受到挑战,害怕在同学面前显得自己愚蠢。”最后他特别指出,当学生的恐惧和教师的恐惧混在一起时,恐惧就以几何级数递增,这样教学就瘫痪了。
  帕尔默谈到的这种感受,实际上很多教师,包括像他一样有着长时间教龄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也多少会有。但是,对于这种普遍存在的“教学恐惧”,很少有人像帕尔默一样去作这样的反思。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教学恐惧”又是怎样的情况?
  二、“教学恐惧”的背后:两个“推门听课”经典案例的对比解读
  帕尔默讲的是自己上课获得的体悟,他所谈及的课堂现场除了自己和学生,并没有“第三人”。没有“第三人”出现的课堂上,有三十多年教学经历的老教师尚有如是感受,那么,出现“第三人”,而上课人本身还不是老教师、教学经验还谈不上成熟老到的教师——又会处在一种什么状态?这里所说的“第三人”,就是外来听课者、课堂观察者。
  这里,以大家熟知的“推门听课”作一下具体分析。
  在长期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教师,一听到别人要来听自己的课,常常表现得不太欢迎甚至有抵触情绪,“推门听课”就更不用说了。归结为一点,害怕、不愿意别人来听课(当然这里的“害怕”是概括性说法,实际情况比较
  复杂)。
  对于这种现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教师素质、道德问题,或者由此推测教师平常上课有问题,或对领导、同事的态度有问题。按照这个逻辑,帕尔默也是如此了。为什么?他在没有人来听评课、守着自己的学生而且有30多年教龄的情况下尚且“怕”,如果一下子有很多领导、教师“闯”进他的课堂,他是不是更“怕”了呢?
  在中国大陆,“推门听课”这种提法及其宣传推广至多是近三十年的事情。其实,早在民国时期的“视学”中它就已存在了。从金克木先生所撰《化尘残影(五则)》一文“视学”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略知一二(参见商友敬主编《过去的教师》第33~35页)。尽管是对旧时代的回忆,我们却也能够从中多少感到“推门听课”对教师及其教学产生的心理影响。请看这个故事:
  将近六十年前,一位朋友受聘去当县立初级中学的教务主任。承他不弃,约我去教国文以免饿死街头。
  糊里糊涂教到学期中间,忽有一天课堂的靠学生后面另一扇门开了,进来三个人。一个是很少光顾的校长,一个是矮胖子,两人后面跟着我那位朋友。我当时正向学生提问,照例找的是我估计好没学会的学生。他站在那里疙疙瘩瘩回答不好。我让他站着想,又叫起另一个程度差的学生,当然不会比前一个好。有的学生已回头去观望来客了,我还未注意,又想问第三个。忽然惊醒,有参观的人,不能再展示坏学生。赶忙叫他们都坐下,我自己解答,我没说几句,那三位不速之客已经不辞而别了。
  后来我那朋友笑着告诉我,他和校长陪同来的是县教育局的视学员。他听课后给我的批评是四个字:不会教书。我一听,猛然觉得一只饭碗掉下来打碎了。朋友笑着叫我不要在意,不会有什么的。可是我仍然有点忐忑不安。
  又过些时,我把这事差不多忘了,没想到旧戏重演。有一次我上课一多半,远处那扇门又开了,又进来三个人。原班人马只换了一个,矮胖子变成穿西服的高瘦子。当时我正在讲朱自清或是别的名家的一篇短文,是补充课文。我既未提问,也没有讲解难字难句段落大意,只是在自问自答:这段文为什么要这么讲?换个讲法行不行?为什么接下去一段又那样讲?能不能改头换面颠来倒去?这个词,这个句子,若不用,换个什么?比原来的好还是不好?为什么?我边讲边举例,滔滔不绝。学生都不看书,只望着我,也不管有没有外人,我忽然想起,又来了客人,莫非又是来视察我的吧?连忙打断,改讲课文。客人一听我讲的告一段落,转身出门。随后不久下课铃就响了。   有的教师消极对待“推门听课”,把别人的听课假想成一种不怀好意,以一种平静的对抗态度来应对,例如,你来听课我就专门做练习,导致听课人很尴尬。这种教师,即使平常上课不错,但可以想见其后续的成长状态。
  有的教师表现得很紧张,小心翼翼,唯恐讲不好,让人看出破绽,损坏自我形象。因为比较关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能够认真对待。但其主要目的就是应付过关,更看重的是一时的应付,并不注重持续地规划、思考和建构常态教学。实际上,他们的“教学恐惧”并不是一种“有所感悟、有所触动”的恐惧。说到底还是帕尔默说的那种“自我封闭的恐惧”,在这种恐惧之下,教师并不注重主动自觉地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也缺乏有效的学习、反思。
  还有些教师表现出无所谓:你来听就听,不来更好,来不来我都那样;你怎么评价我不在乎,随你便,你听课对我来说有没有都一样。这是一种以表面的“无所谓”折射内心“教学恐惧”的特殊表现。这种心理,其实还是帕尔默所说的“自我封闭、无动于衷的恐惧”,或者说是从一开始的恐惧走向无所顾忌的“无所谓”,这些教师不求发展,不要求“成长”“进步”,也谈不上真正的学习和反思。
  综上所述,对“推门听课”中教师的反应必须从教师专业心理角度加以考察,否则,很多问题就会简单化。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安奈特·L·布鲁肖曾说:“教书是一项艰辛的工作,有时候精疲力竭,难免就会偷偷懒,省省事,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一定要克服这种懒惰的想法。”一位支持“推门听课”的校长也坦言:“在任何一所学校,绝大部分优秀教师并不需要非常严格的‘他律’,他们始终坚持着比较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所以,“偷懒”虽是人之常情,但很少会成为广大教师的个体常态和群体常态,它的存在只能说明学校管理存在问题。可见,必须从把握教师心理出发采取具体措施,努力把教师的紧张感转化、催生成持久健康的动力,而不是变成“常态的病态”或“病态的常态”。
  有的学校改进听评课制度,推行“主动邀请课”“对比研究课”“课例展示课”等多元结合的听课体系,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经常主动邀请校领导或者同事来听课指导,以此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教师应树立正确认识,从“推门听课”中锻炼和培育积极的专业心态,如此,才能获得真正意义的成长和进步。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实验中学,烟台,2655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其他文献
一、 创设情境自读自悟    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师生)都具有生命价值。”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乃至创新意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太阳》一文时,我先问学生“天上有几个太阳?”“一个。”学生脱口而出。可是,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你们信吗?正在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我又
关键词:感觉良好;简单     生活中每件平凡的事情都含有心理健康的哲理。最近,就球星姚明如何在伤愈复出后缩短适应期、早日找回伤前那般神勇状态这个问题,火箭队主帅范甘迪给姚明开出了“药方”———坚信自己,“狂妄自大”。  据休斯敦报纸报道,姚明伤愈复出后在两场比赛中表现“平平”,远不及他伤前场场均26分、9个篮板那样出色。对此,范甘迪认为,问题出在姚明自身。他说,姚明对球队在没有他上场的情况下也打
甘阳对问题的思考,常常具有贯通时空的穿透力和想象力,唯此亦总能给思想界带来冲击性影响。二○○四年五月十二日他在清华大学发表的旨在“通三统”的“三种传统”讲演,就曾发挥过如是的力量。能打通“传统”,意义自然匪浅。除此之外,“通三统”还多了一重令人神驰的遐思,它提醒人们要充分关注毛泽东和邓小平之前还有孔夫子,并告诉大家这前后长达两千多年的“孔距”其实并不能构成思维与行为在连续意义上的通行障碍。  《读
新中国首位女少将李贞经历过3次婚姻。第一次婚姻中,她被迫当了童养媳。参加革命后,她与入党介绍人张启龙结合,但在红军“肃反”时期被迫离婚。后来,李贞和甘泗淇组建了家庭。  1934年,賀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与任弼时领导的红六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当时,李贞调任省军区组织部长。一天,任弼时夫人陈琮英找到她,想给她介绍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李贞非常敬仰这位有才华的战将,但从来没想过要和他谈婚论嫁,她顾虑道
《秦牧全集》出版了增订版(广东教育出版社二○○七年版),赫赫十二卷。作为一种文化的积累,这自然有积极的意义。可是,爱读这些文章的人实在不多了。这书只印行了两千套。  是写得不好吗?在建国十七年的散文作品中,秦牧的文字还是比较耐读的,能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炉。他善于从身边的事物、景物中发掘普遍联系,由知识阐发道理,引起联想,展开情思,从而把主观的意念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比起杨朔的造情煽情
摘要:在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素质相对不高的职业学校,如何防差、转差激发学生求真、求知、求技的兴奋点,如何育人、育心养成学生自律自爱自强的价值观,是学校教育学生的本职所在,也是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试着以“四帮一”教育活动中总结得出的一些经验作为经纬,以细致、明立、定岗、勤抓四条做法来论述人本管理的精髓,也是学校教育中生本管理的准则——“点亮人性的光辉,彰显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四帮一;
The article The Dark History of New Year’s Day in the US in Time on January 1st 2020, mentions that Americans are likely to think of New Year’s Day as a time to celebrate the fresh start that a new ye
〔摘要〕小谭是个问题学生。读七年级时他被省城学校劝退,读八年级时被县城学校劝退,读九年级时转入我校学习。一年来,教师运用森田疗法和正面管教技能,挖掘他体育好、身体好、讲卫生、字写得漂亮等优点,时常表扬,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使他发生了改变。  〔关键词〕森田疗法;正面管教技能; 违纪行为;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3-0062-0
〔关键词〕情绪;绘画;减压  【课程理论依据】  本课理论依据来源于“表达性艺术治疗”。“表达性艺术治疗”是整合多种艺术形式,并以此为媒介给个案带来改变的一种疗法,绘画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艺术形式是内心体验的外化形式,这些外化形式使难以捉摸的内在体验变成可以看得见的和触摸得到的外在形式,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表达性艺术疗法就是通过创造过程来唤醒创造性的生命力能量,从而取得疗效,其魅力在于这是一种心像思
何为法国的独特性?这个问题见仁见智。  休谟说,十八世纪的法国是女性的国度。在这个启蒙时代里,优雅聪明的女性主持着沙龙,凝聚着不同的见解,促成智力与道德的和谐。托克维尔则让人们看到,旧制度的中央行政集权制塑造了法国独特的民情,让法国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命运多舛。当代法国著名学者莫娜·奥祖夫也致力于探究法国的独特性。在《革命节日》这部“多重旋律交织”、位于史学、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交汇处的名著中,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