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gt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阳对问题的思考,常常具有贯通时空的穿透力和想象力,唯此亦总能给思想界带来冲击性影响。二○○四年五月十二日他在清华大学发表的旨在“通三统”的“三种传统”讲演,就曾发挥过如是的力量。能打通“传统”,意义自然匪浅。除此之外,“通三统”还多了一重令人神驰的遐思,它提醒人们要充分关注毛泽东和邓小平之前还有孔夫子,并告诉大家这前后长达两千多年的“孔距”其实并不能构成思维与行为在连续意义上的通行障碍。
  《读书》二○○七年六期揭载的这篇文章,由于经过作者的整理,更能准确地表达其思想。不过,该文与三年前的讲演稿有个明显的不同,即作者首次明确提出“中国道路: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一命题。
  之所以能提出这一“新见”,作者语源学意义上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似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含义实际就是‘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因为首先,‘中华’的意思就是中华文明,其主干是儒家为主来包容道家佛教和其他文化因素;其次,‘人民共和国’的意思表明这共和国不是资本的共和国,而是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人民的共和国,这是社会主义的共和国。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质就是‘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国改革的最深刻意义,就是要深入发掘‘儒家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这将是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最大课题。”
  姑不论作者的以上解释是否能为世论一般所接受,单就捍卫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这一点,甘阳便不但给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赋予了具有终极意义的政治正义性和政权正当性,还适足令人民的大多数为之倾倒和感动。该论表现出一种对社会主义政权可能出现之异化走向的足够警惕,也透露出作者对民族自身命运的深刻担心:他担心对美国价值的亦步亦趋最终会使中华民族丧失自我,而这同时也就成为作者试图从儒家资源中寻找能够克服当下中国“不和谐”难局的实践动力,因为他认为“和谐社会”的提法“毫无疑问是植根于中国儒家传统的,这与以往强调的西方传统的‘阶级斗争’概念有根本的不同”,而且,“‘和谐社会’的实质目标亦即‘共同富裕’”,还体现了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传统的“核心追求”。当然,他并未回避“和谐社会”(儒家哲学)、“共同富裕”(毛泽东理想)和“市场经济”(邓小平价值)“三种传统”连贯下来后彼此间会产生的巨大“张力”,一种关注有加却又一定是超然物外的姿态,决定了他的“新改革共识”必须设法努力克服这种张力,进而实现“三种传统”的相互包容和统一。
  现代化局面的来之不易,使很多关爱这个国家的海外华人宁可倾向于满足对中国既有思想文化与近现代西方文明做简单的加法,也不愿看到它们之间发生能够减弱中国发展速度的“排异反应”,所以这份感情无论如何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杜维明的“祭孔子、释迦牟尼和马克思于一堂”之倡议,显然不是少数海外华人学者的个别想法。
  余英时在总结明清以来的儒学演变历程后,曾对于儒家复以建制或法典化形式回到当年的统治地位上来等可能性深表绝望。理由是,全面安排人生秩序的儒家文化既然无法脱离政治体制而单独存在,那么一旦与体制相脱离,就只能变成“游魂”(余英时:《现代儒学论》)。可儒家曾经有过的两千年之久的政治经济支配地位,又使它无法忍受无家可归的“游魂”处境。所以,体制依托的努力,有时反而会变得超乎寻常的执著和坚忍。
  说康有为的变法是“流产”了的“改革开放”,似并不为过。所以一直以来,没有人会否认其变法理念所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也没有人不看好他对儒学中惰性因素的批判所引致的发聩效应,当然,也从没有人会相信他以“孔教”为“国教”的“立教保国”言行真能给国家带来什么新起色。“君主立宪”是康有为矢志不渝的“主义”,是他所供奉的“资产阶级化了的封建圣像”(李泽厚语),可这也就注定了“孔教”在原理的意义上不可能给康氏变革以真正的支持,哪怕他完全有可能写出更多更妙的《孔子改制考》。他对孔子的强征,大概只反映了变法者的权威效应需求而并不证明事实本身就应该如此。按照康有为的解说,在发扬《春秋》微言大义的“公羊三世”说中,“由据乱而升平而太平”中其实内含着“由君主而君民共主而民主,由专制而立宪而共和”的“孔子圣道”,即“孔子之为《春秋》,张为三世,……盖推进化之理而为之”(康有为:《论语注》)。康有为“三世不能飞跃”说法的合理意义虽然越来越被历史所证明,但“由据乱而升平而太平”的“公羊三世”说好像是何休在《春秋公羊解诂》中对《公羊传》“三世异辞”说和董仲舒“张三世”说所做的一种发挥。康有为把《春秋》的“升平世”比附为《礼记·礼运》中的“小康”,将《春秋》之“太平世”比作《礼运》篇中的“大同”,这些,都无法考证其与孔子本人的言论之间到底有多少确实的联系。而且,有研究成果显示,《礼运》篇亦不过是汉儒附会孔子社会思想而写的作品而已。
  取清廷而代之的中华民国显然代表了一个更新的“主义”,因为它创造了区别于以往中国全部传统政治的最早的资本主义体制及其表现形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然而,一九一五年,有一个康有为的信徒要求在民国的第一部宪法上规定民国要以儒教为国教。激烈争论后的妥协意见是,在宪法上规定中华民国采用儒教,但不是作为国家的宗教,而只是作为道德训练的基本准则。尽管这部宪法压根儿就没有实施过,但“五四”运动对“孔家店”的“打倒”和后来极端的“批孔运动”,好像也没能彻底地改变上述惯习。与先前的唯一不同,是鼓吹者从体制内的制度“攀附”,转而为体制外的制度“比附”。这一比附之能形成“气候”,相当程度上是借助了七、八十年代的欧美人和日本人舆论。
  把禁欲主义和资本主义做因果性链接,以解释西方现代化的成功理由,是马克斯·韦伯的一大发明。正是在这种解释中,“儒家文化与现代化全无共性可言”的说法,几成定论。然而,出人意表的现象发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沟口雄三这样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对儒教的重新评价,成为最近欧美人的议论话题。其背景有二:一是东亚世界特别是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高速经济增长,已引起了欧美方面的关注;二是从东方主义论争和卡恩《知的帝国主义》中所表现出的欧洲的自我相对化——对欧洲优于亚洲意识的自我批判。”他指出,法国人注意到亚洲似乎有一种共同的共同体社会关系传统,诸如日本的“藩属式集团主义”、韩国的“两班(门阀)式父家长主义”、台湾地区的“同乡宗族式大家族主义”等,并且他们还试图寻找作为上述关系团体结合纽带的儒家伦理遗迹;而美国人则将欧洲的近代原理、个人主义和自由等与他们所见到的亚洲式原理儒教伦理进行了比较,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较为积极的比较,才使日本产生了所谓“儒教文化圈”时代和“儒教文艺复兴”等提法(沟口雄三:《方法としての中国》)。
  日本近代化之父涩泽荣一的《论语加算盘》,较早提供了“制度比附”上的暗示。顺着这一方向,日本另一位企业思想家森岛通夫,进一步明确:“如果英国的资本主义应该称作新教资本主义,那么日本的资本主义就可以被叫做儒教资本主义。”日本著名的中国思想史家岛田虔次,在“禁欲”与“资本”相“依存”的意义上将资本主义推衍到了儒教的本家——中国。他说:“清教主义如果能与赚钱合而为一的话,我们便没有理由说近世儒教(宋学)的禁欲主义无法与赚钱合而为一。我以为,儒教资本主义说无论如何是可以被接受的。”然而,沟口雄三显然否定了将日本现代社会制度比附为“儒教资本主义”的观点,认为它只说出了一点皮毛特征而已。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不仅仅局限于“禁欲”一项,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还是“把正当的利润当做使命(即职业),有组织地合理地加以追求的精神态度”;而“儒教的一大特征是以农业为本富、工商业为末富,以道德而不是功利为第一义的”,唯此,对于有人“将宋学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意见,沟口说他只好摇头表示反对。
其他文献
〔关键词〕职业辅导;小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新高考改革的展开,倒逼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关注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下,对于小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太过遥远?答案是否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远不等同于“一纸计划书”,在规划开始前,对“生涯”的觉察、对“生涯意识”的培养已经开始了。  借鉴我国台湾生涯教育经验,小学生涯教育目标主要包含“帮助学生自我觉察”“使学生进行生涯觉察
一九一五年,日本在台湾殖民已有廿年之久,社会趋于安定。但就在这时,台南市西来庵的在家佛教徒发起反日暴动,结果一千九百五十七人被捕,八百六十六人被判处死刑(后来一部分改判无期徒刑)。史称“西来庵事件”。  一九四九年六月,国民党台湾警备总司令陈诚听信谣传,草木皆兵,以“取缔无业游民”为名,逮捕大批逃难赴台的大陆僧侣。台湾佛教界闻风丧胆。  一九九○年三月,素以保守著称的台湾佛教徒走上街头,以“清净国
提要:亲蚕礼的经学争论,表现为行礼时间的仲春、季春之争。这一争论源于诸生对文本中“中春”与“大火”的误解。“大火”应该指“火历”之“辰”心宿二(天蝎座α,Antares)。“中春”理解为“火历”春分更合适。从商至汉,“火历”春分始终值夏历三月。“中春”与“季春”实质并无不同。在季春举行亲蚕礼,既符合殷周秦汉及当代中原地区的蚕事安排,也体现了儒家礼制设计无悖自然规律的基本精神。汉代实行的亲蚕礼,是汉
铁岭县李千户镇台子沟苹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1月,陈功普任合作社理事长,现有社员126户,全社苹果建园面积1860余亩,丰产面积685亩,年产优质苹果150万公斤。合作社带动本镇及周边乡镇农户种植寒富苹果树面积2100亩,果树进入盛产期后年产寒富苹果500万公斤,年产值2000万元。合作社位于沈阳、铁岭、抚顺三市交界的李千户镇,交通方便,土地肥沃,是优质苹果种植带北界,昼夜温差大、日照长,春
摘要:杨树造林是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杨树在北方的适应性比较强,所以北方杨树种植范围广,可进行集中造林。为了保证杨树在造林过程中的正常生长,需要对造林技术及抚育管理进行探讨,以提高杨树造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杨树;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对策  杨树属杨柳科落叶乔木,喜光、喜水、耐寒、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在我国种植范围较广。杨树树千高大笔直,多用  于固沙、农田林网及用材林。随着工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万明研究员与华北电力大学徐英凯教授合作的《明代整理与研究》,全3巨册,400万字,分整理篇、统计篇、研究篇、附录4大部分,2015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之一出版。此项研究对于明代货币制度史、财政史、明代社会变迁,乃至中国现代社会发生历程的澄清与阐释,皆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凡先已对此有所了解之同仁,无不翘首计日,待其告成。今于该
〔摘要〕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前提,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不良的家庭互动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行为偏差。本案例中,心理老师以系统家庭治疗理论为基础,采用个体辅导和家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个体辅导中重点运用绘本阅读疗法,帮助一名有拔头发自伤行为的女孩走出困境。  〔关键词〕自伤;小学生;绘本阅读;家庭辅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
〔关键词〕成功;支持;激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是需要“支持”的。”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寻找成功感,让推动他们进步的力量越来越大。    一、利用活动,唤起学生的上进心    争强好胜本来就是学生的天性,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应通过各种竞赛活动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而被别人尊重,便
一、 创设情境自读自悟    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师生)都具有生命价值。”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乃至创新意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太阳》一文时,我先问学生“天上有几个太阳?”“一个。”学生脱口而出。可是,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你们信吗?正在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我又
关键词:感觉良好;简单     生活中每件平凡的事情都含有心理健康的哲理。最近,就球星姚明如何在伤愈复出后缩短适应期、早日找回伤前那般神勇状态这个问题,火箭队主帅范甘迪给姚明开出了“药方”———坚信自己,“狂妄自大”。  据休斯敦报纸报道,姚明伤愈复出后在两场比赛中表现“平平”,远不及他伤前场场均26分、9个篮板那样出色。对此,范甘迪认为,问题出在姚明自身。他说,姚明对球队在没有他上场的情况下也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