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语言文字应用题可以说是近几年高考变化最大的一次。学生考完后的第一反映就是题型没见过,做过的一个都没考。与2017年高考全国语文试题相比,201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在语言文字应用上最大的变化是将第17、18、19三道原来独立并行的题合并为同一语境下的三个小题。其实这种组合出题的方式并不新鲜,在以前的湖南卷、山东卷和后来的北京卷中都出现过,而且组合题的材料延续了2017年补写句子题选取语言材料的风格,三套试卷选取的材料都是带有说明性、科普性、论述性的具有很强逻辑性的语言材料。
第17题、第18题多年一直是成语和语病题,但是2018年高考打破了这种站位。2018年全国卷Ⅰ中第17题为病句、第18题补写句子、第19题为词语使用;全国卷Ⅱ中第17题为补写句子、第18题为词语使用、第19题为病句;全国卷Ⅲ中第17题为词语使用、第18题为病句、第19题为补写句子。之所以会出现三套试卷题目排序不一致的情况,更多的还是根据所选语言材料及试题前后顺序对学生答题的提示和影响来考虑的。第20题、21题也有变化:第20题,全国卷Ⅰ考查的是应用文改错,兼考语言得体之书面语体,全国卷Ⅱ考查应用文改错,兼考语言得体之词语使用,全国卷Ⅲ考查书信及表达得体,仍为改错的形式;第21题,全国卷Ⅰ考查图文转换,引入了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相关内容,全国卷Ⅱ考查给材料仿写,以家国情怀为内核,全国卷Ⅲ考查图文转换,核心内容为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
“语言文字应用”板块的这些变化是否意味着2019年的高考就是这样的命题形式和这样的题型呢?作为高考语文试题的“实验田”板块,恐怕还会有很大的变数,复习备考中我们不能固守不变,要树立“流转”意识,重视考试大纲中“已考”与“未考”的流转,全国课标三套卷之间的流转,考点内涵范围内的流转,全国各种题之间的流转。
从近三年全国卷设题总体情况来看,“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主要考查学生的“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选用、仿用、变化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图文转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等多种能力。不管题型怎么改变,也不管设题方式怎么变化,但考查的能力始终未变。以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为例,第17、18、19三道题仍然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辨析近义成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只不过在形式上将病句、连贯、成语三大题型放入具体语境中考查,引导考生在理解具体语句的时候,将小的语言单位放在大的语言单位中,结合大的语言单位来理解。第20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第21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旨在让学生明确仿写的句子涉及到内容、句式、修辞、衔接,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语言文字应用”是高考命题的百花园,其题型命制不一而足,难有定论和规律。2019年高考复习备考我们需要明确方向,抓住重点,全方位覆盖,在重点落实2018年高考题型的基础上要关注省份卷中的其他题型,如浙江卷“归谬法”仿写、场景扩写题;江苏卷修辞手法、对联适用、漫画情景考查题;天津卷图文转换、宣传推介和拟写标题题型等。同时也要关注近几年比较“冷门”“热门”的题型,如仿用句式、句式变换、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应用文修改等。尤其是以下题型值得特别关注。
一是表达得体题。即给出四句话,要求考生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
如(2017·全国乙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過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二是修辞辨析题。即给出四句话(或四个熟语),要求考生选出其中没有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一项。
如(2017·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三是对联情境题。即给出四副对联,要求考生选出符合某个特定地点或场合的一项。
如(2017·江苏卷):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四是诗词引用题。即给出都引用了古诗文的四句话,要求考生选出所引诗句符合或不符合语境的一项。
如(2016·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五是文意概括题。即给出一个文段或一则故事,以四句诗词或其他简练的语句来概括其含意或哲理,要求考生选出最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如(2015·天津卷):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但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個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高考试题一直关注对学生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落脚点在于对课标和教材的深入学习与挖掘。可以说“语言文字应用”的设题均源于教材和教学,考查点与教材密切相关。基于此,用好教材、学好教材、夯实基础才是复习备考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环节。复习备考中,我们要结合《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要考查的知识点和要求全面、系统地复习,让学生知道某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等问题。以“应用文”修改题为例,我们不能以一两道题或几道题的讲解代替对知识的学习,而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不同类型应用文的常识,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应用文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为处理实际事物而创造的一种特殊文体”;修改应兼顾内容和格式两个层面,要看该写的是否全写进去了,是否写清楚了,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格式是否合适。当然,光有知识是不够的。学习知识是为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升这种能力就要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而这种联系的建立就得借助“具体的教学活动”。所谓的“具体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一种活动方式,应该是立足“学习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学习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应用”。通过“语言文字应用”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语用实践中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位、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力求避免教师大量讲解分析、技能逐项训练的模式。例如“辨析并修改病句”题型我们可以班级学生作文为载体,或以报刊杂志中的文章为媒介,设计“咬文嚼字”活动,要求学生找出作文或报刊杂志中的“语病问题”,并对这些语病问题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就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认识。
“语言文字应用”板块是个大框,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与能力,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要有的放矢,全方位备考。
第17题、第18题多年一直是成语和语病题,但是2018年高考打破了这种站位。2018年全国卷Ⅰ中第17题为病句、第18题补写句子、第19题为词语使用;全国卷Ⅱ中第17题为补写句子、第18题为词语使用、第19题为病句;全国卷Ⅲ中第17题为词语使用、第18题为病句、第19题为补写句子。之所以会出现三套试卷题目排序不一致的情况,更多的还是根据所选语言材料及试题前后顺序对学生答题的提示和影响来考虑的。第20题、21题也有变化:第20题,全国卷Ⅰ考查的是应用文改错,兼考语言得体之书面语体,全国卷Ⅱ考查应用文改错,兼考语言得体之词语使用,全国卷Ⅲ考查书信及表达得体,仍为改错的形式;第21题,全国卷Ⅰ考查图文转换,引入了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相关内容,全国卷Ⅱ考查给材料仿写,以家国情怀为内核,全国卷Ⅲ考查图文转换,核心内容为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
“语言文字应用”板块的这些变化是否意味着2019年的高考就是这样的命题形式和这样的题型呢?作为高考语文试题的“实验田”板块,恐怕还会有很大的变数,复习备考中我们不能固守不变,要树立“流转”意识,重视考试大纲中“已考”与“未考”的流转,全国课标三套卷之间的流转,考点内涵范围内的流转,全国各种题之间的流转。
从近三年全国卷设题总体情况来看,“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主要考查学生的“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选用、仿用、变化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图文转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等多种能力。不管题型怎么改变,也不管设题方式怎么变化,但考查的能力始终未变。以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为例,第17、18、19三道题仍然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辨析近义成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只不过在形式上将病句、连贯、成语三大题型放入具体语境中考查,引导考生在理解具体语句的时候,将小的语言单位放在大的语言单位中,结合大的语言单位来理解。第20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第21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旨在让学生明确仿写的句子涉及到内容、句式、修辞、衔接,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语言文字应用”是高考命题的百花园,其题型命制不一而足,难有定论和规律。2019年高考复习备考我们需要明确方向,抓住重点,全方位覆盖,在重点落实2018年高考题型的基础上要关注省份卷中的其他题型,如浙江卷“归谬法”仿写、场景扩写题;江苏卷修辞手法、对联适用、漫画情景考查题;天津卷图文转换、宣传推介和拟写标题题型等。同时也要关注近几年比较“冷门”“热门”的题型,如仿用句式、句式变换、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应用文修改等。尤其是以下题型值得特别关注。
一是表达得体题。即给出四句话,要求考生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
如(2017·全国乙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過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二是修辞辨析题。即给出四句话(或四个熟语),要求考生选出其中没有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一项。
如(2017·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三是对联情境题。即给出四副对联,要求考生选出符合某个特定地点或场合的一项。
如(2017·江苏卷):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四是诗词引用题。即给出都引用了古诗文的四句话,要求考生选出所引诗句符合或不符合语境的一项。
如(2016·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五是文意概括题。即给出一个文段或一则故事,以四句诗词或其他简练的语句来概括其含意或哲理,要求考生选出最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如(2015·天津卷):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但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個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高考试题一直关注对学生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落脚点在于对课标和教材的深入学习与挖掘。可以说“语言文字应用”的设题均源于教材和教学,考查点与教材密切相关。基于此,用好教材、学好教材、夯实基础才是复习备考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环节。复习备考中,我们要结合《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要考查的知识点和要求全面、系统地复习,让学生知道某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等问题。以“应用文”修改题为例,我们不能以一两道题或几道题的讲解代替对知识的学习,而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不同类型应用文的常识,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应用文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为处理实际事物而创造的一种特殊文体”;修改应兼顾内容和格式两个层面,要看该写的是否全写进去了,是否写清楚了,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格式是否合适。当然,光有知识是不够的。学习知识是为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升这种能力就要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而这种联系的建立就得借助“具体的教学活动”。所谓的“具体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一种活动方式,应该是立足“学习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学习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应用”。通过“语言文字应用”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语用实践中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位、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力求避免教师大量讲解分析、技能逐项训练的模式。例如“辨析并修改病句”题型我们可以班级学生作文为载体,或以报刊杂志中的文章为媒介,设计“咬文嚼字”活动,要求学生找出作文或报刊杂志中的“语病问题”,并对这些语病问题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就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认识。
“语言文字应用”板块是个大框,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与能力,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要有的放矢,全方位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