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攻克高中政治计算类题型的“三不”原则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ingf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 2019 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的第 35 题为例,论述有效攻克高中政治计算类问答题的“三不”原则:不怕,在心态上从容面对;不乱,在方法上科学应对;不散,在目标上精准聚焦。
  【关键词】高中 政治试卷 计算题 不怕 不乱 不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B-0149-02
  江苏省高考现行的“2008 方案”实施至今已达 12 年,高考政治试卷在第 35 题设置为计算类、经济板块的题型已是惯例,也形成了具有学科标志性的一大特色。比如,2015 年是在“劳动密集型商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的材料背景下,要求计算出口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国外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2016 年是在“部分企业产能过剩”的材料背景下,要求判断资本回报率与银行贷款利率的曲线;2017 年是在“减税和中国智造”的材料背景下,要求计算免税收益的变动情况;2018 年是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企业创新”的材料背景下,要求计算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应变动量;2019 年,更是在预设了一个高中教材未曾见过的“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材料背景下,提出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并比较甲乙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方式等要求。
  相对于选考政治学科的偏文科类的学生来说,面对这种涉及数字、表格、坐标等具有理科元素的题目,无疑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恐慌性的连锁反应。笔者在一次次的实践摸索中,从基层实践的视角分析特色、概括共性、探究方法,提出有效攻克此种计算类问答题的“三不”原则:不怕、不乱、不散。
  一、不怕:在心态上从容面对
  江苏省高考政治试卷主观题第35题这种以计算、图表为主要特征的题目,也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政治高考的奥赛题”, 此题型切合能力立意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于全省数十万考生来说,该题确实是很难啃动的“硬骨头”,历年的得分率明显走低。2019 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主观题第35题的原题如下:
  35.材料一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之外的制度、技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假设甲、乙两个经济体发展状况均满足等式:经济总产出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0.6x 资本投入增长率+0.4x 劳动投入增长率,其相关经济数据如下表:
  材料二  步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迫切需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计算 2018 年甲、乙两个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只需写出计算结果),并据此比较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方式。若其他条件不变,在下图中选出能够反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后总产出变化的示意图(写出字母代号)。(6 分)
  (2)应如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6 分)
  人们常说:“我难他难,我不畏难。”作为“久经沙场”的考生,不能在心理上先被吓倒,而要在战略上增强自信,敢想、敢试、敢做、敢答。首先,第 35 题在性质上必然性地属于政治题,绝不可能等同于那些理科思维的数学题,只要具备普通高中政治学科的相当水平、运用相关的学科知识,就一定能够加以解决。其次,第 35 题的题型在样式上只是作为一种考核手段,运用数字的、图表的样式呈现试题信息,以此来丰富问题的形式与内容,它往往可能“雷声大、雨点小”,貌似难,实则易。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要我们平时具备一定的训练积累和方法强化,在过往解题规范的基础上大胆思考、冷静面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出头绪、迎来曙光。
  审视 2019 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的第 35 题考查“全要素生产率”的试题,从本质上来看确有“纸老虎”的嫌疑,只要把题目认真仔细地读下去,顺着思路走下去,理出相应的答点并不困难。例如,第一个设问包括了 3 个子问题:一要计算甲、乙两个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二要比較两者的发展方式,三要选择适合的示意图。对于具有一定的读题能力和训练基础的高三学生来说,从中较快地搜索出“发展方式”一词并非难事,同时结合第二个设问当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息,从而基本可以锁定本题的关键概念“全要素生产率”与近年来我国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致力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与目标存在极大的关联度,在这样的解读前提下可使思路渐渐明朗,切口逐步清晰。笔者认为,相对于前几年的同类题目来说,本题在设问难度上其实已有了一定的下降。
  二、不乱:在方法上科学应对
  经过高中学段 2~3 年系统训练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已经练就了一些学科本领,养成了一些思维习惯,掌握了一些解题套路,因此在考试过程中,只要静下心来、方寸不乱,就一定能够梳理思路、寻找方法,从容加以应对和应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也会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一些实用性的解题技巧。如读题技巧,即通过细读问题来分清知识板块(包括书本板块、原理板块、结构板块等)、辨别设问类型(包括原因类、措施类、评析类等),通过精读材料来找准关键词句、筛选有效观点;如表述技巧,即准确运用学科语言表述,紧扣相应观点原理表述,分点分层有序表述,等等。经过这些方法与要求的训练强化,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答题意识和基本规范。因此,不管面对什么题型、什么题目,尤其是那些陌生题甚至较难题,保持定力、凝神静气是前提。首先要在战术上予以重视、沉着应战,在镇定清醒的情绪支撑下,最大限度地去寻找启发点,发现切入口,进而顺藤摸瓜、抽丝剥茧,直至豁然开朗、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做到具体方法有的放矢,板块范围有效分类,原理观点精准针对。从笔者的具体解题体验来看,该题只要对“经济总产出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0.6x 资本投入增长率+0.4x 劳动投入增长率”这个等式进行一定的常规数学变换,有关“全要素生产率”的数值便能浮出水面。同时,“比较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方式”的问题也会“顺手牵羊”地得到破解。   三、不散:在目标上精准聚焦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牵牛要牵鼻子。”要想快速解决这类题目,最重要的是要聚焦核心、击中要害,通过读题、审题来剖解设问、梳理材料、紧扣中心,而不是游离于主题之外。例如,本题材料的中心词就是“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核心概念,第一个设问就是“计算出甲、乙两个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虽然这个概念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可能是首次涉及,但是根据材料中对它的解读,理解其含义进而计算出相应数据并不太困难。
  例:甲的全要素生产率=(3450-3000)÷3000-0.6×(1050-1000)÷1000-0.4×(525-500)÷500=0.1。
  乙的全要素生产率=(8480-8000)÷8000-0.6×(5880-5600)÷5600-0.4×(840-800)÷800=0.01。
  在此基础上,根据概念的内涵可以看出,如果全要素生产率越高,则在制度、技术等方面对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也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会较好。因此,从比较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方式来看,甲偏向于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乙偏向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虽然两者的经济增长均依靠劳动、资本等因素,但甲主要依靠制度改革和创新驱动等方面的发展,发展的质量水平相对较高,而乙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等方面的驱动发展,发展方式较为传统。
  基于以上理解,对于后续的两个问题便不难解决了,如“选出能够反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后总产出变化的示意图”,应选 A;如回答“应如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可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的角度来思考,诸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等相关措施均能切合题意。
  综上可知,本题作为一道“一拖四”的材料分析题,其围绕的核心就是“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概念,它成为读题、审题、解题等环节一以贯之的“红线”,只有紧紧抓住这一线索,才能够层层深入、逐级而上乃至举一反三。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架构的发展过程中,依托《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四大教材,无论是前些年提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是目前正在倡导的“学科核心素养”等概念,都不约而同地主张通过开展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问题式思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而作为以上这种计算类政治试题,恰恰能够在改正学生的思考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等方面發挥出独特的作用。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对于这种题目,我们不能回避或者漠视,应当积极正视、研究,并指导学生逐步适应、剖析和掌握。
  由于从 2018 级开始的“3+1+2”新高考方案已经在江苏等八省正式落地,政治被列为选考学科之一,实行等级赋分制。相对于过去单纯的等级制,已从“只计等级”转变为“折算分值”,这就意味着选考学科的权重占比地位有了进一步加强,其考核的能级要求势必会有相应的提高。因此,这种含有一定的数理色彩、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区分度的计算类试题,或许更有考查筛选的价值和充分展现的机会。而且,在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学科改用全国卷的背景上,包含政治在内的选考学科的相应试卷仍然是由江苏省组织命题。因此,笔者认为,基于近年来自主命题的稳定性和经典试题的传承性,像第 35 题这一类应试样式比较灵活、能级要求比较适当、地方特点比较鲜明的题型,理应会受到出卷专家的重视。基于以上认识,对于处在新高考方案起始阶段的近几届相关教师和同学来说,十分有必要进一步来了解、审视并研究这种计算类政治试题。
  【作者简介】殷敦新,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学。
  (责编 江月阳)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群为例分析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建设问题,论述创建全新的“QGDHZ”职业教育模式:以毕业生职业生涯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确定课程体系框架,以典型职业工作案例搭建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教学载体,以自然班学生为主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要求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学校等多元主体参与教学,保持专业建设的先进性、开放性,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制定运行的指标体系、评价标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海洋强国”的背景,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为主线,论述以八桂海洋文化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建设、学生社团开发以及课题研究为重点的“五融入”育人路径,以校政行企四方协同共建为平台,有效凝聚海洋文化教育合力,系统开展海洋文化特色教育实践活动,全力打造具有海洋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新时代海洋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并以之促进学校及师生的特色发展,促进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深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得到的有关崇左市农村中学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农村中学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及特点,并提出广西农村中学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民族地区 农村中学教师 职业高原现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B-0010-04  广西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现状,极
期刊
【摘 要】本文以 2018 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华茶艺”项目比赛一等奖获奖作品《“品两香花茶·韵 续百年梅瓶·情”》茶席设计为例,分析茶席设计的内涵及意义,讲解“品两香花茶·韵 续百年梅瓶·情”茶席设计主题的提炼过程,阐述茶、器、境的选配方法,并就茶席设计与茶、器、境选配提出建议,以便更好地传递中国茶文化。  【关键词】茶席设计 主题提炼 茶器境选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旅游服务类专业教师为例论述“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下中职教师 TPACK 发展路径,剖析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课教师的 TPACK 知识结构,以中职教师如何使用信息技术(TK)提高网络化教学能力为核心要点,提出认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内涵、明确教育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师 TPACK 基能、分阶段指导中职教师发展 TPACK 能力等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师 TPACK
期刊
【摘 要】本文在阐述小说思辨性阅读教学价值的基础上,以小说《项链》教学为例探讨思辨性阅读设计策略。认为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与阅读能力发展双重诉求,合理地开展思辨性阅读,让学生在质疑、求证、评价等学习活动中,构筑小说教学的“理性精神”。  【關键词】思辨性阅读 小说教学 理性精神 《项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论述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视野;注重产教结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前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 【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分析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融合中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不适应、教学内容与汽修技术不适应、就业创业教育基地与教学需求不适应等问题,提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融合的措施:结合就业创业教育,重构课程设置;创新就业创业教学模块,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运用项目教学法,实现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创设校企合作平台,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素养;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厌学和教师墨守成规、中职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训练与日常课堂教学冲突等问题,提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运用“赛·练·教”融合的教学方法,并以“使用函数进行计算”教学为例,论述从“复习并引出新课,激发兴趣,指出重点—开展比赛,突破重点,接触难点,解决难点—小结作业,巩固知识”等环节实施“赛·练·教”融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赛·练·教”融合 教学方法
期刊
【摘 要】本文以 SOLO 分类理论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分析 2019 年全国高考Ⅰ卷、Ⅱ卷、Ⅲ卷化学开放性实验题,剖析高考开放性实验题的命题导向及考查侧重点,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SOLO 分类法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高考化学 实验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B-0151-03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