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下中职教师TPACK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旅游服务类专业教师为例论述“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下中职教师 TPACK 发展路径,剖析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课教师的 TPACK 知识结构,以中职教师如何使用信息技术(TK)提高网络化教学能力为核心要点,提出认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内涵、明确教育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师 TPACK 基能、分阶段指导中职教师发展 TPACK 能力等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师 TPACK 教师培养 发展路径  “互联网+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B-0038-04
  “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下,职业教育的服务内涵、特征及跨界要素均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智慧教学平台的应用与教育信息技术下教学模式创新,为职业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形式。《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聘考核内容,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互联网+旅游”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多样化与个性化食、宿、游、购等的需求及互联网新兴技术的应用,对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教师作为培养旅游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旅游人才的生力军,其基于“互联网+职业教育”知识的结构优化与专业技能的提升是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课堂实践教学,运用信息技术(TK)提高网络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点。
  一、TPACK 理论相关研究
  TPACK 理論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与研究均早于其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因其具有理论内涵深厚性,其针对特定的学科或专业就会衍生出不同的教学实践方面的内涵。作为一种指导教师实践教学的理论框架,其理论内涵的包容性为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课教师在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指明了方向,对于解决教师在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学习与应用过程中相互分离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一)TPACK 内涵分析
  TPACK 是英文“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中文翻译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 理论框架由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三部分组成,三项知识不是独立个体,是职业学校教师知识结构的综合体,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是在三项知识之间交互作用下而形成,强调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整合效益,其整体内涵是服务于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而针对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中行业背景知识尤为重要,如旅游行业发展现状、旅游服务人才需求、旅游服务类职业技能前言水平及岗位职责等。
  (二)TPACK 理论研究现状
  国内对 TPACK 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引进、框架涉及评价机制设计等方面,其理论本质强调技术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研究学科化趋势比较显著,在英语、生物、化学、物理、地理、数学、体育等学科教学研究较为普遍。TPACK 是教师教学需要的策略性思维方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理论,服务于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技术整合下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尤其在 TPACK 知识与能力、TPACK 实践等方面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其中,基于 TPACK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建设与应用研究较为集中,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方法集中在自我评价法、绩效考核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等,其中混合式 TPACK 评价与学科化TPACK 测量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TPACK 理论是教师运用技术实施教学的理论依据,但在对 TPACK 框架进行实践时,仍然存在许多困难点:一方面,TPACK 理论是动态发展的,难以制定恒定不变的框架;另一方面,TPACK 理论中八个因子中除技术知识(TK)没有精确的定义,且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叠加还是转化,这种松散耦合的关系十分复杂。总体上,基于 TPACK 理论教师教育实践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
  二、“互联网+职业教育”对中职教师 TPACK 发展的新要求
  新兴教育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网络教学资源及教学平台的竞相建设与开发,正在悄然地改变教师教学的方式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教师对 TPACK 理论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教学法”的理解与应用更是与以往在教育教学法运用的“精度”上不同,尤其教师在信息与媒体素养技能、沟通技能、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及协作技能等养成的过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投入更多相关技术学习的精力,提高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技术整合的能力。
  (一)专业知识的“转化”
  TPACK 理论指导下,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旅游服务类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掌握具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所学的教学和学习的科学知识即教学方法。剖析 TPACK 理论内涵,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整合相关旅游服务类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对象、教学策略及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内容,其目的是将生硬的专业知识与繁杂的专业技能转化为中职学生可以理解、易学的形式,教育信息资源创建与获取过程正式将技术纳入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根据中职学生的智力类型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学内容选择的适切性需要将理论知识“情景化”即知识与技能的呈现应有专业背景,将“是什么”与“为什么”的知识转化为“怎么做”的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的经验获取,创造意义建构的学习情景,理论授课内容由“抽象”转化为“形象”。
  (二)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辨”
  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强调教学的灵活性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那么怎样针对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教师教学需要,以简明的方式解析基于学科教学需求的教学法的呈现与细化?为了清晰体现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条件下教学思维的详情,以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实践课程为例,抓住三个教学活动设计的三点要素即教学环境、学习对象及教学设计。基于 TPACK 理论指导,首先,专业教师针对教学环境应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课前教学环境的设置,二是课堂教学设备“软件及硬件”。其次,教育对象的典型的差异与需求,了解学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的如何认识、思考、沟通、协作的,中职学生在教育技术环境的学习特点与教师教学策略的更新和运用就是 TPACK 理论三要素之一“教学法知识”所强调的核心。最后,教学设计中需要思考几个问题:教育信息技术如何运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手段运用是否会促进或阻碍学生思维的进步?教育技术作为学习和教学的工具是否会达到有效教与学的目标?解决以上问题在教学设计环节则需要从学习环境、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优化。具体见图 1。   (三)TPACK理论的应用—— 教学评价的“全面”
  基于 TPACK 理论中“TK”内涵的动态性,教师进行教学实践需考虑“可供性”与基于教学评价“TK”的实践应用,实现教学评价的同一性与特质性相统一,解决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发展现状。教师在教学的独立领域扎实的理解与运用是 TPACK 技能提高的基础,而教学评价过程数字工具有效运用是“TP”的关键,应借助 TPACK 理论指导教学评价,帮助学生习得知识与技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历练与发展。以网络教学平台实践为基准,展现教学评价过程,融合 TPACK 理论中“TK”与“PK”的教学评价应用要素,主要涉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在线互动交流热度、小组协作等方面,具体评价要素包括课前预热情况、课堂互动表现、学习成果展示、课后任务拓展等。
  三、“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下中职教师 TPACK 发展路径
  (一)认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内涵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指引下,对教育信息技术的理解不能停留在信息化教学工具层面,也不能片面地认为是一种信息技术相关学科与一些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两种课程的桥梁),以及等同于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而应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内涵中的教学支撑与实现路径两方面理解。从教学支撑角度剖析其实质内涵,除“辅教辅学”的发挥教学效能外,更是新型教学模式及信息化教学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如实践教学相关的虚拟情景创设、互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线上探究活动任务设置、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共享等方方面面,均体现着支撑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方式转变及创新,尤其中职教学更需要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基于教育信息技术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等学习形式下对学生思维习惯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实现路径角度分析,一方面需要深入理论研究,理论层面理解是走向实践应用的基础,国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集中在教师 TPACK 发展机制、TPACK 七因子高关联性及结构测量、STEM 教育优化、基于 TPACK 理论的教学模式、各个阶层(中小学、高校及培训机构等教师)TPACK 发展水平、知识结构及心理发展动机等方面;另一方面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目标、确立整合效用的评价指标及实施策略三步骤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路径问题,尤其是基于问题探究、学习资源建设及项目组织、电子书包应用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实践研究,将其引入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课堂教学,便于系统学习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特定的教学情景从实践层面实现目标、评价、实施三步骤分析应用效果。综上所述,教师需在教育信念及教学情感上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成良好共鸣。
  (二)明确教育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师 TPACK 基能
  中职旅游职业教育教学环节需要依据旅游职业要求及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旅游职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职业素养为核心展开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反思,作为实践教学基本过程。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理一体化教学三种教学类型确立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教师 TPACK 基能结构。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学实践中围绕着旅游职业理论及旅游技能理论知识两个核心展开,细分有旅游从业人员知识储备、旅游产业发展及旅游行业相关的岗位知识等,从教学实际出发,理论教学常常依赖于工作场所或实训场所进行,理论学习需要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才会使学习过程“活”起来,在“教什么”与“如何教”的思考过程中,围绕着“五能”即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实习实训组织能力、教学评能力及教学研究能力。为呈现教师 TPACK 基能,以调酒课程教学与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的案例作为依据:组织教学—新知导入—教材理解—新知讲授—练习作业的过程,将中职《调酒知识与酒吧服务—— 漂浮法》的课堂教学作为案例,以网络教学平台(UMU互动学习平台)为课堂互动的载体,设计理论教学中教师TPACK基能应用结构(见表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自主行动者,运用“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十分重要,而恰当的技术整合则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明确教师所属层级及教育背景,一方面,中职教师专业化知识与技能习得情况;另一方面,专业对应的一般教学法知识。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者”,需跟进新技术对教学带来的变革。因为在教与学的场域下,教学是一个结构不良、复杂的领域,所以教师不论在职前还是在职,均依赖于多元知识(专业知识、教育对象、教学方法、学校及教学管理等)的整合。
  1.指导职前教师发展 TPACK。指导职前教师发展 TPACK 需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才能使未来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教师运用适合“教学新技术”来发展他们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新方式,也就是在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TPACK 作为一种策略性核心指导理论,将其融于入学前教学法课程中,也就是将以新兴的教育技术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移动学习”等教学模式或学习模式作为职前进修的经验积累。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教师必须在职前处理好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提高教育对象接受能力,同时也面临着教育对象如何恰当运用移动电子设备探究新知技能的问题。尤其在教学法课程学习中强化 TPACK 思维引导,在教学内容、教育对象需求及课堂情景的计划、组织、评价及反思中培养策略性思维。学会在基于技术环境、多元文化背景下明确教育对象学习的思维方式,并尽可能达到可以理解教育对象的学习习惯,在技术支持的学习经验中探究教育对象,挖掘 TPACK 动态思维,进一步通过教学策略的功能性与限制性开发符合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教学标准的教学策略,最后指导职前教师获得“学生成功获取学习经验”的经历,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与使用技术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计划中的要素。
  2.指导在职教师发展 TPACK。教师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必须建立在“有计划的即兴创作”上,教师发展 TPACK 中的“整合技术”需要关注两点,即旅游服务类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有效教学实践(在课程与学习中掌控教育技术功能)。旅游服务类专业课程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实训室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更应该在网络教学的环境下拓宽学生的学习路径。因此,在职前接受的普遍教学法与专业教学知识基础上,应对教师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内容深化”。首先,明确教授内容的形式(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本形式、适宜的呈现方式及应用规律)。其次,教育技术整合于教育实践中,在职的中职旅游服务类教师具备知识情景性、课堂处理与教学设计的灵活性特点,以课堂互动活动为抓手,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互动设计载体。一方面,快捷的交互功能非常契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性,中职学生在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向师性方面决定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不能缺少互动,常用的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集中在沟通、评价、作业(作品)提交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沟通的主题设计、沟通主题建群、设置参与对象、发言关键词提取等交互功能,是拓宽其功能的途径之一。另一方面,探究中职学生的网络学习习惯,梳理典型学习方式,以条件性的活动與实时的互动评价(监督)为主要活动设计,合理地设计网络教学环节及架构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学习模式,学生课前导学、自学专业知识、自我测量与评价、多元且实时交流、教学资源的创建与分享等,基于互动活动设计建构成师生共同学习与进步的虚拟空间。最后,实现“固态化”教学形式向“液态化”教学形式的转变。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专业课课堂教学在知识探索与技能实践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的“讲授—理解—记忆—练习—运用”的教学思路上,应该在讲授环节、练习环节中注重自主探究学习,实现知识获取“被动”向“主动”挖掘转变,而实践探究环节中需要知识与技能验证结果的展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增加互动活动,实施多元化互动教学模式,强化知识与技能的记忆。   TPACK 理论在具体学科中应用的深度不断地拓展,尤其是为解决教师在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三项要素的复杂联系中指明了路径,也为中职教师在课前备課、课堂教学、综合教学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借鉴思路。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中职教师职业发展与专业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之一。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与方法(上)[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与方法(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3)
  [3]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新进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6)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三——“探究性”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9)
  [5]刘 奇.基于Moodle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
  [6]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7]任友群,詹 译.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8]姚姿如,王以宁.教育技术知识学科化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
  [9]吴焕庆,余胜泉,马 宁.教师TPACK协同建构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 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
  [10]焦建利,钟洪蕊.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ACK)研究议题及其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0(1)
  [11]余胜泉,杨现民,程 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1)
  [12]张 静,刘赣洪.多维视角下教师TPACK 发展机制与培养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3)
  [13]董玉琦,包正委,刘向永,等.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2)——从“媒体应用”“课程整合”到“学习技术”[J].远程教育杂志,2013(2)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区级重点课题)。
  【作者简介】徐小桃(1992— ),女,河北沧州人,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旅游服务、中职教学、教师教育;苏 莉(1974— ),女,广西南宁人,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职业教育。
  (责编 江月阳)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智慧物流研究基地建设中理念存在误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较多、资源配置不足、实践教学基地难以得到相关政策支持等问题,论述智慧物流研究基地建设措施:更新理念,提高对智慧物流研究基地的认识;适应社会,构建智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实效性;完善机制,以质量取得相关政策支持。  【关键词】中职学校 智慧物流研究基地 建设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述中职休闲体育专业“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的应用,提出具体的措施:利用好人力资源优势,建立利益驱动机制,推动工学结合;建立“双主体”协同育人机构,形成校企沟通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利用双方设备资源,建立互相服务机制,推动产教融合;利用校企各项活动,建立文化互融机制,知行合一;以贯彻落实“职教20条”为统领,基于国家法律法规建立约束保障机制。  【关键词】中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2+3”中高职衔接教学过程与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针对中高职专业课程设置重复、教学过程衔接不畅、教学质量评价衔接欠佳等现象,提出要从广西各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实践出发,调研汽车专业就业岗位需要,重新确定中高职衔接教育专业课程链,建立中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打造专业教学资源库,完善中高职专业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制定有效、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实现中高职教学衔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工商学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论述基于工作室的广告专业“336”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画和包装设计三角度方向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三维度教学、比赛、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完成六个梯度的人才发展,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专多能型”复合式人才。  【关键词】工作室 广告专业 “336”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
期刊
【摘 要】本文阐明中职数控专业“双师型”的内涵及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意义,分析广西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例,论述按“技能项目—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相互对应的方式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措施: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手段,以技能项目、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研教改为抓手,以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作保障,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青年教师成长需坚守初心立准方向、借助外力助成长、修炼内功发展自我三个方面,论述青年教师成长之道,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青年教师 成长培养 青蓝结对 发展自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B-0019-02  学校的使命是培养学生,但这需要借助教师的力量去实现。朱永新先生说: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群为例分析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建设问题,论述创建全新的“QGDHZ”职业教育模式:以毕业生职业生涯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确定课程体系框架,以典型职业工作案例搭建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教学载体,以自然班学生为主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要求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学校等多元主体参与教学,保持专业建设的先进性、开放性,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制定运行的指标体系、评价标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海洋强国”的背景,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为主线,论述以八桂海洋文化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建设、学生社团开发以及课题研究为重点的“五融入”育人路径,以校政行企四方协同共建为平台,有效凝聚海洋文化教育合力,系统开展海洋文化特色教育实践活动,全力打造具有海洋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新时代海洋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并以之促进学校及师生的特色发展,促进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深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得到的有关崇左市农村中学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农村中学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及特点,并提出广西农村中学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民族地区 农村中学教师 职业高原现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B-0010-04  广西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现状,极
期刊
【摘 要】本文以 2018 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华茶艺”项目比赛一等奖获奖作品《“品两香花茶·韵 续百年梅瓶·情”》茶席设计为例,分析茶席设计的内涵及意义,讲解“品两香花茶·韵 续百年梅瓶·情”茶席设计主题的提炼过程,阐述茶、器、境的选配方法,并就茶席设计与茶、器、境选配提出建议,以便更好地传递中国茶文化。  【关键词】茶席设计 主题提炼 茶器境选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