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的策略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h8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更是一道难于跨越的门槛。实践证明:只要学生有高涨的阅读兴趣,就没有学不好的语文。现在农村家庭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没能切实地做到督促引导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阅读,再者农村可供学生阅读的藏书有限,学校图书室形同虚设,造成了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能力普遍低下。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给农村孩子阅读带来了良好契机。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培养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要想把“阅读的种子”种植在农村这块“阅读沙漠”之中,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绝非易事,它将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如何激励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1.设计能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篇好的文章就如一顿丰味美餐,会激起阅读者的阅读兴趣,会让阅读者垂涎三尺,好想美美地享受一番。一篇好的文章也要靠我们老师去引导,才能诱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因此,每当要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美文时,老师要多花心思,将心设计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导入语,让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未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点儿》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说:“同学们,最近一直下着雨,这下的叫什么雨呢?这些雨都飘落到了哪里呢?”接着,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仔细倾听雨滴的声音,(欣赏春雨的美景)。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春雨的落脚点。我接着说:“课文中的雨点儿的落脚点是不是跟你们说的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点儿》这篇诗歌。”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欣赏到了雨点的美景,来到了绿意盎然的荷塘边,油然而生对春天、对雨点儿的热爱之情,急于想把这篇课文学习完。
  2.反复吟诵,升华学生的阅读兴趣。古人吟:“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足以说明阅读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美文佳篇,它们表现了景物美、思想美、情感美,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抓这些篇目的阅读教学,多层次、多渠道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最终达到吟读成诵,让他们体验诵读的成功的喜悦,升华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兴趣。如《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把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描写得活灵活现,而且语言优美,易于学生朗读背诵,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因此,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奇、秀、险”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自己喜欢的片段,边读边想象那美丽生动的画面,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字里行间寻找着桂林山水那秀丽的风光,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那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自然而然地映入学生的眼帘,感受到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学生获得了美的熏陶,升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精讲多读,读出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我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学到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多,而是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让他们获得阅读的乐趣,他们就会喜欢上阅读,乐于去读书,知识面也就不会只是局限于课堂上学到的那些东西。
  1.以读代解,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是走进那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的误区,他们忽略了学生朗读的作用。其实,朗读才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最重要的方法,只有通过有声音语言的阅读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眼、口、耳、脑并用,才能开发学生的心智。实践证明:有效的阅读训练最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朗读中多花心思去指导,让学生熟读成诵,用自己的口直接感受语言之美,积累语言素材,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最终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去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如《草原》以简约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及在草原上生活着的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的民族风情。这样优美的文章老师过多的讲解是多余的。如何让学生深刻地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和“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只有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重点句段,从反复诵读中感悟那草原上蓝蓝的天、绿绿的草,以及天上的朵朵白云,地上的白色的羊群,才能让学生的感悟得以升华。
  2.以读悟“情”,积累语言材料。农村学生的阅读量偏少,要让他们悟出文章中的“情”就必须给他们留出充足的朗读时间,而且老师还要伺机加以引导,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观潮》,描写“潮来时”的片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我首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到“天下奇观”。接着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如齐读、男女赛读、表演读、配乐读等,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学生通过多读来感悟理解课文的内容。最后,我还进行了“句子比较”,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
  总之,“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只有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包括诵读、默读等),以语言教学为主线,读出语言的“情感”,悟出语言的“味道”,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不仅肩负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知识的任务,同时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职能。那么,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求新、求变,达到“学会”与“会学”的双重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导入——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
美日半导体设备竞争由来已久,起始于70年代,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增加韩国的竞争。本文论述了美日韩间的半导体设备竞争,以及竞争的主要内容即投资竞争、市场竞争、厂商竞争和品种竞
EMS有多重要?EMS有多难?中国企业能够攻克这个汽车上的黑匣子吗?菱电的故事给了我们答案。
我攀登过雄奇险峻的山峰,欣赏过风景如画的田园,也游览过一碧千里的草原。但说起旅行中见过的最美的风景,那一幕便又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那是去年的国庆节的一次旅行。可能因为是假期,出行的人很多,整列车挤得满满当当的,沿途一直有人上车,却很少人下车,很快连通道中都挤满了人。这时,列车员在给我们座位旁的一位姐姐检票时,奇怪地问:“你不是有座位吗?为什么不坐?”这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那姐姐微微一笑,悄悄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并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教育内部问题的积累、学生的生存状态的改变,使我们明白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落实“探究性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生本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在问题中落实探
一个激励学习Agent通过学习一个从状态到动作映射的最优策略来解决策问题.求解最优决策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求最大奖赏方法,另一种是求最优费用方法.利用求解最优费用函数
在平时学习当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同学嘴巴上说得头头是道,但让其写出来的时候,却很困难。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为什么会和他们的口头表达有如此大的差距呢?如果我们抓住这一点,帮助学生完成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过渡,那作文教学不就容易了吗?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小学生作文的课程目标也明确规定,学生要写自己听到的、想
2016年的高考正在悄悄地临近,每年的高考作文题总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对于众多考生和老师而言,作文却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就是:学生不爱写作文,甚至厌恶反感写作文,只是被动的完成老师的作文任务,教师和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  为什么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中呢?下面就我所感受到的谈谈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一、阅读的弱化  1.信息化带来各种传媒对传统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