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习课怎么上,一直是小学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常言道:“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不仅要使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学知识,还要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脉络,构建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把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从而提高学力,为中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然而复习课堂的现状不少是“炒冷饭”或“大杂烩”,多数是“题海战术”。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已有知识有较大提升,让复习课也新意盎然呢?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请同行们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总复习 新意盎然
一、旧内容,新呈现
复习课的数学内容是学生已經学过的知识,课堂上学生的感觉往往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因此复习内容要精心设计,使其呈现形式与方法,富有新意,才能吸引学生有效复习。教学时可以将已学过的知识编成新颖、有趣的例题或习题,可以是题型或叙述语的变化,也可以是情境或思维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复习内容要使学生觉得有新颖有趣,避免产生“旧”而无趣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复习的高效性。
二、旧结构,新构建
复习课是以梳理、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小学数学总复习重视的不仅是每册教材知识网络的构建,而且要把小学阶段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重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提供一些程序,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从而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连在一起,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结构,为学生创设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如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教师可进行如下引导:
1、深化“比与分数、除法”的区别与联系
师:在你的印象中,蚂蚁和大象谁的力气大?根据下列两组数据,相对于蚂蚁和大象各自的体重,你认为谁的力气大呢?你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出示:3克的蚂蚁能搬动450克的物体,3吨的大象能拉动4.5吨的物体。
学生的思路有先求比值,也有化简比进行比较;形式上有除法算式,比的形式,分数形式;计算结果有的用整数表示,也有的用分数表示。
师:根据黑板上的这些互相联系的算式,你能对照表格,说一说比与分数、除法的区别吗?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出示表格:
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表格,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利用表格有序地对比分数与除法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便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2、深化“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与联系。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化简比和求比值,请你自己设计表格,自主整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与联系。
同桌讨论:如何设计表格?然后自主设计表格。
全班交流,完善表格。
3、沟通板块,找到知识的生长源。
师:我们刚才运用列表的方法对有关“比”的知识进行了有序整理,其实这些知识内容都离不开除法运算这个支撑,分数与比都是在除法运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上述教学环节,学生在整理“比和分数、除法的区别与系统”,“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与联系”中扮演的学习角色是不同的。在前一个环节,学生是在表格的引导下整理知识,利用表格进行整理建构;而后一个环节,学生自主设计表格,从模仿到创新,进入到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学习状态,从而使这部分的复习内容真正实现了主体建构。第三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找到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找到这些知识共同的生长源——除法。这样的追根溯源使学生在较高的层面上体验教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三、旧习题,新练法
复习课中的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而练习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成效。因此,设计题型应注意典型性、层次性和发展性。既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题和专项练习题,又要有一些变式题、综合题和实践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易错题供学生辨析,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判断正误,在判断中得到发展;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使学生在设计习题的过程中自主整理知识。
四、重差异,新发展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复习题,布置作业时,不能完全统一要求,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复习“圆柱的体积”时,作业题可设计如下:
A组(基础题)
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48立方分米,高是12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
3、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半径是10厘米,长是20分米,这根钢材的体积是多少?
B组(综合题)
1、一根圆柱形木料的横截面面积是25.12平方分米,体积是628立方分米,这根木料长多少分米?
2、一个圆柱形粮囤,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3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80千克,这个粮囤最多可存小麦多少千克?
3、一个圆柱形木料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C组(拓展题)
1、要锻造一个底面半径为8厘米,高3厘米的圆柱形零件,要截取底面半径为4厘米的圆钢多长?
2、一根圆柱形钢材长5米,如果把它锯成两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12.56平方分米,如果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那么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以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教学时,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A组的三题和选择B组的一题;基础中等的学生完成B组的三题和选择C组中的一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B组中的一题和C组的三题。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尊重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当我们解读了“新课程”、领会了“新标准”,选择了“新教法”、指导了“新学法”、采用了“新评价”之后,我们的数学复习将新意盎然,更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舞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总复习 新意盎然
一、旧内容,新呈现
复习课的数学内容是学生已經学过的知识,课堂上学生的感觉往往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因此复习内容要精心设计,使其呈现形式与方法,富有新意,才能吸引学生有效复习。教学时可以将已学过的知识编成新颖、有趣的例题或习题,可以是题型或叙述语的变化,也可以是情境或思维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复习内容要使学生觉得有新颖有趣,避免产生“旧”而无趣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复习的高效性。
二、旧结构,新构建
复习课是以梳理、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小学数学总复习重视的不仅是每册教材知识网络的构建,而且要把小学阶段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重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提供一些程序,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从而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连在一起,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结构,为学生创设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如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教师可进行如下引导:
1、深化“比与分数、除法”的区别与联系
师:在你的印象中,蚂蚁和大象谁的力气大?根据下列两组数据,相对于蚂蚁和大象各自的体重,你认为谁的力气大呢?你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出示:3克的蚂蚁能搬动450克的物体,3吨的大象能拉动4.5吨的物体。
学生的思路有先求比值,也有化简比进行比较;形式上有除法算式,比的形式,分数形式;计算结果有的用整数表示,也有的用分数表示。
师:根据黑板上的这些互相联系的算式,你能对照表格,说一说比与分数、除法的区别吗?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出示表格:
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表格,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利用表格有序地对比分数与除法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便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2、深化“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与联系。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化简比和求比值,请你自己设计表格,自主整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与联系。
同桌讨论:如何设计表格?然后自主设计表格。
全班交流,完善表格。
3、沟通板块,找到知识的生长源。
师:我们刚才运用列表的方法对有关“比”的知识进行了有序整理,其实这些知识内容都离不开除法运算这个支撑,分数与比都是在除法运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上述教学环节,学生在整理“比和分数、除法的区别与系统”,“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与联系”中扮演的学习角色是不同的。在前一个环节,学生是在表格的引导下整理知识,利用表格进行整理建构;而后一个环节,学生自主设计表格,从模仿到创新,进入到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学习状态,从而使这部分的复习内容真正实现了主体建构。第三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找到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找到这些知识共同的生长源——除法。这样的追根溯源使学生在较高的层面上体验教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三、旧习题,新练法
复习课中的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而练习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成效。因此,设计题型应注意典型性、层次性和发展性。既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题和专项练习题,又要有一些变式题、综合题和实践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易错题供学生辨析,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判断正误,在判断中得到发展;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使学生在设计习题的过程中自主整理知识。
四、重差异,新发展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复习题,布置作业时,不能完全统一要求,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复习“圆柱的体积”时,作业题可设计如下:
A组(基础题)
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48立方分米,高是12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
3、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半径是10厘米,长是20分米,这根钢材的体积是多少?
B组(综合题)
1、一根圆柱形木料的横截面面积是25.12平方分米,体积是628立方分米,这根木料长多少分米?
2、一个圆柱形粮囤,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3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80千克,这个粮囤最多可存小麦多少千克?
3、一个圆柱形木料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C组(拓展题)
1、要锻造一个底面半径为8厘米,高3厘米的圆柱形零件,要截取底面半径为4厘米的圆钢多长?
2、一根圆柱形钢材长5米,如果把它锯成两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12.56平方分米,如果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那么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以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教学时,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A组的三题和选择B组的一题;基础中等的学生完成B组的三题和选择C组中的一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B组中的一题和C组的三题。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尊重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当我们解读了“新课程”、领会了“新标准”,选择了“新教法”、指导了“新学法”、采用了“新评价”之后,我们的数学复习将新意盎然,更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舞阳县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