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世定教授是我国著名会计专家,财政部科研所博士生导师,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财会学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因研究成就突出,于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先生1944年出生于北京,1965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系,1979年考取财政部科研所第一届研究生,师从我国会计界泰斗杨继琬教授,尽得真传,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财政部科研所,先后任会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和副所长等职,专注于财务与会计理论研究工作。
先生治学严谨,研究求实创新。大学毕业后的15年间,先生曾先后在北京手表厂和北京钟表工业公司从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实务工作的深刻了解,使得先生的理论研究始终源于对实践的辩证思考,并又为指导实践提供理论指南。
先生的早期研究主要侧重于财务实践面临的问题以及财务会计新发展的研究。1984年发表的《涉外经济业务的会计计量问题》一文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会计的统一货币计量应包括两种含义:第一是货币计量单位,在同一账簿中,要求仅以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第二是货币的币值稳定与否的问题,要求记账本位币自身的价值稳定,为会计计量提供一个恒定的计量标准。
先生研究领域广泛,在国民经济核算方面,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先后发表了《社会会计初探》、《账户结构与宏观经济核算》等文章,论证了单位会计的局限性,并用账户形式再现了马克思的经济表。先生的《增值会计与国民经济核算》一文曾被国务院经济核算领导小组采纳,在各地几百个不同行业企业中试点,取得了很好效果。
在决策会计研究领域,先生建树颇丰。1987年,先生第一部专著《决策会计》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释决策会计理论与方法的著作。先生善于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为会计研究服务,书中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建立决策会计的理论依据,重点阐述了决策所需会计信息的采集以及将这些信息应用于供应、生产、销售和投资等决策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借鉴西方传统观点的基础上,先生从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书中提出修正方案,为我国决策会计实际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先生的研究富有前瞻性,十分重视对我国经济改革中新问题的研究。如股份制问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先生发表了《股份制研究》、《股份制的动向、问题及建议》、《关于股份制的几个问题》等系列文章,系统研究了股份制改革,强调股份制要规范化,不搞企业股等问题,这些观点为我国股份制改革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近年来,先生的研究的重点侧重于会计基础理论,涉及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会计的本质论以及会计的发展诸多问题。如《论会计假设》一文,先生指出人们对会计假设认识存在分歧的关键在于人们对于会计假设的性质与标准认识不一致。先生在国内会计界首次运用系统论研究方法,从总体上研究和把握会计假设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创建性的会计假设具有独立性、包容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四大特征的理论观点。在1996年出版的《我的会计观》专著中,深入而充分地论证了有关会计理论的基本概念,并就会计的三大难题,通货膨胀会计、外币折算及合并会计报表分别作出详细而有创建性的论述,还就会计领域的一些前瞻性课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如社会会计,增值会计和行为会计等。
先生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研究先行者之一,著名的“小系统扩展论”对我国会计电算化以及衍生的信息化领域至今发挥着重要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关于开发会计系统的指导原则,学界倾向于高起点、大系统开发、并把会计系统视为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先生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工程初阶》著作中,提出以系统论为指导,先开发账务系统,再扩展为会计信息系统,最后扩展成为企业管理系统,小系统开发时预先留有接口,便于扩展,这样就节省了开发成本,克服了大系统开发的高投入、高风险缺陷。先生创立的“小系统扩展论”对我国会计与管理软件发展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在学术研究同时,先生至今已为中国会计界培养了多名优秀博士生和众多硕士生。先生自1996年起任博士生导师,执教醇笃,始终以踏实严谨的学风作表率,注重因材施教,要求学生品学兼优,做到治学与做人相统一。
放眼青山无限意!这位前瞻卓识、精湛智慧的学者在中国会计理论前沿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先生的学术研究必然继续促进和引领中国会计的发展。
先生1944年出生于北京,1965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系,1979年考取财政部科研所第一届研究生,师从我国会计界泰斗杨继琬教授,尽得真传,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财政部科研所,先后任会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和副所长等职,专注于财务与会计理论研究工作。
先生治学严谨,研究求实创新。大学毕业后的15年间,先生曾先后在北京手表厂和北京钟表工业公司从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实务工作的深刻了解,使得先生的理论研究始终源于对实践的辩证思考,并又为指导实践提供理论指南。
先生的早期研究主要侧重于财务实践面临的问题以及财务会计新发展的研究。1984年发表的《涉外经济业务的会计计量问题》一文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会计的统一货币计量应包括两种含义:第一是货币计量单位,在同一账簿中,要求仅以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第二是货币的币值稳定与否的问题,要求记账本位币自身的价值稳定,为会计计量提供一个恒定的计量标准。
先生研究领域广泛,在国民经济核算方面,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先后发表了《社会会计初探》、《账户结构与宏观经济核算》等文章,论证了单位会计的局限性,并用账户形式再现了马克思的经济表。先生的《增值会计与国民经济核算》一文曾被国务院经济核算领导小组采纳,在各地几百个不同行业企业中试点,取得了很好效果。
在决策会计研究领域,先生建树颇丰。1987年,先生第一部专著《决策会计》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释决策会计理论与方法的著作。先生善于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为会计研究服务,书中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建立决策会计的理论依据,重点阐述了决策所需会计信息的采集以及将这些信息应用于供应、生产、销售和投资等决策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借鉴西方传统观点的基础上,先生从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书中提出修正方案,为我国决策会计实际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先生的研究富有前瞻性,十分重视对我国经济改革中新问题的研究。如股份制问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先生发表了《股份制研究》、《股份制的动向、问题及建议》、《关于股份制的几个问题》等系列文章,系统研究了股份制改革,强调股份制要规范化,不搞企业股等问题,这些观点为我国股份制改革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近年来,先生的研究的重点侧重于会计基础理论,涉及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会计的本质论以及会计的发展诸多问题。如《论会计假设》一文,先生指出人们对会计假设认识存在分歧的关键在于人们对于会计假设的性质与标准认识不一致。先生在国内会计界首次运用系统论研究方法,从总体上研究和把握会计假设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创建性的会计假设具有独立性、包容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四大特征的理论观点。在1996年出版的《我的会计观》专著中,深入而充分地论证了有关会计理论的基本概念,并就会计的三大难题,通货膨胀会计、外币折算及合并会计报表分别作出详细而有创建性的论述,还就会计领域的一些前瞻性课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如社会会计,增值会计和行为会计等。
先生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研究先行者之一,著名的“小系统扩展论”对我国会计电算化以及衍生的信息化领域至今发挥着重要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关于开发会计系统的指导原则,学界倾向于高起点、大系统开发、并把会计系统视为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先生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工程初阶》著作中,提出以系统论为指导,先开发账务系统,再扩展为会计信息系统,最后扩展成为企业管理系统,小系统开发时预先留有接口,便于扩展,这样就节省了开发成本,克服了大系统开发的高投入、高风险缺陷。先生创立的“小系统扩展论”对我国会计与管理软件发展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在学术研究同时,先生至今已为中国会计界培养了多名优秀博士生和众多硕士生。先生自1996年起任博士生导师,执教醇笃,始终以踏实严谨的学风作表率,注重因材施教,要求学生品学兼优,做到治学与做人相统一。
放眼青山无限意!这位前瞻卓识、精湛智慧的学者在中国会计理论前沿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先生的学术研究必然继续促进和引领中国会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