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有了想象力学生就能在脑海里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从而提高读写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因景想象
因景想象就是抓住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中学语文课文中,选有不少的散文名篇。这类课文,有很多精彩的景物描写片段。讲析这些写景片段,不仅要分析其观察的角度、语言的优美、作者的情感等,还要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往往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进行。
其一是回想法。在学生看了或读了景物片段描写后,要求学生盖住书,在头脑中回想形成这幅景物图景,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允许学生作适当的发挥。如朱自清的写景名篇《春》,作者在第二部分“绘春”跟我们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每幅图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在讲析这五幅春景图时,都可以让学生盖住书回想讲述。如我让学生讲述“春花图”,学生不但讲了课文上写的几种花,还根据自己的想象,补充讲了一些野花的名称以及鸟儿在花树中穿梭鸣叫、小姑娘在花间嬉闹的场面。这样一补充,这幅“春花图”就更加热闹非凡了。当然,这要告诉学生作者为什么不加写这些的原因。
其二是联想法。读了或听教师讲析景物描写的片段后,要从景物中引申联想开去,要求紧扣景物内容,合理联想。如对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的第三段。我让学生齐读这段课文,找出其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就是比喻句;“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和“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学生回答说以上两句是拟人局。我因势利导地说:“根据作者的想象请把这段文字用图画出来。”几分钟过后学生们就把图画好了,有的还把作者老舍也画在旁边呢!通过这样的联想和互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因人想象
因人想象就是抓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景,让学生想象加工,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中学语文课文中的记叙性文章(包括小说等),大多有比较典型的人物形象。在分析人物形象或课文情节时,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分析、想象。如学生阅读王安石的《伤仲永》后,我写出几个问题:1.五岁时的仲永是怎样的?2.后来变成怎样的人?3.大胆想象以后的仲永的结局。学生回答以上问题: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泯然众人矣”。3.“二十岁后他省悟过来,发奋读书最终考上状元”衣锦还乡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他“他坚持每年都去考状元考到六十岁没考上最终成疯子”;……这种想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动作描写,是叙述类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学语文叙述类课文中有不少精彩的动作描写,集中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根据这些动作描写,让学生想象把动作表演出来,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因情节想象
在叙述类课文中,情节构成了故事发展的框架,成为展示人物性格、命运的屏幕。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当然也有偶然的时候)和完整性,有些还给读者留下悬念,让读者充分去想象。
在讲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时,要善于启发学生想象情节的发展情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故事情节很强的一篇课文,由几个情节构成:开端——酒楼闻哭声,发展——坐镇客店,高潮——三拳除霸,结局——弃官出走。在讲完开端后,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以下情节的发展情况,假如你是鲁提辖的话,你听了金家父女的诉说后,下一步的行动将会怎样?有的学生回答,把金家父女赶走,继续跟朋友喝酒;有的学生回答,叫金家父女一起吃饭;有的学生回答,马上冲去打死郑屠等。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再对照课文情节的发展,对鲁提辖嫉恶如仇、行侠仗义、扶危济贫和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就更容易把握了。
责任编辑 罗 峰
一、因景想象
因景想象就是抓住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中学语文课文中,选有不少的散文名篇。这类课文,有很多精彩的景物描写片段。讲析这些写景片段,不仅要分析其观察的角度、语言的优美、作者的情感等,还要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往往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进行。
其一是回想法。在学生看了或读了景物片段描写后,要求学生盖住书,在头脑中回想形成这幅景物图景,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允许学生作适当的发挥。如朱自清的写景名篇《春》,作者在第二部分“绘春”跟我们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每幅图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在讲析这五幅春景图时,都可以让学生盖住书回想讲述。如我让学生讲述“春花图”,学生不但讲了课文上写的几种花,还根据自己的想象,补充讲了一些野花的名称以及鸟儿在花树中穿梭鸣叫、小姑娘在花间嬉闹的场面。这样一补充,这幅“春花图”就更加热闹非凡了。当然,这要告诉学生作者为什么不加写这些的原因。
其二是联想法。读了或听教师讲析景物描写的片段后,要从景物中引申联想开去,要求紧扣景物内容,合理联想。如对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的第三段。我让学生齐读这段课文,找出其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就是比喻句;“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和“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学生回答说以上两句是拟人局。我因势利导地说:“根据作者的想象请把这段文字用图画出来。”几分钟过后学生们就把图画好了,有的还把作者老舍也画在旁边呢!通过这样的联想和互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因人想象
因人想象就是抓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景,让学生想象加工,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中学语文课文中的记叙性文章(包括小说等),大多有比较典型的人物形象。在分析人物形象或课文情节时,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分析、想象。如学生阅读王安石的《伤仲永》后,我写出几个问题:1.五岁时的仲永是怎样的?2.后来变成怎样的人?3.大胆想象以后的仲永的结局。学生回答以上问题: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泯然众人矣”。3.“二十岁后他省悟过来,发奋读书最终考上状元”衣锦还乡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他“他坚持每年都去考状元考到六十岁没考上最终成疯子”;……这种想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动作描写,是叙述类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学语文叙述类课文中有不少精彩的动作描写,集中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根据这些动作描写,让学生想象把动作表演出来,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因情节想象
在叙述类课文中,情节构成了故事发展的框架,成为展示人物性格、命运的屏幕。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当然也有偶然的时候)和完整性,有些还给读者留下悬念,让读者充分去想象。
在讲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时,要善于启发学生想象情节的发展情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故事情节很强的一篇课文,由几个情节构成:开端——酒楼闻哭声,发展——坐镇客店,高潮——三拳除霸,结局——弃官出走。在讲完开端后,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以下情节的发展情况,假如你是鲁提辖的话,你听了金家父女的诉说后,下一步的行动将会怎样?有的学生回答,把金家父女赶走,继续跟朋友喝酒;有的学生回答,叫金家父女一起吃饭;有的学生回答,马上冲去打死郑屠等。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再对照课文情节的发展,对鲁提辖嫉恶如仇、行侠仗义、扶危济贫和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就更容易把握了。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