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满族发祥地之一的吉林市乌拉街满族自治镇具有丰厚的满族历史文化底蕴。但随着城市的开发,许多珍贵的满族历史文化遗存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损失。因此,本文将从乌拉街满族文化的历史及其现状、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产业化道路。
关键词:城镇化;满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183-01
一、吉林乌拉满族自治镇的满族历史文化资源现状
乌拉街满族自治镇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面积188平方公里,现有27个行政村、一个街道,总人口7.1万人,是满族人口集中地区。乌拉街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多样,见证了当地满族的发展,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文物保护单位省级5处、市级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11项;各级博物馆收藏出土文物多件。这些代表着这座城镇文明的符号的遗迹正面临毁灭性的打击。这对满族文化的传承是一重大损失,如果遗迹都消失,后代的子孙又如何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呢?可见,满族文化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保护与传承不容乐观,形势堪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满族文化影响深远,而语言文字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对文化的发展意义非凡。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满语支。满文,为满洲人所创制和使用。满语和满文是满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满语也为满足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满语也走向衰落,这种衰落的表现为会说满语的人日益减少,满语已经被称为“死亡的语言”。如今,一些北京方言和东北方言中很多都是满语或由其演化而来,东北很多地名都是也是满语的演化和翻译。这些语言只是满语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大部分已经失去了真正的功能和含义。满语的衰落与时代环境是分不开的。如今,普通话的推广,学校教育也是以汉语文为主,会说满语的人减少,缺少语言环境的满语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民族的語言消失了,那么这个民族文化的消失也就不远了,所以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满族文化,应当采取措施对满语进行保护。服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观念的影响,人们日常着装都符合社会化现代化的标准。日常生活中已经很难看见满族特色的服装,只在一些节日和盛大活动中才会见到。现在,这些礼节大多已经看不到了,但满族的婚俗,极具满族特色,新郎新娘穿着满族服饰,新郎骑马迎娶新娘等等。在现代文化的大背景下,满族婚俗能够传承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这种具有地方的婚俗也可以成为一个旅游项目去发展。
综上,可看出乌拉街满族文化已经到了“垂死”边缘,抢救与保护的任务刻不容缓。然而满族文化还没有完全灭绝,还剩下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如此,将文化遗产产业化,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文化产业成为地方特色的新型经济增长点,使传统文化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
二、保护与开发满族历史文化资源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一)保护历史文物的原真性和风貌的完整性。保护历史文物,不仅能提供直观的历史景观和建筑形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真实历史信息的物化载体。而任何历史文物均与其周围的环境同时存在,失去其原有的环境,将会影响对其历史文物的正确理解。真正的历史文物建筑和历史环境是一经破坏便很难再生的。因此在历史文物保护中,要集中力量保护存留至今的真实历史文物及其蕴含的宝贵历史信息,避免出现拆旧建新、拆真建伪的建设性破坏。(二)重视历史的延续性和保护内容的广义性。历史文物保护的目的并不是将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静止地保存下来,而是通过有效的保护途径,保证其历史的延续。从广义上看,使其与目前的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并发挥积极作用。在保护过程中须坚决制止对历史文物本身有损害或内容有冲突的不当利用。历史文物的利用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追求其经济利益,当前的利用方式应保证以后可以继续利用,从而促进历史文物的可持续发展。(三)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丰富乌拉街的保护内涵,在进行物质形态历史遗存保护的同时,注重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民间工艺、民俗文化、民俗节庆等优秀传统文化,与有形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相互衬托,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我们都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当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三、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给出几点建议:
(一)建立满族博物馆,全面展示满族民俗。可分别结合“三府”的展示和利用建立满族民俗博物馆,以实物及图片等形式分室展示满族文字、居室陈设习俗、日常习俗、婚嫁习俗、孕育习俗、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服装习俗、节庆习俗等。(二)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建立满族民俗学校。用于培养旅游人才和举办各种满族文化活动。(三)建立满族民俗定期表演场地。规划期内继续沿用乌拉古城内的原点将台北部的操场作为满族民俗表演场地的功能,远景设立专门的满族民俗表演广场,并利用头道江滨水开阔地展示打牲乌拉船队巡航场景。(四)利用现代数字记录手段对民间音乐与舞蹈如萨满文化等进行全面记录和保护。由镇政府联合文化部门组织财力人力把民间音乐与舞蹈萨满文化等文化现有传人的技艺以录音、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与研究。(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满族传统的工艺品、服饰、口头传唱的历史、宗教舞蹈等培养传人。利用满族民俗学校,对镇内居民中有兴趣及有能力的人员组织进行培养,使民间老艺人的手艺得到传承,为满族传统的工艺、服饰、口头传唱的历史、宗教舞蹈等培养传人。(六)在中小学常年开展满族特色的体育及游戏活动。满族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列入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正式项目有珍珠球比赛、狩猎比赛、“嘎拉哈”、踢“熊头”、搬棍等具有不受场地限制、游戏性强的特点,应在中、校学中积极恢复和推广。(七)可以在乌拉街建立旅游度假村,将满族习俗安排到度假村的服务当中。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满族的习俗,感受其中乐趣,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文化的传承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个人、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努力。我们都不想看到“现代文化高楼林立,而传统文化只剩下残垣断壁。”只有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才能更美好、更健康地发展。
基金项目:该项目是北华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关键词:城镇化;满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183-01
一、吉林乌拉满族自治镇的满族历史文化资源现状
乌拉街满族自治镇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面积188平方公里,现有27个行政村、一个街道,总人口7.1万人,是满族人口集中地区。乌拉街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多样,见证了当地满族的发展,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文物保护单位省级5处、市级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11项;各级博物馆收藏出土文物多件。这些代表着这座城镇文明的符号的遗迹正面临毁灭性的打击。这对满族文化的传承是一重大损失,如果遗迹都消失,后代的子孙又如何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呢?可见,满族文化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保护与传承不容乐观,形势堪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满族文化影响深远,而语言文字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对文化的发展意义非凡。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满语支。满文,为满洲人所创制和使用。满语和满文是满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满语也为满足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满语也走向衰落,这种衰落的表现为会说满语的人日益减少,满语已经被称为“死亡的语言”。如今,一些北京方言和东北方言中很多都是满语或由其演化而来,东北很多地名都是也是满语的演化和翻译。这些语言只是满语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大部分已经失去了真正的功能和含义。满语的衰落与时代环境是分不开的。如今,普通话的推广,学校教育也是以汉语文为主,会说满语的人减少,缺少语言环境的满语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民族的語言消失了,那么这个民族文化的消失也就不远了,所以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满族文化,应当采取措施对满语进行保护。服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观念的影响,人们日常着装都符合社会化现代化的标准。日常生活中已经很难看见满族特色的服装,只在一些节日和盛大活动中才会见到。现在,这些礼节大多已经看不到了,但满族的婚俗,极具满族特色,新郎新娘穿着满族服饰,新郎骑马迎娶新娘等等。在现代文化的大背景下,满族婚俗能够传承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这种具有地方的婚俗也可以成为一个旅游项目去发展。
综上,可看出乌拉街满族文化已经到了“垂死”边缘,抢救与保护的任务刻不容缓。然而满族文化还没有完全灭绝,还剩下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如此,将文化遗产产业化,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文化产业成为地方特色的新型经济增长点,使传统文化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
二、保护与开发满族历史文化资源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一)保护历史文物的原真性和风貌的完整性。保护历史文物,不仅能提供直观的历史景观和建筑形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真实历史信息的物化载体。而任何历史文物均与其周围的环境同时存在,失去其原有的环境,将会影响对其历史文物的正确理解。真正的历史文物建筑和历史环境是一经破坏便很难再生的。因此在历史文物保护中,要集中力量保护存留至今的真实历史文物及其蕴含的宝贵历史信息,避免出现拆旧建新、拆真建伪的建设性破坏。(二)重视历史的延续性和保护内容的广义性。历史文物保护的目的并不是将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静止地保存下来,而是通过有效的保护途径,保证其历史的延续。从广义上看,使其与目前的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并发挥积极作用。在保护过程中须坚决制止对历史文物本身有损害或内容有冲突的不当利用。历史文物的利用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追求其经济利益,当前的利用方式应保证以后可以继续利用,从而促进历史文物的可持续发展。(三)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丰富乌拉街的保护内涵,在进行物质形态历史遗存保护的同时,注重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民间工艺、民俗文化、民俗节庆等优秀传统文化,与有形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相互衬托,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我们都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当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三、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给出几点建议:
(一)建立满族博物馆,全面展示满族民俗。可分别结合“三府”的展示和利用建立满族民俗博物馆,以实物及图片等形式分室展示满族文字、居室陈设习俗、日常习俗、婚嫁习俗、孕育习俗、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服装习俗、节庆习俗等。(二)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建立满族民俗学校。用于培养旅游人才和举办各种满族文化活动。(三)建立满族民俗定期表演场地。规划期内继续沿用乌拉古城内的原点将台北部的操场作为满族民俗表演场地的功能,远景设立专门的满族民俗表演广场,并利用头道江滨水开阔地展示打牲乌拉船队巡航场景。(四)利用现代数字记录手段对民间音乐与舞蹈如萨满文化等进行全面记录和保护。由镇政府联合文化部门组织财力人力把民间音乐与舞蹈萨满文化等文化现有传人的技艺以录音、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与研究。(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满族传统的工艺品、服饰、口头传唱的历史、宗教舞蹈等培养传人。利用满族民俗学校,对镇内居民中有兴趣及有能力的人员组织进行培养,使民间老艺人的手艺得到传承,为满族传统的工艺、服饰、口头传唱的历史、宗教舞蹈等培养传人。(六)在中小学常年开展满族特色的体育及游戏活动。满族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列入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正式项目有珍珠球比赛、狩猎比赛、“嘎拉哈”、踢“熊头”、搬棍等具有不受场地限制、游戏性强的特点,应在中、校学中积极恢复和推广。(七)可以在乌拉街建立旅游度假村,将满族习俗安排到度假村的服务当中。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满族的习俗,感受其中乐趣,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文化的传承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个人、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努力。我们都不想看到“现代文化高楼林立,而传统文化只剩下残垣断壁。”只有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才能更美好、更健康地发展。
基金项目:该项目是北华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