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之中,通过对电力安全的背景分析,对风险管理涵义和流程的界定,尝试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对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73—02
一、引言
电力生产是一项危险性与复杂度极高的系统化工程,生产的特点使得电力生产的风险程度很高,由于工程安全性的影响因子众多,对于生产参与人员、电网设备以及周边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因此对于此类企业而言,重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对于风险进行评估、预测,从而展开经济有效的危险预防手段,降低生产危险度,通过风险分析管理建立健全事故超前防范体系,对于危险进行预防,致力于电力系统的长期维稳,保持该项生产过程的长治久安。
面向我国电力行业,本文对于现有安全管理经验进行分析归纳,结合风险管理思想与电力生产实际,以电力安全法为基石,提出一种高操作性能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电力工程生产过程整体安全等级的提升,对于传统生产过程的“事后分析”的现状进行了革新,提高预警预报的措施效率,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风险管理理论的概念与流程
(一)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切实达到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的最大化。全面开展风险管理,对发电企业管理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得以改进,从而让发电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系统。
(二)风险管理程序
对于风险管理而言,其过程流程十分清晰,主要包括教育培训以及风险的识别、衡量、控制、评估与处理共六大步骤。下面对于每个步骤进行分析:
1、风险管理教育培训。进行理论学习,统一人员认识,提高整体思想水平。丰富培训内容,涵盖业务水平、业务技能、风险的意识、辨识以及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风险识别。此步骤要求对于事故未发生时,通过各项方式对于当前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综合的考虑,挖掘风险存在的根源。识别过程涵盖事故种类、核心环节、风险日常监控常规内容以及控制主要措施等方面。
3、风险衡量。此步骤估算了特定风险出现的概率,预计造成损失程度以及范围。这个流程主要是以先进计算技术为基础,同时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来进行辅助判断的基本过程。
4、风险控制。完成风险进行了识别以及衡量过程,接着通过风险管理人员对于综合方案方法进行择优处理选择,形成了面向风险的控制过程。控制方式和主要内容有作业前展开风险辨识工作、进行指导书编写以及完善重点措施等方面。
5、风险评估。本项工作是整个管理的另一核心步骤,评估对象涵盖广泛,评估手段多样。需要对于每个专业及单位存在的风险内容对应程度进行评估,评估还包括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过程与结果、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等方面。评价手段既能够进行综合安全评估,还能展开周期或者非周期的专项分析以及现场排查等各项工作。
6、风险处理。风险处理由两个主要环节构成,即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对反馈的响应。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安全管理体系
(一)现场作业风险管理
现场作业风险管理指的是预先对于现场作业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1、现场作业风险管理的不安全行为
(1)员工行为,其中包括违章指挥与操作、不遵守劳动纪律,这类行为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2)生产现场工具状态,若现场的电力设备年久失修、安全工器具、防护用品以及仪器仪表质量存在问题等,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3)生产环境,环境存在威胁时,例如作业空间复杂、距带电设备近、存在腐蚀性气体、遭遇雨雪等情况下,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發生。
(4)管理方面,对于管理者而言,若存在失误、违章指挥以及交叉混乱等行为时,也会出现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因此要对于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度以及暴露率这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价工作,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判断,基于此来进行相应控制措施的开展。
2、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
(1)工作安全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分散进行,对于每个分散流程中和整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子进行识别,识别工作需要对于工作活动的所有信息以及涵盖的各类风险因子进行全面处理。
本方法对于处理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这三个方面非常适用,其识别工作的识别过程充分,满足电力企业的需要,因此本方法时现场作业风险识别过程中使用率最高的方法。
(2)基本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按照不同的“作业活动信息”,对于生产过程风险因子、危险化学品、职业病以及企业职工伤亡等各个方面来展开相应的分类整理,把每种活动存在的风险因子分别进行分析归纳。此法在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方面行之有效。
(3)现场勘察法。这种方式是对于作业或设备现场展开具体实际的巡视工作,对于现场存在的危险进行分析整理。这种方法对于员工行为以及生产现场工具状态危险这两项情况十分适用。
(4)安全检查表法。这种方式是基于某项作业活动、装置和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程,依据行业规范和规定,借鉴事故案例,基于系统研究成果,整理作业历程,对于全部风险因子均进行归纳整合,对于检查项目进行认定,最后把全部信息按序制表,为检查以及评审工作的展开提供极大的便利。这种方法对生产现场工具状态和管理方面危险这两项情况而言行之有效。 3、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1)SPE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风险程度进行评价。三项指标值指的是S、P、E,其中S表示因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P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使得特定结果产生的概率;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确定SPE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评价过程的严重度S定义过程是参考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进行的,上述规程中面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事故等级给出了划分标准,所以说这项方法是关于现场作业危险因素导致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影响的整体性评价方法,实用价值极大。
(2)LEC半定量评价法。此类危险评价手段的是针对作业环境存在潜在危险的场合展开的评价。与SPE类似,也采用LEC三项指标乘积的方式来对于伤亡风险进行评论。其中,L表示事故的发生概率;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C表示危险事故形成的损失。确定LEC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危险性的评价参数D。
(3)MES半定量评价法。此类危险评价手段的是在LEC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LEC法的评价范围单单是针对人身风险,因此本MES法在对于人身风险展开评价的基础上,评价还包括了财产损失方面的风险。此法基于风险的MES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人员事故以及财产损失危险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M表示当前控制措施维持的状态;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S表示一旦发生事故形成的后果。确定MES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
(二)电网设备风险管理
本项管理是指对于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每个时期引发事故的所有风险因子进行预先识别工作,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这类管理面向设备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存在的缺陷、自然灾害等各项风险因子,这些已有或隐含的风险因子会诱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的缺陷或者事故。因此,能够给予事故发生频率、探测度以及严重度来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合理有效的估测与评价,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主要有FMEA和PHA两种
(1)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以工程的可靠性为基础,对于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其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分析展开的条件是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可分,进行较小子系统的再次划分,针对其所有系统与单元,通过预先制定的策略展开调查分析按,对于所有故障模式进行排查,对于各项故障的影响进行逐条分析,为预防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保证整个生产体系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FMEA能够有效地解决已投运设备存在风险的分析问题,当前电网企业普遍采用这种方式。
(2)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这种方式是在系统设计之前,就对于隐含其中的风险类型、风险因子、产生条件以及风险后果等各个方面尽心理论上的分析,其对于投运前新设备的危险分析十分适用。
2、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1)SFD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SFD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电网设备的风险度进行评价。其中S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F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特定后果的可能性;D表示事故的被探测率。确定SFD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評价参数R。此种评价法是对于设备中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关于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各个方面影响的全面分析。
(2)风险矩阵法。此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对于设备和现场作业中的风险因子均能展开有效的分析评价,适用效果优良,普及度高。此法通过两项已知因子来推算第三项,先计算得到二维风险矩阵,每个因子值确定过程是给予函数递增和参考实际问题两种方式的结合,接着在矩阵内部对于两项因子进行判断,最终选取其中的行列交叉值。此种方式由于是对于已知因子确定计算矩阵,能够对于系统的变化趋势进行准确把握,适用范围广,灵活性强。
(3)雷达图结构法。这种方法在对于风险因子的综合处理时经常使用,该图包含一系列的多维坐标,坐标的维度代表设备部件的个数。
(三)风险控制
1、总要求
风险控制要求针对现场作业以及设备两项风险展开分析与评价,对于所得结果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作为各项生产活动开展的依据和参考,此外每个部门应形成各自的风险数据库,标明所有潜在的危险位置,能够保证员工及时了解,提高生产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风险政策
对于现场作业风险的评价工作而言,经常是根据SPE法进行的。而设备类的风险则是给予SFD法,风险控制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风险等级,有着以下原则:最小一级风险会保持现有手段不变;一般二级时则在1级基础上对于重点部位加强控制作用;较高三级风险时,在二级基础上有必要时重新设计控制措施;四级及以上的高风险时,强制要求进行控制策略的重新设计,必须降低风险等级。
3、现场作业风险控制
为了降低现场作业风险等级,提高相关产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1)改善技术安全等级,从本质上根除设备的潜在危险,保证环境安全。
(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生产监管力度,实施劳动保护,开展员工防护工作,减小人员危险行为以及管理失常,避免人身伤亡。
(3)大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增强人的安全意识与防范措施。
(4)在控制手段的制定过程中,结合危险产生概率与暴露率来控制事故发生。
4、设备风险控制
对于设备风险的控制方面,可以采用规避风险、转移风险与预防风险等手段,同时在控制手段的制定过程中,结合事故频度值与探测度值来控制设备故障率。
(四)风险监督评价
对于风险监督评价而言,其核心内容如下:
1、安全目标满足度。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
4、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安全性评价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展开定期评价。
5、按照《安全生产工作规定》,针对“两措”计划,对于其制定、开展情况展开监督。
6、按照《安全生产监督规定》,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监督相关法律法规、规程以及制度等的实际执行力度。
四、结论
本文利用风险管理理论针对电力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思想,能有效结合安全技术与管理,提高相关部门对于事故的反应速度,减小管理成本,增强安全防护体系性能,提升用户对于安全的控制能力。随着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改变了封闭、滞后传统管理方式,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谭忠富,李晓军,王文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73—02
一、引言
电力生产是一项危险性与复杂度极高的系统化工程,生产的特点使得电力生产的风险程度很高,由于工程安全性的影响因子众多,对于生产参与人员、电网设备以及周边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因此对于此类企业而言,重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对于风险进行评估、预测,从而展开经济有效的危险预防手段,降低生产危险度,通过风险分析管理建立健全事故超前防范体系,对于危险进行预防,致力于电力系统的长期维稳,保持该项生产过程的长治久安。
面向我国电力行业,本文对于现有安全管理经验进行分析归纳,结合风险管理思想与电力生产实际,以电力安全法为基石,提出一种高操作性能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电力工程生产过程整体安全等级的提升,对于传统生产过程的“事后分析”的现状进行了革新,提高预警预报的措施效率,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风险管理理论的概念与流程
(一)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切实达到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的最大化。全面开展风险管理,对发电企业管理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得以改进,从而让发电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系统。
(二)风险管理程序
对于风险管理而言,其过程流程十分清晰,主要包括教育培训以及风险的识别、衡量、控制、评估与处理共六大步骤。下面对于每个步骤进行分析:
1、风险管理教育培训。进行理论学习,统一人员认识,提高整体思想水平。丰富培训内容,涵盖业务水平、业务技能、风险的意识、辨识以及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风险识别。此步骤要求对于事故未发生时,通过各项方式对于当前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综合的考虑,挖掘风险存在的根源。识别过程涵盖事故种类、核心环节、风险日常监控常规内容以及控制主要措施等方面。
3、风险衡量。此步骤估算了特定风险出现的概率,预计造成损失程度以及范围。这个流程主要是以先进计算技术为基础,同时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来进行辅助判断的基本过程。
4、风险控制。完成风险进行了识别以及衡量过程,接着通过风险管理人员对于综合方案方法进行择优处理选择,形成了面向风险的控制过程。控制方式和主要内容有作业前展开风险辨识工作、进行指导书编写以及完善重点措施等方面。
5、风险评估。本项工作是整个管理的另一核心步骤,评估对象涵盖广泛,评估手段多样。需要对于每个专业及单位存在的风险内容对应程度进行评估,评估还包括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过程与结果、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等方面。评价手段既能够进行综合安全评估,还能展开周期或者非周期的专项分析以及现场排查等各项工作。
6、风险处理。风险处理由两个主要环节构成,即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对反馈的响应。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安全管理体系
(一)现场作业风险管理
现场作业风险管理指的是预先对于现场作业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1、现场作业风险管理的不安全行为
(1)员工行为,其中包括违章指挥与操作、不遵守劳动纪律,这类行为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2)生产现场工具状态,若现场的电力设备年久失修、安全工器具、防护用品以及仪器仪表质量存在问题等,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3)生产环境,环境存在威胁时,例如作业空间复杂、距带电设备近、存在腐蚀性气体、遭遇雨雪等情况下,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發生。
(4)管理方面,对于管理者而言,若存在失误、违章指挥以及交叉混乱等行为时,也会出现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因此要对于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度以及暴露率这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价工作,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判断,基于此来进行相应控制措施的开展。
2、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
(1)工作安全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分散进行,对于每个分散流程中和整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子进行识别,识别工作需要对于工作活动的所有信息以及涵盖的各类风险因子进行全面处理。
本方法对于处理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这三个方面非常适用,其识别工作的识别过程充分,满足电力企业的需要,因此本方法时现场作业风险识别过程中使用率最高的方法。
(2)基本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按照不同的“作业活动信息”,对于生产过程风险因子、危险化学品、职业病以及企业职工伤亡等各个方面来展开相应的分类整理,把每种活动存在的风险因子分别进行分析归纳。此法在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方面行之有效。
(3)现场勘察法。这种方式是对于作业或设备现场展开具体实际的巡视工作,对于现场存在的危险进行分析整理。这种方法对于员工行为以及生产现场工具状态危险这两项情况十分适用。
(4)安全检查表法。这种方式是基于某项作业活动、装置和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程,依据行业规范和规定,借鉴事故案例,基于系统研究成果,整理作业历程,对于全部风险因子均进行归纳整合,对于检查项目进行认定,最后把全部信息按序制表,为检查以及评审工作的展开提供极大的便利。这种方法对生产现场工具状态和管理方面危险这两项情况而言行之有效。 3、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1)SPE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风险程度进行评价。三项指标值指的是S、P、E,其中S表示因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P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使得特定结果产生的概率;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确定SPE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评价过程的严重度S定义过程是参考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进行的,上述规程中面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事故等级给出了划分标准,所以说这项方法是关于现场作业危险因素导致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影响的整体性评价方法,实用价值极大。
(2)LEC半定量评价法。此类危险评价手段的是针对作业环境存在潜在危险的场合展开的评价。与SPE类似,也采用LEC三项指标乘积的方式来对于伤亡风险进行评论。其中,L表示事故的发生概率;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C表示危险事故形成的损失。确定LEC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危险性的评价参数D。
(3)MES半定量评价法。此类危险评价手段的是在LEC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LEC法的评价范围单单是针对人身风险,因此本MES法在对于人身风险展开评价的基础上,评价还包括了财产损失方面的风险。此法基于风险的MES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人员事故以及财产损失危险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M表示当前控制措施维持的状态;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S表示一旦发生事故形成的后果。确定MES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
(二)电网设备风险管理
本项管理是指对于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每个时期引发事故的所有风险因子进行预先识别工作,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这类管理面向设备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存在的缺陷、自然灾害等各项风险因子,这些已有或隐含的风险因子会诱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的缺陷或者事故。因此,能够给予事故发生频率、探测度以及严重度来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合理有效的估测与评价,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主要有FMEA和PHA两种
(1)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以工程的可靠性为基础,对于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其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分析展开的条件是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可分,进行较小子系统的再次划分,针对其所有系统与单元,通过预先制定的策略展开调查分析按,对于所有故障模式进行排查,对于各项故障的影响进行逐条分析,为预防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保证整个生产体系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FMEA能够有效地解决已投运设备存在风险的分析问题,当前电网企业普遍采用这种方式。
(2)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这种方式是在系统设计之前,就对于隐含其中的风险类型、风险因子、产生条件以及风险后果等各个方面尽心理论上的分析,其对于投运前新设备的危险分析十分适用。
2、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1)SFD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SFD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电网设备的风险度进行评价。其中S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F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特定后果的可能性;D表示事故的被探测率。确定SFD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評价参数R。此种评价法是对于设备中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关于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各个方面影响的全面分析。
(2)风险矩阵法。此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对于设备和现场作业中的风险因子均能展开有效的分析评价,适用效果优良,普及度高。此法通过两项已知因子来推算第三项,先计算得到二维风险矩阵,每个因子值确定过程是给予函数递增和参考实际问题两种方式的结合,接着在矩阵内部对于两项因子进行判断,最终选取其中的行列交叉值。此种方式由于是对于已知因子确定计算矩阵,能够对于系统的变化趋势进行准确把握,适用范围广,灵活性强。
(3)雷达图结构法。这种方法在对于风险因子的综合处理时经常使用,该图包含一系列的多维坐标,坐标的维度代表设备部件的个数。
(三)风险控制
1、总要求
风险控制要求针对现场作业以及设备两项风险展开分析与评价,对于所得结果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作为各项生产活动开展的依据和参考,此外每个部门应形成各自的风险数据库,标明所有潜在的危险位置,能够保证员工及时了解,提高生产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风险政策
对于现场作业风险的评价工作而言,经常是根据SPE法进行的。而设备类的风险则是给予SFD法,风险控制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风险等级,有着以下原则:最小一级风险会保持现有手段不变;一般二级时则在1级基础上对于重点部位加强控制作用;较高三级风险时,在二级基础上有必要时重新设计控制措施;四级及以上的高风险时,强制要求进行控制策略的重新设计,必须降低风险等级。
3、现场作业风险控制
为了降低现场作业风险等级,提高相关产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1)改善技术安全等级,从本质上根除设备的潜在危险,保证环境安全。
(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生产监管力度,实施劳动保护,开展员工防护工作,减小人员危险行为以及管理失常,避免人身伤亡。
(3)大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增强人的安全意识与防范措施。
(4)在控制手段的制定过程中,结合危险产生概率与暴露率来控制事故发生。
4、设备风险控制
对于设备风险的控制方面,可以采用规避风险、转移风险与预防风险等手段,同时在控制手段的制定过程中,结合事故频度值与探测度值来控制设备故障率。
(四)风险监督评价
对于风险监督评价而言,其核心内容如下:
1、安全目标满足度。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
4、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安全性评价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展开定期评价。
5、按照《安全生产工作规定》,针对“两措”计划,对于其制定、开展情况展开监督。
6、按照《安全生产监督规定》,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监督相关法律法规、规程以及制度等的实际执行力度。
四、结论
本文利用风险管理理论针对电力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思想,能有效结合安全技术与管理,提高相关部门对于事故的反应速度,减小管理成本,增强安全防护体系性能,提升用户对于安全的控制能力。随着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改变了封闭、滞后传统管理方式,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谭忠富,李晓军,王文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