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与嚼食槟榔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采用两种不相同的对照组来研究口腔癌和嚼食槟榔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地点为湖南省常德市;试验组为我院在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确诊的203例口腔癌患者。另外选择牙科门诊中223名非口腔癌患者为对照组,小区对照组则从小区中进行随机挑选,一共为1588名。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嚼食槟榔的习惯对口腔癌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吸烟、喝酒等也会增加口腔癌的风险。结论 抽烟和喝酒以及嚼食槟榔都会导致患者发生口腔癌,然而对于嚼食槟榔而不抽烟、喝酒的人群,则其也会产生口腔癌。然而吸烟和饮酒对嚼食槟榔产生口腔癌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口腔癌;饮酒;槟榔嚼食;抽烟
  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51-01
  在常德几乎大部分男性都有嚼槟榔块的习惯,并且还会很多人群喝酒和吸烟[1]。近年来,口腔癌的发生和死亡率在不断提高。对于不同的地区,槟榔的组成成分也各不相同,对于常德人来说,槟榔块中则不含有烟草,但是这些人群几乎都有吸烟和喝酒的习惯[2]。本文为了研究槟榔嚼食和口腔癌的相关性,校正抽烟和喝酒对其的影响,对我院收治的口腔癌患者和牙科患者以及小区人群进行调查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确诊的203例口腔癌患者。这些患者经过病理证实,确诊为口腔癌。其中男性为171例,女性为32例,年龄为16~78岁,平均
  为(52.5±2.0)岁,颊癌:45例;舌癌:74例;唇癌:51例;腺癌及牙龈:33例。其中女性舌癌7例、颊癌5例、腺癌及牙龈20例。 35~65岁所占比例为87.6%,最大年龄为78岁。有长期嚼槟榔的舌癌占77.8%。行不同程度的颈清和局部肿块切除术后复发颊癌5例,舌癌12例。另外选择同期牙科门诊中223名非口腔癌患者为对照组,年龄在18~76岁,平均为(53.0±2.5)岁;小区对照组则从小区中进行随机挑选,一共为2000名,年龄在20~68岁,平均为(55.0±3.0)岁。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根据此次研究的目的进行调查,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对这些参与者都进行面谈和电话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这些数据主要包括:吸烟史、饮酒习惯、槟榔嚼食。
  嚼食槟榔块:患者每天都进行嚼食,并且>1年[3]。抽烟:每天至少抽吸1包,且>1年。喝酒:1个月中至少喝1瓶酒精饮料,其中包括白酒和啤酒以及葡萄酒,且>1年。对于存在喝酒和抽烟以及嚼食槟榔的人群,对其咀嚼和吸烟、喝酒的习惯史进调查和分析以及记录。主要为:开始的年龄和日常消费等。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AA19.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2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嚼食槟榔的习惯对口腔癌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吸烟、喝酒等也会增加口腔癌的风险。详细见以下表1。
  3讨论
  此次的研究中,采用了不同的对照,但是也可以探讨一致性的问题,就算是不相同的研究对象,也能够从研究中发生患者嚼食槟榔对产生口腔癌有一定的危害。不管是医院对照组还是小区对照组,都会得到类似的结果。在此次的抽样上,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从此次的抽烟和喝酒等资料中能够发现一致性的结果。
  经过此次的研究,不管是哪一种对照来对比,患者嚼食槟榔产生口腔癌的几率要明显比其他因素要高,差异显著(P<0.05)。目前,虽然不能直接证明口腔癌和嚼食槟榔有直接性的关系,但是经过此次的研究发现,也提供了一定的证据。在此次的研究中,抽烟和喝酒也会导致患者发生口腔癌,但是其的影响没有槟榔那么大。同时对嚼食槟榔习惯进行剂量的研究,患者每天嚼食槟榔的次数对口腔癌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5]。
  总之,抽烟和喝酒以及嚼食槟榔都会导致患者发生口腔癌,然而对于嚼食槟榔而不抽烟、喝酒的人群,则其也会产生口腔癌。然而吸烟和饮酒对嚼食槟榔产生口腔癌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 海霞.小槟榔缘何引发大波澜[N].中国中医药报,2013-05-22003.
  [2]李艳忠,但红霞,刘娜,陈谦明,曾昕.β-防御素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与口腔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1,02(5):177-180.
  [3]翦新春,张彦.咀嚼槟榔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口腔癌的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1,03(9):229-234.
  [4].槟榔易致口腔癌[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3,08(19):51.
  [5]翦新春,张彦.咀嚼槟榔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口腔癌的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1,03(12):229-234.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本文就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的8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形成因素较多,应积极的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是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的关键因素。  关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2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08-0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al sclerosis occlusion,ASO)是由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肢缺血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肢体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ASO患者多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全身性疾病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肛肠治疗仪对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160例混合痔患者为实验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即肛肠治疗仪治疗组为观察组,外剥内扎术治疗组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半年,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在手术时间、疼痛、出血、水肿及创口愈合时间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我科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闭合骨折130例,新鲜性骨折87例,陈旧性骨折43例。以上患者均应用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种骨折方式术后的愈合率分别为差异无意义(P>0.05),扩髓与不扩髓的愈合率分别为93.0%、90.9%,感染率分别为1.2%、2.3%,愈合时间分别为(18.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诊断结果。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20例颅脑外伤迟发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并获得明确的临床诊断,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检查结果。结果 患者首次CT检查主要表现为骨折、硬膜外出血、硬膜下血肿、中线结构偏移等;CT复查主要表现为额颞叶血肿、顶叶血肿、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等等。颅脑外伤后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臂丛麻醉下手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条件的260例冻结肩患者在臂丛麻醉后进行仰卧上举扳法和侧卧背伸推扳法松解粘连关节,手法结束后,行痛点曲安奈德注射,配合患者术后功能锻练,一周复诊。三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臂丛麻醉下手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病程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冻结肩 手法 臂丛麻醉  中图分类号:R323.4+2 文
期刊
摘要:目的 检测DcR3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该基因在肺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肺癌组织(实验组)及6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DcR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60例肺癌组织中,DcR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3%,在60例正常肺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45.2%,DcR3基因在两组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cR3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5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中药加减银翘散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5.92±6.01)天,对照组(20.56±8.97)
期刊
摘要:按照以往的治疗经验,阑尾炎手术虽为小手术,若不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与治疗,极有可能导致阑尾炎穿孔术后切口感染,增加患者的疼痛与不适,而且不利于患者伤口的恢复情况。因此,对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预防术后切口的感染甚为重要,文章中分析了阑尾炎穿孔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  关键词:围手术期;预防;阑尾炎穿孔手术;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R574.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生物学标志物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2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重症监护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非肾性病变),根据急性肾损伤评比标准(AKI标准),分为急性肾损伤1期组、2期组、3期组;以健康体检正常30人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尿中性粒细胞胶原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1](uNGAL)、尿肾损伤因子-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