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辉 三进北川的灵魂震撼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x2009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亚辉 人民日报社教科文部主任记者,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有一幕镜头始终定格在赵亚辉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2008年12月22日,赵亚辉完成了历时18个月、行程超过10万公里的“重走中国西北角”采访活动。这一天,由他发起的“希望北川”公益活动暨“重走中国西北角”结束仪式在北川中学位于绵阳的临时校址举行。
  赵亚辉向北川县赠送了2007年7月拍摄的北川县城全景的照片:
  “同学们认不认识这张照片?”
  “认识!”回答响亮而整齐。
  “这是哪里?”
  “北川!”声音越来越大。
  “你们觉得北川美不美?”
  “美!”这一次的回答更是震耳欲聋,响彻了整个操场。
  “那么,我们有没有信心让这种美丽重现呢?”
  “有!”2000多名北川学生的喊声震耳欲聋……
  赵亚辉站在台上。作为北川的荣誉公民,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完全和这块土地融为一体,他的心也和北川人民一起起伏激荡!
  
  “荣誉公民”
  
  “地震虽然过去两年了,但我仍然魂牵北川。”提起汶川大地震,人民日报记者赵亚辉难掩心头的忧伤,不能割舍自己对北川的那份情缘。
  在新闻界,赵亚辉是一名“不畏艰险,屡经生死考验完成重大和突发事件现场报道”的“名记”。他的身影曾经出现在印度洋海啸、伊朗大地震、珠穆朗玛峰顶、南极科考站……曾被评为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2009年11月,新闻出版总署邀请赵亚辉等5名优秀记者出任新版记者证代言人。
  2007年6月21日,赵亚辉根据当年范长江走中国西北角的路线,从范长江故里四川内江出发,再走中国西北角,试图反映时代大变迁下的微观西部。这一年,赵亚辉第一次来到了北川,从此便与北川结下了一段难舍的缘分。
  2007年7月,赵亚辉“重走中国西北角”,来到北川羌族自治县,当时正值高考成绩公布。赵亚辉在北川中学采访时,收到了一封信。信是北川县文科高考第5名、一位名叫罗玉婷的高三女生写给他的。
  罗玉婷在信中说:“十三个春秋的艰辛付出终于换来了进入大学的机会,然而,在我与大学之间还横亘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大学学费。对我而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大学就在眼前,我却不知道抵达它的路在哪里。”赵亚辉说,这封信让他感到揪心,在大山环抱的北川,许多学生因为贫困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
  作为一名记者,赵亚辉感到自己有责任帮助罗玉婷以及她的同学。接下来的采访,并没有在赵亚辉的规划中。但他没有停止,继续深入岷山深处贫困学生的家庭了解情况。
  在北川县应届理科“状元”陶富军的家,赵亚辉看到的是一间简陋的木屋,门口堆放着陶富军上山砍的柴。墙壁和房顶都是由简易的木板钉起来的,缝隙很大,四面透风,顶棚漏雨。屋内的陈设极其简单,几乎没有什么家具,一张木桌子,几把木椅子。灶台是泥巴糊的,上面并排放着三口锅,两口给人做饭,一口给猪做饭。屋里没看到有什么菜和肉,只有几大袋子土豆。除了卖土豆,陶富军家里几乎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因为常年过度劳累,他的父母多年前就患上了疾病,母亲是严重的贫血病,父亲是银屑病。疾病的折磨使得双亲都十分瘦弱,不能干重体力活,而每年看病的一大笔开销更使整个家庭雪上加霜,入不敷出。如果没有学校的奖学金和社会的资助,这些年陶富军都没有办法上完高中。
  “像陶富军这样的家庭状况,在偏远的羌族山寨中还有不少,与蓬勃发展的县城和主干道沿线的小乡镇相比,这些地方要发展,要改变,难度大得多。”
  那些羌族贫困生状况让赵亚辉泪流满面。随后,他写出了图文深度报道:《一封让人流泪的女生来信》,这篇文章产生了巨大反响。赵亚辉积极组织并发起了“上学之路”计划。活动受到了各方关注,许多好心人积极响应,最终募集到23万多元,让176个贫困的孩子带着路费和前几个月生活费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当赵亚辉离开北川的时候,也收到了北川人民给他的珍贵而特别的礼物:北川羌族自治县授予他的荣誉公民称号。这是北川历史上第三位荣誉公民。从那天起,这位年轻的人民日报社记者有了另一个家乡——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川,也成为他永远的牵挂。
  
  “永远的汶川”
  
  “我当时接到了很多人的短信:地震了!”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赵亚辉正在新疆的喀什采访,这也是他西北角走到倒数第二段路。曾有多次采访国外地震经验的他,立即向中国地震局的同志求证确切消息。
  “我收到了一条短信: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0级地震。”
  后来有一个朋友给赵亚辉打电话,质疑当时地震是否是8.0级,希望他把在博客里公布的震级改成7.6。“我说不能改,我当时收到的短信,就是8.0级,要对事实负责。”
  在得到报社批准之后,赵亚辉决定立刻从新疆赶往成都。一路上,赵亚辉心情忐忑不安,他的牵挂之情更甚于别人。在赶赴北川的路上,赵亚辉不停地给北川和汶川的朋友打电话,却一直无法取得联系。北川怎么样了?北川的亲朋好友怎么样了?赵亚辉的心一直悬着。
  当终于接通北川县委宣传部王建的电话时,赵亚辉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太惨了!太惨了!太惨了……”
  “王建的脊柱当时被倒塌的房屋压断了,他是趴在地上接我的电话。”
  当赵亚辉时隔一年再次踏上北川的土地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现实比想象中的更可怕。在他的记忆中,北川这个群山环抱、绿水缠绕的美丽县城,却变成了另外一种景象:山体滑坡、房屋倒塌,道路中断,废墟连绵成片……看到眼前的这一切,赵亚辉感到从未有过的巨大震撼和伤痛。
  “北川中学确实非常的悲惨,学校2900多个孩子,1100多个孩子不在了。主要是初二、初三、高二、高三的孩子,其中有一个班全军覆没。后来我再次去北川中学见到一个幸存的学生,地震那天,正好这个学生因为有病去看眼睛,所以没去上学,所以幸存下来了。当时见到感情上确实接受不了。说实话,和看到印度洋海啸、伊朗地震时心理上不一样,我这些年经历了很多次灾难,自己也有很多次生死经历,但突然间看到自己的同胞,那么多的同胞死伤,这么大的损失,有一种遏制不住的情怀,不由自主就会流泪。”
  5月13日到达灾区的赵亚辉,忍住悲痛一头扎进重灾区展开工作。作为人民日报社最早到达震区现场的记者之一,赵亚辉和报社前方报道组的同事一起,先后转战绵竹、汶川、北川、绵阳等地,利用自己以往多次参与重大灾难报道的经验,采写了一大批稿件,收到巨大反响。
  在灾区采访的22天,赵亚辉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6月3日,赵亚辉从北川回到北京,他没有回家,而是一个人在宾馆“闷”了整整7个昼夜。
  饱含悲怆与伤痛的一本13万字、400多张照片的图书《永远的汶川——大地震前后的珍贵记忆》于6月18日在北京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我对这里太熟悉了,我一直在极力搜索自己的思绪,问自己能为这个地方做点什么。回到北京就开始全封闭,从开始写到完成一共用了10天,实际上写了六天六夜,应该说这本书凝聚了我一年多的心血,因为书里边60%以上的内容是写灾前川西北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美丽风貌。”   赵亚辉把心中压抑不住的伤感和悲痛化作笔下一篇篇饱含真挚感情的文章。这本书记录了震后灾区的真实状况和抗震救灾前线的感人故事,重点反映了震前川西北地区的历史真实和羌族文化荟萃。原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宋明说:“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书,是对受灾严重的川西北最好的纪念”。
  
  “希望北川”
  
  “北川县城是羌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所以震前震后的景象非常让人触动,我把震前震后的东西拿出来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写完之后我想,我的使命完成了。写书的那六天六夜几乎没怎么睡,边写边整理照片,边找感觉,把震前震后的珍贵记忆告诉大家,我想这也是一个记者的职责。”
  在《永远的汶川》的封三有一张照片,叫做“有爱就有希望”,赵亚辉继发起“上学之路计划”后,又发起了“希望北川”公益活动,他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北川的师生。
  “我到东汽中学第一天还听到楼板底下有说话声,很多人被压在废墟下面,可以听到学生们唱歌的声音,那时候很多现场的志愿者没日没夜的干,想赶紧把他们救出来。但很多地方因为交通的原因,救援队不能及时到达现场。第二天、第三天,你能听到的歌声越来越少了。后来这些孩子有的被救出来了,也有不少永远都不在了。”说到这里,赵亚辉有些哽咽。
  2008年12月22日,赵亚辉发起的“希望北川”公益活动暨“重走中国西北角”结束仪式在北川中学位于绵阳的临时校址举行。“希望北川公益活动也得到了人民日报社团委和人民网及社会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
  由于赵亚辉和有关机构的积极联系和努力,北川中学的师生们获得了价值超过60万元的励志图书、过冬物资和助学资金。这其中既有中国化工出版社和人民网捐助的价值15万元的励志、科普图书;也有赵亚辉和中国化工出版社捐献的《永远的汶川》一书的收益;同时还有莲花爱心基金捐助的价值15万元的过冬物资以及来自上海华侨基金会的刘梅女士个人捐助的20万元助学基金。
  “重走西北角之初,我从没想到北川会在整个行走中、甚至在我整个记者生涯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如果说一进北川,是意外让我和北川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二进北川,就是灾难让我和北川共同经历了灵魂的震撼和生与死的考验。而三进北川,则是爱与希望在北川的重生。我也是北川人,发起这个公益活动,源自内心自己给自己的一个承诺。”
  “北川也是我的故乡,为自己的故乡尽力是义不容辞的事情。更何况,当初发起重走中国西北角活动时,就是要唤醒人们对西部地区人文地理、自然环境的关注,为西部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尽一份力。而经过了汶川大地震这场特殊的灾难之后,大家对于西部特别是川西北灾区有了空前的关注,对于灾后重建、灾区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问题更加的重视。这恰好符合重走中国西北角活动的初衷!”
其他文献
品酒师在中国目前属新兴行业,但在欧美还是比较普遍的,也有很完善的职称考核制度。品酒师的最高级别是考取伦敦葡萄酒学院的Master of Wine,直译为葡萄酒硕士。但实际上,这是世界上最难取得的资格考试,自上世纪50年代学院成立以来,全世界目前只有240人获得资格。  品酒师是一个一生都需要学习的职业,郭月说。“我想,假以时日,我会成为葡萄酒业内的专家。”对此,郭月有着坚定的自信。    五月的阳
期刊
近日读书,读到一则有关毛竹的故事:在亚洲国家生长着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它以一种不易被人发觉的方式向地下生根,在5年时间伸展出长达几公里的根系,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发展变化。第6年雨季到来时,毛竹终于钻出地面,而后,像被施与了魔法一样,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生长,迅速到达30米的高度。  毛竹神话般的生长速度,让人惊叹不已。世间万象,事理相通。毛竹的生长方式,给人深刻的启迪。试想,没有笃定的目标,没有
期刊
5月5日,由北京人艺和紫禁城影业联手拍摄的电影《第一书记》(原名《沈浩日记》)在北京盈之宝北青剧场拍摄最后一场戏。扮演男主角沈浩的杨立新被几十家媒体“围追堵截”。拍完自己的戏份后,在剧场一隅,他接受了《中华儿女》的独家专访。  身穿白色衬衣的杨立新因连夜赶戏显得有些疲惫,但是,坐下开始接受采访时,又恢复了镜头前的神采飞扬。他认真地听着记者的提问,仔细地回答着每个问题,声调不高,语速平缓,不时举例或
期刊
一个多月前,许遵武双喜临门,先后出席了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大会。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退去、全球航运企业复苏艰辛的背景下,能获得这一荣誉殊为不易。谈话中,他却以“我只是中远集团四名获奖者的其中之一,是中远集团的代表而已”一句话带过。  过去的一年多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航运市场一片萧条,许多著名的大型航运企业遭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保持了105年盈利记录的航
期刊
热词,就在身边    如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常常能让爱上网的年轻人也听得“会心一笑”,诸如“智能化房屋设计让‘宅男’、‘宅女’不出家门也能知尽享社会生活的快乐”、“‘拼客’拼出绿色生活”等新闻标题让他们感觉非常亲切。不像从前网络与其它媒体的语言似乎总是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大量的网络热词跳出了虚拟世界,不断地出现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等各种媒体形式上。像“蚁族”这样刺眼又鲜明的新词汇,在网
期刊
A:在一些相关网站上,个人和企业只需要发布任务公布报酬,天南淘北的“威客”就会通过竞标来争取接下任务。这些任务小到为人取名,大到产品设计应有尽有,报酬也根据难度不同小到几十元大到数万元。  B:生活在城市里,却有游客的心态,他被称为酒店“试睡员”,专门入住酒店、感受服务并撰写住店评论,并从专业的角度给出参考意见,帮助人们找到最适合的酒店。有人说这是一份“中国最舒服的工作”。  C:早晨6点,他走进
期刊
平和的仪表,从容的神情,掩饰不了“中关村策划第一人”、“杀毒市场电子商务第一人”毛一丁的成熟、自信与干练。对面这个说话像杯清茶、不温不火的“白面书生”,居然在中国软件领域里,游刃有余地运作了一个又一个高科技企业。他的侃侃而谈,犹如一泓小溪,流淌出这个“中关村策划第一人”的职业传奇……    从“武教头”到“电脑通”    大学三年级有选修课,开了10多门,要求每人必须选修3门。我选了5门,但没有选
期刊
一场让生灵涂炭的地震,却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希望。  多难兴邦,中国人的一句古训,经总理之手,在一块普通的黑板上穿越了时空,照亮了神州,点燃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灵之光。  中华民族从伏羲至今,有着近三千年部落史和五千年的国家史,有着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即使魏晋南北朝长达360年的分裂,最终重新归于统一。惟其文明悠久,愈显其灾难深重。洪水地震等天灾且
期刊
我们面对面坐着。  他有一张黑而清癯的面孔,眼神中闪烁着一种或许只有孩童才有的清澈与纯粹。这一点让我大为讶异。毕竟,他已经是“奔50”的人了。所谓人生过半,世态炎凉,人世沧桑,该经历的也都经历了,却还能于眼神中保有那样的一份清澈与纯粹,我只能将其称之为“奇迹”。  坐在我面前的这个名叫胡玉新的中年人,就是如此的纯粹——在二炮某研究所工作的20多年间,他一直都埋首于一项项科研中,穷经皓首,废寝忘食,
期刊
“思源-爱心火炬基金”是我国第一个引入风险投资的理念,专注帮助灾区与贫困地区女性创业的造血式基金。基金由三名全国青联的女委员成卓、李婧和罗雪娟共同发起成立的,因奥运冠军罗雪娟将其从雅典传递到中国的举世瞩目的奥运第一棒火炬捐出发起而命名。  她们希望奥运的火炬变为爱心的火炬,在大灾面前能够点燃人们心中的希望、心手相传。基金隶属于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是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一样经民政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