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A版本),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普通教师,更应该直面新课改,加强对课改精神理解,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素养,为新课改增砖添瓦,现笔者将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在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1.对立体几何知识的理解
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像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有关三视图的学习和理解,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一般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实验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关系的基本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学会准确的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
2.新课标对立体几何知识的要求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在立体几何初步部分,学生将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在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论定;学生还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3.新旧教材的比较
旧教材是在学习完解析几何后出现的,先学习空间直线和平面再学习简单几何体,对简单几何体的性质、球的体积、表面积的教学要求为掌握内容,教学中是先让学生认识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再认知简单的几何体棱柱、棱锥和球体的概念和性质。这样使学生先从理性上研究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再认知几何体,这样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适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然而 新教材中,立体几何初步是学习完必修1后在必修2分两章出现,内容分为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对球的表面积和体积要求了解即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先认识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且能够画出实物图,同时也了解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感性上升理性认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旧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先学习了平面解析几何,认知点、线、面的关系都是平面的,形成了思维定势,接着学习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的关系,然后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特征,学生很难建立起空间的概念,大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是平面的;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先学习立体几何,学生先认知生活中的空间几何体,了解结构特征,在意识中已经建立起了空间的概念,再去学习研究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学生画出的图形有很强的立体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很容易了。
4.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的整合
计算机和数学有着内在的、固有的密切关系。在数学教学中,借助计算机的直观形象,充分表现数学的动态性,为抽象思维提供直观形象,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给单一的数学课堂走向了新的发展,数学不再枯燥无味。学生通过网络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空间几何体更加形象具体。以往的立体几何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空间想象来认识和理解的,造成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难;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的整合使教师通过课件带给了学生看得见的几何图,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不再是空洞无味,而是形象直观。
5.立体几何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立体几何学生学习完后,学生虽然对空间图形的有所认知,学生也能够画出立体的图形,但是对于立体几何的证明题却出现了不知道如何着手证明的问题。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考试是以立体几何的实用性为主还是以后面的点、线、面的运用为主;学生的探究活动较多,课时出现紧张的状况;习题虽然出现了A、B两组,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但是B组题有些题难度过大,尤其是对于学习文科的学生不适应。
6.对人教版新教材编排的一些建议
望新教材编写上,能及时全面多样化配置教师用书,使教师更方便地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增加课后习题练习的数量,使教师和不同层次学生更能灵活的选择取舍。在题目编写上加大选择填空题的数量,编排一定数量、难度不同的成套单元测试试题,尽可能从题目题量、题型上与高考同步,使学校教师、学生更容易接受新教材。空间几何体三视图内容虽然实用性强,但难度较大,是否可做为理科学生的学习内容,文科学生为选学,棱台内容是否可删去。
在教学实践中真切的感觉到,高中数学新大纲和新教材,确实给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传统的数学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既要重视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作业,即数学的应用又要重视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将来储备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收稿日期:2011-04-20
1.对立体几何知识的理解
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像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有关三视图的学习和理解,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一般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实验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关系的基本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学会准确的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
2.新课标对立体几何知识的要求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在立体几何初步部分,学生将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在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论定;学生还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3.新旧教材的比较
旧教材是在学习完解析几何后出现的,先学习空间直线和平面再学习简单几何体,对简单几何体的性质、球的体积、表面积的教学要求为掌握内容,教学中是先让学生认识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再认知简单的几何体棱柱、棱锥和球体的概念和性质。这样使学生先从理性上研究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再认知几何体,这样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适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然而 新教材中,立体几何初步是学习完必修1后在必修2分两章出现,内容分为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对球的表面积和体积要求了解即可);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先认识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且能够画出实物图,同时也了解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感性上升理性认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旧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先学习了平面解析几何,认知点、线、面的关系都是平面的,形成了思维定势,接着学习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的关系,然后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特征,学生很难建立起空间的概念,大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是平面的;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先学习立体几何,学生先认知生活中的空间几何体,了解结构特征,在意识中已经建立起了空间的概念,再去学习研究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学生画出的图形有很强的立体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很容易了。
4.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的整合
计算机和数学有着内在的、固有的密切关系。在数学教学中,借助计算机的直观形象,充分表现数学的动态性,为抽象思维提供直观形象,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给单一的数学课堂走向了新的发展,数学不再枯燥无味。学生通过网络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空间几何体更加形象具体。以往的立体几何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空间想象来认识和理解的,造成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难;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的整合使教师通过课件带给了学生看得见的几何图,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不再是空洞无味,而是形象直观。
5.立体几何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立体几何学生学习完后,学生虽然对空间图形的有所认知,学生也能够画出立体的图形,但是对于立体几何的证明题却出现了不知道如何着手证明的问题。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考试是以立体几何的实用性为主还是以后面的点、线、面的运用为主;学生的探究活动较多,课时出现紧张的状况;习题虽然出现了A、B两组,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但是B组题有些题难度过大,尤其是对于学习文科的学生不适应。
6.对人教版新教材编排的一些建议
望新教材编写上,能及时全面多样化配置教师用书,使教师更方便地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增加课后习题练习的数量,使教师和不同层次学生更能灵活的选择取舍。在题目编写上加大选择填空题的数量,编排一定数量、难度不同的成套单元测试试题,尽可能从题目题量、题型上与高考同步,使学校教师、学生更容易接受新教材。空间几何体三视图内容虽然实用性强,但难度较大,是否可做为理科学生的学习内容,文科学生为选学,棱台内容是否可删去。
在教学实践中真切的感觉到,高中数学新大纲和新教材,确实给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传统的数学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既要重视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作业,即数学的应用又要重视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将来储备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收稿日期: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