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中小学课堂中的学生违规行为及其控制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ro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目前中小学课堂中,学生违规主要有外向型和内向型课堂违规行为两类。学生课堂违规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要控制学生课堂违规,应当:第一,教师应提高自身魅力,改进教学方法;第二,学生要不断自我内化,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第三,学校管理者应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偏重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 学生违规行为;违规控制;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10)09-0053-03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违规行为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破坏课堂纪律和秩序,扰乱教师的教学及违背教师的教学要求,干扰其他学生学习的各种行为等。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这里从课堂教学中违规行为的具体表现出发,逐一分析了引发中小学生违规行为的原因,以期得到控制中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违规行为的有效措施。
  
  一、 课堂教学中学生违规行为类型的具体表现与危害
  
  中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违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它通过各种具体形式表现出来。这里把中小学生违规行为主要分为外向型的违规行为和内向型的违规行为两个方面来细诉:
  一是外向型的课堂违规行为大多数是指向他人的违规行为,它会直接干扰课堂教学,影响教学效果。这类违规行为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打骂、推撞、追逐、讪笑等侵犯他人的行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擅换座位、传递纸条等过度亲昵行为;高声谈笑、口出怪音、敲打作响、作滑稽表情和怪异动作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故意不遵守规矩、不服从指挥、反对班干部和老师等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恶意指责、互相攻击、彼此争吵、打架斗殴等冲突纷争行为。
  二是内向型的课堂违规行为多指向学生自身的违规行为,如:上课时凝神发呆、胡思乱想、心不在焉、做白日梦等注意力涣散行为;胡写乱涂、抄袭作业等草率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虽然这类违规行为是间接的,但仍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学生的学习,为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二、引发学生违规行为的原因分析
  
  引发中小学生违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根据其具体表现,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自身缺乏人格感召力,教师教学方法失当。
  教师的人格感召力是指教师具有专业的知识水平,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包容爱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不失幽默风趣,又不失教师的威信,学生能自觉地服从教师的要求。然而由于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适当,教学内容枯燥,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相对较差,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使得教学内容过难或者过易,这样就会削弱教师的人格感召力,学生对教师及其所讲解的内容不再感兴趣,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中违规。库宁也曾在研究中强调,当一个教师讲授教材进度不当,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而又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时,便会使学生无法正常参与教学过程,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违纪情绪和行为。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很可能把学习放在一边而捣乱起来。当然,如果教师不能客观公正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厚此薄彼,形成强烈的亲疏之别,常常在课堂上对学生直呼其名的给予职责,不顾及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也容易导致被冷落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违纪行为。
  第二,学生心智不够成熟,难以适应课程内容。
  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心智都处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他们的心智都没有完全成熟,都希望得到大家的关心爱护。而教师的精力有时候不能关心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因此,被忽略的学生就会在课堂中做出些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正是因为学生的心智不成熟,再加上自身在学习方面的能力较他人而言相对欠缺,有时候教师的教学内容偏难,就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思维,无法适应课程内容,这样学生就容易忽视来学校学习这一本来目的,使得思维无法集中,产生一些违规行为。
  第三,学校管理者一味强调成绩,忽视学生自身的特点。
  有时候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最后成绩、学校的生源和升学率等。学校的管理者制订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会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偏向于如何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来提高学校的生源和升学率,从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因此,学校就会不断地对教师施压,要教师交出好的成绩单。在此情况下,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对学生施加压力,要其取得好成绩来缓解自身的压力。这样,学生不仅不会产生太大的学习兴趣,一旦压力过大反而会适得其反,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其在课堂中产生抵触情绪,做出一些违规行为来表示反抗。
  
  三、有效控制课堂教学中学生违规行为的措施
  
  对中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控制是必要的。这里能从以上学生违规的具体表现及原因中得出一些有效控制学生违规的措施。
  第一,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改进教学方法,必要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惩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向学生的行为或变化频繁(包括采用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加强课堂控制。首先,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地转变教学方式和手段,多使用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来提高自身教学的吸引力,使课堂变得丰富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学生在课堂中的违规行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教师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人格魅力,使课堂变得很有吸引力,还能很大程度上控制学生的违规。
  其次,教师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控制方式。一般来说,可大致分为两种方式,即显性控制方式与隐性控制方式。所谓显性控制方式是指以明确要求、名言规定为本的控制方式。而与之相反,隐性控制方式则是以间接引导、暗射障碍为本的控制方式。教师除了名言规定学生上课不准讲话、不准做小动作、不准打骂斗殴等显性控制方式外,隐性的控制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多举办些有隐含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加,体会其中的隐含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减少违规行为。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经常提问的方式,可以限制甚至实际上取消外向型违规学生上课爱讲话的市场;同时,可以通过提问来吸引内向型违规学生注意力,培养其自信心,逐渐融入到班级群体,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
  最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违规行为采取适当的惩罚方式。不可否认,学生都是不喜欢惩罚的,但在一定情况下,惩罚却又是教师控制学生违规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应恰当使用惩罚,尽量避免惩罚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在这一点上,教师进行惩罚就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①及时惩罚才有效;②惩罚若要见效,就得把强化物拿走,并明确告诉学生要怎么做才能取回强化物;③在惩罚之前要有信号,通常是言语“不”,“停下”;④有效的惩罚应该就事论事,心平气和;⑤在进行惩罚的同时,对那些与受惩罚行为不相容的行为进行强化;⑥要惩罚就不能反悔,不可对受罚行为予以强化。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才能达到有效的控制效果。
  第二,学生要不断地自我内化,使自己成熟懂事,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学生自身的内化也是控制学生违规行为不可缺少的一方面。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是因为他们缺乏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对学生进行一味地惩罚,而应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遵守课堂纪律的意识。在这种潜移默化影响下,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也能逐渐得到控制。再者,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心智水平,使自己逐渐成熟懂事,形成集体意识。毕竟班级是大家共同组成的,当自己在课堂上有意或无意的违规行为,已经严重干扰到了其他同学,有违集体精神,这样违规的学生才会感到内疚,从而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认真上课,融入到班级中。可见,学生的自我内化对控制学生的违规行为也是有效的。
  第三,学校管理者对学生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制定的规章制度尽量偏向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校管理者在处理学生违规行为的时候,往往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一味地采取强制性手段。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在所有国家的中小学中都存在。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会使学生变本加厉的违规,达不到控制的效果。因此,学校管理层在面对学生违规行为的时候不应一味的采取强制性态度,都应以力图说服或感化为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学校管理者不能只强调学生的成绩,应该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制定的规章制度都应偏向于学生的发展,尽量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自由的空间。这样,学生能感受到来自学校的真心关爱与尊重,对学校的热爱也会在无形之中逐渐增加,在做事情的时候也会逐渐考虑到学校的利益与形象。这样,学校管理者不仅达到了控制学生违规行为的目的,还能维护学校的形象,使人们对学校的印象改观,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学校的生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69
  [2]李德显.课堂秩序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8.
  [3]Husen, T.,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tudies,Vol.1, 1985:471.
  [4]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58.
  [5]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43-444.
  [6]W.C.Becker,《Parents are Teachers》,Research,Press,Champaign,Illinois,1971.
  [7]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54-256.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甘 璐)
其他文献
【关键词】 生物教学;有效;教学方案;探究式  教学;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066—01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例,谈谈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实际
Wayne Wanta是现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三代传人,本文针对美国社交媒体传播效果、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对Wanta教授进行采访。在访谈中,Wanta
[摘 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然而,中学思想政治课存在着枯燥乏味,讲空话、套话,学生不爱学、不爱听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本文试图阐述如何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认识过程;思想政治;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文献标识码
近年来广西蚕桑产业在稳定发展,在规模、科技创新、茧丝绸加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存在比较效益下滑等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产业的规模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文章通过
对三种果桑树形的养成、产量、果含糖度、抗病性作测试对比,得出最理想的、适应休闲农业果桑生态园发展的一种树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