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创业是解决学生就业的有效方法。高职教育开发自身的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有助于扩大从事创业的群体,解决就压压力。但目前高职创业教育中存在传授的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专业队伍能力不强等众多问题。
【关键词】高职;创业;意义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之一,大学生创业已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一直鼓励全民创业,鼓励大学生创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大学生也以高涨的热情加入到创业大军中,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起步较晚,作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国家,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劳技处牵头,成立了该项目的国家协调组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实验和研究。经过一年第一阶段和一年第二阶段的研究,江苏省教科所彭纲、毛家瑞等学者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创业教育的阐述研究,主要有《关于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与评价》、《继续教育领域实施创业教育项目研究报告》、《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系列丛书》。以上研究成果对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实验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研究成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高职院校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导。
我国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基本上还是基于普通高校尤其还是以重点大学为试验点。高职院校在层次上虽同样属于高校,但是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高职院校属于技术性为主的教育范畴,虽然普通高校的成功探索为高职院校的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蓝本模式,但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高职院校。开发高职院校自身的创业能力培养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显得尤为必要。这方面理论研究之薄弱。通过对近十年来,各个学者在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细致分析,发现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意义研究
首先,在体现个人价值方面,冯国凡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的研究》一文中认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因为其就业主要是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侧重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就业的地域性范围相对固定。按照新的择业观,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岗位,通过自营职业、自主创业,使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乐趣。其次,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不少文章中都谈到,高职生如果能够顺利创业,不仅可以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使知识向资本的转化,而且,高职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技术创新,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积极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第三,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李金霞在《浅析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中提出,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够适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使自主创业的学生能更快、更准的把握市场动向,有效转变就业观念,一个人的成功创业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产生惠及多数人的效应从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
2 培养高职学生创业能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研究
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不但需要学生自身创业意识、学校有效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个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和氛围也显得尤为重要。李时椿认为,“社会和家庭的不信任、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和落实情况、银行贷款难等问题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社会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便利、有效的创业实践平台、创业氛围,而学校内部因为创业教师、创业课程等一些创业教学资源的缺乏等这些外在因素,导致本来具备创业激情的学生,因为没有具备专业的创业知识与实践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学生创业能力素养的形成,不单单需要学校给予其充足的创业知识,如果学生能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能够在创业园区参观体验、调查,经历模拟创业体验。学生不仅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体验到创业的不易,其创业能力也可以得到快速提高。
3 高职院校本身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有差距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质改革比较缓慢,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变化,专业设置调整就会滞后。当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突显:一方面用人单位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人才供给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但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一矛盾从某种层面也进一步说明了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
3.2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教师结构复杂,师资整体水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就无法保证。教师技能和教学能力的不足,这就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有限,限制了学生的就业。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努力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但整体队伍建设还不成熟跟不上高职院校的发展。
3.3 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性不强
学校缺乏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有的高职院校就业人员兼职其他工作,有的高校存在着专业课教师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现象,专业教师虽然在专业领域、行业领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缺乏就业创业指导专项的理论基础,对就业政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就业技巧、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法律法规等问题知之甚少,也不能全面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
因此,多数学生考虑过创业,可见随着就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欲望愈发强烈,但目前创业过程中困难重重。
参考文献
[1]方晓冬,翁丽霞.创业教育学科建设:历史、进展与问题[J].江苏高教,2012(02):81-84.
[2]刘沁玲.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5):173-177.
[3]李时椿,金婷婷.江苏高校创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2):80-82 .
[4]李金霞,张继华,侯小兵.浅析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1):136-140+144.
作者單位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关键词】高职;创业;意义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之一,大学生创业已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一直鼓励全民创业,鼓励大学生创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大学生也以高涨的热情加入到创业大军中,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起步较晚,作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国家,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劳技处牵头,成立了该项目的国家协调组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实验和研究。经过一年第一阶段和一年第二阶段的研究,江苏省教科所彭纲、毛家瑞等学者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创业教育的阐述研究,主要有《关于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与评价》、《继续教育领域实施创业教育项目研究报告》、《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系列丛书》。以上研究成果对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实验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研究成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高职院校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导。
我国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基本上还是基于普通高校尤其还是以重点大学为试验点。高职院校在层次上虽同样属于高校,但是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高职院校属于技术性为主的教育范畴,虽然普通高校的成功探索为高职院校的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蓝本模式,但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高职院校。开发高职院校自身的创业能力培养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显得尤为必要。这方面理论研究之薄弱。通过对近十年来,各个学者在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细致分析,发现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意义研究
首先,在体现个人价值方面,冯国凡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的研究》一文中认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因为其就业主要是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侧重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就业的地域性范围相对固定。按照新的择业观,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岗位,通过自营职业、自主创业,使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乐趣。其次,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不少文章中都谈到,高职生如果能够顺利创业,不仅可以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使知识向资本的转化,而且,高职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技术创新,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积极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第三,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李金霞在《浅析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中提出,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够适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使自主创业的学生能更快、更准的把握市场动向,有效转变就业观念,一个人的成功创业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产生惠及多数人的效应从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
2 培养高职学生创业能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研究
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不但需要学生自身创业意识、学校有效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个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和氛围也显得尤为重要。李时椿认为,“社会和家庭的不信任、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和落实情况、银行贷款难等问题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社会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便利、有效的创业实践平台、创业氛围,而学校内部因为创业教师、创业课程等一些创业教学资源的缺乏等这些外在因素,导致本来具备创业激情的学生,因为没有具备专业的创业知识与实践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学生创业能力素养的形成,不单单需要学校给予其充足的创业知识,如果学生能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能够在创业园区参观体验、调查,经历模拟创业体验。学生不仅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体验到创业的不易,其创业能力也可以得到快速提高。
3 高职院校本身存在的问题
3.1 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有差距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质改革比较缓慢,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变化,专业设置调整就会滞后。当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突显:一方面用人单位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人才供给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但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一矛盾从某种层面也进一步说明了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
3.2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教师结构复杂,师资整体水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就无法保证。教师技能和教学能力的不足,这就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有限,限制了学生的就业。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努力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但整体队伍建设还不成熟跟不上高职院校的发展。
3.3 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性不强
学校缺乏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有的高职院校就业人员兼职其他工作,有的高校存在着专业课教师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现象,专业教师虽然在专业领域、行业领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缺乏就业创业指导专项的理论基础,对就业政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就业技巧、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法律法规等问题知之甚少,也不能全面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
因此,多数学生考虑过创业,可见随着就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欲望愈发强烈,但目前创业过程中困难重重。
参考文献
[1]方晓冬,翁丽霞.创业教育学科建设:历史、进展与问题[J].江苏高教,2012(02):81-84.
[2]刘沁玲.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5):173-177.
[3]李时椿,金婷婷.江苏高校创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2):80-82 .
[4]李金霞,张继华,侯小兵.浅析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1):136-140+144.
作者單位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