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诗以达意,乐以传情,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体之一,诗乐相融投入教学凸显其极大的优势。但对于很多地方,尤其是乡村学校来说,古诗词与音乐相融教学还处于一个薄弱的发展状态。2015年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美育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古诗词与音乐的相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故学校理应了解当下教学现状,改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古诗词;音乐;现状: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古诗词与音乐的相融教学现状
1、教学资料不足
古诗词与音乐皆拥有悠远的文化底蕴,古人亦采取诗、乐、舞相融合,以此表达自己的情义。相对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来说,目前尚未具有完备的教育体系及教材来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古诗词与音乐鉴赏融合教材来看,由于大部分老师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学习,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也不够具体,对教育教学育还不能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2、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经过调查发现,目前Y校共有班级13个,语文老师共计13名,在职在岗且专业对口语文老师仅5名,音乐老师仅1名。乡村学校由于一些现实因素,教师都是身兼多职,导致不能发挥其专业的真正作用。与老师沟通后,有的老师表示自己虽触过古诗词但没有深入接触过系统的音乐知识;有的老师表示曾想过采取古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没有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方法也只能依靠网上零星的视频资料,所以开展下来效果也是差强人意。更有老师表示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还可以,但是要自己采取唱的方式去学习古诗词,自己的乐感不好,在学生面前会被笑话。经笔者查找资料发现,也有极少数学校有开设古诗词与音乐结合的相关课程,大多数是针对于师范类的音乐生所设置,但是针对该方面的缺口来说,仍旧是杯水车薪,目前也存在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去往一线城市,愿意回乡下担任教师的人数微乎其微,这也成为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又一大阻碍。
三、新课改理念落实不够
国家教育部门早在2001年7月就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不应只强调学生的知识获得,而更应该落实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际经验的获得。基础教育阶段大家所熟知的课程设置大致就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等课程,老师们也都各司其职,专心的去上好自己的课程,老师们也都习惯采取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更多的时候陷入“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误区。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拥有不断创新与自我革新的意识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老师们表示,如果一味的按照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一是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目前学校资金有限,能够为老师们开展教学所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三是自身的实力和条件还远远不够,想要参加学习,只能通过网络来进行自我学习;四是乡村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而新课改理念是希望学生多表达、多思考,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较困难,故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式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效果甚至还不如以往的教学模式。
4、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不够
新课改理念在教育界提倡多年,虽说当下为了教育公平,教育部门出台的很多政策也都是向农村学校倾斜,故现在很多的老师考取编制后,第一时间被分配到乡村学校进行工作,但所分到的学校也大都离家较远。以Y校为例,在编在岗的教师共有41位,工作超过5年以上的教师仅6位,其中90后教师占比高达80%,所以大多数教师3-5年左右则会根据相关规定离开所在单位,向更好的地方发展,而培养一名优秀的教师往往也需要3-5年的时间。对于学校来说,教师们想要更好的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开展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教师则需要深入的了解当地的学情才能更好的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刚对一个地方的学情有了一定的见解,教师则会由于多方面因素离开所在单位,所以教师队伍在不断的变化,稳定性远远不够,从而也影响了教学的开展。
二、古诗词与音乐相融教学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相对于朗朗上口的诗歌来说,学习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古诗中常常隐藏着多种意思,晦涩难懂,要经过几番查阅才能够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比如:三年級古诗《元日》的教学,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发现,学生大多数在讲过年做的事情,但是问学生具体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对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有深刻的体会。当播放了配合音乐的《元日》一诗,可以很快的观察到学生比起刚刚的自由朗读,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部分学生还情不自禁的跟唱起来,更有的同学闭上眼睛去想象诗中的内容,听完加上音乐的古诗后,学生也马上明白了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课后更是惊讶的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听过几遍后,能够完整的吟唱古诗。更是凸显了诗中有乐、乐中融诗,诗、乐交融的趣味。
古诗词与音乐了相融能够无意识的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深层次的去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习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明天,二者相辅相成。提高青少年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至关重要,但大部分的古诗词晦涩难懂,这对于古诗词的继承和发扬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自古以来,乐府、唐诗、宋词……皆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人也多以吟唱加舞蹈的形式来表现诗歌,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将古诗词与音乐二者的有机结合,能更加直观、生动的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结束语
以上只是我通过日常工作和观察所表达的对古诗词与音乐相融现状的一些认识和理解。总而言之,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审美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批准号:XJK21ATW004;项目编号:ND210303)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古筝弹唱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果。(批准号:XJK21CTW028;项目编号:ND211629)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S].2017.
[2]《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S].2015.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4] 廖彩云.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行动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20.
关键词:古诗词;音乐;现状: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古诗词与音乐的相融教学现状
1、教学资料不足
古诗词与音乐皆拥有悠远的文化底蕴,古人亦采取诗、乐、舞相融合,以此表达自己的情义。相对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来说,目前尚未具有完备的教育体系及教材来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古诗词与音乐鉴赏融合教材来看,由于大部分老师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学习,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也不够具体,对教育教学育还不能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2、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经过调查发现,目前Y校共有班级13个,语文老师共计13名,在职在岗且专业对口语文老师仅5名,音乐老师仅1名。乡村学校由于一些现实因素,教师都是身兼多职,导致不能发挥其专业的真正作用。与老师沟通后,有的老师表示自己虽触过古诗词但没有深入接触过系统的音乐知识;有的老师表示曾想过采取古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没有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方法也只能依靠网上零星的视频资料,所以开展下来效果也是差强人意。更有老师表示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还可以,但是要自己采取唱的方式去学习古诗词,自己的乐感不好,在学生面前会被笑话。经笔者查找资料发现,也有极少数学校有开设古诗词与音乐结合的相关课程,大多数是针对于师范类的音乐生所设置,但是针对该方面的缺口来说,仍旧是杯水车薪,目前也存在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去往一线城市,愿意回乡下担任教师的人数微乎其微,这也成为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又一大阻碍。
三、新课改理念落实不够
国家教育部门早在2001年7月就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不应只强调学生的知识获得,而更应该落实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际经验的获得。基础教育阶段大家所熟知的课程设置大致就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等课程,老师们也都各司其职,专心的去上好自己的课程,老师们也都习惯采取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更多的时候陷入“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误区。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拥有不断创新与自我革新的意识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老师们表示,如果一味的按照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一是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目前学校资金有限,能够为老师们开展教学所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三是自身的实力和条件还远远不够,想要参加学习,只能通过网络来进行自我学习;四是乡村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而新课改理念是希望学生多表达、多思考,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较困难,故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式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效果甚至还不如以往的教学模式。
4、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不够
新课改理念在教育界提倡多年,虽说当下为了教育公平,教育部门出台的很多政策也都是向农村学校倾斜,故现在很多的老师考取编制后,第一时间被分配到乡村学校进行工作,但所分到的学校也大都离家较远。以Y校为例,在编在岗的教师共有41位,工作超过5年以上的教师仅6位,其中90后教师占比高达80%,所以大多数教师3-5年左右则会根据相关规定离开所在单位,向更好的地方发展,而培养一名优秀的教师往往也需要3-5年的时间。对于学校来说,教师们想要更好的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开展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教师则需要深入的了解当地的学情才能更好的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刚对一个地方的学情有了一定的见解,教师则会由于多方面因素离开所在单位,所以教师队伍在不断的变化,稳定性远远不够,从而也影响了教学的开展。
二、古诗词与音乐相融教学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相对于朗朗上口的诗歌来说,学习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古诗中常常隐藏着多种意思,晦涩难懂,要经过几番查阅才能够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比如:三年級古诗《元日》的教学,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发现,学生大多数在讲过年做的事情,但是问学生具体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对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有深刻的体会。当播放了配合音乐的《元日》一诗,可以很快的观察到学生比起刚刚的自由朗读,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部分学生还情不自禁的跟唱起来,更有的同学闭上眼睛去想象诗中的内容,听完加上音乐的古诗后,学生也马上明白了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课后更是惊讶的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听过几遍后,能够完整的吟唱古诗。更是凸显了诗中有乐、乐中融诗,诗、乐交融的趣味。
古诗词与音乐了相融能够无意识的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深层次的去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习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明天,二者相辅相成。提高青少年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至关重要,但大部分的古诗词晦涩难懂,这对于古诗词的继承和发扬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自古以来,乐府、唐诗、宋词……皆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人也多以吟唱加舞蹈的形式来表现诗歌,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将古诗词与音乐二者的有机结合,能更加直观、生动的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结束语
以上只是我通过日常工作和观察所表达的对古诗词与音乐相融现状的一些认识和理解。总而言之,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审美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批准号:XJK21ATW004;项目编号:ND210303)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古筝弹唱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果。(批准号:XJK21CTW028;项目编号:ND211629)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S].2017.
[2]《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S].2015.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4] 廖彩云.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行动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