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采用Transwell小室将BMSCs与胃癌细胞共培养的方式,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BMSCs(-)组比较,BMSCs(+)组胃癌细胞活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MMP-2、MMP-9、PI3K以及磷酸化Akt(p-Akt)表达量分别为0.92±0.06、0.68±0.08、0.58±0.03、0.29±0.02,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00、0.012、0.031、0.027);在胃癌细胞BGC-823中,MMP-2、MMP-9、PI3K以及p-Akt表达量分别为0.50±0.05、0.26±0.04、0.31±0.02、0.13±0.03,较对照组均显著下调(P=0.018、0.023、0.029、0.016)。

结论

BMSCs可能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矮小同源盒基因亚型2(SHOX2)、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检测70例癌组织、60例癌旁组织和30例非肺癌良性切除组织中SHOX2、Runx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分析NSCL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甲基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分化程度、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联合顺铂对荷PC-9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60只荷PC-9肺癌肿瘤的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RAIL组、顺铂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5只,TRAIL组经腹腔注射TRAIL 10 mg/kg,顺铂组经腹腔注射顺铂1.5 mg/kg,联合治疗组经腹腔分别注射TRAIL 10 mg/kg和顺铂1.5 mg/kg,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所有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行TURP的263例患者根据术后有无尿失禁分为两组,其中术后出现尿失禁患者55例为尿失禁组,其余208例为无尿失禁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尿失禁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切除前列腺比例分别为(23.25±3.56)分、(67.25±5.36)%,均高于无尿失禁组的(18.34±4.05)分、(5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的影响及促进其凋亡的机制。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emECs,并经不同浓度(0、6.25、12.50、25.00、50.00和100.00 μmol/L)姜黄素作用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HemECs增殖,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HemECs的凋亡,实时定量反转录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原代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常规培养、建立缺氧细胞模型,采用不同浓度(0、5、10、15、20 μmol/L)大黄素分别处理于缺氧环境下培养12、24、48、72 h后,噻唑蓝(MTT)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缺氧肺动脉细胞增殖及迁移。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黄素对缺氧HPASMC p38蛋白的表达。结果大
目的探讨仙龙颗粒对于血清中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高尔基磷酸化蛋白2(GOLPH2)分子表达的调控效果及仙龙颗粒的抗癌机制。方法选择250只SD大鼠予以致癌剂构建肝癌大鼠模型,将其平均分成5组各50只,分别为阳性对照组[静脉注射顺铂(DDP),60 mg/m2]、低剂量组(喂养仙龙颗粒水溶液,1.0 g/ml)、中剂量组(喂养仙龙颗粒水溶液,2.0 g/ml)、高剂量组(喂养仙龙颗粒
目的筛选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特征性微小RNA(miRNAs,miR)表达谱,旨在寻找一种无创早期诊断PTC标志物。方法采用基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PCR)的miRNA芯片分析10例早期PTC特征性miRNAs表达谱,采用10例甲状腺结节组织作对照鉴定和验证PTC特征性标记;同时在100例早期PTC患者术前和术后7 d外周血、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外周血、以及100例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中进
随着肿瘤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交叉渗透,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突飞猛进。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手段。新型的免疫治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为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化学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的新模式。同时如何客观评价免疫治疗疗效也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观察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对食管癌细胞KYSE410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Sunitinib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划痕修复试验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4EBP1和S6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Sunitinib能明显抑制KYSE4
目的观察人脐带沃顿胶(WJ)对脑外伤小鼠的神经修复作用。方法采用小鼠CCI脑外伤模型建立动物模型,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Veh和WJ移植组。术后3 d,干湿称重法检测小鼠损伤侧脑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的表达,碘化丙锭(PI)染色检测损伤附近区域坏死细胞数量;术后28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小鼠运动功能,新物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