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论述教学反思的内容、类型、方法、作用、步骤和效果,旨在使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策略,它可缩短教师成长的时间周期,通过教学反思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重构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的方式,使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和手段都具有艺术性,使教学的每一环节都有高效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艺术;教学质量;教学效度
何谓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就是将教育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分析教学行为与学生行为,不断探究教育教学的本质与规律,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提高,并在反思中不断追求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教师。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反思越来越被广大学校、教师所关注和重视。许多一线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期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1 如何做研究型教师呢
新课程鼓励教师搞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同时,国家把课程开发的权力部分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实施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堂不是单纯的课程实施场所,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思索的“反思实践者”。
2 研究型教师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必然途径
2.1 成为研究型教师,那就要提高专业发展意识,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提出多种假设,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而不是想当然的急于处理。比如学生成绩下降,那必然是有原因的。是不是就是学习态度问题?恐怕也不能如此简单。成绩下降的原因是实际上很多:学习方法不适合;休息不好,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家庭有变故;与不良人员交往;生病等等,不做多种假设,不深入学生生活、不深入学生内心作细致了解盲目下药,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2 教师要实现专业化,除掌握必要的学科内容和教学技能之外,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性”。这种扩展的专业特性是指教师要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研究别的教师和通过课堂研究检验有关理论,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摆脱“教书匠”的角色,提升教师的职业品味,使自己的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3 教学反思的类型与内容
按教学阶段可分为⑴教学前(课前设计)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自己的教学目标、目的、行为、方法等进行自我反思,设计出最佳的学习方案,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所以备课时,积极的反思促使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 ⑵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反思: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⑶教学后反思: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高效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该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按教学反思范围、程度可分大形式教学反思:指对全书、单元或章节全面的反思,总揽全局考虑应以怎样的教学形式、观点、方法、手段达到三维目标教学。
4 教学反思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发生问题的信息,行动回顾。
第二步:对课堂中的信息和问题进行研究,对自己的行为活动怀疑、质疑,从反思得到困惑。
第三步:在探究中找到解决和消除困惑的办法。 五、教学反思的记录与交流
(一)教学反思的记录形式有教学后记和反思日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环节。教学后记是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简单地写几个要点,写在教案的后面。主要是: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学反思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发生问题的信息,行动回顾。
第二步:对课堂中的信息和问题进行研究,对自己的行为活动怀疑、质疑,从反思得到困惑。
第三步:在探究中找到解决和消除困惑的办法。 五、教学反思的记录与交流
5 教学反思的记录形式有教学后记和反思日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环节。教学后记是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简单地写几个要点,写在教案的后面。主要是: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进行研究。这样使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一方面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真实的进行,另一方面教学实践也因研究的存在而趋向合理。例如,一小学数学老师发现她所教的两个班的数学成绩相差悬殊,就可以从两个班学生的生源情况、家庭背景情况、班风、自己的教学技巧等方面入手,通过调查、访谈、问卷等形式搜集资料并分析,从中得出相关结论。研究的过程应有序有效
教师在确立研究题目之后,就要设计研究计划进而付诸实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研究保持规范性,不主观臆断,不随意更改业绩的资料和信息,按照研究的程序逐步深入。尽管研究的步骤具有科学性,但具体的研究工作是灵活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做出相应的决策,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自己的行动,从而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指导学生的研究促进教师的研究 。
在智慧文化观的影响下,学生也要成为研究者,“以问题为载体,??突破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注重能力培养”。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研究型的学生,同时,在指导学生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的一种发展性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懂得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成果,而是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获取知识,掌握研究問题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既然如此,教师在如何指导学生研究方面就应该先做一番研究。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一改过去的教学思维和模式,至少要研究以下内容:“如何教会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如何教会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如何教会学生设计问卷调查表,获取信息;如何教会学生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等等。而这些学生必然要学的东西,同时也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使所经常用到的。因此,教师要把指导学生的研究和自己的研究结合起来,增强自己的研究能力。学生成为研究者的背后不可缺少的是老师恰当的指导,相信在此过程中教师必然会与学生一起成长。
我深信,只要我们对学生心怀真诚的爱,对事业敢于探索,研究,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梦想就终不会遥远!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艺术;教学质量;教学效度
何谓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就是将教育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分析教学行为与学生行为,不断探究教育教学的本质与规律,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提高,并在反思中不断追求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教师。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反思越来越被广大学校、教师所关注和重视。许多一线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期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1 如何做研究型教师呢
新课程鼓励教师搞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同时,国家把课程开发的权力部分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实施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堂不是单纯的课程实施场所,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思索的“反思实践者”。
2 研究型教师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必然途径
2.1 成为研究型教师,那就要提高专业发展意识,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提出多种假设,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而不是想当然的急于处理。比如学生成绩下降,那必然是有原因的。是不是就是学习态度问题?恐怕也不能如此简单。成绩下降的原因是实际上很多:学习方法不适合;休息不好,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家庭有变故;与不良人员交往;生病等等,不做多种假设,不深入学生生活、不深入学生内心作细致了解盲目下药,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2 教师要实现专业化,除掌握必要的学科内容和教学技能之外,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性”。这种扩展的专业特性是指教师要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研究别的教师和通过课堂研究检验有关理论,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摆脱“教书匠”的角色,提升教师的职业品味,使自己的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3 教学反思的类型与内容
按教学阶段可分为⑴教学前(课前设计)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自己的教学目标、目的、行为、方法等进行自我反思,设计出最佳的学习方案,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所以备课时,积极的反思促使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 ⑵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反思: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⑶教学后反思: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高效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该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按教学反思范围、程度可分大形式教学反思:指对全书、单元或章节全面的反思,总揽全局考虑应以怎样的教学形式、观点、方法、手段达到三维目标教学。
4 教学反思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发生问题的信息,行动回顾。
第二步:对课堂中的信息和问题进行研究,对自己的行为活动怀疑、质疑,从反思得到困惑。
第三步:在探究中找到解决和消除困惑的办法。 五、教学反思的记录与交流
(一)教学反思的记录形式有教学后记和反思日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环节。教学后记是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简单地写几个要点,写在教案的后面。主要是: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学反思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发生问题的信息,行动回顾。
第二步:对课堂中的信息和问题进行研究,对自己的行为活动怀疑、质疑,从反思得到困惑。
第三步:在探究中找到解决和消除困惑的办法。 五、教学反思的记录与交流
5 教学反思的记录形式有教学后记和反思日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环节。教学后记是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简单地写几个要点,写在教案的后面。主要是: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进行研究。这样使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一方面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真实的进行,另一方面教学实践也因研究的存在而趋向合理。例如,一小学数学老师发现她所教的两个班的数学成绩相差悬殊,就可以从两个班学生的生源情况、家庭背景情况、班风、自己的教学技巧等方面入手,通过调查、访谈、问卷等形式搜集资料并分析,从中得出相关结论。研究的过程应有序有效
教师在确立研究题目之后,就要设计研究计划进而付诸实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研究保持规范性,不主观臆断,不随意更改业绩的资料和信息,按照研究的程序逐步深入。尽管研究的步骤具有科学性,但具体的研究工作是灵活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做出相应的决策,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自己的行动,从而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指导学生的研究促进教师的研究 。
在智慧文化观的影响下,学生也要成为研究者,“以问题为载体,??突破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注重能力培养”。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研究型的学生,同时,在指导学生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的一种发展性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懂得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成果,而是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获取知识,掌握研究問题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既然如此,教师在如何指导学生研究方面就应该先做一番研究。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一改过去的教学思维和模式,至少要研究以下内容:“如何教会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如何教会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如何教会学生设计问卷调查表,获取信息;如何教会学生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等等。而这些学生必然要学的东西,同时也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使所经常用到的。因此,教师要把指导学生的研究和自己的研究结合起来,增强自己的研究能力。学生成为研究者的背后不可缺少的是老师恰当的指导,相信在此过程中教师必然会与学生一起成长。
我深信,只要我们对学生心怀真诚的爱,对事业敢于探索,研究,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梦想就终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