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执行力,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学校有效运行的保证,本文从明确知行合一的目标、构建内外兼修的组织、规范刚柔并济的机制、完善动静相生的体系和营造拈轻若重的文化几个方面,探索了有效提升学校执行力的策略,以期为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理想放飞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明确目标;构建组织;规范机制;完善体系;营造文化
汪中求在他的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中指出:“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他的这句话强调了执行力的重要性。何谓执行力?在学校背景下来解读,就是践行学校办学目标,按质按量地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执行力,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学校有效运行的保证,要想把办学理念、发展规划转化为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理想放飞靠的就是执行力。执行力赢,则学校赢!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执行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知行合一,明确目标——提升执行力的核心
“知”乃“行”的前提,以目标为导向激发教师自律意识。学校发展目标是执行力的核心,只有目标明确后,执行力才有了前进的方向;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教职工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更好促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完成。
1.1 提高管理层对执行力的认识。“执行”首先是一种意识。如果对“执行”没有强烈的意识,不能每时每刻都想着“执行”,那么要想提升“执行力”是不可能的。许多名校,能从小到大,年年发展步步提升,成为当地的示范性学校,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该校有一支执行力强的管理层。重视执行,有强烈的执行意识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1.2 形成一种共同愿景。目标的决策形成与执行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学校的“执行力”最终表现为教职员工的团队力量。要形成团队强大的执行力,需要让教职员工明确学校的目标和方向,形成一种共同愿景,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要保持行为的一致性,就要制定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以时间为基础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制定合适的目标呢?其关键在于:准确定位,合理分解,有效转化,强化规范以及动态跟进。
1.3 改善学校领导的心智模式。学习是学校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适应学校现代管理的重要基础。学习力决定执行力,要提高学校领导的执行力,需要通过深人的、充分的、认真的、全面的学习来获得。学校领导对上级政策精神的解读能力和领会能力,对正确政治方向和工作大局的把握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开展和发展水平。学校领导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对政策精神的领悟能力,真正做到使个人的科学发展与学校的科学发展保持一致,通过个人的科学发展带动学校各方面建设的科学发展。“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的边界就是生活的边界。见识不同,对同一种现象的处理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学校领导通过系统学习、思考,可以从全局上理解事物,扩展个人抱负,改变观念与知识结构,提高逻辑推理、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其个人影响力。
2 内外兼修,构建组织——提升执行力的基础
学校组织体系是执行力的基础。学校组织体系是执行力的基础。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有序的管理。要提升学校执行力,必须提高管理的效率,建立一个有助于其开展工作的分级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利用各级管理层面的智慧和能动性。
2.1 建立体系完整、精简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机构精简是指管理机构要少,干部要精,效率要高,而且要合理明确地划分管理权限。要优化和规范职能部门的配置,避免出现重复执行、多头执行或者无人执行的情况,避免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等办事效率低的现象。
2.2 构建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渠道。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是校长直线领导中层,中层再点对点地管理教师。这种管理模式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传声筒”效应,形成执行过程中的简单传递,缺乏集体智慧和团队绩效,直接导致执行效果的大打折扣。要提升学校执行力,提高管理的效率,必须构建扁平化的管理渠道,建立一个有助于其开展工作的分级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利用各级管理层面的智慧和能动性。
2.3 凝聚团队组织的执行合力。学校执行力的高低取决于管理团队的整体表现,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团队执行力的建设。建立协调一致的工作关系,切实提高校长的执行力,在执行中凸显人文关怀,和师生保持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并在执行中及时跟踪、反馈、调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3 刚柔并济,规范机制——提升执行力的保证
良好的机制,是确保执行方向准确、执行操作规范的重要基础。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不良的制度是教师成长的绊脚石。作为学校领导,应该高瞻远瞩、统筹全局,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3.1 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机制。管理要有制度保障,以增加内部管理的公平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管理制度制定后,关键在执行,切忌只喊口号不做事。必须通过执行实现有序管理,促使学校以制度为准绳,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指标。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可以发挥制度的功效,强化每个管理人员的执行力。
3.2 改进学校现有的评估制度,建立动态、灵活、开放式的评价机制。将定期考核和长期考核相结合,终结性考核和可持续性考核相结合既采用统一标准,也兼顾个体差异。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透明化,接受全校师生员工、各职能部门的监督。
3.3 建立严密的绩效评估机制。绩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明确评估的对象和内容;告诉被评估者评估指标的目标值和权重的分配;不断进行相互沟通,发现提高绩效的关键要素;将评估结果与奖罚制度挂钩。建立评估体系的目的则在于树立“责任原则”,杜绝或避免“相互推卸责任,最终无人负责”的现象。 4 动静相生,完善体系——提升执行力的关键
建立一套从上而下、相互渗透、科学合理的执行监控系统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有一套科学的好制度才有一所好学校,但再好的制度也须在执行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否则就是一句废话。事实证明,制度制定以后关键是执行,关键是实现有序管理,使管理有法可依,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
4.1 对关键的流程实行简洁、实效、指导性的监控。如果样样都去控制,就好比是没有控制。面对学校繁多的事情,执行者不可能用很多时间和精力对所有事情的所有环节都进行监控,实际上这样做也容易会被误认为“权力霸占”,这就要求确定“关键”,并对关键的流程实行简洁、指导性的监控。
4.2 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对教职工理解信任、和蔼可亲是一个学校管理者应该做到的。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控制能力,采用监视、偷听等非人性化手段,搞得人人自危,教职工被动执行,这必然会影响执行效率。因此,必须采用公平、公正、合理、以人为本的监控系统,尊重教职工、相信教职工,从教职工的心理、情感出发,让教职工消除“被束缚”的心理,善意接受管理,积极投入工作。
4.3 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考核。定期地检查考核常规工作,不定期地检查考核内涵性工作,避免执行人员投机取巧应付性的工作行为,确保执行的稳定性,防止执行的“虎头蛇尾”。这对于按期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很有促进作用。
4.4 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学校中层干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其考核要与上级的督导和平时的考核相挂钩。同时,每年进行一次民主测评和考核,对执行不力、做不出成绩、群众满意度不到60%的中层干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轮岗和换岗,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 拈轻若重,营造文化——提升执行力的根本
创建注重细节的执行文化是内化执行力的根本。优秀的战略执行过程,既有举重若轻的胆识,也要体现拈轻若重扎实、细致工作作风。“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的执行文化,它以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系统到位的规章制度、恰当实用的工作方法及无漏可逃的监察制度,成就战略的成功。
5.1 形成学校的“细节文化”。每个部门、每个人都以负责的态度办好每一件事情,形成一丝不苟、遵照流程、不讲人情的做事习惯,反对“差不多”的大大咧咧的风气。抓好细节,并不只是做的问题,首先是要从细节处想好。要注意一件事情的全部规范要求,要考虑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对这件事情的主要可能后效做出预测并有针对性地提前准备,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过细”。
5.2 把战略目标分解,化为日常工作或工作项目。做好计划,按照朱熹所说“宽着期限,紧着课程”的策略,有节奏地循序落实。战略目标是“九尺之台”,虽然宏伟,但却不失精细,其实现要靠一块砖、一抔泥地堆垒,而不能炮制“急就章”。在战略规划确定以后,应当责成各个职能部门或项目小组拟订细致的计划,学校主要领导或战略小组仔细审查这些规划并存档,定期对照检查落实情况。
5.3 日常工作制度要严谨,常规检查要持续、有效。战略目标和任务的完成,要靠大量常规工作支持,甚至融入经常性工作当中。俗话说,前院大戏唱得欢,要保后院不冒烟。如果常规工作不稳定和不规范,经常出现矛盾,基本工作质量无法保证,那就需要领导不断“救火”,学校新战略恐怕壮志难酬。
当今时代,学校教育必须改革,不断创新,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会被历史所淘汰。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自上而下树立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学校各项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把大事分解,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为创建成功学校、有效提升学校执行力而尽心尽责。
【关键词】明确目标;构建组织;规范机制;完善体系;营造文化
汪中求在他的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中指出:“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他的这句话强调了执行力的重要性。何谓执行力?在学校背景下来解读,就是践行学校办学目标,按质按量地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执行力,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学校有效运行的保证,要想把办学理念、发展规划转化为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理想放飞靠的就是执行力。执行力赢,则学校赢!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执行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知行合一,明确目标——提升执行力的核心
“知”乃“行”的前提,以目标为导向激发教师自律意识。学校发展目标是执行力的核心,只有目标明确后,执行力才有了前进的方向;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教职工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更好促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完成。
1.1 提高管理层对执行力的认识。“执行”首先是一种意识。如果对“执行”没有强烈的意识,不能每时每刻都想着“执行”,那么要想提升“执行力”是不可能的。许多名校,能从小到大,年年发展步步提升,成为当地的示范性学校,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该校有一支执行力强的管理层。重视执行,有强烈的执行意识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1.2 形成一种共同愿景。目标的决策形成与执行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学校的“执行力”最终表现为教职员工的团队力量。要形成团队强大的执行力,需要让教职员工明确学校的目标和方向,形成一种共同愿景,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要保持行为的一致性,就要制定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以时间为基础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制定合适的目标呢?其关键在于:准确定位,合理分解,有效转化,强化规范以及动态跟进。
1.3 改善学校领导的心智模式。学习是学校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适应学校现代管理的重要基础。学习力决定执行力,要提高学校领导的执行力,需要通过深人的、充分的、认真的、全面的学习来获得。学校领导对上级政策精神的解读能力和领会能力,对正确政治方向和工作大局的把握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开展和发展水平。学校领导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对政策精神的领悟能力,真正做到使个人的科学发展与学校的科学发展保持一致,通过个人的科学发展带动学校各方面建设的科学发展。“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的边界就是生活的边界。见识不同,对同一种现象的处理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学校领导通过系统学习、思考,可以从全局上理解事物,扩展个人抱负,改变观念与知识结构,提高逻辑推理、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其个人影响力。
2 内外兼修,构建组织——提升执行力的基础
学校组织体系是执行力的基础。学校组织体系是执行力的基础。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有序的管理。要提升学校执行力,必须提高管理的效率,建立一个有助于其开展工作的分级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利用各级管理层面的智慧和能动性。
2.1 建立体系完整、精简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机构精简是指管理机构要少,干部要精,效率要高,而且要合理明确地划分管理权限。要优化和规范职能部门的配置,避免出现重复执行、多头执行或者无人执行的情况,避免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等办事效率低的现象。
2.2 构建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渠道。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是校长直线领导中层,中层再点对点地管理教师。这种管理模式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传声筒”效应,形成执行过程中的简单传递,缺乏集体智慧和团队绩效,直接导致执行效果的大打折扣。要提升学校执行力,提高管理的效率,必须构建扁平化的管理渠道,建立一个有助于其开展工作的分级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利用各级管理层面的智慧和能动性。
2.3 凝聚团队组织的执行合力。学校执行力的高低取决于管理团队的整体表现,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团队执行力的建设。建立协调一致的工作关系,切实提高校长的执行力,在执行中凸显人文关怀,和师生保持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并在执行中及时跟踪、反馈、调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3 刚柔并济,规范机制——提升执行力的保证
良好的机制,是确保执行方向准确、执行操作规范的重要基础。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不良的制度是教师成长的绊脚石。作为学校领导,应该高瞻远瞩、统筹全局,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3.1 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机制。管理要有制度保障,以增加内部管理的公平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管理制度制定后,关键在执行,切忌只喊口号不做事。必须通过执行实现有序管理,促使学校以制度为准绳,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指标。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可以发挥制度的功效,强化每个管理人员的执行力。
3.2 改进学校现有的评估制度,建立动态、灵活、开放式的评价机制。将定期考核和长期考核相结合,终结性考核和可持续性考核相结合既采用统一标准,也兼顾个体差异。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透明化,接受全校师生员工、各职能部门的监督。
3.3 建立严密的绩效评估机制。绩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明确评估的对象和内容;告诉被评估者评估指标的目标值和权重的分配;不断进行相互沟通,发现提高绩效的关键要素;将评估结果与奖罚制度挂钩。建立评估体系的目的则在于树立“责任原则”,杜绝或避免“相互推卸责任,最终无人负责”的现象。 4 动静相生,完善体系——提升执行力的关键
建立一套从上而下、相互渗透、科学合理的执行监控系统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有一套科学的好制度才有一所好学校,但再好的制度也须在执行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否则就是一句废话。事实证明,制度制定以后关键是执行,关键是实现有序管理,使管理有法可依,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
4.1 对关键的流程实行简洁、实效、指导性的监控。如果样样都去控制,就好比是没有控制。面对学校繁多的事情,执行者不可能用很多时间和精力对所有事情的所有环节都进行监控,实际上这样做也容易会被误认为“权力霸占”,这就要求确定“关键”,并对关键的流程实行简洁、指导性的监控。
4.2 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对教职工理解信任、和蔼可亲是一个学校管理者应该做到的。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控制能力,采用监视、偷听等非人性化手段,搞得人人自危,教职工被动执行,这必然会影响执行效率。因此,必须采用公平、公正、合理、以人为本的监控系统,尊重教职工、相信教职工,从教职工的心理、情感出发,让教职工消除“被束缚”的心理,善意接受管理,积极投入工作。
4.3 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考核。定期地检查考核常规工作,不定期地检查考核内涵性工作,避免执行人员投机取巧应付性的工作行为,确保执行的稳定性,防止执行的“虎头蛇尾”。这对于按期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很有促进作用。
4.4 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学校中层干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其考核要与上级的督导和平时的考核相挂钩。同时,每年进行一次民主测评和考核,对执行不力、做不出成绩、群众满意度不到60%的中层干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轮岗和换岗,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 拈轻若重,营造文化——提升执行力的根本
创建注重细节的执行文化是内化执行力的根本。优秀的战略执行过程,既有举重若轻的胆识,也要体现拈轻若重扎实、细致工作作风。“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的执行文化,它以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系统到位的规章制度、恰当实用的工作方法及无漏可逃的监察制度,成就战略的成功。
5.1 形成学校的“细节文化”。每个部门、每个人都以负责的态度办好每一件事情,形成一丝不苟、遵照流程、不讲人情的做事习惯,反对“差不多”的大大咧咧的风气。抓好细节,并不只是做的问题,首先是要从细节处想好。要注意一件事情的全部规范要求,要考虑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对这件事情的主要可能后效做出预测并有针对性地提前准备,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过细”。
5.2 把战略目标分解,化为日常工作或工作项目。做好计划,按照朱熹所说“宽着期限,紧着课程”的策略,有节奏地循序落实。战略目标是“九尺之台”,虽然宏伟,但却不失精细,其实现要靠一块砖、一抔泥地堆垒,而不能炮制“急就章”。在战略规划确定以后,应当责成各个职能部门或项目小组拟订细致的计划,学校主要领导或战略小组仔细审查这些规划并存档,定期对照检查落实情况。
5.3 日常工作制度要严谨,常规检查要持续、有效。战略目标和任务的完成,要靠大量常规工作支持,甚至融入经常性工作当中。俗话说,前院大戏唱得欢,要保后院不冒烟。如果常规工作不稳定和不规范,经常出现矛盾,基本工作质量无法保证,那就需要领导不断“救火”,学校新战略恐怕壮志难酬。
当今时代,学校教育必须改革,不断创新,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会被历史所淘汰。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自上而下树立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学校各项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把大事分解,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为创建成功学校、有效提升学校执行力而尽心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