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间文化遗产承载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遗产,祖先前辈通过讲述民间故事的方式,将我们带到过去的历史中,去展现社会的自然与纯真,拉近古代与现代的距离,每一则故事的背后承载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情,本次研究从审美文化取向入手,根据百姓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了解和学习前人的美好品质,继承和发扬浙江人的独特优秀的沿海风情,把我们的文化传播到更遥远的地方。
关键词:宁波民间故事 审美取向 文学想象
在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之地,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斑驳岁月。千百年来,宁波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民间特色文化,还以故事的形式进行传扬。宁波民间故事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精华,例如行侠仗义,尊宗敬祖,扬善惩恶,足智多谋,义利和谐等都给世人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同时还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宁波人民一代又一代的精神文化生活。民间故事形成了独特的富有宁波特色的文学想象,而就在这些文学想象中折射出来的宁波民间故事审美文化取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雄想象与行侠仗义的审美文化取向
宁波民间故事关于英雄的文学想象颇为丰富,这些想象都充分体现了宁波这个英雄城市的侠义审美取向。关于侠义,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就曾写道:“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在宁波这座英雄城,诸如戚继光、裕谦、吴杰等耳熟能详、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他们就是“侠之大”的侠义审美取向的符号。如《三箭射倭酋》中的戚继光,他三箭就射倒三名领头冲锋的倭酋,挽救了明军败势,并反败为胜。再如《戚夫人坚守新河城》中的戚夫人,她巾帼不让须眉,以“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的大无畏精神,维护了戚家军的后方安定……当然关于抗倭的民间故事还有《戚继光点将》《借潮》等。
如果说以抵御外侮为主题的民间故事体现了“侠之大”的侠义审美取向,那么古往今来以打抱不平为主题的民间故事就体现了“侠之小”的侠义审美取向。如《浇灭三丘田强盗》中的章状元为了铲除强盗,虽无官职,却依旧反复思考良策,最终让明州知府召集了兵马,剿灭了强盗,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如《义士张公安打钱粮官司》中的张公安,身为裁缝的他,不仅为百姓打胜了灾荒年的钱粮官司,还济人于困厄之中,为陈财主强占农妻一事,亲写了状纸主持公道,从此美名流芳……诸如此类打抱不平的民间故事还有许多,但无一不体现了济人于困厄的“侠之小”的侠义审美取向。
二、乡恋想象与尊宗敬祖的审美文化取向
在儒家文化历史悠久的中国,“孝”是中国人对祖先表示尊敬的缘由之一,而宁波人自然毫不例外,尊宗敬祖的情节深深扎根于他们心中,所以才有如今的恋乡想象与尊宗敬祖的审美文化取向。
他们把民间故事作为民俗文化的综合体,通过惩教不孝子女的主题故事来教化下一代,从而使得尊宗敬祖的审美文化倾向潜移默化地融入宁波民间文化之中。如《棒打薄情女》《老子、儿子和石子》等故事,其中《棒打薄情女》便是此类民间故事的典型。它通过讲述高老板为女儿们散尽钱财,却被女儿们虐待,最终教训女儿们的故事,来激起后代子孙对于尊宗敬祖的感悟,从而达到宁波人民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目的。《老子、儿子和石子》其故事的寓意也和《棒打薄情女》相似,讲述一个老头的儿子们在娶媳妇后变得不孝顺,老头只能欺骗他们自己拥有巨大遗产,来换取自己安度晚年的故事,来告诫后人“做人要有道德心,勿可忘记父母亲”。
宁波民间故事的乡恋想象除了表现在上述尊宗敬祖的审美文化倾向中,还表现在对宁波民间风俗的演绎中。如《端午熏烟》介绍了端午节要用艾草做烟堆熏烟的风俗。《紫微高照》介绍了造屋上梁时要在栋梁上贴“紫微高照”四字,且“照”字下面只能写三点的风俗。这些民间故事都含有宁波人独有的风俗,他们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宗族的眷恋深深地融入其中。
宁波人认为,将这种乡恋想象寄托在对家乡民间习俗、民间智慧的传承上,才能更好地慰藉自己思念故土的心情,由此可以折射出漂泊在外的宁波人对于眷恋故土的浓厚文化情绪。
三、神鬼想象与扬善惩恶的审美文化取向
山岭险峻,迷雾缭绕,川流奔腾这些自然力量让宁波的百姓们感到迷茫和好奇,他们不断探寻自然界的秘密,《八仙渡东海》的传说便是宁波人借助想象中的神力去解说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发展。同时,他们民间故事素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界中的日月山水,就像《盘古顶天》和《女娲捏泥人》中盘古和女娲劈开混沌的大地,构建原始世界。浙江人通过对世界客观上观察和主观上想象,以及宗教的影响,该地区民间故事或多或少都有神秘、主观性的特点。
宁波人不仅有神话故事,还有神秘的精怪故事。他們把不能解释的神秘力量归结为巫术鬼神,采用“敬而远之”的态度对待。同时,他们认为巫术鬼神能够去除一切恶的东西,对鬼神怀有敬仰之心,希望能征服自然,庇佑自己。在《黄道士见鬼影》中描写黄道士因做法念经赶鬼驱邪的本领顶好,人家常常叫去做道场,可以看出在当时人们对巫术鬼神的迷信。
宁波民间故事的神鬼想象特别体现在“扬善惩恶”的审美价值取向中。古时候人们信奉天道好轮回之说,民间故事能流传至今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其传承美好的品德。例如《河水鬼修城隍》中善良的河水鬼以行动感化了玉皇大帝。《善宝和恶宝》讲述善与恶之间的斗争矛盾。另外还有《两兄弟》 《龙女嫁渔郞》等的神鬼故事,这些故事在恶中体现了善良的珍贵与美好。古时候的百姓们把爱憎鲜明的感情表现在故事中,将“扬善惩恶”的价值取向流传下去,侧面证明人们对鬼神的信奉与鬼神的实用意义。
四、聪慧想象与足智多谋的审美文化取向
六朝时期,佛教传入宁波,可谓是“多少楼台”宁波中,宁波在文化素养上有较高的造诣。另一方面,宁波商帮也是宁波经济血脉活跃的关键因素之一。种种历史原因让宁波这个城市显得熠熠生辉。
关键词:宁波民间故事 审美取向 文学想象
在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之地,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斑驳岁月。千百年来,宁波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民间特色文化,还以故事的形式进行传扬。宁波民间故事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精华,例如行侠仗义,尊宗敬祖,扬善惩恶,足智多谋,义利和谐等都给世人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同时还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宁波人民一代又一代的精神文化生活。民间故事形成了独特的富有宁波特色的文学想象,而就在这些文学想象中折射出来的宁波民间故事审美文化取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雄想象与行侠仗义的审美文化取向
宁波民间故事关于英雄的文学想象颇为丰富,这些想象都充分体现了宁波这个英雄城市的侠义审美取向。关于侠义,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就曾写道:“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在宁波这座英雄城,诸如戚继光、裕谦、吴杰等耳熟能详、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他们就是“侠之大”的侠义审美取向的符号。如《三箭射倭酋》中的戚继光,他三箭就射倒三名领头冲锋的倭酋,挽救了明军败势,并反败为胜。再如《戚夫人坚守新河城》中的戚夫人,她巾帼不让须眉,以“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的大无畏精神,维护了戚家军的后方安定……当然关于抗倭的民间故事还有《戚继光点将》《借潮》等。
如果说以抵御外侮为主题的民间故事体现了“侠之大”的侠义审美取向,那么古往今来以打抱不平为主题的民间故事就体现了“侠之小”的侠义审美取向。如《浇灭三丘田强盗》中的章状元为了铲除强盗,虽无官职,却依旧反复思考良策,最终让明州知府召集了兵马,剿灭了强盗,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如《义士张公安打钱粮官司》中的张公安,身为裁缝的他,不仅为百姓打胜了灾荒年的钱粮官司,还济人于困厄之中,为陈财主强占农妻一事,亲写了状纸主持公道,从此美名流芳……诸如此类打抱不平的民间故事还有许多,但无一不体现了济人于困厄的“侠之小”的侠义审美取向。
二、乡恋想象与尊宗敬祖的审美文化取向
在儒家文化历史悠久的中国,“孝”是中国人对祖先表示尊敬的缘由之一,而宁波人自然毫不例外,尊宗敬祖的情节深深扎根于他们心中,所以才有如今的恋乡想象与尊宗敬祖的审美文化取向。
他们把民间故事作为民俗文化的综合体,通过惩教不孝子女的主题故事来教化下一代,从而使得尊宗敬祖的审美文化倾向潜移默化地融入宁波民间文化之中。如《棒打薄情女》《老子、儿子和石子》等故事,其中《棒打薄情女》便是此类民间故事的典型。它通过讲述高老板为女儿们散尽钱财,却被女儿们虐待,最终教训女儿们的故事,来激起后代子孙对于尊宗敬祖的感悟,从而达到宁波人民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目的。《老子、儿子和石子》其故事的寓意也和《棒打薄情女》相似,讲述一个老头的儿子们在娶媳妇后变得不孝顺,老头只能欺骗他们自己拥有巨大遗产,来换取自己安度晚年的故事,来告诫后人“做人要有道德心,勿可忘记父母亲”。
宁波民间故事的乡恋想象除了表现在上述尊宗敬祖的审美文化倾向中,还表现在对宁波民间风俗的演绎中。如《端午熏烟》介绍了端午节要用艾草做烟堆熏烟的风俗。《紫微高照》介绍了造屋上梁时要在栋梁上贴“紫微高照”四字,且“照”字下面只能写三点的风俗。这些民间故事都含有宁波人独有的风俗,他们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宗族的眷恋深深地融入其中。
宁波人认为,将这种乡恋想象寄托在对家乡民间习俗、民间智慧的传承上,才能更好地慰藉自己思念故土的心情,由此可以折射出漂泊在外的宁波人对于眷恋故土的浓厚文化情绪。
三、神鬼想象与扬善惩恶的审美文化取向
山岭险峻,迷雾缭绕,川流奔腾这些自然力量让宁波的百姓们感到迷茫和好奇,他们不断探寻自然界的秘密,《八仙渡东海》的传说便是宁波人借助想象中的神力去解说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发展。同时,他们民间故事素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界中的日月山水,就像《盘古顶天》和《女娲捏泥人》中盘古和女娲劈开混沌的大地,构建原始世界。浙江人通过对世界客观上观察和主观上想象,以及宗教的影响,该地区民间故事或多或少都有神秘、主观性的特点。
宁波人不仅有神话故事,还有神秘的精怪故事。他們把不能解释的神秘力量归结为巫术鬼神,采用“敬而远之”的态度对待。同时,他们认为巫术鬼神能够去除一切恶的东西,对鬼神怀有敬仰之心,希望能征服自然,庇佑自己。在《黄道士见鬼影》中描写黄道士因做法念经赶鬼驱邪的本领顶好,人家常常叫去做道场,可以看出在当时人们对巫术鬼神的迷信。
宁波民间故事的神鬼想象特别体现在“扬善惩恶”的审美价值取向中。古时候人们信奉天道好轮回之说,民间故事能流传至今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其传承美好的品德。例如《河水鬼修城隍》中善良的河水鬼以行动感化了玉皇大帝。《善宝和恶宝》讲述善与恶之间的斗争矛盾。另外还有《两兄弟》 《龙女嫁渔郞》等的神鬼故事,这些故事在恶中体现了善良的珍贵与美好。古时候的百姓们把爱憎鲜明的感情表现在故事中,将“扬善惩恶”的价值取向流传下去,侧面证明人们对鬼神的信奉与鬼神的实用意义。
四、聪慧想象与足智多谋的审美文化取向
六朝时期,佛教传入宁波,可谓是“多少楼台”宁波中,宁波在文化素养上有较高的造诣。另一方面,宁波商帮也是宁波经济血脉活跃的关键因素之一。种种历史原因让宁波这个城市显得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