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瑗,“抄”来的理学先驱?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ruime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开周

  宋朝中后期,江湖上流传着一个传说。
  有两个年轻人,一起在泰山读书,连续10年都没下过山,真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中一个年轻人,学习尤其刻苦,不但不下山,连老家寄来的信都不拆开,每每收到家信,瞧见信封上写着“平安”二字,就随手扔掉,唯恐勾起思乡之苦,分了学习的心。他们读书如此精进,学业当然大成,后来学成出山,各自创派收徒,都成了宋朝有名的教育家。
  这两个人,一个叫孙复,一个叫胡瑗。孙复字明复,山西人,生于公元992年,刚过而立就在泰山办学,被弟子尊称“泰山先生”;胡瑗,也就是收到家书不拆的那个年轻人,字翼之,陕西人,生于公元993年,祖上好几代都住在陕西安定堡,被弟子尊称“安定先生”。
  比二人稍晚几年,在山东泰安徂徕山附近又出了一个名叫石介的“徂徠先生”。孙复、胡瑗、石介,三人学问大、名声响、门徒多,最后都成为一代儒学大师,对宋朝乃至元、明两朝的儒学发展有极大影响,因都生在北宋初年,所以并称“宋初三先生”。这三人均为理学先驱人物,学问成就自不言说。这里就讲讲孙复和胡瑗之间的故事。
  这两人的故事,散布于正史和野史,真假参半,并不全是史实。比如本文开头的传说,就是宋元时期一些读书人编造出来的,无非为了励志,让更多人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挡得住一切诱惑,哪怕是亲情的诱惑。
  实际上,孙复确实在泰山住过,并且不只10年,而是20年。但那20年不是求学,而是办学——孙复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一直没中进士,于是退隐山林,办起泰山书院,掌教大约20年。至于胡瑗,根据最近30多年来黄富荣、徐洪兴、刘文仲、陈植锷等学者的各自考证,他在中年以前或许跟孙复通过信,但却没有见过面,更没有机会同住10年,一起在泰山苦读。
  还有一种说法,出自《宋史·范纯仁传》,大意是孙复和胡瑗没在泰山成为同窗,却在河南商丘成了同窗——宋朝政治家兼文学家范仲淹在商丘执掌应天书院时,胡瑗和孙复都在该书院读书,都是范仲淹的学生,都与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相来往,几个好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学业。
  这种说法载于正史,但也未必属实。公元1039年,胡瑗曾在苏州府学教书,范仲淹命令另一个儿子范纯祐拜胡瑗为师。宋朝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候讲究师道尊严,注重学术辈分,若胡瑗确是范仲淹的学生,那么他就得与范仲淹的儿子平辈论交,不太可能又去当范仲淹某个儿子的老师。
同为北宋初期理学先驱,同在太学教书,孙复(右)和胡瑗两人的关系却一直不睦。(戴红倩 / 绘)

  现在我们能读到的古代文献,对胡瑗和孙复年轻时求学经历的记载既不详细,又互相矛盾。推想起来,这些记载要么出自传闻,要么是为了励志而故意杜撰。胡瑗和孙复的名气越大,崇拜者越多,附会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越多。
  真实的情况往往并不励志。比如说,《宋史》为孙复立传,写到他晚年名气更大,被朝廷聘请到太学教书;与此同时,胡瑗也被聘请到太学教书。当两个赫赫声名的大教育家成了同事,彼此之间的关系却很差。《宋史·孙复传》原文是这么写的:“复与胡瑗不合,在太学常相避。”孙教授厌恶胡教授,不想见到胡教授,胡教授一来,他就躲,瞧见了也假装没瞧见。
  野史上对两个人的关系也有描写,司马光的世侄邵博著有《邵氏闻见后录》一书,说“先生恶胡瑗之为人”。这里的“先生”,指的就是孙复,意思是说孙复看不惯胡瑗的为人。
  到了南宋,大儒朱熹给学生讲课,学生问:“胡瑗是大学者,孙复也是大学者,两个大学者为何不合呢?”朱熹答道:“安定较和易,明复却刚劲。”(《朱子语类》)胡瑗比较随和,孙复比较倔强,二人关系不好,是因为性格不合。
  这个解释可能正确,但还不够透彻。孙复厌恶胡瑗,原因出在胡瑗身上:胡瑗著书立说和编写讲义的时候,抄袭了孙复的文章。

  胡瑗给学生授课,可以借鉴孙复的研究成果,但应征求人家的同意,或者至少也要说明一下;让孙复更难接受的是,胡瑗的课堂反馈更好,教出来的学生更多、更优秀。

  有例为证。
  胡瑗给学生讲《春秋》:“齐以郎之战,未得志于鲁,今因宋、郑之仇,故帅卫、燕与宋来伐鲁。鲁亲纪而比郑,故会纪侯、郑伯,以败四国之师。不地者,战于鲁也。”这段话与孙复《春秋尊王发微》里的文字几乎一模一样:“齐以郎之战,未得志于鲁,因宋、郑之仇,故帅卫、燕与宋伐鲁。鲁亲纪而比郑也,故会纪侯、郑伯,及齐师、卫师、宋师、燕师战,以败四国之师。不地者,战于鲁也。”
  胡瑗给学生讲《礼记》:“大夫宗妇者,同宗大夫之妇,非谓大夫与宗妇也。觌者,见夫人也。”再看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大夫宗妇者,同宗大夫妇也。觌者,见也。”两段文字意思完全相同,只是在细微表达上有详略差别。孙复撰写《春秋尊王发微》在前,胡瑗太学授课在后,所以分明是胡瑗引用了孙复的书。引用而不注明出处,那自然就是抄袭了。
  孙复治学,专精《春秋》。胡瑗则是博览广收,对经学、史学、音律、军事、农书、历法都有浓厚兴趣,单论训诂之严谨,注经之功底,确实比不上孙复。他给学生授课,可以借鉴孙复的研究成果,但应征求人家的同意,或者至少也要说明一下,否则既不符合学术规范,也不符合道德规范。
  让孙复更难接受的是,胡瑗的门徒更多,课堂反馈更好,比他的影响力更大,教出来的学生更优秀。像欧阳修的儿子欧阳发,还有黄庭坚的岳父孙觉,都出自胡瑗门下。《宋史·孙复传》概括得简略而精当:“瑗治经不如复,而教养诸生过之。”意思是说:胡瑗搞学术研究比不上孙复,但是教学方法却比孙复强得多。   在整个古代中国,胡瑗都称得上是相当前卫的教育大师。第一,他性格幽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刚开始瞧不起他,越到后来越喜欢他;第二,他兼重文武,让学生走出书斋,关注时局,读书之余还要练习骑射;第三,他开创了一个空前先进的教学方法:分斋治学。在他之前,所有的官学和书院都要求学生专攻诗书(官办武学除外),而他则倡导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和专长,在诗书之外兼修一门实际学问,例如天文历法、三角测量、工程建筑、攻城守城……他在湖州府学教出来的门生刘彝,后来就成为一位水利专家,给城墙设计能自动开合的“水窗”,需要泄洪时水窗开启,洪水退去水窗闭合。
  胡瑗抄袭孙复学问,自然为后人所不齿。只是,一个道德上有污点的大师,到底还算不算大师呢?笔者觉得单从教育上来说,胡瑗称得上大师——学问抄袭并不能抹杀他的教育成绩。
  朱熹曾把古代圣贤名流的“嘉言善行”汇集起来,编成《小学》一书,作為儿童读本,其中就详细记录了胡瑗一生的教学活动和事迹,认为可作“百世之法”。当年,胡瑗在苏、湖地区执教时,学生遍及东南一带,北宋学者、陆游的祖父陆佃在《陶山集》卷十五《傅府君墓志》中记载:“淮之南,学士大夫宗安定先生之学。”后来,胡瑗入主太学,社会影响更广,他最为得意的门生、北宋理学大师程颐在《回礼部取问状》中说道:“胡太常瑗,……所居之乡,学者不远千里而至,愿一识其面,一闻其言,以为楷模。……往年胡博士瑗讲《易》,常有外来请听者,多或至千数人。”
  再说胡瑗的分斋治学之法,不仅改变了当时士大夫中存在的片面崇尚辞赋的浮华风气,而且还影响到后世。清朝后期,泰州一位热衷教育的大家刘熙载,晚年主讲龙门书院之后,推行胡瑗的分斋教学法,根据学生的程度、志趣、特长进行因材施教,时人誉之为“以正学教弟子,有胡安定风”。
  由此看来,道德和社会贡献,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胡瑗这样一位教学楷模、教育先驱,被称为大师也不为过吧。
  孙复(992年—1057年)
  字明复,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4次参加科举皆不中,之后退居泰山,专心讲学授徒。1042年,被举荐为国事监直讲(主讲教授),从此踏入仕途,宋仁宗对之多为礼敬。1057年病逝,欧阳修为之撰写墓志铭。
  胡瑗(993年—1059年)
  字翼之,生于泰州如皋县(今属江苏省如皋市),祖籍陕西,北宋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7次参加科举不中,之后在家乡泰州创办书院,讲授儒家经术。1036年,经范仲淹举荐,步入仕途,历任校书郎官、国子监直讲、太子中舍(太子的导师)等。1059年病逝,被朝廷追谥“文昭”。
其他文献
张桂梅:祖籍辽宁,1957年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现为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师德标兵,是党的十七大代表。  7月14日上午9点40分,华坪女高的学生们开始跳鬼步舞:双脚前后切换,滑步、踩踏、转身。这个舞步源于澳大利亚,动作充满力量,很多人说它和街舞、hip—hop很像。  今年6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
德尔芬·波尔 1968年出生于比利时,为比利时前国王阿尔贝二世的私生女,9岁时移民英国,后毕业于切尔西艺术学院,现为英国雕刻艺术家。2020年1月得到生父承认。  “父亲将我视为‘肮脏的污点’,从来不肯承认我的存在,并告诫我永远都不要再和他联系。”英国雕刻艺术家德尔芬·波尔曾在《割断亲情》一书中愤愤不平地自述。一向干脆直率、无拘无束的波尔没料到,欧洲现存血统最纯正、政治影响力最大的王室比利时王室会
陶勇。1980年出生,江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2015年获“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称号。  《环球人物》记者采访陶勇时,他正在家中进行左手康复训练。他的左臂上,一条触目惊心的疤延伸到手掌心。“前臂、手掌的神经、肌肉、血管都被砍断了,现在整只手没有任何知觉。”陶勇说。4月13日,他在医院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后出院,受伤的左手虽然免
不仅是白银案、南师大案,被网友不断提起的南大碎尸案、清华朱令案等,都承载着人心的呼唤、正义的期盼。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一桩28年前的命案告破,给抗击疫情的国人带来阳光必将照亮阴霾的慰藉 :1992年3月24日,原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一起残忍杀害在校女学生林某的案件,在2020年2月23日取得重大破案线索,犯罪嫌疑人当日凌晨落网。  韩国电视剧《信号》曾设计一个超时空传递信息的对
受疫情影响全国旅游业处于停歇状态,图为苏州山塘古街景区采取临时关闭措施。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考验着公共卫生防线,还在冲击着经济浪潮下的各行各业,以旅游和餐饮为代表的服务行业可谓首当其冲,承受了直接的、巨大的打击。所幸我们看到,危机中的企业纷纷上演了一个个临危不惧、快速应变、谋求创新、坚强抗疫的商业故事。中青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春节期间的旅游行业,是一个5000亿元向上的大市场,
以色列“鬼才”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算得上一本“现象级神书”。自2012年以希伯来文首次出版后,这本书很快被翻译成60多种文字,不仅全球畅销1600多万册,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哲学家陈嘉映、“美国队长”扮演者克里斯·埃文斯都是這本书“破次元壁”的狂热粉丝。  赫拉利在书中专注于一个历史问题:人类这种弱小生物是如何统治地球的。他用平易浅白
一把蜡刀、一口大缸、一碟熔蜡、一块织布。在我眼中,安顺是蓝靛(音同殿)色的。  安顺是贵州省的中西部城市,也是苗族人的聚集地,被称为“蜡染之乡”。我还未踏进苗族人的染坊,远远就望见一段段随风飘展的布匹,颜色介于蓝和紫之间,却比蓝紫色更为厚重。苗族妇人刚从染缸里捞起织布,坐在石头上歇息。连着几天下雨,这天始放晴,石头还湿漉漉的,但妇人的裤子没被浸透,上边的图饰也鲜亮未褪。她们穿着的,正是经由蜡染制成
2019年2月2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越南河内会面。  2月26日清晨,一班绿皮列车缓缓驶入越南同登火车站。3天前,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登上这班专列,从平壤出发,一路南下穿越中国大陆,经过丹东、沈阳、天津、武汉、长沙、南宁等城市,跨越4500公里,历经66小时,最终抵达越南边境。这是朝鲜最高领导人时隔55年再次访问越南。  在金正恩抵达越南的几个小时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乘坐专机
白一骢在《品格》节目中回顾自己这些年拍摄网剧的经历和感悟。  2014年,悬疑网剧《暗黑者》霸占暑期屏幕,成为当年“自制剧标杆”;2015年夏,地铁上、饭桌上,人们热烈地讨论着一部盗墓题材网剧《盗墓笔记》;2016年,探秘盗墓家族起源的《老九门》频频刷新点击量纪录,最终成为首部单网破百亿的自制剧……再到前些日子的热门鉴宝剧《黄金瞳》,这些网剧的背后都有一个名字“白一骢”,人称“网剧一哥”。  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