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手段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校园网络的建成和普遍使用,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也为学校德育开辟了新天地。对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拓展学校德育途径和手段,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网络德育特点
1.开放性。网络德育是一种真正的开放式德育,它变静态封闭系统为动态开放系统,网上学校将使校园趋于无形,校园围墙将被彻底打开。以计算机数据库为中心,通过高速公路网络连通家庭、学校、社会各个角落,原先相对狭小的德育空间,变成了一个社会性、开放性的广阔空间。
2.及时性。巨大的速度优势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各种信息在这条“路”上被传播、浏览、吸收,其传递速度之快,传递信息之新,是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其他传媒所无法比拟的。
3.趣味性。网络德育从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的方式入手,彻底摆脱了形式主义的说教。德育内容由静态的文字书本变成动态的多媒体软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体,给网上课堂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育。网络德育里看不到教师严厉的面孔,听不到教师昏昏欲睡的说教,学生通过德育课件来感知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精心设计的教育,学生学习变得轻松,精神负担减轻。
4.个性化。网络德育更多的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个体需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出发,通过聊天室、BBS、E?鄄mail随时与学生沟通,及时洞察学生的思想状况,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网络德育的形式与原则
(一)网络德育的一般形式
网络德育形式丰富多彩,包括德育信息、网络文化、德育课件、虚拟社区、网上论坛、情感对话、法律咨询、在线交流、网上漫游、网上德育基地、网上家长学校等。
(二)网络德育的基本原则
1.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来临,德育的环境、对象、内容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进和创新德育已成为时代要求和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创新德育不仅是其理论永葆生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德育优良传统延续的内在动力。
2.系统性与开放性统一。网络德育强调系统性,就是要将已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不断丰富和创新,形成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以更好地指导新时代的德育实际。强调开放性,就是要求网络德育在借鉴、吸收和利用古今中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和先进理论、制度和方法的同时,充分适应和利用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创造新的德育理论和方法。
3.现实性与前瞻性统一。网络德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它以培养人的品德、培育主体性人格为价值追求,以塑造有益于社会的人为价值目标,因而实践性和现实性十分突出。前瞻性指预见和解决将要发生的现实,即是说网络德育要具有“适度超前性”,体现其为未来社会培育人的功能。
三、网络德育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德育环境
1.在网上开设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平台。2.运用网络宣传媒体,作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共建真善美的校园网络氛围。3.创建电子刊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开设上网指导课,重视身心健康指导教育
1.网络操作技术教育。2.安全上网教育。教会学生保护个人隐私,避免网络黄毒。3.网络免疫力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网络信息,免受色情、暴力、诈骗、犯罪等不良或有害信息的侵蚀与传染。
(三)全社会齐抓共管,防范网络的负面影响
1.开设网上家长学校。家庭现代化以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盼,使电脑进入家庭日益普及,上网方兴未艾。但网络对人的双重作用,又让家长惶恐不安。所以,家长应以身作则;安装必要软件,限制、监督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
2.建立家校电子联系信箱。开设家校联系电子信箱,学校与学生家长通过电子邮件建立正常的联系,一方面使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校工作情况。
参考文献
[1]郭秋光,刘雪岚,王员.思政课网络平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北京:思想政治教育.2009(2).
[2]申明.互联网:德育制度变革的教育场域[J].北京:思想政治教育.2009(5).
[3]郝其宏.学生网络成瘾的动因及对策[J].北京:思想教育研究.2009(8).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网络德育特点
1.开放性。网络德育是一种真正的开放式德育,它变静态封闭系统为动态开放系统,网上学校将使校园趋于无形,校园围墙将被彻底打开。以计算机数据库为中心,通过高速公路网络连通家庭、学校、社会各个角落,原先相对狭小的德育空间,变成了一个社会性、开放性的广阔空间。
2.及时性。巨大的速度优势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各种信息在这条“路”上被传播、浏览、吸收,其传递速度之快,传递信息之新,是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其他传媒所无法比拟的。
3.趣味性。网络德育从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的方式入手,彻底摆脱了形式主义的说教。德育内容由静态的文字书本变成动态的多媒体软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体,给网上课堂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育。网络德育里看不到教师严厉的面孔,听不到教师昏昏欲睡的说教,学生通过德育课件来感知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精心设计的教育,学生学习变得轻松,精神负担减轻。
4.个性化。网络德育更多的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个体需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出发,通过聊天室、BBS、E?鄄mail随时与学生沟通,及时洞察学生的思想状况,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网络德育的形式与原则
(一)网络德育的一般形式
网络德育形式丰富多彩,包括德育信息、网络文化、德育课件、虚拟社区、网上论坛、情感对话、法律咨询、在线交流、网上漫游、网上德育基地、网上家长学校等。
(二)网络德育的基本原则
1.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来临,德育的环境、对象、内容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进和创新德育已成为时代要求和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创新德育不仅是其理论永葆生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德育优良传统延续的内在动力。
2.系统性与开放性统一。网络德育强调系统性,就是要将已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不断丰富和创新,形成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以更好地指导新时代的德育实际。强调开放性,就是要求网络德育在借鉴、吸收和利用古今中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和先进理论、制度和方法的同时,充分适应和利用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创造新的德育理论和方法。
3.现实性与前瞻性统一。网络德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它以培养人的品德、培育主体性人格为价值追求,以塑造有益于社会的人为价值目标,因而实践性和现实性十分突出。前瞻性指预见和解决将要发生的现实,即是说网络德育要具有“适度超前性”,体现其为未来社会培育人的功能。
三、网络德育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德育环境
1.在网上开设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平台。2.运用网络宣传媒体,作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共建真善美的校园网络氛围。3.创建电子刊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开设上网指导课,重视身心健康指导教育
1.网络操作技术教育。2.安全上网教育。教会学生保护个人隐私,避免网络黄毒。3.网络免疫力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网络信息,免受色情、暴力、诈骗、犯罪等不良或有害信息的侵蚀与传染。
(三)全社会齐抓共管,防范网络的负面影响
1.开设网上家长学校。家庭现代化以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盼,使电脑进入家庭日益普及,上网方兴未艾。但网络对人的双重作用,又让家长惶恐不安。所以,家长应以身作则;安装必要软件,限制、监督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
2.建立家校电子联系信箱。开设家校联系电子信箱,学校与学生家长通过电子邮件建立正常的联系,一方面使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校工作情况。
参考文献
[1]郭秋光,刘雪岚,王员.思政课网络平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北京:思想政治教育.2009(2).
[2]申明.互联网:德育制度变革的教育场域[J].北京:思想政治教育.2009(5).
[3]郝其宏.学生网络成瘾的动因及对策[J].北京:思想教育研究.2009(8).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