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生活情境 打造有效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w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使数学课堂教学有别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本文《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教学案例是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创造生活情境,使学生动态地探究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推导过程,自主得出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促进了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的提高。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组合作;有效课堂;线面平行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127
  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教与学的高效性,是许多教师苦思冥想的话题。实践证明:巧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究欲,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境界,收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一堂好的数学课要像一部合理而巧置悬念的侦探小说,一开始就诱动读者心理上、情感上、思想上的参与,犹如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启发读者的逻辑思想和判断能力。数学教育活动的是否成功,关键是我们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激情。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也是我国新课改大力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既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力地挑战着教师的“一言堂”的专职,同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机会。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与其生活相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带着具体的任务,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等综合能力。也正是这个原因,目前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才成为新课改的一个热点话题。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课前的问题设计很关键,能不能一下子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兴趣,在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的这一课,笔者创设了下列情境问题:
  第一环节:小组探究
  问题1. 如果直线a与α平面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直线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问题2. 如果直线a与α平面平行,那么在平面α内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有多少条? 这些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请在图中画出
  问题3. 如果直线a与α平面平行,那么经过直线a的平面与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
  问题4. 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经过直线a的平面α与平面相交于直线 b,那么直线a、b的位置关系如何?
  在上新课以前,小组组长分工好每个人的分工职责,组内的部分学生通过电脑、书籍查阅有关的资料,给同学们讲解一下线面的位置关系、线线的位置关系,组长带领大家一起回忆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这种知识的回顾对学生也是很不错的。有些小组组长还非常形象的用符号语言展示了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简记: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各个小组积极探讨,一下子把讨论的气氛充分调动起来。
  第二环节:小组展示
  问题1. 如果直线a与α平面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直线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平行或异面),第三小组的同学通过如图进行展示。
  第六小組用生活的事例进行演示,把一支笔抽象看成直线a,课桌面抽象成直线,另一支笔抽象看成直线b,随着直线b的运动,直线a,b的位置关系很显然出来。学生把复杂的几何问题生活化,既便于理解,印象又深刻。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非常有意思,一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个人动手演示直线a,b的位置关系,对有些后进生帮助也很大,让几何问题生活化。
  问题2.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在平面内与直线a平行α的直线有多少条?
  这些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请在图中画出:
  有无数条,位置关系平行。对于问题2,这个简单的问题,可以选择每个小组内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这样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给予他们肯定。小组回答,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采取激励制度,比如:小组之间的加分制度。也可以适当的环节,采取抢答环节,很快班内的气氛非常活跃。
  问题3. 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那么经过直线a的平面与平面α有几种位置关系?
  第四小组进行展示:平行或相交。
  这时,教师可以采取问题1学生生活化的举例,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很快想到教室内墙面的特例。
  问题4. 如果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经过直线a的平面α与平面相交于直线b,那么直线a、b的位置关系如何?
  问题5. 采取两个小组PK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书写立体几何的证明过程,展示立体几何的过程严谨性。教师和学生一起再来分析问题4的证明过程。得出本节的关键环节: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第三环节:小组归纳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
  符号语言: ;
  图形语言:
  反思:定理的实质是什么? ;
  作用: ;
  让各个小组尝试归纳定理,并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来概括、总结。加深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
  第四环节:小组独立尝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例1. 已知直线AB//平面α,经过AB的两个平面β和γ分别和平面交于直线a,b,求证:a//b。   小组成员先独立尝试完成,书写证明过程,组长再检查落实。对基础薄弱的同学经行讲解,组内每位学生都落实到实处。
  例2. 有一块木料如图,已知棱BC平行于面A′C′
  (1)要经过木料表面A′B′C′D′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
  (2)所画的线和面AC有什么关系?
  有些小组长带领学生画图解决,对于例2的第一问,学生讨论有:方法1:过点P作B′C′的平行线;方法2:过点P作的平行线。过程理论依据都是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对于采取方法1的学生,方法2的学生展开了质疑,实际生活中,木料是实木的,比如生活中的铅笔盒,你过点P怎么作下底面B′C′的平行线呢?两种思想方法产生剧烈的碰撞,方法1的同学感觉自己方法的实际中的不可行性,认为还是方法2实际、理论行的通。再次将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推到实际生活中的高潮,印象深刻。例题2的第2问,组长让每人落实证明过程。对本组内的学困生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讲解,这样,每个人把知识点落实到实处。
  教师在很据具体的时间情况,布置合理的课堂检测作业,检查每个人掌握情况。最后给学生反思、总结、领悟的时间。
  这节课,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始终,数学几何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这种分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如果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學会变得高度有效。”在课堂上经行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目的,也符合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知识”到“培养能力”的转变,每位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的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小组合作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 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作者单位: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 322300)
其他文献
摘要:实验是学好科学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实验探究更是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笔者以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相关资料为基础,就探究性实验有效教学指导策略做了思考。认为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意识、问题精炼意识、探究过程意识、综合提高意识这四种意识。从实践效果来看,的确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颇具实际意义。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有效策
摘要:本文通过“波利亚解题表”在章节整体教学中的应用一例,阐述了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此表,使得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不仅关注如何解题,更要学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旨在抛砖引玉,找到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关键词:波利亚;解题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波利亚一生致力于解题思维过程的研究,最终他集数十年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写成《怎样解题》一书,其核心是一张“怎样解题表”,它包括4个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中英语词汇的重要性及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几种可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英语词汇的能力,为他们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18  一、高中英语词汇的重要性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通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一书中明确
摘要:氨气的喷泉实验验证了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的性质,是高中化学实验中较新颖有趣的实验,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也是高中化學的重点实验之一。本文将氨气的制备、性质检验合并于一个实验中,并将干燥、验满、防倒吸装置和尾气处理等氨气的常考实验细节一并设计入装置内,形成一整套完整装置,课堂使用时集成度高,可以节约时间;操作简便,可以反复使用;半封闭状态,几乎无氨气逸出,绿色环保。  关键词:氨气;喷泉;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生能)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随着新课程改革,学生接收知识的渠道拓宽,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丰富多样,课堂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提问;主体;思考  语文课堂不是老师纯粹传授知识的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表演的课堂。课堂离
《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的是“学生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注重平时在课堂上的熏陶感染,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动情,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具有“纯”的品格的中国人。  “纯”的品格包括具有
摘要: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和谐发展,这需要教师注重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如今的课堂,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关键词:因材施教;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
摘要: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表演游戏能促进发展幼儿的集体观念,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本文就表演游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表演游戏 ; 问题 ; 措施  根据我们对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不仅幼儿园平时很少开展表演游戏,而且就是专
任何生产者都面临着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的矛盾,所以资源配置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现行高一经济生活把资源问题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  一、 资源配置的基础理论  经济生活第九课分析了资源配置的原因和方式。联系教材我们认识到: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如何把有限的生产要素配置到社会迫切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上去,以实现最佳的资源使用效率。简单来说,资源配置的具体过程就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摘要:英语阅读在英语考试中占总体分数的比例是非常大的,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的分数,就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因此这也对英语教师有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在探究中,找到适合学生提高阅读成绩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文主要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反思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英语阅读;英语教学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