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的知识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小学数学在各学科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和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对数学课堂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秉持新课标的理念,探讨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新课程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的获得,更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新教材创设了许多数学的生活原型,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些体会:
1.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学生常常把自己当做是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就会对整堂课充满期待,进而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所学内容。如练习题:有12个同学玩捉迷藏游戏,已经捉住了10人,还有多少人藏着没捉着?我要求每个学生理解题意后再算一算。巡视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写出了正确答案,但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是好。我没有立即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个别小组的同学还展开了争论。稍后我要求每组把讨论后的结果呈现出来,看看哪组的答案对,并让做对的小组说明理由。正当同学们为自己鼓掌时,我不失时机地抛出另一个问题:“小朋友捉迷藏,小江已经捉住9人,还藏着4人,参加捉迷藏游戏的共有多少人?”通过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教、学与记忆,而要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做到对知识的迁移和深化,尽可能地灵活运用在实际中。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将“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感悟数学的真谛,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二年级《加与减(二)》时,我在引入课题时,设计学生刚参加的跳绳比赛的成绩表,让学生充分讨论。课伊始,我微笑着说:在刚才的跳绳比赛中,我们班几位同学的总分如下:
现在请同学们当当评委,与小伙伴们讨论如下几个问题:①谁跳得最多?谁跳得最少?他们相差几下?②哪两个同学成绩最接近?③这六个同学一共跳了多少下?学生们一看表中熟悉的名字,兴趣大增,脸上露出新鲜感。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跃跃欲试。这样不仅自然地引出课题,而且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原来生活与学科知识那么接近,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学生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着生活。
3.在游戏中学数学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进行积极探索、发现。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今天我当家》时,我创设了一个购物活动情境。这个游戏活动是这样安排的:①说明分工情况:1、2号同学当顾客,3、4号同学当售货员。②明确游戏要求:a.看准商品的价格;b.你想买什么,数量是多少?应付多少钱?c.30元可以买什么?20元呢?③按所分角色活动。④当文明小顾客。⑤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所购买的商品情况。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氛围,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自主建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各方面素养。
总之,在教学中设计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难易适中,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多感官亲自去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思考,这是引起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2]谭仲才.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1).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新课程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的获得,更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新教材创设了许多数学的生活原型,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些体会:
1.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学生常常把自己当做是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就会对整堂课充满期待,进而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所学内容。如练习题:有12个同学玩捉迷藏游戏,已经捉住了10人,还有多少人藏着没捉着?我要求每个学生理解题意后再算一算。巡视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写出了正确答案,但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是好。我没有立即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个别小组的同学还展开了争论。稍后我要求每组把讨论后的结果呈现出来,看看哪组的答案对,并让做对的小组说明理由。正当同学们为自己鼓掌时,我不失时机地抛出另一个问题:“小朋友捉迷藏,小江已经捉住9人,还藏着4人,参加捉迷藏游戏的共有多少人?”通过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教、学与记忆,而要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做到对知识的迁移和深化,尽可能地灵活运用在实际中。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将“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感悟数学的真谛,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二年级《加与减(二)》时,我在引入课题时,设计学生刚参加的跳绳比赛的成绩表,让学生充分讨论。课伊始,我微笑着说:在刚才的跳绳比赛中,我们班几位同学的总分如下:
现在请同学们当当评委,与小伙伴们讨论如下几个问题:①谁跳得最多?谁跳得最少?他们相差几下?②哪两个同学成绩最接近?③这六个同学一共跳了多少下?学生们一看表中熟悉的名字,兴趣大增,脸上露出新鲜感。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跃跃欲试。这样不仅自然地引出课题,而且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原来生活与学科知识那么接近,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学生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着生活。
3.在游戏中学数学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进行积极探索、发现。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今天我当家》时,我创设了一个购物活动情境。这个游戏活动是这样安排的:①说明分工情况:1、2号同学当顾客,3、4号同学当售货员。②明确游戏要求:a.看准商品的价格;b.你想买什么,数量是多少?应付多少钱?c.30元可以买什么?20元呢?③按所分角色活动。④当文明小顾客。⑤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所购买的商品情况。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氛围,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自主建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各方面素养。
总之,在教学中设计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难易适中,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多感官亲自去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思考,这是引起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2]谭仲才.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1).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