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供给侧改革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ingzx6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当前部分高职体育课程存在体育课程教学理念陈旧,教学目标泛化;育人功能不突出;课程内容创新不够,教学手段单一;评价多样性不足;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不足;专业教师和体育资源不足等六方面的问题,提出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明确体育教育目标,创新立德树人理念和手段;优化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课程供给侧改革;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构建“职业导向”体育课程体系;重构科学评价指标,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提高体育教师的师德水平与专业素养;认真执行改革成果,保证体育课程供给侧改革有效开展。
  【关键词】新时代 高职院校 体育课程 供给侧改革
  高职体育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主要内容是提高高职体育课程供给质量。当前高职体育课程存在设置没有体现职业性、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体育课程的融合发展以及课程评价不科学等主要问题,本文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结合新时代特征、大学生体育需求和国家体育课程供给侧改革等,重新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体育课程的实施效果。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供给侧现状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转变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体育课程教学理念陈旧,教学目标泛化
  当前高职体育课程职业性和实用性不突出,不利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主要表现:当前高职体育课程就是普通本科体育课程和中职体育课程的一种混合产物,主要是学习运动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而忽视了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专业性,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另外,体育课程目标泛化,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很少体现,从而忽略了体育课程的很多价值。
  (二)体育教学中育人功能不突出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主要停留在运动技术的教授和培养大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忽略了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现:体育课程目标设置没有体现职业性和专业性,课程内容创新性不足,教学设计过于死板和僵硬,课程评价缺乏多样性,只关注学生运动知识的传授和身体锻炼的方法,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和感受到精神愉悦和心灵解放。
  (三)体育课程内容创新不够,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没有跟上新时代的要求,主要体现:体育课程体系设计中缺乏“职业体能”的特色,教学内容偏向学科化,教学过程一味追求标准与教学规范,未形成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课程体系,未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采取大班制教学,而忽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体育运动技能的练习,而忽略体育本身文化育人的功能;关注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忽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四)体育课程评价多样性不足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评价不仅应包括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更应该关注大学生体育精神和意志的培养。当前,高职体育课程评价比较单一,没有一个标准的衡量体系,各个高职院校或者教师之间对体育课程的成绩评价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常常忽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体育情感、学生意志、学生进步度等非智力因素,尤其是由专业不同而造成的职业体能发展差异的大学生个性发展;对职业体能评价不足,不能对专业的发展提供直接的帮助,从而使大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休息课,逐渐失去体育锻炼的兴趣。
  (五)体育课程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不足
  进入新时代,“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发展,職教云、腾讯课堂、抖音App等新媒体在教学上的运用已如火如荼。但是体育学科没有跟上时代潮流的发展,主要表现:体育教师对“互联网+”技术没有完全掌握,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体育资源中的优化配置,从而体育课堂缺乏内容活泼、方式创新的课程内容,一些优秀的体育资源也无法运用于实践教学。
  (六)专业的体育教师和体育资源不足
  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和教学方面投入的资金有限,一方面在体育教学硬件建设方面严重不足,导致体育场地配置不足、体育设施建设不到位等,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的缺乏,不能招聘更好、更优质的师资,在体育教师的培训培养方面也缺乏资金支持,从而制约了体育课程的改革进程。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新时代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供给侧改革应在以人为本的宗旨下,明确体育教育目标,创新立德树人理念和手段,积极优化体育课程,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构建“职业导向”体育课程体系,重构科学评价指标,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提高体育教师的师德水平与专业素养,保证体育课程供给侧改革成果。
  (一)明确体育教育目标,创新立德树人理念和手段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供给侧改革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要把社会和高校的发展趋势与自身的未来发展思路结合起来,不断优化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才能保证未来高职院校体育发展的持续性。其次,高职体育课的教育目标应该坚持深化“三全育人”的目标,把立德树人融入体育教育课程,明确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智育、德育和体育的教学目标,让体育教师围绕目标而教,学生围绕目标而学。最后,完善体育教学目标。高职体育课程应该在课程标准中增加实践课程训练的课时比例,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制订不同教学计划,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拓展体育教学的场景和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高职院校大学生深层次的体育教学需要。
  (二)优化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课程供给侧改革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地域特色设计体育教学,探索体育课程中的育人内涵和实际意义,让学生喜欢学、愿意学。另外,体育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一门公共基础性课程,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它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体育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构建“职业导向”体育课程体系
  构建“职业导向”的体育课程体系,首先要转变思路,了解高职大学生的体育课程的需求变化,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当前的体育课程中;其次要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在教师“教”的主导和学生“学”的主体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形成“职业导向”的教学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包括“设置情境—实践探索—效果反馈—及时调节”四个环节,抓好这四个环节,才能有效实现体育课程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对“工学结合”期间参与校内外实训实习的大学生更要强化体育的过程学习,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体育课程”提升体育课程创新力和吸引力,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
  (四)重构科学评价指标,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重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应当从评价主体、内容、层次和方法等指标入手。第一,明确由教师、同学、学生本人和督查检查人员构成评价主体。将授课教师、同学、学生本人和督查检查人员纳入大评价系统中,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角度进行观测,合理评价教学质量。第二,构建课堂参与,动态发展,充分考虑个体差异的评价内容。评价结果不仅要体现大学生对运动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应该体现个体差异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第三,建立一套科学的体育成绩评价机制,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学习过程和体验,淡化名次和分值,突出自我收获,从而有效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
  (五)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提高体育教师的师德水平与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师德水平直接影响高职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与学科知识,熟悉各类“互联网+”课程,如“慕课”“微课”“私播课”等操作,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来深入研究体育的健身、健心价值与实现路径。另外,体育教师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善于抓好关键环节和关键人群,利用好开学初的第一堂课,在课堂上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以及各类体育协会,持续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六)认真执行改革成果,保证体育课程供给侧改革有效开展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永远在路上,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供给侧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很多改革成果,只有有效地保证改革成果的贯彻执行,才能不断发挥体育课程改革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都在进行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为了保证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效,必须有效地利用“诊改”平台,严密地检测体育课程改革成果是否按照既定目标、标准、任务组织实施。如果在实施当中发现问题,体育主管部门应该及时进行调整,以便保证体育课程供给侧改革成果有效开展。
  总之,在新时代高职体育院校课程供给侧的改革过程中,通过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五个层面循序渐进、全面融合地开展教学,有利于体育课程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2]耿银贵,肖坤鹏,杨勇.大学体育素质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2).
  [3]柳友荣.重视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5-12-14(9).
  [4]丁润冲.“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2019(3).
  [5]丁秋同.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路径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
  注:2019年度北海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职业体能需求下新时代高职体育课程的构建——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2019YJY24)
  【作者简介】王民强(1983— ),男,汉族,河南新鄉人,体育硕士,北海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
  (责编 龚维玲)
其他文献
本文从高等职业院校烹饪专业教学实践入手,结合《中国风系列冷拼》教学个案,提出了“分组合作+情景模拟”的烹饪专业教学思路和举措,突出冷拼教学的实训重点,将分组合作与情景模拟技法贯穿实训教学始终。
本文以南宁白话为例,论述方言文化进课堂的形式:朗读俗语,习唱童谣;讲述方言故事,演绎本地人物形象;游历旧地,亲身感受;推荐南宁白话方言读本,拓展方言知识。
本文基于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的内涵与特点,论述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从校本课程中获益更大。
本文论述“互联网+”教研组专题教研新模式下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教研组传统教研模式不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集体会诊式备课”“课堂切片诊断”集体评课以及教师成长档案建立等。
3月18日,由北部湾大学国际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教育与外国语学院承办的2021年度高校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会顺利举行。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李勇齐,自治区外事办出国管理处处长黄振喜,北部湾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高华出席会议并讲话,自治区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罗耀光主持会议。
本文以统编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论述构建高效的群文阅读课堂策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解“群文阅读”内涵、基于教材内容进行“群文阅读”文本组群、基于教学目标处理好“群文阅读”几种关系。
本刊讯4月27日,全区中小学招生工作提醒会议在自治区教育厅召开。全区14个设区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或招生考试科)科长、部分中小学校校长共50人参加会议。会上通报了我区2020年以来中小学违规招生情况,传达了202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要求。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目的,以及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汽车专业全面质量教学体系构建,提出完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组织机制制定、明确基本运行制度等建议,实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汽车专业全面质量教学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现代学徒制 全面质量 教学管理  高職院校汽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及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就业。
本文以八年级物理《密度》一课为例,探索以随堂实验为抓手,构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总结。
【摘 要】本文分析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的现状,认为构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为研究生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提供制度依循和导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的构建应引入多元评价主体、设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并设计合理的评价组织框架确保评价机制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 立德树人 评价机制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明确定位。落实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