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主题:教研转型的第一路径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研转型就是打磨主题。主题的选择应具有关键性、开放性、发展性与关联性。主题的研究过程完整,一般可以包括:课后说课、观点呈现、交互议课、分享收获、总结评述五个环节。主题的提升应产生效应。
  关键词:主题的选择;主题的研究过程;主题的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6-077-2
  主题是教研活动的灵魂,是研究活动的主线。没有主题,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研究方向,就好似脚穿溜冰鞋,滑到哪里是哪里。教研活动要有主题,但主题太多也不好,今天一个主题,明天又一个主题,这样容易完成的主题估计研究价值也不大。所以,教研活动要从无主题、泛主题走向有聚焦的主题,并且要让对主题的理性认识走向教学实践,要让主题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教研活动要转型,教研活动的主题必须经得起打磨,必须要经过“无主题、泛主题——有聚焦的主题——能落地生根”这样的一个过程。
  一、主题的选择
  教研活动的主题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也不是随手拿来的。主题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研判,在对诸多问题发散式思考的基础上聚焦起来的。一个好的主题就是一个好的教研活动的开始。好的主题应该具有关键性、开放性、发展性与关联性四个特征。
  1.关键性。研究的主题就是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内容决定了研究的方向,所以,主题的选择十分关键。所谓关键性,就是要符合课程与教学原理,这个主题既要突现学科教学的本质,又要维系学生发展的关键要素,还要符合教师的研究个性。如果一个主题不能从课程原理层面出发,与学生发展又无关,教师又不能操作的,那这个主题就不是关键主题,这样的主题,不研究也罢。例:我们的教研活动主题是“教学目标的叙写、观察与分析”,这个主题中的关键是“教学目标”,它既是课程的关键要素,也是教师将学生带往哪里的关键,还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关键主题。
  2.开放性。主题只是规定了研究的一个基本方向,但不是全部内容,它不是完全封闭起来的,而应该是完全开放的,在该主题下面应该是有许多研究空间的。例: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在这个主题中的“教”指“教学目标”、“学”指“教学过程”、“评”指“评价任务”,所以,它可以围绕“教学目标的叙写、观察与分析”来研究,也可以研究“如何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开展教学”,还可以研究“如何通过评价任务的设计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它不是一个独立、单一的主题,它的内容会是非常丰富的,这些内容都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这一主题相关的。
  3.发展性。主题是开放的,也是动态的,所以也就会有发展。主题是在过程中做出来的,所以也是不断发展的。如果一个主题因为一次研究而完成了,从中不能延伸出新的主题,这也不一定是一个好主题。当然,最好的主题也不能无限发展,但它至少应该是可以延伸出几个,在一定的时间内有发展空间。例:我们的教研主题是“教学目标的叙写、观察与分析”,随着我们对学习目标研究的不断深入,了解到学习目标是需要通过核心任务的设计与展开的,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到了哪里。所以,才有了后来研究的几个主题:“课堂教学中的核心任务设计与展开”、“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基于学习视角的课堂评价信息”……。
  4.关联性。从教研活动的组织体系要素来看,每一个主题可能是相对独立的,但如果是从学校教研活动历年来的主题看,它们又应该是具有相关联的。如果每个主题之间缺少某种关联,那么,这样的教研活动就会缺少研究深度。在三年多时间中,我们的教研活动主要就做了五个主题:教学目标的叙写、观察与分析;课堂教学中的核心任务设计与展开;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基于学习视角的课堂评价信息。从这五个主题来看,其核心主题应该是“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而要做好这个主题的研究,需要研究教学目标,研究评价设计,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相关任务与信息,所以,这个主题与其它四个主题间始终保持着关联,是缺一不可的。只有沿着这样一样主题研究轨道,才能直达课堂教学的本质。
  二、主题的研究过程
  主题应该是在教研究活动中做出来的,主题的价值应该是在教研活动中不断生长的,主题应该是陪同教研活动一路同行的。我们每个主题要做一个学期,每两周为一个阶段,第一周为教学设计,第二周为观课议课。教学设计一般通过一个下午来进行,主要是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观课议课一般为上午观课,下午议课。这样的安排主要是为了让教师在中午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让下午的议课能更充分、更深入。
  与所有学校的教研活动一样,我们的议课环节也有自己的流程,一般分五个版块:课后说课、观点呈现、交互议课、分享收获、总结评述。版块也好,流程也好,不过是形式而已,如果仅仅是按照这样的流程走一遍,主题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是做不出来的,关键是将主题贯穿于每次教研活动之中,让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其特性。
  1.完整性。这里我所说的完整性并不是指教研活动流程,而是指议课流程中的第二版块“观點呈现”时的完整性。在教研活动中,应该避免一种现象:看似谁都发言了,却谁也没有把观点说完整,这是不利于教师对主题的整体思考的。“观点呈现”就是要给教师一个独立完整表述自己观点的时间,而不是一进入议课,上来就进行所谓的交流。有时,我们还会比较苛刻地要求教师制作PPT进行五分钟左右的“观点呈现”,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把教师“逼”向主题思考的风口浪尖。
  2.交互性。教研活动过程中既要给每位教师一个独立完整表述观点的时间,还要给教师们一个相互启迪分享智慧的时间,这就是我们设计的环节叫“交互议课”。虽然每个人的发言时间是短暂的,但要求能围绕主题进行相互碰撞,这种相互间的碰撞是会加深对主题认识的。教师对于主题认识的快慢、深浅往往就是在这个环节中产生的。   3.参与性。教研活动不应该是某一个人的专利,也不是某一个人的独秀,应该是全体组内教师的共同舞台。要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除了在活动流程保障外,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到教研活动中来。我们会在每个阶段活动时,提前在论坛开设“学科教学细揣摩”专帖,要求教师就将要研究的内通过论坛进行交流。另外,我们的教研活动每阶段均由不同教师主持,主持教师不仅是开课教师,还是这个阶段(两周)活动的组织者。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同时还需要引导,在研究、交流等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追问、质疑等。所以,我们在每个教研组中均安排一名行政联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能否参与好,行政联络也至关重要。
  4.生成性。教研活动不是简单地在主题预设之后进行的一个论证,而是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每位教师用自己实例的、真实的体验来生成对主题新的理解。就每次活动而言,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之后的主题认识应该是不同于观课议课之后的。就每个阶段而言,前两周对于主题的认识也应该是不同于后两周的认识的。为强化教师对于主题认识的深化,我们在每次活动中都有“分享收获”这样一个版块。为强化教师对于主题的阶段认识,我们每个阶段的主题研究帖都会作相关汇总与链接。所以说,我们论坛中“学科教学细揣摩”专帖应该说是主题研讨深化的记录。
  三、主题的提升
  主题的提升就是对主题认识的不断深化,主题的不断提升,教师的研究热情才会被不断的唤起。如果随着研究过程的不断进行,教师对于主题的认识没有变化,这样的教研活动时间不长,便会失去研究价值,逐渐会被一些形式主义所替代。
  1.“喔效应”。“喔”是在主题讨论过程中发出的一声感叹,是对主题认识的一种突破,是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也正是在主题讨论过程中这一声声的“喔”让教师对主题认识不断清晰起来,让主题逐渐进入教师的心中,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曾经撰文呼唤教育研究中的“喔效应”。我们一位数学教师叫肖月仙,在一次期末临近结束时成为了“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主题研讨的跟踪对象,当她第一次看到“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的模型图,产生诸多疑问:“收集证据”怎么会始于“评价任务”呢?收集不该是从课堂上收集来的吗?学习证据的解释又是怎么回事?就这样带着问题开始了研讨,一周后的讨论中她发出了一声感叹:“哦”,“原来这个模型中的意思就是先要根据‘学习目标’做出分析,并要根据分析结果和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调整教学”。经过这两周的实践研究,她再次发出了“哦”一声感叹,对“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模型的认识也逐渐清晰了,原来学习目标在课堂上的落实,学生学习信息的产生都是透过了学习任务反映出来的,因此先要设计好评价任务,然后再课堂中去搜集学习证据,解释证据,并且利用证据进行反馈,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
  2.“磨效应”。主题提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磨”的过程,“磨”的越多,认识也越深,效应生发得也越丰富。开始可能覺得很清楚,可越磨越糊涂,最后越磨越清楚,就是在反反复复的磨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的反复互动中深化主题。我们美术组的潘洁琴老师,在教研活动中执教六年级美术11册《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自已觉得在教学目标定位上非常合理,但一磨下来,发现在“教学评价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方面出现了问题。然后,进行重新设计,再磨,又发现“教学活动组织的精准性”还不够,最后,第三次进行重新设计,再磨,最后,她对学习目标定位的合理性、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教学活动组织的精准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对“教-学-评一致性”的认识也有了重新认识。
  3.“彩虹效应”。所谓“彩虹”效应就是每过一个阶段,就要给教师提供平台,要让教师看到经过主题艰难探索之后的收获。让教师感受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在每个阶段(两周左右)教研活动结束之后,请主持活动的教师承担编辑的工作,为大家编辑一期《教研动态》,内容涉及本次教研活动的:“活动简况”、“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等一系列内容,这样的材料足以是教师眼前的一条“小彩虹”了。我们又追求“每个阶段大彩虹”,主要是用一个学期来做一个主题,到临近学期结束的时候召开“成长课堂研讨会”,将教师研究过程中资料汇编成册,并对外发布,8年时间里,我们不断地在全国各报刊杂志以组文形式推出我们的成果,这是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学校主题研究经历风雨之后的一道彩虹。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智力开发的高峰期与关键期,是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阶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创造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71-1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需求。相关教育部门和教师逐渐认识到将教学情境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不断优化,提升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以粤教版教材为例,对教学情境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初中思想品德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情境;思想品
摘 要: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和能力为两条主线展开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不是“师讲生听”,也不是学生预习自学的过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尝试着解决一个又一个新问题的探究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是以“巧妙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为依据,总结出“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法模式,构建了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提出结构化问题概念;是培养学生
摘 要:乐学化学,即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化学。教师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初三化学,就要打破常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关键词:化学教学;乐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62-1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力去
摘要:教师必须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问候都会使他的学生产生一种拉近距离的感觉.如果一个教师缺乏爱心.那么他的学生也就无法怀有一颗仁慈怜悯的心。在日常学生管理中.教师要以一颗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对后进生要做到“不放弃,不抛弃”,要将“动之以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作为班级管理的原则。  关键词:爱生;责任;呵护;心育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古人云:“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直接动力。笔者采取“以人写事 以事带史”的教学方法,即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人物和事件的讲述,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激发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62-1  历史
摘要:开展学生自主性评价活动,在于唤醒每个生命的自觉,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自持责任担当,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塑就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为学生自携永不枯竭的“燃剂”,在自主发展、终身发展的过程中强劲地远航。  关键词:唤醒;启迪;激扬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0-005-2  教育是一项育人工程,教育质量的
摘 要:随着课程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所以,教师要想将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用主体性教学法实施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论述了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模式构建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6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中职生作文水平不高,有诸多原因。通过对中职生的实际调查,我们发现中职生并非是惧怕作文,而是遇到了切实的困难,如果教师能够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相信中职生也会爱上作文。  关键词:中职生;作文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3-124-1  中职生也有作文的愿望和表达的需求。中国作协会员、河
摘 要:本案例属于《思想品德》八年级第八课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的内容。通过教学,学生认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理解“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关系”、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履行自己的应尽义务。”在课堂上,教师要选择和运用观看新闻视频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思品教学;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