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探讨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并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
关键词:衔接;英语教与学策略;初高中教学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1 -01
中学英语教学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如果偏废任何一项能力,都将会影响整体能力形成。
首先,从教师教的方面,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和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注意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在情景中注意语言知识,注意语音形式的同时,着重学生对语义的理解。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语法、句法等,还要训练听、说、读、写等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材,教师和学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现行的英语教材,无论是初中教材还是高中教材,均以“单元式”编排,在语法、词汇上采用“循环式”和“渐进”原则,注意初高中紧密结合。
第一、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教学起点应是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不能盲目拨高;课堂容量也应适度,容量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确定我们将要阅读的材料正是我们所需要而且应该阅读的,这就要根据标题、首句或首段,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然后确定有无必要继续阅读。预测是否准确,可以通过阅读来加以检验,而这种预测能力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第二、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主动性较强,课堂气氛活跃,而高中学生,课堂主动发言的学生不多,课堂气氛沉闷,经调查发现:90%的高中生,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叫到了才发言。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教师因素更为重要。我们在教授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前,往往要求学生根据标题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预测。这时学生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通过讨论,激发他们对将要学习的课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讨论要广开言路,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以培养他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从学生学的方面,传统的学法指导不可少,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策略和心理研究。
大部分初中教师和学生仍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中考或升学考试,使得教学陷入题海之中,结果,学生自主性较差,知识死板,自学能力较弱;进入高中后,有的学生仍沿用初中学习方式,教师说什么干什么,往往放松对学生学法指导,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成绩显然就会急剧下降。那么,我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法指导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学生观的转变传统知识观支配下的学生,在学习中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研究性学习存在的必要和生存的空间。
知识观念的转变告诉我们,学生来到课堂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生活中获得的知识。他们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且还是已有知识的批判者;不仅是知识的消费者,而且还是知识的生产者。教学的任务不仅要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获得显性知识和公共知识,更要借助于显性知识和公共知识来检验、批判、修正他们已有的知识。这些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达到。因而,课堂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组织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五,创建轻松愉快的情境。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暗示教学法得以实施的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心境共同构建了课堂教学特有的氛围。一般来说,课堂上学生的心境大致有三种:①注意力不集中,主观上不想学,精神涣散;②注意力集中,但精神紧张,主观上想学好,但实际学习效果欠佳;③注意力集中,情绪放松,只管认真听课,参与活动,不计成败得失。事实证明,只有第三种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为什么呢?洛扎诺夫认为,人在清醒而放松的状态下,可暗示性和有意识的判断能力能同时出现。诸多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心境愉快、心平气和、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能强化智力活动;相反,烦恼、紧张、害怕、反感、压抑等消极情绪,则抑制智力活动。作为英语教师,要竭尽所能,积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对英语的恐惧感和紧张感,为学生主动接受暗示,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准备。
针对目前现状,起始年级教学要放慢节奏,要强化口语教学。平时单词教学要让学生当堂巩固。让学生通过句型、语法、文章记单词。平时教学要作好阅读课教学。对话教学、听力教学丝毫不能含糊,巩固性练习不可缺少。
强调高中英语学习作为一种综合性学习。这种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它倡导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它具有独立性、探索性、探究性、发现性、开放性、主动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是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从“复制型人才观”转向“创新型人才观”;从“一次性、阶段性学习观”转向“终身学习观”。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旨在树立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念,改变“学为应试”的落后观念,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形式。
语法知识要适当介绍。为了学生的长期发展,学习英语的一些基本语法知识还是有必要的。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汉语的语法作些介绍。在这一点上,我们英语老师可以请语文老师指点。
充分发挥名校、名师资源优势,开展远程教育,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统筹规划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硬件、软件共享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培训教育制度和教师培养与交流。农村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衔接;英语教与学策略;初高中教学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1 -01
中学英语教学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如果偏废任何一项能力,都将会影响整体能力形成。
首先,从教师教的方面,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和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注意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在情景中注意语言知识,注意语音形式的同时,着重学生对语义的理解。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语法、句法等,还要训练听、说、读、写等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材,教师和学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现行的英语教材,无论是初中教材还是高中教材,均以“单元式”编排,在语法、词汇上采用“循环式”和“渐进”原则,注意初高中紧密结合。
第一、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教学起点应是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不能盲目拨高;课堂容量也应适度,容量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确定我们将要阅读的材料正是我们所需要而且应该阅读的,这就要根据标题、首句或首段,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然后确定有无必要继续阅读。预测是否准确,可以通过阅读来加以检验,而这种预测能力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第二、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主动性较强,课堂气氛活跃,而高中学生,课堂主动发言的学生不多,课堂气氛沉闷,经调查发现:90%的高中生,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叫到了才发言。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教师因素更为重要。我们在教授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前,往往要求学生根据标题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预测。这时学生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通过讨论,激发他们对将要学习的课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讨论要广开言路,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以培养他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从学生学的方面,传统的学法指导不可少,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策略和心理研究。
大部分初中教师和学生仍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中考或升学考试,使得教学陷入题海之中,结果,学生自主性较差,知识死板,自学能力较弱;进入高中后,有的学生仍沿用初中学习方式,教师说什么干什么,往往放松对学生学法指导,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成绩显然就会急剧下降。那么,我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法指导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学生观的转变传统知识观支配下的学生,在学习中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研究性学习存在的必要和生存的空间。
知识观念的转变告诉我们,学生来到课堂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生活中获得的知识。他们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且还是已有知识的批判者;不仅是知识的消费者,而且还是知识的生产者。教学的任务不仅要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获得显性知识和公共知识,更要借助于显性知识和公共知识来检验、批判、修正他们已有的知识。这些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达到。因而,课堂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组织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五,创建轻松愉快的情境。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暗示教学法得以实施的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心境共同构建了课堂教学特有的氛围。一般来说,课堂上学生的心境大致有三种:①注意力不集中,主观上不想学,精神涣散;②注意力集中,但精神紧张,主观上想学好,但实际学习效果欠佳;③注意力集中,情绪放松,只管认真听课,参与活动,不计成败得失。事实证明,只有第三种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为什么呢?洛扎诺夫认为,人在清醒而放松的状态下,可暗示性和有意识的判断能力能同时出现。诸多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心境愉快、心平气和、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能强化智力活动;相反,烦恼、紧张、害怕、反感、压抑等消极情绪,则抑制智力活动。作为英语教师,要竭尽所能,积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对英语的恐惧感和紧张感,为学生主动接受暗示,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准备。
针对目前现状,起始年级教学要放慢节奏,要强化口语教学。平时单词教学要让学生当堂巩固。让学生通过句型、语法、文章记单词。平时教学要作好阅读课教学。对话教学、听力教学丝毫不能含糊,巩固性练习不可缺少。
强调高中英语学习作为一种综合性学习。这种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它倡导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它具有独立性、探索性、探究性、发现性、开放性、主动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是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从“复制型人才观”转向“创新型人才观”;从“一次性、阶段性学习观”转向“终身学习观”。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旨在树立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念,改变“学为应试”的落后观念,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形式。
语法知识要适当介绍。为了学生的长期发展,学习英语的一些基本语法知识还是有必要的。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汉语的语法作些介绍。在这一点上,我们英语老师可以请语文老师指点。
充分发挥名校、名师资源优势,开展远程教育,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统筹规划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硬件、软件共享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培训教育制度和教师培养与交流。农村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