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数学思维;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8-0139-01
数学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模式,数学思维模式的运用对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题解析的过程当中,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运用。
1.在小学数学题解析运用数学思维的意义
小学阶段数学的运算能力和解析能力是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教学当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需求往往处于被忽略的地位,机械的重复计算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方式之一,而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题解析中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学科的价值,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当中应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此外,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解析题中的应用,有利于拓展数学课堂的深度,通过学生数学学习中主动性的发挥促进其数学应用能力。
2.在小学数学题解析运用数学思维的策略
(1)培养形象联想,解释数学原理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得到发展,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形象联想更好的阐释数学原理。
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过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种图形,那么在生活当中有包含许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你能够发现那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呢?”接着,有的学生发现了书是长方形的,有的学生发现了笔记本是长方形的,还有在学生发现橡皮擦有正方形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通过形象联想使学生更好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接着教师再说:“大家都说的没错,那么要想知道这本书有多大,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呢?这本书的面积也就是书所呈现出来的长方形的面积,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长方形面积的概念,从而更好的内化这部分知识。
(2)循序渐进,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和其身心发展过程一样都是不断循序渐进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这一发展特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当事先了解,这部分注重考查的是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对于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练一练中的这道题:下面是一个专门的铅笔的铅笔架,你能够联系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下,铅笔的支数吗?教师在讲解这道题时,应当首先带领学生回顾计算梯形的面积公式,然后逐步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这样说:“计算这道题,我们首先应当回顾一下梯形的计算公式。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呢?”接着有学生说到:“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下底高÷2。”接着,教师再说:“那么接下来,大家就可以在小组讨论一下这道题应当如何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之下不断地建构起数学知识。
(3)拓展思维,促进数学应用
数学思维也是一种发散思维的体现,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题解析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使用,从而体现数学学科的价值,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促进数学应用。
例如,在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比例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有效且快速的统计,通过掌握比例的計算方法,我们能够更快的获得信息解决问题,比如,在计算班级人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到比例的知识,大家请看黑板上这样一道题:一个班级男生与女生的比是三比二,班级人数是60人,那么男生有多少人?这道题,大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计算出男生的人数,接下来大家可以在小组内部讨论,然后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拓展自己的思维,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
当然,还可以设置“数学问题”,数学问题围绕着整个一类数学问题和数学概念,提出一个更加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在问题中的“疑问感”,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有更加高超的问题设计水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落笔”。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解析题中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学科的价值,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当中应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拓展数学课堂的深度,通过学生数学学习中主动性的发挥促进其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联想解释数学原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从而在数学课堂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使数学思维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徐蔚.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60
[2]李兰梅.放慢课堂教学步伐 静待数学思维花开—谈小学数学的慢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6):96-9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