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秀》与其对“年代”的书写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年代秀》节目中,舞蹈演员表演的由“油纸伞”引出相应电视剧里的经典桥段 2011年5月27日深圳卫视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综合性娱乐节目——《年代秀》,自开播以来它就以全新的娱乐方式和怀旧的浪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年代秀》顾名思義,就是对“年代”的show,它以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来对“年代”进行书写,深深地吸引了广大观众。本人认为《年代秀》对“年代”的书写方式大致有两种:可感化的书写和狂欢化的书写。
  一、“无意记忆”与可感化的书写
  “年代”是一个时间概念,对“年代”的书写必须从“历时性”的角度入手,而作为一种娱乐节目,它不可能像历史课堂一样单纯地以讲述的方式来叙述历史,它需要借助娱乐化的影音来表现历史。
  所谓“历时性”的书写,主要是从“纵”的方面着手,而“回忆”无疑是追忆“年代”的重要方式之一。回忆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意识方式,人人都需要回忆,在时间纵深感日趋消逝,生活日趋平面化的今天,“记忆可能是现代人的最后一束稻草”(《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吴晓东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69页),因为“在记忆中人们尚能维持自己的自足性和统一性的幻觉。”(《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前揭,69页)
  作为以“年代”为主打招牌的娱乐节目,唤起人们的“无意记忆”以引起人们共鸣是其相比其它娱乐节目的优势,把握好这一点无疑是它致胜的关键。人的“无意记忆”具有非逻辑性的特点,作为“无意记忆”的回忆就像由一块块断片拼凑而成的拼贴画,它没有统一的情节,没有一致的逻辑。人们看娱乐节目是为了在紧张的日常生活中享受片刻的闲暇而不是去记忆一些“知识”。而相比现在铺天盖地的歌唱类娱乐节目和相亲类娱乐节目,《年代秀》为广大观众在审美疲劳的困境下准备了一套怀旧的经典套餐。它把握了观众“无意记忆”的无逻辑性特点,把各个年代的不甚关联的重要事件以影音或表演的形式拼贴在一起,既新鲜又能引起人们共鸣。另外,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有时也会有一个看似连接线的东西贯穿其中,如共同的主题,来帮助观众厘清观看过程中形成的断片,以使观众的认同感更加强烈。
  “无意记忆”还具有具体性和身体感的特点。作为娱乐节目的观众没有人会对屏幕上的一连串的历史年代或者是教科书式的历史叙述感兴趣。观众期待的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可感的历史,他们不追求抽象的演绎,往往一件标签式的物品比历史教科书上那一连串历史事件更能触动观众的往日情怀。《年代秀》无疑很好地把握了“无意记忆”这一种特性,它把属于5个年代的记忆打碎,使其成为断片,然后再用标签式的事物来唤醒观众沉睡的回忆。这种标签式的事物有很多表现形式,它可以是一个道具、一段视频、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一个人物。标签式事物的意义往往大过其自身,它是一个年代主流意识的标志物,它所承载的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永远抹不去的回忆。每一期的《年代秀》都充斥着各种标志性事物,如2012年9月14日的《年代秀》就出现了“油纸伞”这一事物,主持人先以戴望舒的《雨巷》开篇,把大家带入那凄美优雅的境界,然后以“油纸伞”为问题引出了1980年的《上海滩》、1993年的《新白娘子传奇》和1998年的《还珠格格》(这三部电视剧是其所属年代的标志性事物),无疑这三部电视剧在它们所属的年代的影响是极大的,也许现在忙碌的生活已经把我们之前的记忆蒙上了一层纱,但当《年代秀》中响起这些电视剧的主题曲,重演这些电视剧里的经典画面时,随之而来的便是那种好久不见的莫名感动。
  ·电视研究金楷洺:《年代秀》与其对“年代”的书写二、大众狂欢与“年代”的现代化书写
  《年代秀》是一个立足当代,主打“代际互动”的娱乐节目。《年代秀》面对的是现代的观众,因此它必须得把“年代”现代化,用现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给观众听。这就必须从“共时”的角度来探讨《年代秀》对“年代”的书写方式。它具有丰腴性的特点。它以“年代”为主线把各种娱乐形式结合在一起,是对大多数娱乐节目单一娱乐方式的突破。作为娱乐节目是一定要考虑到受众的,观众年龄层的多少无疑是影响收视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单一娱乐方式的娱乐节目的受众面肯定不如“丰腴”的娱乐节目的受众面广。《年代秀》的丰腴性无疑是它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它的“丰腴性”主要体现在大众狂欢的娱乐方式上。《年代秀》打破了娱乐节目默认的受众群的年龄界限,这档娱乐节目为60、70、80、90、00各年代的观众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观影的平台,是颇适合合家共赏的。
  大众狂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阶层的模糊和形式的多样上,而这两者主要是通过“年代”的书写这一方式来展现的。
  现代生活是高度理性化的生活,它有丰富的“规章制度”,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必须在这些“规章制度”中“亦步亦趋”地生活,如果做出越轨的行为,就会遭到社会的批判甚至遗弃。高度物质化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各种便利,大众媒介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对之前的生活方式具有极其巨大的颠覆性影响。物质的极大丰富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快速度的生活节奏。现代社会的人们渴望一场大众狂欢式的晚会,那里没有领导和下属,我们是平等的。在现实社会中举办一场这样的大众狂欢舞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传媒和网络世界却有这样一种优势。《年代秀》似乎就带有这样一种大众狂欢的特点,作为上星卫视的电视节目,它在具有娱乐性的同时还必须具有导向性,所以在《年代秀》中阶层的模糊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具有那种无下限的绝对性,同样这种相对性也促成了它的观众层次的多样性。
  《年代秀》是以五个年代竞相答题的方式开展的,在这里几乎不存在老板与员工、长辈与晚辈的差别,各个年代凭自己的实力来获得分数与赢得胜利。同时,在这里的竞争也不像现实生活中那样火药味十足,温馨和谐。这一氛围正是《年代秀》所书写的“年代”的存在环境,《年代秀》中“老歌新唱”的环节无疑是典型的具有相对性的阶层模糊的大众狂欢式的“年代”书写。在这一环节中,不同年代的嘉宾,打破年龄阶层界限一起登场重新演绎之前的经典歌曲,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轻松欢快的休闲。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年代秀》中大可以卸下包袱,享受这种“模糊阶层”式的愉悦。
  《年代秀》“丰腴”的特点还表现在表现“年代”形式的多样性上,问答式是《年代秀》把“年代”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主要方式,但是同是问答,它却综合了以往优秀娱乐节目的展现方式,并一直以“年代”贯穿其中。《年代秀》中的问答式可以说是集声、光、表、演四大元素于一体的表现方式,如2012年12月21日那一期的年代秀,80年代的主题是雪,节目并没有直接开始问答环节,而是先让著名歌手武艺演唱一首《雪花》并借助现场营造的飘雪的气氛来把大家带到那雪花飘飘的浪漫的情境中,紧接着引出的是关于80年代经典动画片《雪孩子》的问题,再接着的问题是关于1985年开始举办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且不说这些激起了生活在80年代的人的回忆,单看形式,这一系列的问答都是以视频和真人表演的形式展现的,即具体可感又丰富多彩。
  总之,《年代秀》区别于其它娱乐节目的地方就在于它始终把立足点放在“年代”二字上,而其颇具特色的“年代”书写方式也征服了一大批观众,它在书写“年代”的过程中,始终突出“年代”的具体可感性,把它从高阁中的抽象想象中拉下来,拉到观众身边;另外,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现实社会上的阶层界限,为大家布置了一个丰盛的“众人狂欢”式的亲民大舞台,以多种多样的年代书写方式为观众带来现代忙碌生活中的片刻闲暇。
  (责任编辑:曾珍)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企业乃至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显然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另一大冲突。这种与国际社会中的文明的冲突不同,更多的是以与普通百姓息
到昆明挂职,只带了途中读的三几本书。十天半个月安定下来,开始陆续添置需要用的图书,大致新书旧书各占一半。买新书主要是在新知图书城、昆明书城、昆明图书批发市场、新华图书城以及滇池书城,而旧书则是在云南古玩城、大观书屋、潘家湾——尤其是潘家湾的旧书店比较成气候。  3月中旬识得云南美术出版社杨旭恒与云南省新闻图片社肖贵中,一见如故,两位也是爱书人,所谈书事也就颇多,肖君见我买了不少旧书,便指点迷津,说
一本好书,在于引领和激发读者不同的视角和个性的生命体验,而一本好的中华文化史,视角也应该是独特的,它应该拥有一种共性之上的个性。它会引领我们走向一个不同的领域,看见历史和
《盲探》是一部由寰亚公司出品、杜琪峰执导、刘德华与郑秀文主演的香港剧情片.该片于2013年7月在内地及港台地区同步上映后,颇得各界好评.片中充满了悬念,电影一开头便是一
【中西视角】  中国出版入除做出版、宣传、推广、营销之外,是否也能够引导作者从创作之初就有意识地写一些外向型的作品呢?比如外国人关心的故事,外国人讲故事的方式,尝试着用外国读者的眼光和角度来“结构”我们的故事。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们却要从细微末节说起。  自从开始推介中国图书以来,时常会碰到中外出版人问到同一个问题:中国的什么主题会受到外国人的欢迎?有人会说,外国人为什么也会有这样的问题
由于氧化物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催化、能源储存、纳米器件等各种领域。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合成技术手段,实现对氧化物纳米材料表面形貌
科技查新管理平台通过Web的B/S架构和典型的MVC设计模式,使用Java的分层结构和领域模型设计的引入,实现了委托人管理模块,查新员管理模块,审核员管理模块,查新项目管理模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