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Emp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够独立生活,是许多成长中的年轻人所渴望的事,秦文君的作品《我们是一家人》中的主人公也不例外,希望和家人“分伙”。一番斗争后,母亲终于同意了“我”的要求,“我”感到非常兴奋。然而好景不长,“我”很快就觉得自己仿佛被家人抛弃,心怀感伤,特别渴望重回家庭;最后,母亲张开温暖的怀抱接纳了“我”,“分伙”以失败告终。作者通过这种对比,旨在告诉读者: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家庭的温暖,珍惜亲人的爱。
  文中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比如“我”感冒回家孤独地啃硬面包,作者连用“翻”“竖”“咬”“吞”等动词,把“我”内心满怀凄楚,却又怕被家人发现的那种复杂情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再如“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这一细节,暗示女儿在母亲心中的位置一直没变,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
  品读全文,叙事清楚,线索明了,情节生动,人物鲜活。文中母亲教育孩子时的那种别具一格的方法,特别令人难忘。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親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有删改)
其他文献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别康桥》就像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将诗人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风光融汇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 其实,还有一种“爱、自由和美”的人生主题词融入诗中,沉淀在作者徐志摩短暂而绚烂的生命里,被称作“单纯信仰”。  那么,我的“单纯信仰”,也就是我的人生主题词是什么呢?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从一个稚气懵懂的孩童变成了
期刊
十月:秋已深,天渐凉,清露如霜。  暑气散尽,原野望去尽带黄金甲。秋眸深重,俯瞰抑或仰视,总能遇见豁然开朗的一抹,把人心上的旧尘都通通吹散。一季的收获在手,沉淀下的是岁月累积的成熟和丰腴,更是繁华尽处的温润与坦然。  在校园读书,九月算是一个新的起点。蓝天旷远,辉映着一季青春的书页:写下曾经的怀恋,写下崭新的梦想,写下跋涉的脚步,写下肆意流淌的汗水……明月皎皎,浸濡着一颗颗拳拳的赤心:依旧善良执着
期刊
配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写人要抓住特点。  大家知道“画圣”阎立本吗?他是唐朝著名的宫廷画家,擅画人物,如今他的画作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他的代表性画作《步辇图》,画中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中对于唐太宗的形象刻画得尤其准确传神。对于不同人物神情、气质、仪态的刻画笔墨也较多,被人誉为“丹青神化”。画人物是如此,写人物也需要如此。  
期刊
“文章西汉两司马”语出于左宗棠的《题卧龙岗诸葛草庐》,意思是说,文章写得最好的要算西汉的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与辞赋家司马相如。这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  司马迁(前135—前87)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谈博学,精通天文、《易》学和黄老之学。司马迁十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
期刊
夏天,我回到了故乡,回到了老宅——这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儿时乐园。回忆的潮,一次又一次地漫上心头,留下了数不尽的珍贵记忆……  一个小男孩闯进了我的心境。我奇怪的是:为什么我那高耸的心墙,没有抵挡住那男孩的脚步?男孩身旁跟着一个慈祥的老爷子,他用那粗糙的大手轻轻握住男孩稚嫩的小手。小男孩慢慢停下脚步,用双手拉住老爷子的手,大力地晃动,用我儿时的声音,向老爷子恳求说:“太姥爷,帮我买匹小马吧,我可想要小
期刊
配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学习描写景物。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今天,我们也来说说如何写山川之美,绘自然之景。  我们刚学过了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对其描写的景物应该是印象颇深吧!全文仅用68个字,抓住了一个“美”,描写了峰、水、石壁、林、竹、雾、猿、 鸟、夕阳、鱼……抓住了山峰的高,流水的清澈,石壁的色彩斑斓,林木的青葱,竹丛的翠绿,晨雾消散,猿鸟鸣叫,夕阳落山
期刊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只有赋予景物以深情,才能让景充满生机和活力,怎样以情驭景、以景传情呢?  1.要带着感情用心观察,突出景物特征。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感情色彩,但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因此选择带有感情的景致,用心细致观察,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要带着感情去观赏景物,并将景物的自身特征充分
期刊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五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 析】 本词向来被认为是李煜词的代表作。本词基调低沉,情绪颓伤。它以强烈的艺术魅力感染着读者。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
期刊
配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训练:语言要连贯。  语言连贯,是指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要紧密,前后一以贯之。连贯的语言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怎样使文章语言更加连贯?可以注重从以下几方面:  一、话题要一致  前后保持话题一致,是做到语言连贯的基础。文章千言万语、段落多多,都不要离开同一个话题,如此语意表达才能顺畅清晰。如,朱自清《背影》一文先后四次写到背影,无论哪次写背影,话题都
期刊
每一个人,都像在大雾弥漫的森林中寻寻觅觅、左右徘徊,如果不能坚定地迈出第一步,就永远无法冲破禁锢。  ——题记  (题记起到呼应题目,开门见山的作用。)  “恭喜你,书法比赛进决赛啦!”如雷的掌声和热情的道贺声把我包围。我内心激动、自豪又纠结:是否继续参赛?如果就此退出,可以拿优胜奖;如果参加决赛,高手如林,获奖概率并不是那么大,万一决赛突围不成功,全盘皆输。我的心思如同墙头的小草,被风吹得左右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