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其中强化他汀治疗组98例,非强化他汀治疗组118列,观察治疗后2W、治疗后1M、治疗后2M、治疗后3M患者LDL、hSCRP、NIHSS的变化。结果:强化他汀治疗组较非强化他汀治疗组相比,在治疗后2W、1M、2M、3M、LDL、hSCRP、NIH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LDL、hsCRP降低幅度更明显,神经功能恢复更快,临床获益更大。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2-011-02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特别是老年人严重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缺血性脑血管病均是最常见的亚型。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脂质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1]。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介质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hsCRP可诊断和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2],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
本研究观察强化他汀和非强化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LDL、hsCRP、NIHSS的变化,评估强化他汀的疗效及临床获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共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114例,年龄在55~80(67.23±10.45)岁,随机分为强化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钙40mg每晚一次口服)98例,非强化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一次口服)118例,其余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指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卒中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均为前循环一侧基底节区的梗死,且为首次发病,并在3天内经头颅CT及/或MRI确诊,且在梗死面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标准:出血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者、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消化道溃疡、孕妇以及服药期间出现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过敏反应、不良反应需要停药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烟酒史、体质量指数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见表1。
1.2 方法
2组患者均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强化他汀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40mg, 1次/d;非强化他汀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d;强化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改为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 1次/d,两组长期维持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后2W、1M、2M、3M,清晨空腹肘静脉取血12ml检测血清hs-CRP、LDL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s scale,NIHSS)[6]。
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检测:采用美国雅培16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sCRP采用乳胶增强透射比浊法,书执行。参考值:hsCRP:0-3mg/L,LDL:2.07-3.1mmol/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其中计量数据用(x±s)表示,两组不同时间各指标的变化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2W、1M、2M、3M强化他汀治疗组较非强化他汀治疗组相比,LDL、hsCR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恢复较快,神经功能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强化他汀治疗较非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明显,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3 讨论
脑卒中是我国的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脑梗死患者的一年复发率为11.2%。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炎症反应的过程,多种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脑梗死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C反应蛋白和血脂有密切关系[5]。C反应蛋白(CRP)主要是在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性反应急性时相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致病过程中CRP沉积在动脉壁内,与补体复合物和泡沫细胞共同存在。CRP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损伤血管内膜,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6]。hs-CRP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基础,正常的LDL不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在氧化应激的过程中一旦LDL氧化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则可通过多种途径启动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最终可导致动脉硬化斑块破裂。
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降低TC和LDL的作用。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血浆中hs-CRP的水平,通过抗炎作用来抵抗动脉粥样硬化。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脂、抗炎作用外,还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使用他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改善患者预后[8]。他汀还可减少脑卒中的死亡率,减少梗死面积。我们研究表明脑梗死急性期在强化他汀的治疗下LDL、hsCRP、NIHSS降低幅度明显大于非强化他汀组,上述变化在用药开始2周即显效,3个月时强化他汀组各项指标恢复更好,且强化他汀组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動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慢性炎性过程有关。他汀类药物不仅有调脂作用,还能发挥抗炎、抗栓及血管活性作用,越早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死亡风险越低,预后越好[9],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王位,黎红华.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危险因素川.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09-111.
[2]Saludes V, Gonzalez V, Planas R, et al.Tools for the diagnosis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nd hepatic fibrosis staging[J].World JGastroenterol,2014,20(13):3431-3442.
[3]Kaptoge S, Di Angelantonio E, Lowe G, et al.C-reactive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disease, stroke andmortality: an individual partition meta-analysis[Jl.Lancet, 2010,375(9709):132-140.
[4]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2-3.
[5]Corrado E, Rizzo M, Coppola G, et al.An update on the roleof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atherosclerosis[J].J Atheroscler Thromb,2010,17(1):1-11.
[6]Yamashita T,Hirata K.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emodulation therapy against atherosclerosis[J].Nippon Rinsho,2011,69(1):168-172.
[7]Zhang Y, Huang S, Wang B, et al.Atorvastatin and whiskerstimulation synergistically enhance angiogenesis in the barrel cortex ofrats following focal ischemia[J].Neurosci Lett, 2012,525(11):135-139.
[8]Fisher M, Moonis M.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statins:evidence from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J].Curr Treat OptionsCardiovasc Med,2012,14(3):252-259.
[9]Nichroinin D, Asplund K, Asberg S, et al.Statin therapy andoutcome after ischemic strok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observational studies and randomized trials[J].Stroke,2013,44(2):448-456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2-011-02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特别是老年人严重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缺血性脑血管病均是最常见的亚型。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脂质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1]。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介质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hsCRP可诊断和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2],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
本研究观察强化他汀和非强化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LDL、hsCRP、NIHSS的变化,评估强化他汀的疗效及临床获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共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114例,年龄在55~80(67.23±10.45)岁,随机分为强化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钙40mg每晚一次口服)98例,非强化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一次口服)118例,其余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指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卒中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均为前循环一侧基底节区的梗死,且为首次发病,并在3天内经头颅CT及/或MRI确诊,且在梗死面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标准:出血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者、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消化道溃疡、孕妇以及服药期间出现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过敏反应、不良反应需要停药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烟酒史、体质量指数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见表1。
1.2 方法
2组患者均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强化他汀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40mg, 1次/d;非强化他汀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d;强化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改为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 1次/d,两组长期维持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后2W、1M、2M、3M,清晨空腹肘静脉取血12ml检测血清hs-CRP、LDL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s scale,NIHSS)[6]。
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检测:采用美国雅培16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sCRP采用乳胶增强透射比浊法,书执行。参考值:hsCRP:0-3mg/L,LDL:2.07-3.1mmol/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其中计量数据用(x±s)表示,两组不同时间各指标的变化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2W、1M、2M、3M强化他汀治疗组较非强化他汀治疗组相比,LDL、hsCR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恢复较快,神经功能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强化他汀治疗较非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明显,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3 讨论
脑卒中是我国的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脑梗死患者的一年复发率为11.2%。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炎症反应的过程,多种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脑梗死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C反应蛋白和血脂有密切关系[5]。C反应蛋白(CRP)主要是在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性反应急性时相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致病过程中CRP沉积在动脉壁内,与补体复合物和泡沫细胞共同存在。CRP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损伤血管内膜,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6]。hs-CRP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基础,正常的LDL不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在氧化应激的过程中一旦LDL氧化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则可通过多种途径启动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最终可导致动脉硬化斑块破裂。
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降低TC和LDL的作用。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血浆中hs-CRP的水平,通过抗炎作用来抵抗动脉粥样硬化。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脂、抗炎作用外,还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使用他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改善患者预后[8]。他汀还可减少脑卒中的死亡率,减少梗死面积。我们研究表明脑梗死急性期在强化他汀的治疗下LDL、hsCRP、NIHSS降低幅度明显大于非强化他汀组,上述变化在用药开始2周即显效,3个月时强化他汀组各项指标恢复更好,且强化他汀组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動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慢性炎性过程有关。他汀类药物不仅有调脂作用,还能发挥抗炎、抗栓及血管活性作用,越早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死亡风险越低,预后越好[9],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王位,黎红华.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危险因素川.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09-111.
[2]Saludes V, Gonzalez V, Planas R, et al.Tools for the diagnosis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nd hepatic fibrosis staging[J].World JGastroenterol,2014,20(13):3431-3442.
[3]Kaptoge S, Di Angelantonio E, Lowe G, et al.C-reactive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disease, stroke andmortality: an individual partition meta-analysis[Jl.Lancet, 2010,375(9709):132-140.
[4]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2-3.
[5]Corrado E, Rizzo M, Coppola G, et al.An update on the roleof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atherosclerosis[J].J Atheroscler Thromb,2010,17(1):1-11.
[6]Yamashita T,Hirata K.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emodulation therapy against atherosclerosis[J].Nippon Rinsho,2011,69(1):168-172.
[7]Zhang Y, Huang S, Wang B, et al.Atorvastatin and whiskerstimulation synergistically enhance angiogenesis in the barrel cortex ofrats following focal ischemia[J].Neurosci Lett, 2012,525(11):135-139.
[8]Fisher M, Moonis M.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statins:evidence from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J].Curr Treat OptionsCardiovasc Med,2012,14(3):252-259.
[9]Nichroinin D, Asplund K, Asberg S, et al.Statin therapy andoutcome after ischemic strok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observational studies and randomized trials[J].Stroke,2013,44(2):448-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