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坚持学科教学与生活化教育相结合的理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提出數学问题,逐渐降低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陌生程度,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化的方式解决问题。笔者立足于教学的实践情况,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对策: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有效问题,融入生活实践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具体对策
目前,仍有部分教师采用死板专制的教学模式,仅依据教材对数学知识进行单一地讲授,盲目地追求学生取得更高的分数,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导致学生对数学课逐渐产生了消极的情绪,阻碍了小学生数学技能的发展。为此,教师应不断开发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降低学生对陌生知识的畏惧感,使学生将生活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快速掌握。
一、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初步印象,教师要善于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物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直观欢快的情境,让学生可以直接地看到所呈现的内容,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一定的刺激,有利于推动学生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逐渐迈出提高课上学习效率的重要一步。只有将数学知识与更为形象的实物互相结合,才能减轻学生对抽象知识的陌生程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的外形来感知新的知识,有利于激起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
例如,教师在教学“线与角”时,设计了以下课堂活动。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根自制的激光笔,请大家将目光投向激光笔的一端,现在我打开光源将它射向窗外,你们可以看到什么?”生:“有一束带颜色的激光。”师:“这束激光是射向哪里的呢?”生:“射到远处,看不见的地方。”师:“当打开一端的激光时,你们仔细看,这条激光走过的路线是不是就表示射线?”……教师借助实际物体进行演示操作,使学生更直接地理解射线的特征。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有效问题,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
提问的目的在于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来设计与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觉地对具体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思考,既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也有利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获取当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气息,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地建构,进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负数”时,设计了以下课堂活动。师:“大家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生:“﹣6℃~4℃。”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设计问题,初步引起学生的思考。师:“零下6度,也可以说是负6度。这个‘﹣’代表负号。负号还可以怎么用呢?”此时教师联系学生以往的经验,检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师:“小兰去买菜,结账时需要给10元钱,但是只带了7元钱,买菜的叔叔是她亲戚,于是先欠着,此时小兰有多少钱呢?”生:“﹣3元。”……教师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设计有效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运用“负数”的能力。
三、融入生活实践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大多以抽象的形式存在,如果只是一味地围绕教材来讲这些知识,难免会使学生觉得陌生,这种抽象、难懂的知识学生更是不愿意去学。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教学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来感知并探索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开掘生活中的实践教学资源,设计贴近现实的数学教学过程。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节内容之前,让学生自己去超市体验购物,并把相应的结账单留存,将其带到数学课堂上。师:“这是小乙的购物清单:计算器,15.6元;圆规,0.8元;文具盒,5.54元;铅笔,4.4元。请同学们根据这张购物小票,提出两个问题。”生一:“(1)计算器和圆规一共花了多少钱?(2)文具盒比铅笔贵多少钱?”师:“请你们将算式列出来。”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得出结果:“15.6+0.8和5.54-4.4。”教师引导学生融入到生活中的购物活动,使其主动地探索数学问题,逐步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严格地遵循先进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充分地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数学基础和经验,从他们的现实生活出发,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逐渐降低学生对新授知识的陌生程度,使学生自觉地联系以往的经验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获取数学知识,更好地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玉,刘岚馨.让数学与生活比翼齐飞——试论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68-169.
[2]宋开宝.巧用生活化教学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83.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具体对策
目前,仍有部分教师采用死板专制的教学模式,仅依据教材对数学知识进行单一地讲授,盲目地追求学生取得更高的分数,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导致学生对数学课逐渐产生了消极的情绪,阻碍了小学生数学技能的发展。为此,教师应不断开发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降低学生对陌生知识的畏惧感,使学生将生活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快速掌握。
一、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新授知识的初步印象,教师要善于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物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直观欢快的情境,让学生可以直接地看到所呈现的内容,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一定的刺激,有利于推动学生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逐渐迈出提高课上学习效率的重要一步。只有将数学知识与更为形象的实物互相结合,才能减轻学生对抽象知识的陌生程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的外形来感知新的知识,有利于激起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
例如,教师在教学“线与角”时,设计了以下课堂活动。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根自制的激光笔,请大家将目光投向激光笔的一端,现在我打开光源将它射向窗外,你们可以看到什么?”生:“有一束带颜色的激光。”师:“这束激光是射向哪里的呢?”生:“射到远处,看不见的地方。”师:“当打开一端的激光时,你们仔细看,这条激光走过的路线是不是就表示射线?”……教师借助实际物体进行演示操作,使学生更直接地理解射线的特征。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有效问题,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
提问的目的在于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来设计与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觉地对具体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思考,既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也有利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获取当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气息,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地建构,进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负数”时,设计了以下课堂活动。师:“大家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生:“﹣6℃~4℃。”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设计问题,初步引起学生的思考。师:“零下6度,也可以说是负6度。这个‘﹣’代表负号。负号还可以怎么用呢?”此时教师联系学生以往的经验,检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师:“小兰去买菜,结账时需要给10元钱,但是只带了7元钱,买菜的叔叔是她亲戚,于是先欠着,此时小兰有多少钱呢?”生:“﹣3元。”……教师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设计有效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运用“负数”的能力。
三、融入生活实践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大多以抽象的形式存在,如果只是一味地围绕教材来讲这些知识,难免会使学生觉得陌生,这种抽象、难懂的知识学生更是不愿意去学。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教学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来感知并探索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开掘生活中的实践教学资源,设计贴近现实的数学教学过程。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节内容之前,让学生自己去超市体验购物,并把相应的结账单留存,将其带到数学课堂上。师:“这是小乙的购物清单:计算器,15.6元;圆规,0.8元;文具盒,5.54元;铅笔,4.4元。请同学们根据这张购物小票,提出两个问题。”生一:“(1)计算器和圆规一共花了多少钱?(2)文具盒比铅笔贵多少钱?”师:“请你们将算式列出来。”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得出结果:“15.6+0.8和5.54-4.4。”教师引导学生融入到生活中的购物活动,使其主动地探索数学问题,逐步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严格地遵循先进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充分地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数学基础和经验,从他们的现实生活出发,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逐渐降低学生对新授知识的陌生程度,使学生自觉地联系以往的经验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获取数学知识,更好地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玉,刘岚馨.让数学与生活比翼齐飞——试论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68-169.
[2]宋开宝.巧用生活化教学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