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立足本地实际,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高度,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课时计划;课程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培养;心理辅导室的建立
刚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根据这一工作目标,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的措施进行落实小学心理课程教学。
一、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足课时
首先是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时。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时间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从课程整合的角度出发,可统筹使用品德与生活(社会)、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课程中有穿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也可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安排。
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教师明确相应年级的教育内容之后,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活设计时就要侧重这些主题进行环节的设计,持续连贯地进行心理辅导。让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各个阶段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逐渐实现健全的人格。我们才算完成了这个阶段的任务。
三、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方法与手段,课堂活动的特点
要完成课程目标,关键的问题就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注重孩子的参与活动,少说大道理,重体验、重感悟,促成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根据年龄特点,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常用的活动方式和教学方法有以下几大类型:一认知法(这类教学方法主要是依靠学生的感知、想像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这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活动:阅读与听故事;多媒体教学;艺术欣赏;联想活动;认知改变)。二操作法(这种类型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学生德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动来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活动:游戏、工作、测验、讲演、绘画、唱歌)。三集体讨论法(专题讨论、辩论、脑力激荡、配对讨论法,意见箱)。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五行为改变法(行为改变法的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某种新的良好行为,或者消除某种不良行为。例如行为训练、示范、奖赏、惩罚、契约)以上心理教育方法的分类不是绝对的,不同种类的方法之间有一定的交叉或包含关系。所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的目标选择出最合适的心理教育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主要形式,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一般程序有——热身、活动、反思、分享、总结。
四、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的培训
心理学课程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传统的普通课程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心理课程则着眼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目前一线的心理学教师非常缺乏,普通课程的老师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包含了某些心理教育的成分和因素,但这种成分和因素没有明确的目的,方法不系统,缺乏科学性,只是一种附带的、无意识的和经验式的教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和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必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和课堂组织,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如何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使之取得应有的效果,达到心理教育课程规定的目标。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所以我们的教师队伍务必加强培训学习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更系统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技巧,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稳定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五、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了预防学生出现心理不适应、心理困惑、心理危机,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给出的对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立完善,让心理輔导室更好的发挥其辅助功能。
综上所述,是本人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的措施的一些浅见。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里,我们唯有尊重、理解、包容、共情,才能在这块圣土中开出灿烂美丽之花。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建辉.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No.556(12):25.
关键词:课时计划;课程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培养;心理辅导室的建立
刚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根据这一工作目标,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的措施进行落实小学心理课程教学。
一、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足课时
首先是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时。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时间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从课程整合的角度出发,可统筹使用品德与生活(社会)、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课程中有穿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也可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安排。
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教师明确相应年级的教育内容之后,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活设计时就要侧重这些主题进行环节的设计,持续连贯地进行心理辅导。让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各个阶段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逐渐实现健全的人格。我们才算完成了这个阶段的任务。
三、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方法与手段,课堂活动的特点
要完成课程目标,关键的问题就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注重孩子的参与活动,少说大道理,重体验、重感悟,促成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根据年龄特点,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常用的活动方式和教学方法有以下几大类型:一认知法(这类教学方法主要是依靠学生的感知、想像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这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活动:阅读与听故事;多媒体教学;艺术欣赏;联想活动;认知改变)。二操作法(这种类型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学生德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动来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活动:游戏、工作、测验、讲演、绘画、唱歌)。三集体讨论法(专题讨论、辩论、脑力激荡、配对讨论法,意见箱)。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五行为改变法(行为改变法的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某种新的良好行为,或者消除某种不良行为。例如行为训练、示范、奖赏、惩罚、契约)以上心理教育方法的分类不是绝对的,不同种类的方法之间有一定的交叉或包含关系。所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的目标选择出最合适的心理教育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主要形式,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一般程序有——热身、活动、反思、分享、总结。
四、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的培训
心理学课程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传统的普通课程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心理课程则着眼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目前一线的心理学教师非常缺乏,普通课程的老师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包含了某些心理教育的成分和因素,但这种成分和因素没有明确的目的,方法不系统,缺乏科学性,只是一种附带的、无意识的和经验式的教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和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必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和课堂组织,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如何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使之取得应有的效果,达到心理教育课程规定的目标。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所以我们的教师队伍务必加强培训学习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更系统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技巧,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稳定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五、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了预防学生出现心理不适应、心理困惑、心理危机,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给出的对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立完善,让心理輔导室更好的发挥其辅助功能。
综上所述,是本人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的措施的一些浅见。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里,我们唯有尊重、理解、包容、共情,才能在这块圣土中开出灿烂美丽之花。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建辉.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No.55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