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题是一类客观性试题,是生物高考题和学业水平测试 题的一种基本题型。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能设置比较广泛的情境,考察内容包括生物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及有关知识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各类生物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有些学生在考试中或因选择题解法不当,耗时过多,得分过低,影响了其他题的解答,导致考分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未掌握选择题的特点,解题的思维方式欠妥等。那么如何答好生物选择题呢?下面就简要介绍几种选择题的解法。
1直接选择法
直接选择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直接得出结论。
例1、下列哪项不是群落的特征:
A 出生率和死亡率;B 性别;C 年龄组成;D种群密度
解析:群落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由此判断性别不是群落的特征。正确答案:B
2筛选排除法
筛选排除法就是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排除,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
例2、下列哪一种生物的代谢类型在进化上有可能发生在能进行原始光合作用的生物之前()
A.红色硫细菌;B.硝化细菌;C.酵母菌;D.蓝藻
解析:原始光合作用之前的生物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选项A的红色硫细菌高中教材没有提及,学生很可能会感到有些生疏;而其它3个选项的生物代谢类型学生则较为熟悉,因此可用排除法来解答此题。选项B的硝化细菌为自养需氧型;选项C的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型;选项D的蓝藻为自养需氧型。由此可排除选项B、C、D,正确答案:A。
3图解演示法
图解演示法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思维过程,比较简便、快捷。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中,涉及的要素或环节较多,且这些要素或环节之间的关系复杂,难以让人全面准确的把握。如果能将其转化成图解,就可以将已知条件涉及的各种要素或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示得一目了然,解题时就不会由于思路不清而束手无策。
例3、已知DNA的一条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A.0.4和 0.6;B.2.5和1.0;C.0.4和 0.4;D.0.6和1.0
解析:(1)先根据题意画出图示,并标上符合已知条件的特殊值。
(2)由图示可求出互补单链的T+C=4,A+G=10,则互补单链的A+G/T+C=10/4=2.5。
(3)因为整个DNA分子中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所以整个DNA分子中A+G/T+C=1。正确答案:B。
——A——G——T——C——已知单链
——T——C——A——G——互补单链
4比较分析法
生物学的许多概念以及生理过程很相近但是并不相同,通过比较分析即可找出其中的细微差别,解决问题时便能明辨是非,得出正确答案。
例4、在诱变育种的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A.促使基因中遗传信息改变;B.促使基因序列的改变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抑制DNA的复制
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秋水仙素既可诱发基因突变,也可诱发染色体变异。诱发基因突变促使基因中的遗传信息改变,也就是促使基因中碱基的序列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等;而不是促使基因序列的改变。诱发染色体变异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这属于多倍体育种。正确答案A
5联想类比法
有些题的答案,直接依据已知条件很难找到,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先采用联想的方法,找到与已知条件相关联的有关知识,再根据这些知识选出正确答案。
例5、 首先在一堆垃圾的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随后又在附近的植物体内检测到放射性,接着又在其周围生活的动物体内也检测到放射性。如果放射性只是来自某一种元素,你认为最可能是什么元素?()
A.O;B.C;C.N;D. H
解析:该题要注意题干中该放射性元素由垃圾堆→植物→动物移动方向,联想到植物环境中吸收的该元素最可能是矿质元素。正确答案:C
6分析推理法
分析推理法就是依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然后运用生物学相关的概念、原理和规律,找出与答案相关的若干要素,再利用这些要素推导出正确答案。
例6、 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 ;B.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解析: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DNA含有磷酸基和含氮碱基,能够被15N和32P标记上,而蛋白质含有-NH2基和-SH基,能够被15N和35S标记。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并未进入大肠杆菌,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并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苷酸)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和子代DNA,因这些原料没有放射性元素标记,所以在子代中,只有在某2个噬菌体中可以找到含15N和32P的DNA单链。答案:B
7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就是根据题所给的条件直接计算出正确结果,然后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生物学中的有关计算类选择题。
例7、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父母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你认为他们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几率为
A.12.5%;B.25%;C.75%;D.50%
解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父母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因此他们生一个白化病的几率是1/4,生男孩的几率是1/2,因而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几率为1/8。正确答案:A
8找关键词法
找关键词法就是从多个已知条件中找出某一条件作为解题的切入点,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其中找出某一条件往往就是指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作为切入点。
例8、 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A. 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B. 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 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 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会阻止染色剂的进入而不着色;如果细胞死亡,则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染色剂可以进入而使细胞核着色。所以本题的关键词是“细胞死活的鉴别”,答案很快就一目了然。正确答案:D
9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就是对那些不容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常需要进行严谨的推理、细致的分析、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常用这种方法。
例9 、在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A.祖父;B.祖母;C.外祖父;D.外祖母
解析:色盲是隐性伴性遗传病,假设色盲男孩的基因型为XbY,根据隐性伴性遗传交叉遗传的特点,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他母亲,而其母亲色觉正常,可知他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再根据外祖父色觉正常(无色盲基因),可知他母亲的色盲基因来自其外祖母。正确答案D
总之,选择题的解法多种多样,在解答选择题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认真研读题干所给条件,综合分析,找出解答试题的正确方法,努力做到既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又节省解题所用的时间。
1直接选择法
直接选择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直接得出结论。
例1、下列哪项不是群落的特征:
A 出生率和死亡率;B 性别;C 年龄组成;D种群密度
解析:群落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由此判断性别不是群落的特征。正确答案:B
2筛选排除法
筛选排除法就是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排除,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
例2、下列哪一种生物的代谢类型在进化上有可能发生在能进行原始光合作用的生物之前()
A.红色硫细菌;B.硝化细菌;C.酵母菌;D.蓝藻
解析:原始光合作用之前的生物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选项A的红色硫细菌高中教材没有提及,学生很可能会感到有些生疏;而其它3个选项的生物代谢类型学生则较为熟悉,因此可用排除法来解答此题。选项B的硝化细菌为自养需氧型;选项C的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型;选项D的蓝藻为自养需氧型。由此可排除选项B、C、D,正确答案:A。
3图解演示法
图解演示法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思维过程,比较简便、快捷。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中,涉及的要素或环节较多,且这些要素或环节之间的关系复杂,难以让人全面准确的把握。如果能将其转化成图解,就可以将已知条件涉及的各种要素或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示得一目了然,解题时就不会由于思路不清而束手无策。
例3、已知DNA的一条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A.0.4和 0.6;B.2.5和1.0;C.0.4和 0.4;D.0.6和1.0
解析:(1)先根据题意画出图示,并标上符合已知条件的特殊值。
(2)由图示可求出互补单链的T+C=4,A+G=10,则互补单链的A+G/T+C=10/4=2.5。
(3)因为整个DNA分子中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所以整个DNA分子中A+G/T+C=1。正确答案:B。
——A——G——T——C——已知单链
——T——C——A——G——互补单链
4比较分析法
生物学的许多概念以及生理过程很相近但是并不相同,通过比较分析即可找出其中的细微差别,解决问题时便能明辨是非,得出正确答案。
例4、在诱变育种的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A.促使基因中遗传信息改变;B.促使基因序列的改变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抑制DNA的复制
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秋水仙素既可诱发基因突变,也可诱发染色体变异。诱发基因突变促使基因中的遗传信息改变,也就是促使基因中碱基的序列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等;而不是促使基因序列的改变。诱发染色体变异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这属于多倍体育种。正确答案A
5联想类比法
有些题的答案,直接依据已知条件很难找到,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先采用联想的方法,找到与已知条件相关联的有关知识,再根据这些知识选出正确答案。
例5、 首先在一堆垃圾的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随后又在附近的植物体内检测到放射性,接着又在其周围生活的动物体内也检测到放射性。如果放射性只是来自某一种元素,你认为最可能是什么元素?()
A.O;B.C;C.N;D. H
解析:该题要注意题干中该放射性元素由垃圾堆→植物→动物移动方向,联想到植物环境中吸收的该元素最可能是矿质元素。正确答案:C
6分析推理法
分析推理法就是依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然后运用生物学相关的概念、原理和规律,找出与答案相关的若干要素,再利用这些要素推导出正确答案。
例6、 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 ;B.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解析: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DNA含有磷酸基和含氮碱基,能够被15N和32P标记上,而蛋白质含有-NH2基和-SH基,能够被15N和35S标记。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并未进入大肠杆菌,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并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苷酸)来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和子代DNA,因这些原料没有放射性元素标记,所以在子代中,只有在某2个噬菌体中可以找到含15N和32P的DNA单链。答案:B
7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就是根据题所给的条件直接计算出正确结果,然后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生物学中的有关计算类选择题。
例7、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父母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你认为他们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几率为
A.12.5%;B.25%;C.75%;D.50%
解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父母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因此他们生一个白化病的几率是1/4,生男孩的几率是1/2,因而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几率为1/8。正确答案:A
8找关键词法
找关键词法就是从多个已知条件中找出某一条件作为解题的切入点,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其中找出某一条件往往就是指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作为切入点。
例8、 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A. 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B. 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 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 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会阻止染色剂的进入而不着色;如果细胞死亡,则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染色剂可以进入而使细胞核着色。所以本题的关键词是“细胞死活的鉴别”,答案很快就一目了然。正确答案:D
9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就是对那些不容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常需要进行严谨的推理、细致的分析、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常用这种方法。
例9 、在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A.祖父;B.祖母;C.外祖父;D.外祖母
解析:色盲是隐性伴性遗传病,假设色盲男孩的基因型为XbY,根据隐性伴性遗传交叉遗传的特点,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他母亲,而其母亲色觉正常,可知他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再根据外祖父色觉正常(无色盲基因),可知他母亲的色盲基因来自其外祖母。正确答案D
总之,选择题的解法多种多样,在解答选择题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认真研读题干所给条件,综合分析,找出解答试题的正确方法,努力做到既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又节省解题所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