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前言
武术散打是运动员按照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术进行斗智较力,战胜对手的竞技性项目。人体所有的运动都是在对抗阻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肌肉力量在运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肌肉力量的大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不少专家提出,应把力量训练作为散打系统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和其它竞技项目相比,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有着独特的一面。我们要想抓好武术散打的力量训练,必须对散打比赛中的用力特点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测定出相应有效的长期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
2.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
谈到散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掌握技术。却没想到技术推动肌肉的支撑,那是空架子。技击运动有句俗话:练技不练力,空得花架子:练力不练技,有力无处使。现在散打技术已无秘密可言,而力量是掌握攻防技术,提高武艺的基础。力量是所有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取得打击效果的主要因素。
通过结合切身体会和大量的观察,我认为武术散打的力量主要是以速度力量为主,同时还体现在运动员的最大力量的能力。散打比赛的特点是比赛高度紧张,搏斗激烈,规则的变化使运动员的体能发挥至极限。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最大限度的股骨力量,并善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变化不断的比赛中加以发挥。散打比赛对力量提出了要求,但光有力量没有速度,难以击倒对手;只有速度,没有力量,不会产生好的击打效果。所以力量与速度须协调统一,速度力量体现了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
3.力量素质及组成
力量是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用力或者抗阻力的能力。它由三种因素组成:完成动作时肌肉群收缩的合力。例如直拳击打,除上臂的肱三头肌外,肩带肌、腰肌以及股四头肌亦参与工作。这些肌肉参与形成合力,产生更大的击打效果,肌肉收缩的协调能力。当主动肌工作时,其协同肌配合,例如当踢击目标时,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用力,大腿后侧肌群比较放松,否则影响踢击的力量与效果。骨杠杆机械力。按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力量可分为动力性力量与散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可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我们在研究力量训练时,都要按体育项目对力量素质的不同要求,把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4.武术散打的力量训练方法
4.1最大力量的训练
最大力量是指运动员以最大意志收缩对抗最大负荷所能表现的能力。发展最大力量以负重抗阻练习最为常见。主要用以下训练方法:
(1)重复法:方法的特点是负重大小随肌肉力量增大而逐渐增加,刚开始练习时力量不宜过大。组数为6~8组;每组重复次数为3~6次;每组间歇为3分钟。
(2)强度法:这是负重抗阻练习的最大限度的短促用力方法。训练时应注意最大限度地逐渐达到用力极限,以后再依据自己的体力情况使用中上强度的负荷量,这是适合散打专项特点的。通过训练保证神经肌肉的高度集中,保证绝对肌肉力量的发展,而且不增大肌肉体积,从而使相对力量提高。常采用的负荷是:负荷强度为稍大一点;数为6~10组;每组次数为1~5次。每组间歇为3分钟。
4.2速度力量的训练
速度力量是指运动员在特定负荷条件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动作速度是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前人研究已经证明:速度力量是速度与力量的综合体现,它的提高受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牵制。生理学研究证明:在其它因素的情况下,要想得到较快的收缩速度,必须降低负荷。如果要克服更大的负荷阻力,肌肉收缩速度就要减慢。通过不同负荷的训练,可得到不同的训练效果。
(1)快速用力法的练习特征是以最快的收缩速度克服一定的器械重量,以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它包括以下两种形式:中等强度快速用力法,用最快速度练习5~6组,每组3~4次。这种方法对提高肌肉爆发力极为有效;小强度快速用力法,练习3~6组,每组5~10次,进行专门发展练习,练习结构的肌肉工作方式尽量接近比赛运作。
(2)超等长练习法。练习时,肌肉先作退让性工作且肌肉被极度拉长,然后再尽快转入克制性工作,练习的目的在于使纯力量转变成爆发力。其生理机制是牵张反射,即肌肉在退让工作时,拉长到超过自然长度,引起牵张反射,从而产生一种更强有力的克制性收缩,能有效地发展爆发力。
4.3力量耐力的训练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赵光圣副教授在1992年对武术散打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的特点进行了研究。通过生理、生化实验,证明武术散打的专项耐力是以无氧耐力为主,并提出提高专项力量耐心的训练方法,采用间歇训练的方法,最大强度进行练习,使心率保持在180次/分以上,每组持续时间应不超过35秒~2分钟(以每局比赛时间为限)之间,每组不多于3~4次,训练优秀的运动员可达4~6组,新手、低水平运动员为2~3组,每组间歇为1分钟。
5.结论
5.1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是速度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其中速度力量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爆发力和击打反应力。不同的力量应采用相应的训练。
5.2爆发力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快速用力法和超等长练习法。
5.3击打反应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退让性练习法和模仿性练习法。
5.4最大力量的训练常采用重复法和强度法。
【参考文献】
[1]江云国.浅谈散打下肢专项素质训练[J].体育科学研究,1998(3):56.
[2]杨世勇.论发展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M].四川体育科学1999(12):36.
武术散打是运动员按照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术进行斗智较力,战胜对手的竞技性项目。人体所有的运动都是在对抗阻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肌肉力量在运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肌肉力量的大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不少专家提出,应把力量训练作为散打系统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和其它竞技项目相比,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有着独特的一面。我们要想抓好武术散打的力量训练,必须对散打比赛中的用力特点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测定出相应有效的长期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
2.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
谈到散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掌握技术。却没想到技术推动肌肉的支撑,那是空架子。技击运动有句俗话:练技不练力,空得花架子:练力不练技,有力无处使。现在散打技术已无秘密可言,而力量是掌握攻防技术,提高武艺的基础。力量是所有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取得打击效果的主要因素。
通过结合切身体会和大量的观察,我认为武术散打的力量主要是以速度力量为主,同时还体现在运动员的最大力量的能力。散打比赛的特点是比赛高度紧张,搏斗激烈,规则的变化使运动员的体能发挥至极限。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最大限度的股骨力量,并善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变化不断的比赛中加以发挥。散打比赛对力量提出了要求,但光有力量没有速度,难以击倒对手;只有速度,没有力量,不会产生好的击打效果。所以力量与速度须协调统一,速度力量体现了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
3.力量素质及组成
力量是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用力或者抗阻力的能力。它由三种因素组成:完成动作时肌肉群收缩的合力。例如直拳击打,除上臂的肱三头肌外,肩带肌、腰肌以及股四头肌亦参与工作。这些肌肉参与形成合力,产生更大的击打效果,肌肉收缩的协调能力。当主动肌工作时,其协同肌配合,例如当踢击目标时,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用力,大腿后侧肌群比较放松,否则影响踢击的力量与效果。骨杠杆机械力。按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力量可分为动力性力量与散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可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我们在研究力量训练时,都要按体育项目对力量素质的不同要求,把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4.武术散打的力量训练方法
4.1最大力量的训练
最大力量是指运动员以最大意志收缩对抗最大负荷所能表现的能力。发展最大力量以负重抗阻练习最为常见。主要用以下训练方法:
(1)重复法:方法的特点是负重大小随肌肉力量增大而逐渐增加,刚开始练习时力量不宜过大。组数为6~8组;每组重复次数为3~6次;每组间歇为3分钟。
(2)强度法:这是负重抗阻练习的最大限度的短促用力方法。训练时应注意最大限度地逐渐达到用力极限,以后再依据自己的体力情况使用中上强度的负荷量,这是适合散打专项特点的。通过训练保证神经肌肉的高度集中,保证绝对肌肉力量的发展,而且不增大肌肉体积,从而使相对力量提高。常采用的负荷是:负荷强度为稍大一点;数为6~10组;每组次数为1~5次。每组间歇为3分钟。
4.2速度力量的训练
速度力量是指运动员在特定负荷条件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动作速度是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前人研究已经证明:速度力量是速度与力量的综合体现,它的提高受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牵制。生理学研究证明:在其它因素的情况下,要想得到较快的收缩速度,必须降低负荷。如果要克服更大的负荷阻力,肌肉收缩速度就要减慢。通过不同负荷的训练,可得到不同的训练效果。
(1)快速用力法的练习特征是以最快的收缩速度克服一定的器械重量,以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它包括以下两种形式:中等强度快速用力法,用最快速度练习5~6组,每组3~4次。这种方法对提高肌肉爆发力极为有效;小强度快速用力法,练习3~6组,每组5~10次,进行专门发展练习,练习结构的肌肉工作方式尽量接近比赛运作。
(2)超等长练习法。练习时,肌肉先作退让性工作且肌肉被极度拉长,然后再尽快转入克制性工作,练习的目的在于使纯力量转变成爆发力。其生理机制是牵张反射,即肌肉在退让工作时,拉长到超过自然长度,引起牵张反射,从而产生一种更强有力的克制性收缩,能有效地发展爆发力。
4.3力量耐力的训练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赵光圣副教授在1992年对武术散打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的特点进行了研究。通过生理、生化实验,证明武术散打的专项耐力是以无氧耐力为主,并提出提高专项力量耐心的训练方法,采用间歇训练的方法,最大强度进行练习,使心率保持在180次/分以上,每组持续时间应不超过35秒~2分钟(以每局比赛时间为限)之间,每组不多于3~4次,训练优秀的运动员可达4~6组,新手、低水平运动员为2~3组,每组间歇为1分钟。
5.结论
5.1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是速度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其中速度力量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爆发力和击打反应力。不同的力量应采用相应的训练。
5.2爆发力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快速用力法和超等长练习法。
5.3击打反应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退让性练习法和模仿性练习法。
5.4最大力量的训练常采用重复法和强度法。
【参考文献】
[1]江云国.浅谈散打下肢专项素质训练[J].体育科学研究,1998(3):56.
[2]杨世勇.论发展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M].四川体育科学1999(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