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错位评价:现实催生下的理想评价模式
1 全科评价——山重水复疑无路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失去了高考的指挥,摆脱了应试的束缚,在课程设置上有了相当的自主权,在课程实施上也可“独断专行”,但在课程评价上却思维守旧,对所开设的科目都必须进行考核,且必须考核合格,虽然不一定非要通过考试这一种评价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但如果考核不合格即不能过关,全科发展也俨然“普及”到职业教育。
这种全科发展的评价方式,在职业学校遭遇现实困难。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使然。当前中职校的招生不是最后批次录取就是无门槛录取,由原来的“双向选择”变成了“单向选择”。这种招生方式使许多原本无望升学的孩子有机会继续学习,他们的学习基础可想而知。偏科也就自然而然了。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全科发展,势必花大量的时间在学生的补差上,而且事倍功半;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理使然。很多中职生进校时,渴望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活,他们渴望轻松、快乐地学习,讨厌书山题海、讨厌大量考试,如果进入职校后的学习生活是初中生活的延续,那他们会很快陷入消极的学习状态,从而导致中职生“留不住”现象的愈演愈烈。全科评价已成为制约中职生发展,影响中职校育人功能,进而影响中职校健康发展的瓶颈。
2 学分评价——新鞋老路仍茫茫
针对全科评价的弊端,很多中职校进行了学分制的改革,即由每门功课都必须过关的“全科评价”转变为修满规定学分就过关的“学分评价”,这是中职校面对现实困境而实施的评价方式改革。为了防止学生由于偏科而导致的不能毕业,许多中职校都设置了附加学分,附加学分可根据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思想品德与社会工作、文体活动与公益活动的情况来评定,如拿到一张技术等级证书相对于多少学分,拿到一张计算机合格证书相当于多少学分,等等。
这是对全科评价的改良。而理想的学分制是充分尊重学生选课、选教师、选修学计划的自由,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每个中职校就像一个教育大超市,里面的“课程商品”琳琅满目,学生就是顾客,是上帝。上什么课,自己选;想听哪位老师的课,自己挑;什么时候上课和做实验,自己定。把传统的应试教学颠覆,让学生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这种充分自由的选择以及所衍生出的“弹性学制”在当今的中职校仅是美好的“乌托邦”而已。一方面,中职校不可能为每位学生提供足够的“课程商品”,另一方面,中职生也缺乏自主选择的能力。因此,这种学分制在中职校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仍没摆脱过关性评价的桎梏,可以说避短而没有扬长,即学生如出现偏科,修不到学分,则学生可以选修其他科目来代替。这种学分制。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态,各校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虽有所变通,但仍无法有效释放中职生的学习热情。
3 错位评价——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实呼唤着新型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应是摆脱“全科评价”的惯性思维,是对学生短处的巧妙忽略和对长处的理性放大,是摆脱学生消极心理着眼学生积极心理,不再以“补短”寻求“均衡”,而是设法“扬长”以求“突出”,这就是错位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所谓错位评价特指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着眼于中职生的特长发展,符合中职生个性的、在智育上扬长避短的评价。
错位评价源于中职生的特长发展、错位发展,这种特长发展、错位发展就是要使全体中职生进入课堂就像进入“超市”,那里有适合自己的“精神商品”和“技术商品”供他们自由选择,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考核方式以及教师都可以让学生选择。学校和教师则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采取灵活的方式,如菜单式、模块式、自助餐式、展览会式、研讨会式、互访式教学等。这样,学生就有可能真正做到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从而使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我们不能苛求中职生的全科发展、平均发展,应让中职生有重点的发展;同样,我们也不能让学生盲目地进行自主选择,使选择泛化,从而导致学习松弛、管理困难。我们应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让每个中职生明白自己的才能在哪里并实现错位发展、个性发展。这种基于错位发展的错位评价不仅是一种替代——用自己擅长的学科替代自己的薄弱的学科,更是一种激励和挖掘。通过错位评价,形成长效激励机制,不断挖掘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使每个中职生不再为学所累、为学所困、为考试而烦、为过关而忧,使他们能快乐地享受学习,成为个性各异、各有绝活的行业高手。
二、错位评价:理想状态下的现实可行模式
1 政策可依——借得东风开大船
一种评价方式是否现实和可行,首先要看这种评价方式是否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时下的教育政策和改革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一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所有这些都与特长发展、错位发展下的错位评价方式相吻合。错位评价正是基于学生特点和个性,发展学生优势潜能,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评价举措。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也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建立课程审议、课程评价、教学管理、教师教育和课程管理岗位职责等各种课程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大力开发或引进各类选修课程,为学习者自主选课创造条件”。这种自主选择显然包括自主决定科目、自主决定修习时间。如有的学生选择Flash,本来一学期就可学完,但若对Flash兴趣很浓,想更深入学习,则可选择延长;同样,如有的学生选择Photoshop,结果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平面设计,则可迅速改选其他科目。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更离不开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明察秋毫”,对每位学生的优势、长处“洞若观火”,这也是错位评价能否得以真正有效落实的关键。
2 理论可撑——觅得百花香自远
错位评价既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符合中职生个性的,在智育上扬长避短的发展,可见它的心理学根基是积极心理学,它的教育学根基则为“反木桶理论”。
从积极心理的角度,中职校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快乐地享受生活和学习,这种快乐地享受是针对每个中职生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地确定个性发展目标,实现每个学生的错位发展。中职校应该是远离应试喧嚣的一方净土,应该为每个中职生成才铺路架桥,应该让每个中职生诗意地享受现在。教师应该活化教学组织形式,追求形式多样、风格各具、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样式,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的权力,应该抛离空洞的说教,抛弃师道 尊严,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应该通过手把手的指导、心与心的交汇,让中职生享受到真正的学习幸福。
“反木桶理论”认为,木桶最长的那块板决定了木桶的潜力、特色与优势。长板,可理解为长处、特色和亮点等。凭其长处,可以独树一帜;凭其特色,可以另辟蹊径;凭其亮点,可以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全面发展并不等于抹杀学生的长处、特色和亮点,而是要在补短的同时,使其长处更“长”,以长处、特色和亮点来彰显个性,发掘身上的“闪光点”。不可因为一味强调补齐“短板”,而削弱或埋没自身的长处、特色和亮点。特别是对整体基础“短”于普高生的职校生来说,更应扬长避短,以强项带动弱项,不求“百花齐放”,但求“一枝独秀”。
3 现实可行——水殿风来暗满香
中职有别于高职,专业区分度不可能太细,如计算机专业,很多学校就直接命名为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涵盖办公自动化、Photoshop、Flash、网络、计算机组装与维修、c语言、汉字录入等专业课程,其实学好某一课程都可使学生安身立命,不能苛求每门专业课都非常优秀,要允许学生重点学好自己感兴趣的一门或几门。
在计算机项目课堂中实现学生的错位发展,就是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以实际的工程项目来贯穿,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同学生协商选取工程项目(不止一个,一般2-3个)。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即意义的建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分组、合作、探究方式。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或发现的信息和材料为全体组员所共享,甚至为全班所有成员所共享。对学生学习评价是以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为依据。具体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第二级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本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第三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综合三个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评价。例如,在Flash教学中,有的学生绘画基础好,则可主攻Flash绘图,有的学生编程基础较好,则主攻Flash Action,有的学生点子多、思路活,可用于脚本编剧……这样,在一个组中,有各方面的高手,他们通过合作,就可以完成质量较高的Flash作品,我们不能苛求学生个人独立完成一个美妙的作品,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全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三厂职业高级中学)
1 全科评价——山重水复疑无路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失去了高考的指挥,摆脱了应试的束缚,在课程设置上有了相当的自主权,在课程实施上也可“独断专行”,但在课程评价上却思维守旧,对所开设的科目都必须进行考核,且必须考核合格,虽然不一定非要通过考试这一种评价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但如果考核不合格即不能过关,全科发展也俨然“普及”到职业教育。
这种全科发展的评价方式,在职业学校遭遇现实困难。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使然。当前中职校的招生不是最后批次录取就是无门槛录取,由原来的“双向选择”变成了“单向选择”。这种招生方式使许多原本无望升学的孩子有机会继续学习,他们的学习基础可想而知。偏科也就自然而然了。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全科发展,势必花大量的时间在学生的补差上,而且事倍功半;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理使然。很多中职生进校时,渴望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活,他们渴望轻松、快乐地学习,讨厌书山题海、讨厌大量考试,如果进入职校后的学习生活是初中生活的延续,那他们会很快陷入消极的学习状态,从而导致中职生“留不住”现象的愈演愈烈。全科评价已成为制约中职生发展,影响中职校育人功能,进而影响中职校健康发展的瓶颈。
2 学分评价——新鞋老路仍茫茫
针对全科评价的弊端,很多中职校进行了学分制的改革,即由每门功课都必须过关的“全科评价”转变为修满规定学分就过关的“学分评价”,这是中职校面对现实困境而实施的评价方式改革。为了防止学生由于偏科而导致的不能毕业,许多中职校都设置了附加学分,附加学分可根据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思想品德与社会工作、文体活动与公益活动的情况来评定,如拿到一张技术等级证书相对于多少学分,拿到一张计算机合格证书相当于多少学分,等等。
这是对全科评价的改良。而理想的学分制是充分尊重学生选课、选教师、选修学计划的自由,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每个中职校就像一个教育大超市,里面的“课程商品”琳琅满目,学生就是顾客,是上帝。上什么课,自己选;想听哪位老师的课,自己挑;什么时候上课和做实验,自己定。把传统的应试教学颠覆,让学生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这种充分自由的选择以及所衍生出的“弹性学制”在当今的中职校仅是美好的“乌托邦”而已。一方面,中职校不可能为每位学生提供足够的“课程商品”,另一方面,中职生也缺乏自主选择的能力。因此,这种学分制在中职校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仍没摆脱过关性评价的桎梏,可以说避短而没有扬长,即学生如出现偏科,修不到学分,则学生可以选修其他科目来代替。这种学分制。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态,各校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虽有所变通,但仍无法有效释放中职生的学习热情。
3 错位评价——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实呼唤着新型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应是摆脱“全科评价”的惯性思维,是对学生短处的巧妙忽略和对长处的理性放大,是摆脱学生消极心理着眼学生积极心理,不再以“补短”寻求“均衡”,而是设法“扬长”以求“突出”,这就是错位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所谓错位评价特指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着眼于中职生的特长发展,符合中职生个性的、在智育上扬长避短的评价。
错位评价源于中职生的特长发展、错位发展,这种特长发展、错位发展就是要使全体中职生进入课堂就像进入“超市”,那里有适合自己的“精神商品”和“技术商品”供他们自由选择,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考核方式以及教师都可以让学生选择。学校和教师则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采取灵活的方式,如菜单式、模块式、自助餐式、展览会式、研讨会式、互访式教学等。这样,学生就有可能真正做到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从而使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我们不能苛求中职生的全科发展、平均发展,应让中职生有重点的发展;同样,我们也不能让学生盲目地进行自主选择,使选择泛化,从而导致学习松弛、管理困难。我们应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让每个中职生明白自己的才能在哪里并实现错位发展、个性发展。这种基于错位发展的错位评价不仅是一种替代——用自己擅长的学科替代自己的薄弱的学科,更是一种激励和挖掘。通过错位评价,形成长效激励机制,不断挖掘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使每个中职生不再为学所累、为学所困、为考试而烦、为过关而忧,使他们能快乐地享受学习,成为个性各异、各有绝活的行业高手。
二、错位评价:理想状态下的现实可行模式
1 政策可依——借得东风开大船
一种评价方式是否现实和可行,首先要看这种评价方式是否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时下的教育政策和改革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一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所有这些都与特长发展、错位发展下的错位评价方式相吻合。错位评价正是基于学生特点和个性,发展学生优势潜能,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评价举措。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也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建立课程审议、课程评价、教学管理、教师教育和课程管理岗位职责等各种课程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大力开发或引进各类选修课程,为学习者自主选课创造条件”。这种自主选择显然包括自主决定科目、自主决定修习时间。如有的学生选择Flash,本来一学期就可学完,但若对Flash兴趣很浓,想更深入学习,则可选择延长;同样,如有的学生选择Photoshop,结果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平面设计,则可迅速改选其他科目。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更离不开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明察秋毫”,对每位学生的优势、长处“洞若观火”,这也是错位评价能否得以真正有效落实的关键。
2 理论可撑——觅得百花香自远
错位评价既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符合中职生个性的,在智育上扬长避短的发展,可见它的心理学根基是积极心理学,它的教育学根基则为“反木桶理论”。
从积极心理的角度,中职校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快乐地享受生活和学习,这种快乐地享受是针对每个中职生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地确定个性发展目标,实现每个学生的错位发展。中职校应该是远离应试喧嚣的一方净土,应该为每个中职生成才铺路架桥,应该让每个中职生诗意地享受现在。教师应该活化教学组织形式,追求形式多样、风格各具、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样式,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的权力,应该抛离空洞的说教,抛弃师道 尊严,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应该通过手把手的指导、心与心的交汇,让中职生享受到真正的学习幸福。
“反木桶理论”认为,木桶最长的那块板决定了木桶的潜力、特色与优势。长板,可理解为长处、特色和亮点等。凭其长处,可以独树一帜;凭其特色,可以另辟蹊径;凭其亮点,可以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全面发展并不等于抹杀学生的长处、特色和亮点,而是要在补短的同时,使其长处更“长”,以长处、特色和亮点来彰显个性,发掘身上的“闪光点”。不可因为一味强调补齐“短板”,而削弱或埋没自身的长处、特色和亮点。特别是对整体基础“短”于普高生的职校生来说,更应扬长避短,以强项带动弱项,不求“百花齐放”,但求“一枝独秀”。
3 现实可行——水殿风来暗满香
中职有别于高职,专业区分度不可能太细,如计算机专业,很多学校就直接命名为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涵盖办公自动化、Photoshop、Flash、网络、计算机组装与维修、c语言、汉字录入等专业课程,其实学好某一课程都可使学生安身立命,不能苛求每门专业课都非常优秀,要允许学生重点学好自己感兴趣的一门或几门。
在计算机项目课堂中实现学生的错位发展,就是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以实际的工程项目来贯穿,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同学生协商选取工程项目(不止一个,一般2-3个)。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即意义的建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分组、合作、探究方式。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或发现的信息和材料为全体组员所共享,甚至为全班所有成员所共享。对学生学习评价是以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为依据。具体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第二级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本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第三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综合三个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评价。例如,在Flash教学中,有的学生绘画基础好,则可主攻Flash绘图,有的学生编程基础较好,则主攻Flash Action,有的学生点子多、思路活,可用于脚本编剧……这样,在一个组中,有各方面的高手,他们通过合作,就可以完成质量较高的Flash作品,我们不能苛求学生个人独立完成一个美妙的作品,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全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三厂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