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翔受伤,网络沸腾。刘翔的背后,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国体育默默无闻的大多数。
“如果受伤的是刘翔……”一年前《济南时报》扫描运动员的保险缺失。
“假如有一天刘翔遭受意外伤害,那一定是中国体育的损失”,与此同时,类“刘翔受伤事件”也许会像“桑兰事件”一样,促使中国体育的高层管理者,为运动员的未来考虑得更人性化、更周到一些——但愿这次王燕、汤淼和王爽的意外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遗憾的是一语成谶,刘翔真的受伤!一年之后的北京奥运留下全球观众心疼:刘翔因伤退赛。高达亿元的保险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逾7万读者在新浪网表达自己的观点,赔付与否?各界争论不已。
关注的另一个主体就是承保方平安保险公司,一年来徘徊在危机漩涡里的平安只好再次站在聚光台前,接受考验,一语“请体育总局验伤”未能平息舆论高企。
刘翔真的受伤了,可是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时间已是辉煌的奥运之后。这一年,保险业突飞猛进,主体高达110家之多,产品也不下数千种,可是刘翔还有他的一双腿,就是没有能够与保险公司接下真正的缘分。
保险公司:爱明星如同爱保险行业的声誉
“站在保险行业的角度,不菲的保费不是保险公司激情冲动的全部根源,明星背后的影响力在保险意识普遍不高的当下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因为是稀缺资源,各保险公司自然要竭力占用或者垄断,”北京品牌管理资深人士张晓楠坦言,保险公司爱明星更多是品牌推广借力行为,作为企业商业行为并没有错,但是一定也要有真正关心运动员的情感意识。
保险公司需要开拓体育赞助的商业思维,更需要真正的关爱人身的天使情怀。没有商业思维,保险行之不远,缺失天使情怀,保险人不被认可。这是两难,也是机会。
“运动员受伤在世界和中国都不是稀罕事件,发生概率决定了这个行业的行业风险或者职业风险是体育管理机构及运动员个人必须要具有的风险意识。从桑兰到王燕及本次的刘翔,多次警告个人保险意识和国家的体育保险制度,刘翔是我们的国宝,大家都不希望他受伤,但是体育这个职业的确是风险极高的职业之一,受伤事件这不是第一次,也绝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北京奥运会取得了辉煌,但是我们保险业忽略了保险产品的开发,体育管理机构有待与时俱进。”资深保险界人士赵守兵分析认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牵涉到的运动员个体、体育群体、保险公司利益的难以确定使得保险制度始终无法尘埃落定。体育是趋商业化的,在渐变的过程中,每一个节点的变奏都需要一个事件或者影响力的冲击。
体操运动员桑兰的微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忘记,她是在美国友好运动会上摔伤,所幸的是友好运动会为每个参赛队员提供了1000万美元的医疗保险。有了这笔巨额保险金,高昂的治疗费用和下半生的保障都不再是问题。这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从此之后,国家体育总局下发文件要求各个运动队给运动员购买意外保险,并且还委托全国体育基金会为运动员投保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
今天刘翔的事情促动了社会的风险意识,如果仍然停留在发问的义气之争,那么就是对运动员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保险本意的曲解。
“在国外从事竞技体育,保险还是很丰富的,例如英国有无所不保的保险公司,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保,当然保险费也是不同的,具有这样的保险体系运动员才真正有安全感。”曾在欧洲了解过保险产品的新加坡著名保险人张国庆先生对国内外体育商业保险的差异给出了这样的分析。
“国外还有外星人绑架的险种,如果被外星人绑架了,保险公司给以赔付。先不说有没有可能出现这种事情的概率,但是就有这个保险了,可见国外保险产品开发的技术还是很成熟的,体育保险难以落地首先是观念,而不是技术。”
“赛场上有人贏,有人输,但很少有人想到运动员的人身风险在这个输赢之后,并且这个结果会带来后半辈子的严重后果。体育保险经纪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因为保险公司需要既懂保险又懂体育的一个渠道与中介。”赵守兵说,体育运动保险则凤毛麟角,了解到的不多。
保险界:珍惜刘翔的个案行业意义
赔与不赔?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刘翔离去的背影,没有止住人们对他伤情和他的保险保障的关心与牵挂。各种报刊杂志网络媒体有序跟进:刘翔与平安的故事将继续,此次平安公司不再被噎:及时站出来,表示需要体育总局验伤。
此语既出,网络沸腾。保险圈外的媒体开始形成舆论:出于道义应该赔付。这个基调在民间颇有市场。据新浪财经的网络在线调查,在近7万名网民的投票中,53.14%的网民认为,中国平安应当赔偿刘翔亿元保险,只有38.44%的人认为不该赔,甚至有高达56.28%认为如果不赔付,平安的品牌损失超过1个亿。平安面临的舆论压力可以想像,保险行业的舆论环境可以看出一端。
“平安当初既然赠送了亿元保单,现在刘翔出事了,还是在被保期内,赔偿是理所当然的。”
“假如刘翔受伤了都不能赔,那么我们普通消费者就更没有可能获得理赔了。”
“如果给刘翔不赔那么这就是一种欺骗。”
记者在采访普通消费者时,听到不少这样观点,在普通大众中此类观念具有很大代表性。
“但实际上,保险是一种严格的契约行为,平安保险公司须根据条款约定和刘翔伤情鉴定才可判断,刘翔的伤情是否构成保险责任,如果刘翔不是退赛,而是坚持跑了,比赛了,受伤后,除了感动所有人,保险公司面临更多的舆论压力,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考虑赔付。
但是他没有坚持比赛,没有跑了,他受伤了就要医疗鉴定,受伤大概有多长时间不能够参加比赛?经济损失会有多大?多长时间恢复?恢复后实力会受多少影响?根据这些因素考虑是否赔付、赔付多少。
既然他没有跑,没有遭受因此而造成的损失,就无所谓损失之后的赔偿,这个理由也是对的。”新加坡著名保险人张国全分析道。
体育名人受伤没有赔付的,刘翔不是首例:去年获得赠送500万元人身意外保险的姚明,今年2月份,左脚受迫性骨折而进行手术,没有获得保险赔付。
张国全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认为:“从报道来看,这个保单是赞助性的,更多的是广告意义,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他没有付保费。所以现在的关键是要看条款:里面界定的是短期局部残废还是完全终身残废,如果是短期局部残废,可能损失的是签约的广告收益,当然也就赔部分,如果是终身残废才有可能赔2000万。”
保险业的出发点是广大人民受益,运动员是一个特别容易受到伤害的一个群体,所以更需要保险关爱。他说,赔与不赔,在我个人看来这个对保险意义价值不大,不赔,他现在的收入应该还是有的,或许不菲。赔付了也就是个锦上添花。其实还有更多没有获得金牌的没有出名的运动员,他们是体育管理机构和保险公司应该更多关注的,如果把2000万给他们上保险那么就是更有价值的事情。让他们感觉社会更有温情,这也是保险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日前表示。基于双方前期达成的保险合同及对相关条款的理解,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及刘翔本人不打算对中国平安提出理赔的要求。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的保险看运动员投保,也只是针对奥运项目的运动员,非奥运项目运动员并没有很好的保障。“所以中国体育界的运动风险保障体制,只是刚刚开始,远远不够完善。在刘翔事件后,人们必须思考更多,而中国运动员目前的保险还只局限在运动员伤残的范畴,中国还没有一种将伤残和养老结合的保险制度。他们将自行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出现了退役冠军当搓澡工的新闻。我们希望体育保险经纪公司做更多的开拓。”赵守兵建议体育保险经纪公司发挥更多的作用。
某公司老总也告诉记者,希望更多的消费者理解保险,他说:“保户对自己的保单条款要有充分认识,在买保险时首先要认真了解保险产品。特别是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要重点看,通过对‘意外’的认识,我们理解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明明认为是意外,可保险公司却不赔付了。当然也有很多事故符合保险中‘意外’的定义,但因为责任免除而不能给付保险金。”
“如果受伤的是刘翔……”一年前《济南时报》扫描运动员的保险缺失。
“假如有一天刘翔遭受意外伤害,那一定是中国体育的损失”,与此同时,类“刘翔受伤事件”也许会像“桑兰事件”一样,促使中国体育的高层管理者,为运动员的未来考虑得更人性化、更周到一些——但愿这次王燕、汤淼和王爽的意外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遗憾的是一语成谶,刘翔真的受伤!一年之后的北京奥运留下全球观众心疼:刘翔因伤退赛。高达亿元的保险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逾7万读者在新浪网表达自己的观点,赔付与否?各界争论不已。
关注的另一个主体就是承保方平安保险公司,一年来徘徊在危机漩涡里的平安只好再次站在聚光台前,接受考验,一语“请体育总局验伤”未能平息舆论高企。
刘翔真的受伤了,可是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时间已是辉煌的奥运之后。这一年,保险业突飞猛进,主体高达110家之多,产品也不下数千种,可是刘翔还有他的一双腿,就是没有能够与保险公司接下真正的缘分。
保险公司:爱明星如同爱保险行业的声誉
“站在保险行业的角度,不菲的保费不是保险公司激情冲动的全部根源,明星背后的影响力在保险意识普遍不高的当下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因为是稀缺资源,各保险公司自然要竭力占用或者垄断,”北京品牌管理资深人士张晓楠坦言,保险公司爱明星更多是品牌推广借力行为,作为企业商业行为并没有错,但是一定也要有真正关心运动员的情感意识。
保险公司需要开拓体育赞助的商业思维,更需要真正的关爱人身的天使情怀。没有商业思维,保险行之不远,缺失天使情怀,保险人不被认可。这是两难,也是机会。
“运动员受伤在世界和中国都不是稀罕事件,发生概率决定了这个行业的行业风险或者职业风险是体育管理机构及运动员个人必须要具有的风险意识。从桑兰到王燕及本次的刘翔,多次警告个人保险意识和国家的体育保险制度,刘翔是我们的国宝,大家都不希望他受伤,但是体育这个职业的确是风险极高的职业之一,受伤事件这不是第一次,也绝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北京奥运会取得了辉煌,但是我们保险业忽略了保险产品的开发,体育管理机构有待与时俱进。”资深保险界人士赵守兵分析认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牵涉到的运动员个体、体育群体、保险公司利益的难以确定使得保险制度始终无法尘埃落定。体育是趋商业化的,在渐变的过程中,每一个节点的变奏都需要一个事件或者影响力的冲击。
体操运动员桑兰的微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忘记,她是在美国友好运动会上摔伤,所幸的是友好运动会为每个参赛队员提供了1000万美元的医疗保险。有了这笔巨额保险金,高昂的治疗费用和下半生的保障都不再是问题。这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从此之后,国家体育总局下发文件要求各个运动队给运动员购买意外保险,并且还委托全国体育基金会为运动员投保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
今天刘翔的事情促动了社会的风险意识,如果仍然停留在发问的义气之争,那么就是对运动员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保险本意的曲解。
“在国外从事竞技体育,保险还是很丰富的,例如英国有无所不保的保险公司,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保,当然保险费也是不同的,具有这样的保险体系运动员才真正有安全感。”曾在欧洲了解过保险产品的新加坡著名保险人张国庆先生对国内外体育商业保险的差异给出了这样的分析。
“国外还有外星人绑架的险种,如果被外星人绑架了,保险公司给以赔付。先不说有没有可能出现这种事情的概率,但是就有这个保险了,可见国外保险产品开发的技术还是很成熟的,体育保险难以落地首先是观念,而不是技术。”
“赛场上有人贏,有人输,但很少有人想到运动员的人身风险在这个输赢之后,并且这个结果会带来后半辈子的严重后果。体育保险经纪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因为保险公司需要既懂保险又懂体育的一个渠道与中介。”赵守兵说,体育运动保险则凤毛麟角,了解到的不多。
保险界:珍惜刘翔的个案行业意义
赔与不赔?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刘翔离去的背影,没有止住人们对他伤情和他的保险保障的关心与牵挂。各种报刊杂志网络媒体有序跟进:刘翔与平安的故事将继续,此次平安公司不再被噎:及时站出来,表示需要体育总局验伤。
此语既出,网络沸腾。保险圈外的媒体开始形成舆论:出于道义应该赔付。这个基调在民间颇有市场。据新浪财经的网络在线调查,在近7万名网民的投票中,53.14%的网民认为,中国平安应当赔偿刘翔亿元保险,只有38.44%的人认为不该赔,甚至有高达56.28%认为如果不赔付,平安的品牌损失超过1个亿。平安面临的舆论压力可以想像,保险行业的舆论环境可以看出一端。
“平安当初既然赠送了亿元保单,现在刘翔出事了,还是在被保期内,赔偿是理所当然的。”
“假如刘翔受伤了都不能赔,那么我们普通消费者就更没有可能获得理赔了。”
“如果给刘翔不赔那么这就是一种欺骗。”
记者在采访普通消费者时,听到不少这样观点,在普通大众中此类观念具有很大代表性。
“但实际上,保险是一种严格的契约行为,平安保险公司须根据条款约定和刘翔伤情鉴定才可判断,刘翔的伤情是否构成保险责任,如果刘翔不是退赛,而是坚持跑了,比赛了,受伤后,除了感动所有人,保险公司面临更多的舆论压力,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考虑赔付。
但是他没有坚持比赛,没有跑了,他受伤了就要医疗鉴定,受伤大概有多长时间不能够参加比赛?经济损失会有多大?多长时间恢复?恢复后实力会受多少影响?根据这些因素考虑是否赔付、赔付多少。
既然他没有跑,没有遭受因此而造成的损失,就无所谓损失之后的赔偿,这个理由也是对的。”新加坡著名保险人张国全分析道。
体育名人受伤没有赔付的,刘翔不是首例:去年获得赠送500万元人身意外保险的姚明,今年2月份,左脚受迫性骨折而进行手术,没有获得保险赔付。
张国全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认为:“从报道来看,这个保单是赞助性的,更多的是广告意义,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他没有付保费。所以现在的关键是要看条款:里面界定的是短期局部残废还是完全终身残废,如果是短期局部残废,可能损失的是签约的广告收益,当然也就赔部分,如果是终身残废才有可能赔2000万。”
保险业的出发点是广大人民受益,运动员是一个特别容易受到伤害的一个群体,所以更需要保险关爱。他说,赔与不赔,在我个人看来这个对保险意义价值不大,不赔,他现在的收入应该还是有的,或许不菲。赔付了也就是个锦上添花。其实还有更多没有获得金牌的没有出名的运动员,他们是体育管理机构和保险公司应该更多关注的,如果把2000万给他们上保险那么就是更有价值的事情。让他们感觉社会更有温情,这也是保险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日前表示。基于双方前期达成的保险合同及对相关条款的理解,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及刘翔本人不打算对中国平安提出理赔的要求。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的保险看运动员投保,也只是针对奥运项目的运动员,非奥运项目运动员并没有很好的保障。“所以中国体育界的运动风险保障体制,只是刚刚开始,远远不够完善。在刘翔事件后,人们必须思考更多,而中国运动员目前的保险还只局限在运动员伤残的范畴,中国还没有一种将伤残和养老结合的保险制度。他们将自行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出现了退役冠军当搓澡工的新闻。我们希望体育保险经纪公司做更多的开拓。”赵守兵建议体育保险经纪公司发挥更多的作用。
某公司老总也告诉记者,希望更多的消费者理解保险,他说:“保户对自己的保单条款要有充分认识,在买保险时首先要认真了解保险产品。特别是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要重点看,通过对‘意外’的认识,我们理解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明明认为是意外,可保险公司却不赔付了。当然也有很多事故符合保险中‘意外’的定义,但因为责任免除而不能给付保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