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发自帝城》看李白风雨人生路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xu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世人熟知的经典作品,然而,笔者发现,以往对这首诗的诠释可能有失偏颇。
  从笔者参考的相关资料来看,关于《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似乎没有什么异议:“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磷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并在途中写下了这首诗。但令笔者不解的是,相关诸文的具体赏析部分却都与创作背景没有多大关系。
  诸文对该诗大致作了如下诠释: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之极高。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最后两句,既是风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
  尽管有的文章也曾提及“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进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劲迅急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但笔者尝试着按照上述诠释来欣赏该诗,总是感觉有如隔靴搔痒,远远不足以表现出李白当时那“忽闻赦书、惊喜交加”的心情。
  试想:在“流放夜郎,忽闻赦书”之后,李白竟没有通过诗歌将自己当时的“惊喜交加”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只是在描绘风景之余,“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这符合李白的个性吗?
  为了弄清《早发白帝城》这首诗的本来面目,笔者还是决定认真考证、深入“揣摩”一番。《李诗纬》卷四中谈及《早发白帝城》时说:这首诗“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笔者深以为然。面对经典,不认真考证、深入“揣摩”就“等闲道出”,难免谬误。
  于是,笔者本着“知人论诗”的原则,先从了解李白其人入手。
  人们提起李白都称其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通过史料我们发现,这并非李白的本意。其实,李白很早就胸怀“安社稷”、“救苍生”的远大志向,他毕生追求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诸葛亮那样的政治家。因此,他没有同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走科举求仕之路,而是幻想以诗歌为手段,通过隐逸于世、广泛交游,使自己声名雀起,进而再由朝廷主动诏请他入朝,拜为帝王师……他甚至还为自己设计了一条“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的人生道路。
  但李白远没有诸葛亮那么幸运。他费尽心机、几经周折,直到42岁才终于获得唐玄宗的诏见,赐爵为供奉翰林。但不久他就发现自己虽然名为翰林,其实,却只是一个御用歌词作者而已。继而,他看到唐玄宗安于享乐,任由奸臣把持朝政,导致政治极度腐败,李白日渐反感。两年后极度失望的他向唐玄宗表达了去意,被
  “赐金放还”。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于逃亡途中下诏命皇子永王李磷率军平叛。唐玄宗被迫禅位,由李亨继位当了皇帝——肃宗。
  值此天下大乱之际,身在庐山的李白不仅没有为苟全性命而隐居不出,反而在公元756年末,毅然应邀投奔到李磷的麾下。此时的李白以为自己终于能像诸葛亮那样“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了,他为自己终于有机会救国家于水火、解万民于倒悬而感到兴奋异常,他自信“但用东山解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可谁知肃宗恐李磷势大,危及自己的帝位,放着叛乱不管,率先发兵灭了李磷。随后,站错了队的李白以附逆罪身陷囹国,险遭杀身之祸。虽然后来侥幸得救,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被判长流夜郎。于是,李白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黑暗、最为难捱的一段经历。
  公元757年冬季,李白从长江中游的浔阳出发,乘船溯江而上前往夜郎。年近花甲,且经受着人生最沉重打击的李白走了将近一年才来到最为险峻、难行的三峡。尽管途中常有一些闻讯赶来话别的朋友和慕名前来饯行的官宦,但每当想起即将流放蛮荒,没有倾心相交的朋友,没有能读懂他作品的知音,更断绝了他建功立业的理想,他的生命将不再有任何意义。于是,58岁的李白当然是愁云惨雾、万念俱灰……
  途径三峡时,李白在《流夜郎赠辛判官》一诗中通过今昔对比,将自己人生的这次巨大落差,以及对未来的绝望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还?
  尤其是末尾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道出了李白对流放的恐惧,以及他当时最大的奢望——何时才能得到赦免,重返“人间”。
  距离夜郎越近,李白的绝望之情越甚。途经江夏时所作《江夏别宋之悌》更是将这绝望之情推向极致: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穷途末路、满腹愁肠的李白听到长江两岸的猿猴叫声仿佛悲嚎一般,尽管他一向乐观,甚至显得有些玩事不恭,但想到自己安邦治国的远大理想都将化为泡影,也不禁“于此泣无穷”。值此山穷水尽的绝望之际,却又忽逢柳暗花明,以李白的性格,他怎能不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他可能会觉得苍天有眼、天不灭李,可能会觉得自己命运的转机已经到来,他甚至会觉得这流放对他而言可能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是朝庭、是皇上在考验自己……于是,他欣喜若狂、心潮澎湃、浮想连篇、豪情满怀,他寓情于景,写下了这篇《早发白帝城》。
  现在,我们从这个视角来欣赏《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一句,其直译是,早晨辞别屹立于彩云之中的白帝城。
  李白为什么不写“朝离白帝”,而是用辞别的辞?或许此时在他的心目中,白帝城已不再是一座城,而是一尊神。“辞”有依依惜别之意……须知,正值万念俱灰、极度悲哀的时候,忽蒙大赦,喜出望外、百感交集的李白肯定会把白帝城视为他人生的转运之地、吉祥之地。当然,李白也不会忽略白帝城之名的由来——李白的诗歌运用典故之频繁和巧妙可是有口皆碑的。   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公孙述占据此地时,说殿前井内曾有一条白龙飞跃而出,因而自称白帝,并称此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
  诚然,李白在白帝城蒙赦纯属巧合。但古人大多会把这种巧合视为命运使然。富于联想的诗人李白当然更是很难免俗。所以,他极有可能因为这里既是自己时来运转的“福地”,又似冥冥之中在此地有神明庇护(这尊神还恰恰姓白)。
  而李白在这里使用“彩云”一词,可能是要突出彩云的另一层意义——祥云。古人心中,神仙或福地总是与祥云为伴。所以,“朝辞白帝彩云间”这一句可能是形容白帝城像一尊天神屹立在“彩云”之间,目送着李白踏上归程,开始新的人生。而李白辞别“彩云间”的“白帝”,显然是觉得自己如有神助了。
  再看“千里江陵一日还”一句。本来,三峡上下游的落差就很大,而那个时代江上的船舶要逆流而上,只能靠纤夫拉着纤绳一步一步的将船拖拽上去,其速度之慢,即使乘客没有什么愁事也会感到烦躁不已,更何况此时的李白。他的那首《上三峡》将当时的心境暴露无遗: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幕行太迟;
  三朝又三幕,不觉鬓成丝。
  诗中说:受磨难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就像这三峡中最险、最难走的黄牛滩,走了这么久还没到头儿,不知不觉把头发都愁白了。
  现在,先是白帝城蒙赦,回程又恰逢顺流而下,船速快了几倍。这么短的时间里,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巧合。更使“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李白如有神助,似肋生双翅。于是,才有了“千里江陵一日还”。而这里的”还”字则表现出李白期待“卷土重来”、重归朝堂、建功立业的信心和豪情。
  “两岸猿声啼不住”更是将李白的喜从天降之情与卷土重来之意推进一步,而且动感十足——此时的李白可谓是^逢喜事精神爽,于是,其所见所闻皆为之一变。长江两岸似悲嚎一般的猿鸣也变得那么动听,简直就像是“一路高歌”,欢庆其时来运转、否极泰来,并预祝其前程远大、宏图大展。
  于是,这第二句和第三句用一句成语来形容就是“高歌猛进”。
  而“轻舟已过万重山”则是指李白乘着神明庇护的东风和高歌猛进的势头,对未来豪情满怀、气势如虹、前程似锦的展望和畅想。而其中的“已”字则是必然的意思,表达了李白此时神情振奋、成竹在胸、信心百倍的亢奋之情。
  笔者以为,从这个角度来欣赏《早发白帝城》,才能感受到杨慎所形容的“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升庵诗话》)的气势,才能使这首诗如丁龙友所言,成为“神来之调”。
  需要提及的是,回到江陵的李白发现并没有什么惊天伟业或者哪怕是平凡的工作在等待着他,朝庭似乎再次把他遗忘。然而,李白的建功立业之心依然未泯。公元761年,李光弼率军镇守临淮,抗击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年愈花甲、日渐孱弱的李白欲再度请缨、从戎平叛、力挽狂澜,实现自己的人生夙愿。但途中因病不得已返回金陵。第二年,63岁的李白就怀着壮志未酬的遗憾与世长辞。
其他文献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
期刊
1.国内转到美国大学  与国内大学有所不同,在美国大学,转学校、转专业是非常普遍的。所以选择赴美读本科转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国内生来讲,一般都是已经在国内高等院校读了两年或三年,修了一定的学分。而美国采用的是学分制,如果转学成功的话,你在国内高校所修的部分学分是可以转到美国院校的。这样不仅节省了你在国外读书的时间和费用,而且还可以帮你拿到含金量较高的“洋文凭”。  2.通过美中桥梁课程USPP转
期刊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忆起我中学时代的同桌崔春花,每当想起她,我的心里就隐隐有些伤痛,我会拿出一支钢笔,摆在她那张唯一的照片前……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70年的春天,学校的篱笆墙边,开满了淡淡的黄花,那是迎春花。那一年,我和春花也像初春的花朵,刚满15岁,正在读初中二年级。有一天去上学时,我的心情像盛开的迎春花般灿烂,我的脚步像蝴蝶般欢快,因为那一天,我有了一支新钢笔,是父亲得的—个什么奖品,他
期刊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期刊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开始移民海外,在这里提醒计划移民人士:移民是~辈子的选择,选择一个移民国家就意味着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因此,有意移民者应从自身的情况特点去考虑,在移民之前好好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移民?  其实各人有各自的移民理由。来坐移民监或是留学镀金,来扎根或者半扎根,是为了孩子教育,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居住环境,更便捷通行全球的身份,亦或是为了更多的商机?这是很关键的。
期刊
在沈阳新民市,有一颗横跨政界和企业界的明星,她就是沈阳市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新民市政协委员、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沈阳金海隆兴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鸿雁。  郭鸿雁是个地道的新民人,典型的知识女性。她梳着一头时尚的短发,白皙的脸庞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郭鸿雁言谈举止中透着娴淑文静、自信端庄、柔中有刚、达观大气。  郭鸿雁二十几岁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她和丈夫双双下海。经过多番考察,他们认为农村
期刊
(接上期)  旅居朝鲜的华侨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日帝统治时期,华侨身在国外,生活贫困,但仍想方设法让儿女读书识字。华侨们亲身体会到不识字的苦,总想在居住地能创办自己民族的学校。虽然日本人在朝鲜各地都设立了日本学校,但作为中国人华侨不愿把子女送到日本学校,因此当时各地华侨迫切要求创办华侨子弟学校,特别是华侨较多的城市。  所以各城市的华侨商会根据广大华侨的迫切要求,动员各行各业的华侨自愿捐款,多少不限
期刊
位于革命老区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北麓的金寨县,是中国著名的“将军县”,在那血与火的烽火岁月里,从这里先后走出59位共和国将军。  2011年3月28日下午,在金寨县长岭乡乌凤沟村大别山海拔1300多米的一个山坡上,一座占地800平方米的宏伟石墓前,来自长岭乡附近几个村落的100多名父老乡亲,来此祭祀长眠于此的红军英烈忠魂。祭拜仪式开始后,浮现在人们眼前的是70多年前发生在此地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惨烈战斗
期刊
美媒:中国电信业崛起“令人惊叹”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发表文章说,不到20年,中国电信业已从一个原始的国家垄断产业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和互联网通信市场。这个改变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有电信企业越来越成熟的一个证明。不过,随着国内市场迅速接近基础业务的饱和点,保持这一增长需要深化国内部门和使其多样化。最后事实肯定会证明这是中国最严峻的挑战。    外媒:中国推动“金砖”走上世界舞
期刊
滑落井底    2010年10月28日,两天后就是万灵节了,在英国,这是个最重要的节日。19岁的我,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从伦敦的牛津大学一出来,就踏上了高铁的归家之路,我要在爱丁堡度过这个星期日与万灵节。我刚到爱丁堡的家,母亲却不在家,我想用手机与母亲联系,可手机没电了,我就接上充电器插在客厅电源的接口处。然后,我决定去看看我家祖传用来避暑的小别墅——它坐落在爱丁堡空旷的郊区。  据说这是我祖母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