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数学,同时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全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终身发展
新课程改革肯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自身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依靠教师灌输已经远远不能达到新时期高中数学学习和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引领课堂发展。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多年,本文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主动提问不仅是思维独立性和创新性的印证,更是发掘强劲的思维动力的过程,它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因而在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对自主学习有着具大的引导作用。然而传统的课堂提问模式都是教师把握提问主动权,学生习惯于回答问题和接受知识,很少有在课堂上主动发问的意识,阻碍了其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改变传统的课堂提问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根据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影响学生主动提问的首要因素是教师对学生提问的反馈态度。当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后,他们总是期望教师能够予以重视,认真解答,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给出的反馈态度并没有达到学生的预期效果,学生感受到的只是教师的冷落甚至不耐烦,于是提问的欲望便被压制下去了,即便下次再有问题也不会轻易提出。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态度,以耐心和细心对待学生的问题,不要因为学生问题质量不高就责怪、批评学生。提问永远都是爱学习的表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提问技巧,引导他们问出深度、问出质量,避免盲目提问。从知识的形成条件及过程出发提问是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知识的内在关联提问是另一种重要方法,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对比和归纳的提问方法是学生把握数学学习规律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这些提问的基本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教会学生提问,提高问题质量,让学生会问、爱问。
二、提高应用能力,密切关注生活数学
数学是一门起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且在生活中不断完善发展的学科,高中数学所授知识更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并且知识的应用也多是回归到生活实例中去。高中数学这种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属性给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另一条行之有效的思路。
实际应用的需要产生了数学学习的必要,当学生发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便会激发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数学的实用价值,加强应用数学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依赖生活数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总是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注视身边的生活,从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找到学习知识的踪迹。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时候,我请学生想一想身边的哪些现象用到了等比数列的知识。很快便有学生举了一个恰当的例子:在201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丁健忠表演了一个撕报纸的小魔术,其实这个一个以2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他每撕一次,报纸的数量便增加一倍,四次过后,报纸应该变成24即十六个小块,然而他展示给大家的仍然是一张完整的报纸。这个学生的敏锐思维简直让我赞不绝口,他竟然能从供大家娱乐的魔术中都找到了数学的踪迹,可见其平时很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在他的影响下,其它学生也纷纷列举自己身边的等比数列现象,课堂氛围非常热闹。
三、亲自动手实践,实现自主探索感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千万不能忽略学生动手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如果仅仅依赖教师讲解,学生得到的知识远不够深刻,还很可能产生理解偏差。但是如果给学生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在实际操作中摸索、感悟,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逐步发现数学知识的真谛,并且记忆深刻,达到教师教授所不能及的良好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妨把握好知识的特点,利用好每一个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给课堂加入一些有趣的数学小实验,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略去枯燥的语言讲述,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寻、去发现、去学习,在动手的过程中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实现自主学习。例如,在讲解椭圆的内容时,课前我请学生自己准备一张纸板、两枚图钉和一段细绳。课堂上,我并不是像往常一样详细讲解,而是让学生拿出学习道具,请他们动手操作,将图钉固定在纸板上,然后将细绳两端分别固定在图钉上,用铅笔绷着细绳作图,看一看画出什么图形。很快,学生便发现了有趣的结果:当两枚图钉固定在同一个位置时,所画出的图形是圆形,圆形的半径恰好是细绳长度的一半;当两枚图钉分开时会画出椭圆,但是学生画出的椭圆却不尽相同,有的圆一点,有的扁一点。我请学生找一找出现不同形状的椭圆的原因,并且看一看不同的椭圆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学生边动手操作边思考,很快就发现了椭圆形成的条件及特点,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
总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高中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不仅关系着数学课堂的有效开展,还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课堂主动权,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治伟,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科学教育,2010.2(16)
[2]陈菊芬,例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科技信息.高校讲坛,2010.5
[3]丛昌平,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的现状及策略分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 )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终身发展
新课程改革肯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自身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依靠教师灌输已经远远不能达到新时期高中数学学习和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引领课堂发展。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多年,本文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主动提问不仅是思维独立性和创新性的印证,更是发掘强劲的思维动力的过程,它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因而在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对自主学习有着具大的引导作用。然而传统的课堂提问模式都是教师把握提问主动权,学生习惯于回答问题和接受知识,很少有在课堂上主动发问的意识,阻碍了其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改变传统的课堂提问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根据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影响学生主动提问的首要因素是教师对学生提问的反馈态度。当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后,他们总是期望教师能够予以重视,认真解答,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给出的反馈态度并没有达到学生的预期效果,学生感受到的只是教师的冷落甚至不耐烦,于是提问的欲望便被压制下去了,即便下次再有问题也不会轻易提出。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态度,以耐心和细心对待学生的问题,不要因为学生问题质量不高就责怪、批评学生。提问永远都是爱学习的表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提问技巧,引导他们问出深度、问出质量,避免盲目提问。从知识的形成条件及过程出发提问是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知识的内在关联提问是另一种重要方法,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对比和归纳的提问方法是学生把握数学学习规律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这些提问的基本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教会学生提问,提高问题质量,让学生会问、爱问。
二、提高应用能力,密切关注生活数学
数学是一门起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且在生活中不断完善发展的学科,高中数学所授知识更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并且知识的应用也多是回归到生活实例中去。高中数学这种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属性给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另一条行之有效的思路。
实际应用的需要产生了数学学习的必要,当学生发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便会激发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数学的实用价值,加强应用数学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依赖生活数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总是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注视身边的生活,从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找到学习知识的踪迹。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时候,我请学生想一想身边的哪些现象用到了等比数列的知识。很快便有学生举了一个恰当的例子:在201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丁健忠表演了一个撕报纸的小魔术,其实这个一个以2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他每撕一次,报纸的数量便增加一倍,四次过后,报纸应该变成24即十六个小块,然而他展示给大家的仍然是一张完整的报纸。这个学生的敏锐思维简直让我赞不绝口,他竟然能从供大家娱乐的魔术中都找到了数学的踪迹,可见其平时很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在他的影响下,其它学生也纷纷列举自己身边的等比数列现象,课堂氛围非常热闹。
三、亲自动手实践,实现自主探索感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千万不能忽略学生动手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如果仅仅依赖教师讲解,学生得到的知识远不够深刻,还很可能产生理解偏差。但是如果给学生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在实际操作中摸索、感悟,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逐步发现数学知识的真谛,并且记忆深刻,达到教师教授所不能及的良好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妨把握好知识的特点,利用好每一个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给课堂加入一些有趣的数学小实验,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略去枯燥的语言讲述,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寻、去发现、去学习,在动手的过程中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实现自主学习。例如,在讲解椭圆的内容时,课前我请学生自己准备一张纸板、两枚图钉和一段细绳。课堂上,我并不是像往常一样详细讲解,而是让学生拿出学习道具,请他们动手操作,将图钉固定在纸板上,然后将细绳两端分别固定在图钉上,用铅笔绷着细绳作图,看一看画出什么图形。很快,学生便发现了有趣的结果:当两枚图钉固定在同一个位置时,所画出的图形是圆形,圆形的半径恰好是细绳长度的一半;当两枚图钉分开时会画出椭圆,但是学生画出的椭圆却不尽相同,有的圆一点,有的扁一点。我请学生找一找出现不同形状的椭圆的原因,并且看一看不同的椭圆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学生边动手操作边思考,很快就发现了椭圆形成的条件及特点,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
总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高中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不仅关系着数学课堂的有效开展,还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课堂主动权,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治伟,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科学教育,2010.2(16)
[2]陈菊芬,例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科技信息.高校讲坛,2010.5
[3]丛昌平,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的现状及策略分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