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高效课堂”成为热门的话题,但我们关注的不仅是课堂教学,更要关注作业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是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依据,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到享受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对于启迪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思维也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趣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改变数学作业在学生心中的固有地位,加强数学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已然成为教学共识。然而,在实际数学作业的设计活动中,大多数教师缺乏对作业设计内容、形式、方向、目标等因素的科学把握,导致学生在作业的完成效率和认知状态上存在不足。
一、当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发展现状
(一)、作业完成积极性不高
通过对初中生作业完成效果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初中生对数学作业的完成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未能真正理解数学作业的作用和意义,忽视其巩固提升、促思提质的本质效益,导致学生在数学作业的完成状态上存在“应付差事”“被动学习”等问题,致使数学作业的教育价值无法体现。
(二)、作业布置方式较单一
在当前的作业布置方式上,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着重对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强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过于单一、枯燥的数学练习,使学生在思维的运用和精力的投入上呈现麻木的状态,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训练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作业内容设计不合理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作业内容的设计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设计作业内容,保证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学习效能。然而,在实际作业内容的设计中,部分教师未能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多采取题海战术、强化训练等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发展。
(四)、作业设计缺乏回顾性
作业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的一个教育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二次理解,并巩固学生的认知发展状态。然而,在实际的作业设计上,大多数教师缺乏对知识的回顾学习和巩固发展的布置原则,导致学生在作业的练习和计算中得不到有效的内在发展,这不仅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还使学生在“老问题”上“绊脚”,无法实现其有效学习的目的。
(五)、作业实践性体现不足
实践性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动力。但在当前的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对实践性作业的布置和组织存在不足,过于注重重点和难点等内容的安排,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与发展中陷入“应试”“死学”“高分低能”等困境,不利于学生自身的主体发展。
二、作业设计与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性
作业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课堂目标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根据其布置特点和作用意义的不同,可以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作业设计的有效与否将直接关系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状态。因此,合理、科学的课堂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还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
三、提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巧设问题,拓展思维
作业是检验学生已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启发学生数学思维的主要渠道,而思维的发展常依赖于有效的问题设计.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以教材知识为核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在练习中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眼光并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内容,融入趣味
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而增强其内容的趣味性,有助于降低数学知识其本身所存在的枯燥性和复杂性,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丰富作业内容,创新作业设计形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分层设计,体现层次
每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统一的作业虽有其合理之处,但分层作业更加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这体现出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四)、渗透实践,增强能力
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到作业设计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探究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打牢学生的实践基础。同时,实践化数学作业的设计还能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养成创新实践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建构能力。
(五)、新旧结合,夯实基础
作业的布置往往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学习效。.其中,数学是具有逻辑思维且相互联系的一门学科,数学作业的设计应保持前后知识的连贯性、新旧知识的发展性等特性,這样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六)、错题重解,提高记忆
错题重解是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一点,也是作业有效布置的内容之一.数学是一门计算性的学科,通常情况下,学生在理解了数学知识或计算公式后,辅以课题练习或测试等手段,加深或巩固其学习的状态和课堂基础。但是,由于掌握的方式和运算的疏漏,学生难免会出现错题的现象,这些错题也能直接反映出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或算法运用的不足。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将这些错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变形,纳入课下作业中,让学生对错题进行重新计算。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错误试题的二次解析能力,还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效果,增强学生的数学记忆。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作业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作业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切实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先良.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J].才智,2012(11):134-135.
[2]谢秀扬.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模式探究[J].黑河教育,2019(06):26-27.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趣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改变数学作业在学生心中的固有地位,加强数学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已然成为教学共识。然而,在实际数学作业的设计活动中,大多数教师缺乏对作业设计内容、形式、方向、目标等因素的科学把握,导致学生在作业的完成效率和认知状态上存在不足。
一、当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发展现状
(一)、作业完成积极性不高
通过对初中生作业完成效果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初中生对数学作业的完成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未能真正理解数学作业的作用和意义,忽视其巩固提升、促思提质的本质效益,导致学生在数学作业的完成状态上存在“应付差事”“被动学习”等问题,致使数学作业的教育价值无法体现。
(二)、作业布置方式较单一
在当前的作业布置方式上,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着重对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强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过于单一、枯燥的数学练习,使学生在思维的运用和精力的投入上呈现麻木的状态,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训练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作业内容设计不合理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作业内容的设计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设计作业内容,保证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学习效能。然而,在实际作业内容的设计中,部分教师未能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多采取题海战术、强化训练等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发展。
(四)、作业设计缺乏回顾性
作业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的一个教育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二次理解,并巩固学生的认知发展状态。然而,在实际的作业设计上,大多数教师缺乏对知识的回顾学习和巩固发展的布置原则,导致学生在作业的练习和计算中得不到有效的内在发展,这不仅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还使学生在“老问题”上“绊脚”,无法实现其有效学习的目的。
(五)、作业实践性体现不足
实践性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动力。但在当前的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对实践性作业的布置和组织存在不足,过于注重重点和难点等内容的安排,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与发展中陷入“应试”“死学”“高分低能”等困境,不利于学生自身的主体发展。
二、作业设计与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性
作业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课堂目标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根据其布置特点和作用意义的不同,可以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作业设计的有效与否将直接关系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状态。因此,合理、科学的课堂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还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
三、提升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巧设问题,拓展思维
作业是检验学生已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启发学生数学思维的主要渠道,而思维的发展常依赖于有效的问题设计.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以教材知识为核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在练习中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眼光并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内容,融入趣味
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而增强其内容的趣味性,有助于降低数学知识其本身所存在的枯燥性和复杂性,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丰富作业内容,创新作业设计形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分层设计,体现层次
每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统一的作业虽有其合理之处,但分层作业更加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这体现出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四)、渗透实践,增强能力
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到作业设计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探究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打牢学生的实践基础。同时,实践化数学作业的设计还能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养成创新实践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建构能力。
(五)、新旧结合,夯实基础
作业的布置往往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学习效。.其中,数学是具有逻辑思维且相互联系的一门学科,数学作业的设计应保持前后知识的连贯性、新旧知识的发展性等特性,這样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六)、错题重解,提高记忆
错题重解是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一点,也是作业有效布置的内容之一.数学是一门计算性的学科,通常情况下,学生在理解了数学知识或计算公式后,辅以课题练习或测试等手段,加深或巩固其学习的状态和课堂基础。但是,由于掌握的方式和运算的疏漏,学生难免会出现错题的现象,这些错题也能直接反映出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或算法运用的不足。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将这些错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变形,纳入课下作业中,让学生对错题进行重新计算。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错误试题的二次解析能力,还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效果,增强学生的数学记忆。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作业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作业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切实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先良.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J].才智,2012(11):134-135.
[2]谢秀扬.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模式探究[J].黑河教育,2019(0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