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化” “写”到实处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字理进行写字教学是探索汉字结构特点和文化魅力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字理写字教学应从“理解化”“归类化”和“图像化”三个角度引导学生建构汉字的图像,探寻汉字音、形、义的规律,从而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字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低年段;字理;写字教学
  作者简介:吴丽成,辽宁省实验学校教师。
  一、字理写字教学的依据
  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理据。新课标要求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这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但首先,低年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对于图像的观察和记忆能力明显优于文字。因此,教师应在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字理图像,帮助他们生动直观地感知汉字的结构和含义,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其次,低年段学生注意力较弱,专注时间较短,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字理优美的图画和亮丽的色彩有机组合之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应学写的汉字知识,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再次,低年段学生依赖心理较强,学写不认识或理解方面难度系数较高的汉字时,会依赖他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包办代替。在写字教学中适当加入字理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构字规律,掌握写字要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字理写字教学的含义
  字理写字教学是指教师根据低年段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课文为载体,结合汉字的构字理据,引导学生从汉字的“形”分析其演变过程,延伸到对“义”的推测,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义”的探究,推动对“形”的图像建构,提高写字效率,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对汉字文化和精神的探寻,研习和传承中华民族汉字文化,总结汉字的音、形、义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目前写字教学中存在一定误区,即教师带领学生机械性写字,对于笔顺的关注较弱。同时,越陌生的字和越容易写错的字就越被要求通过反复练习记牢,这样做,逐渐打击了学生的写字兴趣,削弱了学生对汉字形体美的欣赏能力。此外,眼花缭乱的教学设计、随意拓展的教学内容和囫囵吞枣的学习方式使写字教学陷入盲目低效的窠臼,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低年段字理写字教学可将字理知识融入到寫字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发现和积累汉字表意特点以及音、形、义的规律,让低年段写字教学更有智慧,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提升语言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字理写字教学的途径
  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融入字理呢?
  (一)字理写字教学“理解化”
  所谓“理解化”的字理写字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字形理解汉字背后的含义。人类学指出,人拥有一套除人与动物共有的“感受系统”和“效应系统”之外的“符号系统”,而汉字就是“符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其符号作为特定形体代表着特定含义。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观察“形”的演变过程,进而理解其“义”。例如教学“打”字,学生易将“打”的“竖钩”往右钩,在反复强调后依然效果不佳。此时,教师可利用字理知识,引导学生对“打”的结构进行分析,从演变中观察到“打”是由“扌”和“丁”组成。在篆文中,“扌”代表手,表示拍、敲的意思;“丁”代表钉,表示挥锤敲击,将钉子扎进木板。因此“竖钩”需要向左上角方向挥敲。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对“打”字的具体字形分析,让学生明白初始含义,避免竖钩再次写错,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
  (二)字理写字教学“归类化”
  所谓“归类化”的字理写字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将汉字根据偏旁部首、独体字进行归类,发现汉字的组成规律,养成归类写字的思维习惯。
  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应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偏旁可分声旁和形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而部首属于特殊的偏旁,非常适合用于归类字形。例如“住”字偏旁部首是“亻”,但是学生经常写成“彳”,与“往”混淆。此时教师利用字理知识,引导学生先捋清两个偏旁部首的含义:“亻”代表人,“彳”代表行。接着将同样偏旁部首的汉字进行归类,与生活中认识的字相结合,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提高对偏旁部首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写字速度,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字理写字教学“图像化”
  所谓“图像化”的字理写字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建构,更加准确、直观和生动地理解汉字,也可通过动作演示引导学生对笔顺规则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写字效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低年段要求会写的汉字中,除了独体字以外,约80%的是合体字;而结构不太复杂,表意特征明显是这类合体字的重要特征。教师可利用学生图像记忆能力强的特点,在写字教学中将字理知识与合体字相结合,引导学生直观生动地厘清合体字的结构关系,增强学生对汉字间架结构的布局能力,减少错别字。例如教学“切”字,学生在通过观察图像“十”后发现“七”是初文,后来分为两个字,表示用刀分割物体,因此左下角“钩”便容易记住了。除了合体字以外,独体字也可以通过图像表示,增加理解。如学生容易将“入”的上面部分写错。教师可将“人”“八”“入”的字理知识融入教学中,将图像转化为教学内容,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寻找规律,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下是教学片段。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醒了大家“入”的“撇”在下,“捺”在上,观察真仔细!还有哪些字和它存在类似情况?
  生:我觉得是“人”长得跟它很像,但是“人”的“撇”在上,“捺”在下。
  生:我认为还有“八”写的时候也要注意,虽然“撇”在下,“捺”在上,但是这两个笔画是分开的,不能靠在一起。   师:你们能从这个“入”字联想到其他已学生字,并能区分出不一样的地方,真棒!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入”的“撇”在下,而“人”的“撇”在上吗?
  生:我觉得“人”的上面像一个人头,下面是两只脚,因为人头要摆正,如果像“入”那样的话,头就歪了,所以“撇”在上。
  生:我觉得“入”就像人低着头要进入到一个房间里,头还有往前伸,所以要“撇”在下,“捺”在上。
  师:你能把“入”和“人”想象成了一幅幅画,形象生动。一起来看,古人是怎么想的。(配乐出示“人”“入”“八”字的演变过程)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人”字真像一个人在走路。
  师:“人”在甲骨文中像是垂臂站立的动物形象。它最初的意思是指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后来又慢慢演变成篆文的样子,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像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干活。汉字很有意思,有时候看着字形就能猜出大概意思了。请你用这个方法,猜猜下面几个是什么意思。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猜想?
  生:我猜“入”是一个戳蛋糕的小叉子。
  师:“入”在甲骨文中像一个盒盖正在向下,最早的意思是收存物品,加盖封藏。汉字就是这么有趣,从字形中可以分析出它的含义。
  生:我猜“八”是要把东西分开,因为两边是弯出去的,慢慢又弯得更厉害了。
  师:你会从对比中发现奇妙之处,真了不起!“八”最早的意思就是用相背的两条弧线指事符号,表示物体被分离为两部分。
  生:因为指的是“分开”,所以“撇”和“捺”的上面不能靠在一起。
  师:就是这个意思。让我们动笔写一写。请关注易错笔画,注意写字姿势。
  (生动笔写字)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并没有将字理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在联想和交流中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打开字理知识的大门,通过甲骨文等含义的演变过程,展开想象,在形象生动的图像中将字形和含义相联系,习得一种新的识字方法,提高了写字的正确率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
  教师在字理写字教学中,实现了两个“尊重”,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充分尊重汉字的构字规律。同时,教师通过字理写字教学,富有情趣和智慧地引导学生深入汉字文化,主动探寻和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及音、形、义的规律,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晓航.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2).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刘国军.汉字教学亟待文化教育價值的理性回归[J].辽宁教育,2014(11).
  (责任编辑:李阳)
其他文献
“抵抗弯曲”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和结构”单元的起始课。六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物体常见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来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了解增加宽度、厚度都能够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在已有的实验基础上,改进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通过两次实验不同数据的纵向、横向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够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从而推理在现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关注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思考、抽象、推理、反思等过程,促进核心素养落地,让学生终生受益。在“解决问题(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教学中,要把握估测本质,按照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综合性特征的要求,落实到位。  关键词:估测;本质;核心素养;落地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面对真实情境中的数学活动,通过体验、感悟和反思,抽象出数学概念、
期刊
摘要:STEAM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它追求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做具体东西或解答具体题目的知识点,而是强调让学生掌握一种思考方法,强调让学生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进而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STEAM理念可以贯穿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校内活动、每一个游学活动、每一个主题探究中去,STEAM教育无处不在,它是激发并保持学生
期刊
摘要:受教科书上关于“方程”定义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程的意义”一课中让学生理解方程时往往不够全面。教学中,应结合求解未知数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方程概念的本质。可从教科书上的定义出发,融入游戏精神,智性重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生在与算术方法的比较中,重历小学一到四年级方程的学习过程,从而感悟方程的本质。   关键词:方程;本质;过程;游戏精神;智性;课堂  “方程的意义”的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上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教学意图。很多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并没有精心去研读教材,结果浪费了宝贵的文本资源。   其實,只要静下心来,沉下心来,我们就不难发现教材中隐藏的数学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要
期刊
摘要: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应该具有真实性、问题性和整合性的特点。在STEAM教育理念下创设小学数学学习情境,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促进学科的融合贯通,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四能”、发展融合素养。   关键词:STEAM教育 ;小学数学;学习情境  STEAM教育指的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
期刊
目前,小学英语的绘本阅读教学是老师们热衷的话题,特别是省级甚至国家级的英语课堂展现,大部分以绘本阅读教学为主,这种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逐渐被英语教师所接受并推广开来。这是因为,绘本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独立的一个个故事,前后文本的联系程度很小,执教起来也比教材顺手许多。学生们也很喜欢这种图文并茂、具有画册性质的阅读,其情节的曲折与起伏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简单对话的转换留给了他们想象的空间。要发挥绘本应有
期刊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以问题为载体,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领域的内容以其開放的内容形式与组织形式向教师提出了挑战。本文以课例为抓手,选取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滴水实验”一课为例,从“问题、实践与反思”三方面对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与实施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策略,探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价值。  一、注重环节,设计问题 
期刊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質和学习能力。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开拓学科视野,引导学生探索听说技能的奥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听说课;实践探究  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基于此,在数学问题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努力挖掘现实素材,如“乡土现实、儿童现实、时事现实”,对其进行改造,增强问题的应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引“乡土现实”,让情境更真实  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民俗文化等对其影响是重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