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拱棚韭菜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55443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拱棚韭菜—甜瓜轮作种植,可使瓜农的经济收入得到显著提高。分别介绍了韭菜和甜瓜的栽培技术,以期促进小拱棚韭菜—甜瓜轮作模式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拱棚;韭菜;甜瓜;轮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3.3;S6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8-0044-02
  
  小拱棚韭菜—甜瓜轮作种植模式,具有抗病、高产、投资少、效益高等特点,在乐亭县推广面积达到1 334hm2,韭菜单产120t/hm2,效益15万元/hm2左右,甜瓜单产37.5t/hm2,效益12~15万元/hm2,瓜农的经济收入得到显著提高。
  
  1拱棚的建造
  一般选用长3m、宽5cm的当年竹坯子,于每年的5月搭建宽2.4m、长50~80m的中型拱棚为宜,太长不利于通风,太短不利于提高产量。一般总投资6.0万元/hm2左右,草帘、塑料和竹坯子一般能使用4年。
  
  2韭菜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虫、抗寒、分蘖力强、休眠短、外观和内在品质好、价格适中的品种,如白根、791等。
  2.2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甜瓜收获后。
  2.3整地与扣棚
  立冬前后,割去地上部分的枯叶,将韭菜畦清除干净,施有机肥30t/hm2左右、复合肥600~750kg/hm2,而后浇1次透水,稍晾后撒1层细沙,然后扣棚。
  2.4温湿度管理
  扣棚后初期为提升棚内温度,一般不用揭膜放风,白天保持28~30℃,夜间保持10~12℃,以促进韭菜尽快萌发新芽。韭菜萌发后白天温度控制在15~25℃,当气温达到25℃以上时要注意放风排湿,夜间温度应掌握在10~12℃,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在每刀韭菜收割前5~7d要降低棚温,使叶片增厚,叶色加深,以提高韭菜商品性。收割后适当提升棚温大约3℃左右,以促生新芽。以后每刀韭菜的生长期间,其棚内温度可较前茬提升2℃,但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0℃,昼夜温差10~15℃。
  2.5肥水管理
  一般头刀韭菜生长期间,不需浇水追肥,以免降低地温、增加空气湿度。头刀韭菜收割后7~10d内浇水,韭菜长到10cm左右时再浇1次水,以后管理以此类推。浇水要浇小水,忌大水漫灌,同时结合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50kg/hm2。
  2.6病虫害防治
  小拱棚密闭的环境,空气湿度大,比较容易发生灰霉病和疫病等,因此,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治原则。一是选择地势干燥、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韭菜生长期间尽量避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二是灰霉病可用速克灵等防治,疫病选用抑快净防治。
  2.7适时收割与田块清理
  一年生的韭菜田,可收割3茬。第1次收割在11月中下旬,产量52.5t/hm2,效益7.5万元/hm2左右;第2次收割在12月中旬,产量37.5t/hm2,效益4.5万元/hm2;第3次收割在1月中旬,产量22.5t/hm2,效益3万元/hm2。
  每茬韭菜在7叶1心时收割为最佳。收割时间最好在早晨,收割时要以割到鳞茎上部3~4cm黄色叶鞘处为宜,要边割边捆,及时包装,以保持韭菜的新鲜,防止失水遭受冻害。
  在韭菜收割完后,用镐把韭菜全部刨除,清理干净韭菜根。
  
  3甜瓜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早熟丰产的甜瓜品种,薄皮甜瓜有红城10、红城15、保甜、永甜、京香玉、香满园、518等品种。
  3.2种子处理
  在阳光下晒种1~2d,提高种子生命力,促进出苗快而整齐。晒种后用55~60℃水浸种10~15min,并不断搅拌至30℃,再浸泡3~4h,加0.1%高锰酸钾消毒。
  3.3催芽
  用纱布把种子包好放在30℃环境条件下催芽(最好用 1盆35℃水,上铺1层塑料,然后用纱布包好种子,放在上面,用棉被盖好),一般12h即可出芽。将长芽挑出,放在冷凉处,一般0.5cm长。
  3.4育苗床准备
  用近年来未种过葫芦科蔬菜的园土70%、圈肥30%混合均匀,配成营养土,而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按1m3土用0.2kg药进行消毒。
  3.5播种与育苗
  一般在1月初播种。用10cm×10cm营养钵装满土,浇透水,把发芽的种籽放进去,铺上1cm厚药土,边点籽边覆土。
  3.6苗期管理
  3.6.1温度管理。播种至出苗白天控制在30~35℃,夜间20~22℃;出苗至真叶出现白天25~30℃,夜间16~18℃;从真叶出现至定植前白天22~25℃,夜间14~16℃;定植前5d白天20~25℃,夜间8~12℃。
  3.6.2其他管理。苗床要早揭晚盖,增加光照时间。在第2片真叶展平后,可喷1次爱多收或十全大补有机活性菌叶肥,并喷1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防病,用10%吡虫啉或蚜虫净粉剂75~150g/hm2喷雾防治蚜虫(忌喷菊酯农药)。
  3.7定植
  韭菜根清理干净后,晾地15d左右,于2月中旬开始定植。垄距一般大行距70~80cm,小行距50cm,株距50~60cm,栽植3.0~3.3万株/hm2。
  3.8定植后管理
  3.8.1温度管理。缓苗前白天30~32℃,夜间18~20℃,5~7d不通风;缓苗后白天28~30℃,夜间15~20℃;膨果期白天30~35℃,夜间16~20℃;成熟期白天28~32℃,夜间15~18℃。
  3.8.2整枝。主蔓3~4叶摘心,留3~4条子蔓,见瓜后2叶摘心,留3~4个瓜,结瓜后及时去掉其余侧芽。在头茬瓜摘前10d,见瓜授粉摘心,留2茬瓜。
  3.8.3授粉或醮花。在上午8~10时进行人工授粉或用吡效隆(每5mL对水1kg)均匀喷瓜胎。
  3.8.4水肥管理。定植后7d浇1次缓苗水;膨果期浇1大水,随水追施磷酸二铵300~450kg/hm2;以后根据情况可浇1~2次小水,成熟期不能浇水。
  3.9病虫害防治
  3.9.1物理防治。设黄板诱杀白粉虱、蚜虫。用200倍农抗120溶液喷防,7~10d喷1次,可防多种病害;27%高酯膜剂70~140倍液喷施防白粉病。
  3.9.2药剂防治。白粉病用15%粉秀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氰菌唑、十三马林喷防,隔15~20d喷1次。霜霉病用安克 大生喷防;细菌性角斑病用可杀得、农用链霉素防治。炭疽病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防,每7~10d喷1次;美洲斑潜蝇用48%乐斯苯乳油或1.8%阿维菌素1 500倍液喷防。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们生活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现象,比如时下流行的:共享经济(网约车、共享单车)、P2P民间网络借贷、众筹,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货币等等。这其中有一些经济活动在别有用心的人的操作下,成为了游离在法律边缘的“擦边球”,有的甚至会破坏正常经济秩序,触碰法律底线,但由于在我国法律体系下对这类经济违法行为的司法认定困难,导致惩处不力,监管困难。文章以民间借贷现象为例进行简
摘要近年来,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不断加快,但受各种因素制约,相对于农村男性劳动力转移,仍有很大差距。以山东省梁山县韩岗镇为例,基于SWOT分析,提出了推动农村女性劳动力就地非农转移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女性劳动力;就地非农转移;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375-01    农村女性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受到多种因素制
摘要介绍了玉米中科11号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中科11号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中科11号;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169-01    1品种来源    该品种由北京中科华泰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省科泰种业有限公司用母本CTO3
摘要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8个大白菜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POD同工酶酶谱在酶带数、迁移率、酶量(酶带宽窄)及酶活性(酶带深浅)等方面均存在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依酶谱带特征初步将8个品种进行分类,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白菜;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亲缘关系  中图分类号 S6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摘要依据对新世纪条件下中等农职业教育对教学实习基地的要求的探讨。要想搞好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在教学基地的建设上务必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做到高标准、有规模、具特色、严管理、重效益。  关键词21世纪;中等农职业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G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248-02    21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30%二甲四氯·氯氟吡氧乙酸可湿性粉剂防除移栽水稻阔叶杂草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二至四叶期茎叶喷雾法施药,可有效防除异型莎草、鸭舌草、陌上菜等杂草,而对禾本科杂草基本无效,对水稻安全,是防除移栽水稻田阔叶杂草的较理想药剂。  关键词30%二甲四氯·氯氟吡氧乙酸可湿性粉剂;水稻田;阔叶杂草;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51.21;S481 .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
摘要介绍了Ⅱ-32A的特征特性,并从花期与苗穗结构安排、主攻父本、加强辅助措施、去杂去劣等方面介绍其制繁种技术,以期指导大田制种。  关键词Ⅱ-32A;特征特性;制繁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2 1.0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2-0140-02    Ⅱ-32A是湖南省杂交水稻中心选育的籼型不育系,庆元县种子公司1985年从该中心引进,1986年开始进行组合测配
摘要: 根据辽西半干旱地区土地类型多样性、独特的气候条件与甜高粱的特点,着重阐述了甜高粱的综合利用开发技术前景,提出了在甜高粱综合利用开发中需解决的问题及措施。  关键词:甜高粱;综合利用;辽西半干旱地区  中图分类号:S514.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095-01    甜高粱是普通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具有生物产量高、用途广、耐旱、耐瘠薄、耐涝、抗盐
摘要阐述了迟熟蕉柑在桂林的种植表现,并从培育壮苗、科学施肥、间种豆科绿肥、合理疏芽、修剪、合理疏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迟熟蕉柑;种植表现;栽培技术;广西桂林  中图分类号S66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122-02    迟熟蕉柑(暂定名)是近年选育的特迟熟柑桔优良单株。主要特性是特迟熟、高产稳产、品质较好。2004
摘要以6个不同的荞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荞麦种子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测定,对各品种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盐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活力指数和幼苗质膜透性是对盐特别敏感的指标;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川荞1号的耐盐性最强,川荞2号次之,TQ-0808的耐盐性最弱。  关键词荞麦;活力指数;质膜透性;MDA含量;耐盐性  中图分类号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