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时尚工业的天空,半边是欣欣向荣的灿烂,半边是抄袭成风的阴霾。利益驱动下的为所欲为,混合着放弃原则的无可奈何,卷成一股抄袭模仿的洪流。很多人便在这洪流中挣扎。
(P1)
在复制技术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抄袭,变得轻而易举且又理直气壮。
什么都可以被抄袭:无论是工业设计、商业方案、还是创意火花;什么人都可以抄袭:无论是汕头大学教授、新生代偶像作家,还是街边摆摊的小贩;什么都可以解释抄袭:无论是学习借鉴、纯属偶然、甚至“操作失误”。
抄袭和模仿的界限日益模糊,是与非的判断也难下定论。谁都无法否认,拿来主义的确是通向成功的捷径。走在这条大路上,设计师收入稳定,商家快速致富,连消费者也能低成本享受虚荣。同时,谁也无法否认,这条路的尽头一定是铜墙铁壁。窃钩者与窃创意者,都是对他人财产与权利的公然剽窃和肆意践踏。本质上,两者并无不同。
更令人担忧的是,邯郸学步,抄袭者将丧失自身的力量与智慧,成为永久的弱者。
当抄袭脱离惶惶不安,成为一种习惯思维;脱离个体行为,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它必将化身一块沉重的巨石,阻隔着中国时尚工业的原创坦途。
(P2-P5)
时尚消费:抄袭有理VS廉价虚荣
《SATC》中,萨曼莎在一条破破烂烂的后街角落买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名牌包包,当然,是仿制版。某次酒会上,她抓住了一个偷包嫌犯,并大声对质:“包里面有made in China的字样”。然而,那女人高傲的展示出真品标志。萨曼莎颜面尽失,还要承受整个会场鄙夷的目光。
需求是生产的原动力,那么,谁在享受抄袭?
说不定,美丽独立的你正在无意识地过着某种“抄袭”生活:
穿着从批发市场买来的MNG“原单”套装,拎着以假乱真的LV超A樱桃包,慢慢旋转无名指上那只仿制的TIFFANY银戒;也许,打发某个午后,你会选择听《十一月的肖邦》盗版CD出神,或者用翻版的CUPPLE CUP喝一杯浓香的咖啡,穿着印满HELLO KITTY的粉红睡衣,赖在那张仿KARTELL的塑料椅上,它是你千辛万苦找到的,却只用了购买真品所需价钱的十分之一……
在国内做时尚消费者不公平,好东西买不到抑或看得见买不起。拿着几百美金的月收入,面对几千美元的时尚商品诱惑,这才产生了无数女性冲往香港、欧美破产血拼的潮流。
但我们又是幸运的,因为有数不清的假货、仿制品可以选择。抄袭商品让你轻易跨越价格的鸿沟,攥紧渴望已久的物质享受,哪怕只是款式的相似或者图案相同。它如同鬼魅的影子,悄然无息渗入到生活的各个细节,让你的神经末梢体验拥有的快感和窃窃的喜悦。
如此说来,抄袭的确有理。凭什么青春的脸庞配不起闪烁的珠宝?凭什么Pairs Hilton可以配齐机车包的系列颜色而我们只能在橱窗前流连?凭什么一个Tewmco跳字钟要卖到几百元而批发市场只要几十?凭什么收集自己喜欢的卡通玩偶竟要付出月光的代价?抄袭商品至少可以让钱包并不饱满的我们,享受貌似饱满的生活。
当然,仅限于貌似。
每个人都清楚,选择抄袭商品,无法触摸极品皮质,无法目睹手工缝纫,无法享受国际顶尖的工艺和技术。抄袭的“貌似”,只是人们用来安慰自己的替代品,已经完全丧失了蕴含在商品中的精髓,和与生俱来的精致与尊贵。廉价的虚荣向来无法持久。仿制品如同假面具,佩戴的人一边要承受品质的粗糙,一边要担心被人识破的尴尬。
除此之外,大多数人被抄袭商品包围而并不自知。惊鸿一瞥之下,某件家具、某座建筑、某幅油画、某条毛巾都有某个细节灵光闪动,但是没人知道那其实剽窃自国际设计大师的头脑和心灵。而在街头巷尾或拥挤的批发市场,我们还以为那些动人的图案、绝妙的设计,本来就源自于粗制滥造的劣质商品,根本无从想象原创作品是如何的美丽、动人心魄。
时尚设计:饮鸩止渴VS困境跋涉
家居概念店EMO的设计师浏览互联网时,无意中发现COPY EMO公司页面的一个网站。整个网站从结构到图片全部抄袭,甚至连标题都没有完全修改。电话打过去,对方公司说这是设计师提供的作品,与自己无关。由于举证困难,一场抄袭案追踪不得不尴尬地结束。
一切学习都始于模仿,正如达芬奇从临摹鸡蛋成长为一代大师的传奇。
一切成长都终于抄袭,正如邯郸学步最后只能爬着回家的寓言。
模仿,是吸纳经典作品中的精华,融入自己的观点与风格,进行升华与二度创作;而抄袭,则是不负责任不经大脑的照搬和剽窃。打着模仿的旗号抄袭,无异于饮鸩止渴,毒害拥有原创能力和激情的健康肌体。
对于毫无创造力、唯利是图的设计从业者,抄袭是最快速最便捷最省力的成功方式。这是一场关于不劳而获的小小冒险,只要不被发现,就可以坐享其成;即使被发现了,也无须付出高昂的代价,牺牲的只是口碑和信任,这对抄袭者一文不名。
对于充满远大抱负的设计师,抄袭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是对尊严和自信的伤害。
Elle是一名家居设计师,她坚信自己有着毫不逊色国际水平的设计潜力。然而目前,她很多得意的设计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由于缺少金钱,她的大胆设计无法投产。得不到投资人和厂家的协助与推广,她就很难跨越这道从“图纸”到“商品”的障碍。于是,她习惯在夜深人静时亲手打制自己的作品,放在家里欣赏;而在白天则尽力满足客户的模仿要求,保住自己微薄的收入。
Elle说:“国外设计师有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保护,同时也可以通过设计展会、设计比赛脱颖而出。但是在中国做独立设计师,就像趟一条冒险的河,得到承认和成功的人少之又少。”
既然原创的价值无法体现,原创作品肆意被人剽窃,抄袭商品能以数倍低廉的价格将原作挤出市场,那么设计的动力自然消失。抄袭者都可以活得逍遥,为什么要在原创的困境里跋涉?抄袭的猖獗打击原创,受伤的原创转而抄袭,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也有设计师虽然对抄袭存有强烈的反感和羞耻心,但是在客户的压力下,不得不容忍原创设计被修改得面目全非。时尚工业原本就要追逐国际化水平,在中国设计势力尚未成熟的今天,COPY国外设计无疑会带来最好的市场回报。商家深谙此道,于是很多指名道姓的抄袭成为设计师的工作指标。
很多本土设计师相信,中国并不缺乏有潜力的设计师,只是缺乏良好的环境和机会。只有从保护个体设计师开始,才能真正保护民族的自主设计。中国传统文化中俯拾皆是的珍宝,注定不可能淹没在国际化抄袭的灰尘中。尊重设计师一个人的呐喊,才可能听到中国设计业整体的声音。
时尚工业:亦步亦趋VS他山之石
几年前,国内汽车行业最大的抄袭悬案莫过于FRENDSFRENDS与上汽通用五菱的Spark之间的PK。最后胜利者当属奇瑞,FRENDSFRENDS凭借酷似Spark的可爱外形以及低廉价格,实现了中国人开低价车的梦想。满大街跑着的卡通FRENDSFRENDS为奇瑞带来了喜人的收益。尽管Spark工艺和设计略胜一筹,但是由于上市较晚,价格高居不下,无法改变惨淡经营的状况。
中国商家的抄袭恶名早已远扬。
不论在时装、家具、数码、还是装饰装潢等与设计相关的行业中,中国商家留给外界的印象之一就是抄袭。不争的事实是,由于中国商家抄袭国外成熟设计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了在国际家居及设计类展览中,中国观众被视为“需要警惕的对象”。
在起点并不一致的竞赛中,模仿与抄袭,也许是快速追赶的唯一选择。这正是大多数国人沉默着宽容抄袭者的原因。然而,如果抄袭与模仿仅限于某件设计或某类产品,那么落后将是抄袭者必然的宿命。抄袭是一根协助商家奔跑的拐杖,形成对拐杖的依赖,只能亦步亦趋跟于人后,不会对速度的本质提升有任何积极作用。
在时尚工业的竞争中,产品带来的功能满足已经微不足道,真正能让消费者疯狂尖叫的,不惜血本购买的,一定是独特的品牌魅力或者无法复制的内涵。有了这两点做支撑,就能形成无法撼动的市场地位,产品附加值得到数倍的体现。
而国内的抄袭者,还沉溺于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手段中。随着国际品牌逐步进驻国内市场,法律法规的日益严苛,“小米加步枪”的抄袭队伍注定全军覆没。而我们付出的代价,正是在抄袭压力下,设计群体丧失最宝贵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国内时尚工业丧失国际竞争机会,以及民族对原创智慧的极度自卑。
2005年末,中国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出炉后不久,有人在某日本漫画作品中看到了酷似福娃的战队形象,于是抄袭之说甚嚣尘上,一盆盆脏水泼向设计者韩美林。后来经过与漫画作者Little IroN的确认,他证实福娃的抄袭者正是自己,是他根据福娃的形象演绎出了五个斗士。真相大白之际,设计者韩美林感到无限悲哀。长久的抄袭之风,让国人对自己的民族的创新能力已经毫无自信。这种损害,才真正让人痛彻心扉。所以,原创并不单纯是一种商业需求,更是此情此景下,对民族表达能力的集体渴求。
在中国时尚产业链整体缺失的情况下,也许原创恰恰需要“抄袭”的拯救。
真正高明的抄袭,应该针对国际时尚产业的规则、运作以及经验,甚至整体社会对原创的保护与尊重。假设说,抄袭是国内时尚产业原始积累的一种原罪,那么现在正是借机转型消除原罪的大好时机。
获得短期成功后,已经有商家意识到,真正有长远价值的品牌核心,一定是优质与原创的组合。这将是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游戏的唯一入口。
模仿从来不是有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视野开阔;抄袭从来不是有理的,它能复制形状但无法复制精神,它能够复制产品但是无法复制奇迹。
苏航:抄袭正摧毁民众的审美能力
苏航:独立平面设计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2002年创立意孔呈像平面设计工作室。2001年申奥海报入选并采用。2004年底,工作室作品入选亚太ADC设计年鉴;2005年初作品参加大声展;作品有奥林匹克花园大道、《恋爱的犀牛》海报等。
FRENDS:你见过的印象最深的抄袭是什么?
苏航: 不过大脑的抄袭,就是所抄的设计和出售的产品完全不沾边。我在批发市场里见过,本来不适用于那种产品,但确实抄袭了非常著名的产品造型。打个比方:一个电话,造型是国外著名设计师创作的水壶,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FRENDS:你个人最痛恨什么样的抄袭?
苏航:原封不动的将该产品抄袭,模具、用途、形状和原产品非常一致。
FRENDS:为什么?
苏航:作为抄袭者来讲,为的是降低成本,将产品价钱压低,以达到畅销的目的,所以产品的做工、质量、品质根本无法保证,消费者买到的抄袭品会非常粗糙,导致大众对该产品的印象极坏。
FRENDS:你不觉得在目前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下,抄袭商品对他们是好事吗?
苏航:可笑的抄袭只能将中国老百姓仅存的一点审美能力摧毁!
FRENDS:抄袭对本土设计师的危害到底在哪里?
苏航: 设计师是知识产权的拥有者,设计生产的东西理应有相应的回报。一旦有非常便宜的仿制品出现,就会有绝大部分的客户会去购买假的东西,也有人是不辨真伪买到假货。产品粗制滥造,大众对该产品的印象变坏,也就意味着设计师的作品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下降,设计师的一切努力全部白费。导致一些有潜质的本土设计师慢慢转变为以抄袭为生,很可悲。
FRENDS:为改变这种现状,你在做些什么?
苏航:我们将尽力让更多客户尊重并且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但只有我们也很无力,一定要有专门的协会,大家一起努力让国家加快相关法规的出台。
Linda:我们一点也不小看本土设计
Linda:独立家居设计师,曾从业于广告、公关等行业。目前与其他三位合作伙伴共同开创EMO家居概念店,秉持坚持出售原创设计产品的经营理念。店内有奈良美智、Philippe Starck等大师的原版经典作品。
FRENDS:你们店内的产品设计是国际级的,价格也是国际级的,似乎并不符合国内市场情况?
Linda:我们的定位就决定了选择的产品并不是所有大众都能接受。
FRENDS:这样是否会影响经营?
Linda:设计改变生活,生活需要设计,城市中的人压力都很大,需要在细节中找到趣味和快乐。我们相信有部分人需要生活中的创意和灵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我们。
FRENDS: 抄袭商品和原创作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Linda:购买时尚产品并不仅仅是为了功能需求,还是消费者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象征。但抄袭商品不可能有品质保证,你看到它完全COPY原作外形,但会有瑕疵,做工粗糙,消费者享受不到真正的优秀。消费者买抄袭商品是因为他心里是承认那些品牌的,能够让自己生活变得更好,更有品质。
FRENDS:为什么店里没有国内设计师的作品?
Linda:我们一点也不小看本土设计师,有很多有潜力的设计师只不过找不到出路,国外的设计师从学院毕业后,参加一些比赛或者展会,就有可能脱颖而出;但是国内时尚设计产业本身还没有形成很好的链条,设计师的处境相对难一些。我们下一步就会和国内设计师合作。
FRENDS:中国设计师和国际设计师的差距在哪里?
Linda: 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能会比较拘谨,应该学习国外设计师的open。同时,我们也希望本土设计师不要把设计当作艺术,高高在上,而是要真正融入生活,改变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